「新資本主義」應該是怎樣的?——對「市場失靈」與「分配公平」的思考

財經

圍繞岸田文雄政權經濟政策之基礎的「新資本主義」,社會上出現了各種爭論。有人批評岸田首相的解釋抽象,看不出具體的內容。但既然說是「新」,那麼首相肯定認為此前政府在經濟管理方面存在嚴重問題,亟待糾正。如何在不更換資本主義大旗的同時,由政府干預市場機制,進而糾正「市場失靈」問題?——筆者認為這一點具有關鍵意義。

對市場機制的「期待」與「疑問」

最近20年,日本經濟一直陷入困境,人們稱之為「失去的20年」。正如低利率、低成長和低通貨膨脹(通貨緊縮)所象徵的那樣,經濟長期處於結構性停滯狀態。在這樣的環境下,勞工的薪資無法成長,經濟不平等和貧困問題變得愈發嚴重。

民間部門的投資停滯,既是導致低成長的原因,也是低成長帶來的結果。GDP統計中,企業部門的資本盈餘(年度儲蓄額減去投資金額)始終保持著GDP占比超過5%的狀態。而政府部門雖然每年略有波動,但一直處於GDP占比5%左右的財政赤字(資金短缺)狀態。最後就形成了企業部門儲蓄結餘支撐政府財政赤字的局面,也就是陷入了「經濟雖穩卻不振」的長期低迷狀態。

鑒於這種情況,需要採取怎樣的政策措施?對此有兩種完全相反的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日本沒有充分發揮資本主義的活力,需要實施有助於更好利用市場機制的改革」。具體而言,日本在DX(數位化轉型=將數位技術引入現有業務流程)、GX(綠色轉型=用再生能源和零碳燃料替代化石燃料和電力)、CX(企業轉型=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等各類轉型方面的速度太過遲緩。因此,首先必須加快這些轉型。其中DX具有典型意義,在GAFA(Google、Apple、Facebook(Meta)、Amazon的簡稱)等眾多先進數位化企業引領經濟發展的美國,市場機制已經成為創新的驅動力。

另一種觀點認為「不能完全依靠市場」。即使在美國、歐洲各國和中國等國家,積極運用產業政策的動向也很突出。這些國家的政府紛紛加大對半導體等前沿領域的扶持力度,主導加快包括推廣可再生能源和汽車電氣化在內的零碳化轉型,試圖借此啟動民間投資,使之成為促進經濟成長的動力。我們可以明顯看到世界各地都在採取這種政策行動,此舉也是為了重振受到疫情衝擊的經濟。即使民間投資是拉動投資的主力,但大家依然期待政府的產業政策發揮重要作用。總而言之,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政府有必要進行政策干預,不能把一切都交給市場。

「新資本主義」體現了一種態度:既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活力,同時又要在必要方面加強政府干預。「資本主義」一詞意味著重視市場機制,而「新」的表述則透露出對政府作用的期待。

同時提出這兩個方面似乎顯得有些矛盾。但在實際的經濟運行中,既有「市場失靈」,也存在「政府失靈」的現象。需要實現一種微妙的平衡:既要通過政府干預來糾正市場失靈,同時又要避免政府過度干預,最大限度地運用好市場機制。

日本經濟中的「市場失靈」

筆者認為,造成市場失靈的原因多種多樣,而目前在日本經濟中尤其值得關注的,主要是以下4點。(1)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等全球性環境問題(2)尖端技術產業呈現出的動態規模經濟效應(3)經濟安全保障(4)分配公平。(1)到(3)都是會在經濟學教科書中出現的市場失靈的經典事例。

(1)被稱作外部性,想必不用多說大家也能理解,這是無法單純依靠市場來解決的。

關於(2),眾所周知,如果存在具有強大「規模經濟」效應的產業,那就無法僅靠市場機制來實現高效的資源配置。在尖端技術領域,由於干預的時機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加上了「動態(dynamic)」這樣的表述。

(3)所提到的安全,至少包含了兩類市場失靈問題。一是供應鏈風險等不確定性。僅靠市場自身難以消除不確定性。此外,資源配置對安全保障等問題的非經濟變化產生重大影響,進而對民眾的經濟福利(國民滿足感)造成重大影響的情況或許也應該劃在經濟安全範疇內。這些方面也需要政府的干預。

至於(4)的分配公平,後面將詳細闡述。

要想糾正市場失靈的情況,政府干預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不過,必須避免出現將政府干預作為前提,導致市場機制被扼殺的結果。同時,考慮到「政府也可能會像市場一樣失靈」,那麼就需要實施盡可能利用了市場機制的政策干預。受篇幅所限,本文無法詳細列舉具體事例,但還是想稍微談一談氣候變化的例子。

為了實現零碳化,需要團結全體民眾一致行動。光靠行業和企業設定目標,以計劃經濟似的手段推進零碳化的這種傳統方法已經遠遠不夠了。在開展工作時,除了供給側以外,也需要充分發揮需求側的能動性。

具體來說,要有效利用金融市場,比如為應對全球變暖和發展可再生能源等環境領域的專案提供專門的綠色金融服務,要加強敦促企業完全公開資訊的治理工作,還要積極利用碳定價(碳稅、碳排放交易制度等)機制來提升追求零碳化的激勵效應。除了傳統企業的努力外,還要促進初創企業等新興企業在零碳化方面大力創新。

通過這些方法全方位地運用市場機制,推進針對市場失靈問題的應對措施。這就是實現新資本主義所需要的方法。

實現「市場功能」與「分配公平」的雙輪驅動

最後,筆者想談一談(4)的分配問題。

人們都說,要兼顧資本主義經濟與民主主義絕非易事。資本主義具有「贏家通吃」的一面。尤其是在數位化和全球化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資本主義經濟變得愈發激進,貧富差距的擴大在許多國家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民主主義是原則上「一人一票」的制度。這並不僅限於選舉。讓每個人都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才是民主主義的基本內涵。

要兼顧資本主義經濟和民主主義,需要相應的制度安排。18世紀以後英國的工業革命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啟示。在工業革命中,從18世紀50年代開始的大約50年間,英國藍領的實際薪資下降了大約一半。其間,英國發生了多次暴動。因收入和財富集中到資本家手中而變得貧窮的工人們不滿情緒爆發。收入差距的擴大成為了阻礙資本主義被社會接受的巨大障礙。

由於工業革命以後貧富差距的擴大,社會主義思想逐漸得到了傳播。基本思維就是要摒棄資本主義。另一方面,西方社會一直努力試圖在維持資本主義的同時維持社會穩定。通過遞進式徵稅實現從富裕階層到貧困階層的收入再分配,推進免費教育,完善社會福利制度,並加強了對工人的保護。借助這樣的制度糾正了分配不均的問題,在確保社會穩定性的同時,讓資本主義的發動機實現了不停運轉。

由於數位化和全球化等因素的影響,市場經濟催生的收入和財富差距呈現出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放任這種狀況不僅會喪失公允,也會釀成社會的不穩定因素。資本主義的發動機越強大,就越需要完善分配政策。不過,這個過程中的再分配政策也要盡可能避免扼殺市場機制。限於篇幅無法在此詳細闡述,但強化旨在促進教育和人力資本投資的制度等措施或許具有代表性。

歸根結底,無論任何形態的市場失靈問題,破題的關鍵都在於能否有效運用市場機制。能夠拯救資本主義的,最終只有資本主義。

標題圖片:岸田文雄首相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達沃斯會議)相關視訊會議上發表演講,表示「將以『新資本主義』引領世界潮流」,2022年1月18日下午於首相官邸,內閣宣傳室提供(時事)

失去的20年 新資本主義 市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