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園百年紀念:從傳統的藤蔓與黑土裡窺見「永續社會」的線索

運動 社會 歷史 設計 自然環境

由於高中棒球與職業棒球隊阪神虎的活躍,阪神甲子園球場(位於兵庫縣西宮市)作為日本「棒球聖地」,深獲人們喜愛,今年夏天將迎接啟用百年紀念。在東京,國立競技場正進行全面改建,而神宮球場與秩父宮橄欖球場也正在著手計劃重建。另一方面,甲子園歷經整個世紀的時間,昔日風采猶存,卻也正朝向下一個時代翻開新頁。比起歷史與傳統,日本社會以往重視經濟,屢屢開創新局。在思考未來之際,甲子園的「永續性」值得我們深思。

以紐約的球場作為範本

1915年,大阪的豐中運動場開始舉辦「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現名為「全國高校野球選手權大會」),從第3屆開始,舉辦場地移至兵庫的鳴尾運動場。然而,由於獲得熱烈歡迎,該運動場無法容納全部的觀眾,主辦單位大阪朝日新聞亦有相關提案,因此建造新球場的話題浮上檯面。

時任阪神電鐵專務的三崎省三,呼籲建造足以與世界第一的洋基球場相匹敵之球場;而正在訪問美國的車輛課長丸山繁帶回紐約「馬球球場」(Polo Grounds)的設計圖,由工程師野田誠三以該圖為基礎著手設計。由於洋基球場當時仍在興建之中,因此紐約巨人隊(現名為舊金山巨人隊)的主場便成為設計新球場的參考對象。這座球場的建造始於1924年3月11日,8月1日開幕。全力興建僅僅花費4個半月,便完成了這個巨大球場。

由於1924年是曆法的天干與地支裡最初的年份「甲子」年,即十干(古代從中國傳來的10種符號=10進位法)與十二支(同為中國傳來的12種動物之漢字表記=12進位法)中的「甲」與「子」重合之年,這種呈現吉祥美好的年分,60年才會出現一次,因此球場被命名為「甲子園」。

為了容納其他運動賽事,最初被稱為「甲子園大運動場」。即使到了現在,每年12月都會舉行美式足球的全國學生冠軍盃──甲子園盃,以往也曾舉辦陸上競技、足球、橄欖球與跳臺滑雪等比賽。過去也曾有段時間,在阿爾卑斯觀眾席(譯註:位於甲子園球場內野與外野觀眾席之間的觀眾席。曾任朝日新聞記者的漫畫家岡本一平,形容大量穿著白襯衫的觀眾擠滿觀眾席,遠觀如同積滿白雪的阿爾卑斯山脈一般,因而得名)的下方空間,設有體育館與溫水游泳池。

從藤蔓的種子與幼苗再生,球場象徵重獲新生

甲子園成為許多著名比賽的舞台,在2007年至2010年間曾經歷一次大規模的更新工程。在這項被稱為「平成大修建」的工程裡,其中引人注目的措施是清除覆蓋球場外牆的大片藤蔓。藤蔓已生長得相當茂盛,甚至有蛇居住其中,但為了進行耐震補強與改建工程,必須全部清除。

藤蔓作為甲子園的象徵,據傳在1924年球場建成時的冬天首次種植。為了裝飾單調而煞風景的整片混凝土外牆,而提出此創意。當時種植了430株藤蔓,換算面積約為8000疊(譯註:日本傳統面積單位,疊為一個榻榻米大小,2疊為1坪),將球場覆蓋上一層翠綠。

進行修建工程之際,球場方面提出了名為「藤蔓再生」的計畫。2000年夏天,也是20世紀最後一屆的甲子園大賽,將甲子園的藤蔓苗木贈送給全國各地的高中。之後再從中挑選生長狀態良好的苗木,帶回甲子園栽種。此外更收集球場外牆掉落的種子,送往育苗場培育,計畫之後再送回球場種植。

甲子園球場的藤蔓在和歌山縣立橋本高中恢復生機(2006年7月6日,和歌山縣橋本市)共同
甲子園球場的藤蔓在和歌山縣立橋本高中恢復生機(2006年7月6日,和歌山縣橋本市)共同

藤蔓的再植工程於2009年3月完成。至今已經過將近15年,目前的生長狀態足以覆蓋外牆的許多部分。藤蔓再生計畫成功地延續歷史傳承。

甲子園球場土壤中蘊含著年輕球員的心意

甲子園的所在地曾是武庫川支流──枝川及其分支申川之間形成的三角洲,該地一片白砂,其上滿是翠綠松樹。但若直接使用這片土地的沙土鋪設球場,夏天時白色的棒球便不易看清。因此,最初混合淡路島的紅土與神戶熊内的黑土,調整黏性之後,鋪設於球場。

每年使用的黑土,並非來自相同產地,不過常使用包含岡山縣津山市的日本原、三重縣鈴鹿市、鹿兒島縣鹿屋市、大分縣大野郡三重町以及鳥取縣大山等地的黑土。此外,亦使用當地的甲子園濱、香櫨園濱、瀨戶內海的沙灘,以及中國福建省與京都府城陽市等地的沙土進行混合。由於春季多雨,因此混合更多沙土;而夏季則添加更多黑土,使棒球更容易看得清楚。根據氣候變化調整球場沙土的混合比例,細心調整球場的狀態。

高中棒球選手將「甲子園之土」帶回家,已然成為某種習俗,但到底誰是「第一人」?目前仍眾說紛紜。其中較為可信的說法是,戰前的1937年夏季,熊本工(譯註:目前為熊本縣立熊本工業高等學校)曾於中等學校球賽中晉級決賽,隊上的川上哲治(曾任巨人隊總教練)將甲子園的土帶回母校並撒在球場上,但後來又傳出本人否認此事。亦有另一說法,戰後不久的1949年夏季大賽上,福岡小倉高(譯註:目前為福岡縣立小倉高等學校)的知名投手福嶋一雄(前八幡製鐵隊球員),悄悄地將土藏在口袋裡,亦有可能是此習俗的開端。

2016年夏季甲子園大賽的第二輪比賽裡,八戶學院光星(青森)NINE隊遭東邦(愛知)隊擊敗淘汰,隊員們忍著淚水,在球場上收集沙土 時事
2016年夏季甲子園大賽的第二輪比賽裡,八戶學院光星(青森)NINE隊遭東邦(愛知)隊擊敗淘汰,隊員們忍著淚水,在球場上收集沙土 時事

正因這些過往軼事不會留下記錄,其中有些部分並不清楚明確。但如同福嶋曾回想:「當我想到可能再也無法來到甲子園,我即刻朝地上伸出手去。」對於許多甲子園的球員而言,不論過去,抑或現在,這片球場都是獨一無二的證明,刻畫著青春時代的種種思緒。

球場維護人員獲譽為「如神一般的整備」

談及甲子園的魅力之際,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他們是以精湛整備技術聞名的「阪神園藝」球場維護人員。

在日本的職業棒球隊主場之中,僅有甲子園的內野使用土壤,外野使用天然草皮。由於人工草皮讓整備工作更加輕鬆,因此許多球場都採用人工草皮。然而,人造草皮會造成球員足部的負擔,最近開始興建內外野均採用天然草皮的球場。廣島東洋鯉魚隊的主場馬自達球場與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新建的「ES CON FIELD HOKKAIDO」球場便是如此。

以往曾經一度提出將甲子園內野改為天然草皮的計劃。然而,由於內野是選手頻繁移動的區域,草皮的維護管理極為困難。因此,內野仍然維持鋪設土壤。

在比賽前與五局下半的攻擊結束後,球場維護人員會一起拿起「蜻蜓」(整平土壤的工具=沙耙)進行整理。在炎熱的夏天,他們會迅速地捲起水管灑水,使土壤保持適度濕潤;若見到雨雲漸漸靠近時,則會在內野展開遮雨篷布,待雨停後又會迅速收拾。透過如此的工作方式,迅速地使球場恢復到可以比賽的狀態,這就是被稱為「如神一般的整備」之原因所在。

比賽開始前,球場維護人員灑下的水在陽光下映照出一道美麗彩虹(2010年8月9日) 時事
比賽開始前,球場維護人員灑下的水在陽光下映照出一道美麗彩虹(2010年8月9日) 時事

阪神園藝的工作人員正在雨中整備球場,而大阪桐蔭高校的投手竹中勇登則在旁觀察(2021年8月17日) 時事
阪神園藝的工作人員正在雨中整備球場,而大阪桐蔭高校的投手竹中勇登則在旁觀察(2021年8月17日) 時事

在人工草皮的巨蛋球場,這些許許多多的工作可能都非必要。然而,甲子園一直堅持使用需要人工維護的土地球場。我們或許可以說,這正是支撐百年歷史的原動力。

長期在阪神園藝擔任球場維護人員的金澤健兒在他的著作裡如此寫道:

「我們平時是依靠腳踩在土地上的感覺來判斷土地狀態。但在甲子園的球場上,土地的黑色程度便可顯示出球場狀態。土色越黑,代表球場的維護工作越到位。」(金澤健兒著『阪神園藝 甲子園的神整備』,每日新聞出版。書名為暫譯。)

經歷阪神大地震的「棒球聖地」仍屹立不搖

1995年1月17日,甲子園遭受阪神大地震的猛烈震動,導致阿爾卑斯觀眾席的牆壁與照明燈的基座出現巨大裂縫,連球場地上也出現裂痕。而大約兩個月後的3月25日,便是「高校野球大會」的選拔賽開幕戰。儘管是否能順利舉辦比賽的疑慮讓人不安,但相關人員從各個方面採取安全措施,同時進行球場的修復工作,最終成功舉辦比賽。

帶著從阪神大地震重新站起的訊息「復興・勇氣・希望」(1995年3月19日) 時事
帶著從阪神大地震重新站起的訊息「復興・勇氣・希望」(1995年3月19日) 時事

以「獻給災後復興」作為舉辦大會的理念,比賽期間在外野牆上掛著「復興・勇氣・希望」的口號。慮及災民的心情,採取①不發出巨大聲響的樸素加油方式②在開幕與閉幕式上避免煙火等華麗表演──等措施來舉辦大會。雖然甲子園大會曾因戰爭或稻米騷動而取消舉辦,但在地震受災之際,相關人士戮力不懈,終於克服困境。

甲子園球場的全景。作為「甲子園的特色」,覆蓋部分內野座位的大型屋頂「銀傘」採用鍍鋁鋅鋼板製成。其上設有太陽能光電板,亦備有可將屋頂上的雨水儲存至地下水箱的功能,可說是「環保屋頂」(2014年4月2日) 時事
甲子園球場的全景。作為「甲子園的特色」,覆蓋部分內野座位的大型屋頂「銀傘」採用鍍鋁鋅鋼板製成。其上設有太陽能光電板,亦備有可將屋頂上的雨水儲存至地下水箱的功能,可說是「環保屋頂」(2014年4月2日) 時事

在報紙《體育日本》(Sports Nippon)上,作詞家阿久悠撰寫了名為「甲子園之詩」的連載專欄。阪神大地震的這年夏天,他以「播種者」為題寫下一首詩(1995年8月8日)。這首詩是為了紀念仙台育英(譯註:仙台育英學園高等學校)的知名教練竹田利秋退休,但也表達出「甲子園」的存在意義如下。

「甲子園到底為何物 播下潛藏才能種子者夢想中的農場? 才能無法從種子辨識

亦無法從幼苗預測未來 更不用說樹木將會長多高 花朵是否繁盛綻放

但是 播種者的心中 懷抱著巨木將成之夢 沉醉於繁花盛開之幻想 因此 明年啊 後年也 悉心地緊握一手種子

造訪甲子園 在此懷抱夢想與祈願 撒下種子」

此詩其後仍未結束,其中更留下一句:「甲子園並非榮耀的舞台,而是培養夢想的容器」。

在新冠疫情之下舉行的第103屆「全國高校野球選手權大會」開幕式上,各校選手精神抖擻地遊行繞場(2021年8月10日) 時事
在新冠疫情之下舉行的第103屆「全國高校野球選手權大會」開幕式上,各校選手精神抖擻地遊行繞場(2021年8月10日) 時事

阿久悠(2007年8月1日逝世,享年70歳)時事
阿久悠(2007年8月1日逝世,享年70歳)時事

去年,職業球隊阪神虎榮獲總冠軍,當地球迷沉醉其中。然而,甲子園不僅僅是一個展示刺激競賽的娛樂舞台。阿久悠更想強調之處在於,它是一個培育年輕人夢想的場所。如同「明年啊 後年也」這句話所示,人們仔細回顧歷史,亦對此「播種之地」寄與想望。

不僅限於棒球場,許多日本的設施一旦老舊便遭拆除。重新建造後,再度匯聚人群,產生商業價值,推展商業活動。這是戰後日本社會持續高度成長的循環。

然而,甲子園擁有的價值卻不同。如同場地維護人員悉心地用沙耙整理土壤一般,人們長久以來投入心力培育,並且守護這個球場;恰似藤蔓的種子發芽,經過漫長歲月逐漸爬滿球場牆壁一般,每個人都珍視這份歷史與傳統的重量。目前已進入低成長時代的日本,或許可以從甲子園窺見重新思考未來的線索。

睽違18年終於在主場的甲子園球場獲得聯盟冠軍,阪神虎的總教練岡田彰布(中央)等人繞場一周(2023年9月14日) 時事
睽違18年終於在主場的甲子園球場獲得聯盟冠軍,阪神虎的總教練岡田彰布(中央)等人繞場一周(2023年9月14日) 時事

標題圖片:甲子園球場的象徵──覆蓋外牆的藤蔓。這些藤蔓種植於球場興建完成的1924年冬天。2006年秋季,隨著球場的翻修重建工程,這些藤蔓曾一度遭到清除,但在「承繼歷史與傳統」的理念之下,進行「藤蔓再生」計畫,於2009年3月重新種植完成(2020年6月10日) 時事

棒球 甲子園 兵庫縣 SDGs 高中棒球 永續發展 阪神電鐵 西宮市 甲子園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