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黨總裁選舉2024

總裁選舉系列報導:新政權(2)石破式「應然論」外交的可行性

政治外交

自民黨的新任總裁石破茂在10月1日被任命為首相後,立即著手組閣,並開始為秋季的首腦外交進行準備。雖然回歸原則與基本理念是石破的個人特質,但筆者認為,若要在外交與安全保障方面也貫徹這一點,會面臨不少挑戰。

在東亞安全保障環境日益嚴峻以及美中對立持續的情況下,石破基本上延續了岸田重視美國和韓國的外交方針,但在印太戰略上,加入了自己的做法,包括推動建立亞洲版北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及修改日美地位協定。

石破的思考通常集中在「事情應該怎麼做」和「理當如此」,展現出強烈的原則主義。未來,他需要在堅守原則思考與現實應對之間,展現處理美中關係的權衡能力。

對於亞洲版北約的野心

在外交與安全保障政策方面,首先備受關注的有兩點。其中之一就是石破過去一直倡議成立的亞洲版北約構想。

隨著美國力量的相對減弱,石破強調從美國與其盟國(日本、韓國、澳洲、菲律賓)個別連結的「軸輻式」安全保障模式,轉向加強美國盟國與志同道合國家之間有機聯繫的「網絡型」安全保障體系的重要性。除了現有的日美、美韓、美菲和太平洋安全保障條約(美、澳、紐西蘭)等同盟之外,石破也構想將日美韓三邊體制及日美澳印四方安全對話(Quad)進一步提升至盟國合作的層級,打造一個更具野心的集體安全保障體系。

然而,說來容易做來難。他所設想的集體安全保障(同盟)核心概念是「義務」,這意味著當亞洲的盟國受到攻擊時,必須自動與「盟國」共同作戰,也就是「自動參戰」。

如果是這樣的話,對於日本來說,這將超越集體自衛權的範疇,進而涉及自衛隊的海外派兵,現行法律制度下恐怕難以涵蓋這些議題。在當選總裁當天的採訪中,石破被問及此事時僅表示:「這不僅是派兵的問題,而是雙方在這個體系中所承擔的互助義務,這對安全保障有何貢獻,以及在法律上是否可行,都需要進一步討論。」(朝日電視台《報導STATION》)。石破避免進一步明確表態,但同時強調:「這次北約沒有協助烏克蘭,是因為烏克蘭不是北約的成員國。」

這席話的背後,蘊含著幾個強烈的信念:<自己的國家要靠自己保護>、<但單靠自己一國無法保護時,就要結盟>、<如果結盟也無法解決,與其依靠雙邊關係,不如集體防禦>──「這樣當然更強大」。他希望能先喚醒國民的警覺心,同時也似乎不滿政官界和安全保障圈只會說「今天的烏克蘭就是明天的亞洲」,卻沒有實際作為。

修改《日美地位協定》與對美風險

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另一個備受關注的議題是修改《日美地位協定》。9月17日,石破在那霸市的演講中提到,2004年他擔任防衛廳長官時,曾發生美軍直升機墜落於沖繩國際大學的事故。他指出:「所有的應對都是由美軍負責,連殘骸也是美軍回收。這還能算是主權國家嗎?」並宣示:「我將著手評估《地位協定》。」此外,在當選新任總裁後的首次記者會上,他強調:「既然沖繩縣支部聯合會提出了修改《地位協定》的請求,作為總裁,我無法視而不見。」

「在美國領土上設置自衛隊的訓練基地是非常有效的。」這並不是為了軍隊的前方部署,而是讓陸上自衛隊與航空自衛隊能在美國廣大的基地進行訓練,以提升訓練水平,進而加強日美同盟的合作。如此一來,會需要簽訂「在美自衛隊地位協定」,使其與在日美軍簽訂的協定「同等且對等」(《文藝春秋》10月號)。

根據石破的主張,《日美地位協定》與《日美安保條約》是緊密結合的,追根究底,地位協定的問題會延伸為集體自衛權以及憲法的問題。正因為無法全面行使集體自衛權,導致日美安保體制無法更正其非對稱性,日美安保條約因此一直以非對稱的形式存在。因此,他主張,如果希望縮小在日美軍的規模,就必須允許日本可以全面行使集體自衛權,並將條約改變為對稱性的條件。

石破在記者會中,面對記者提問「何時會向美方提出這個主張?」時,他並未明確回答,只說「目前還不方便說具體時間」。據說,這是因為在決選投票時,石破與岸田達成了一項「密約」(即「不會立即著手修改地位協定」),以換取前岸田派的支持票。

要徹底修改地位協定,不僅需要大量時間,還需要巨大的政治能量。如果石破輕易陷入「應該將日美安保條約修改為符合『真正獨立國家』的『對等條約』」的思維模式,並急於推動,恐怕會引發美方的高度警戒。

2008年8月,石破在防衛大臣卸任儀式後,受儀隊軍禮送=防衛省(共同)
2008年8月,石破在防衛大臣卸任儀式後,受儀隊軍禮送=防衛省(共同)

對中外交——能否恢復改善的基調?

對新任首相來說,對中外交將是當前最迫切的課題之一,而且情勢越發不穩。

其中一項懸而未決的議題是中國因應日本核電廠排放核處理水而頒布的日本水產品進口禁令。雖然雙方已同意開始協商逐步恢復進口,但隨著一名日本男童在中國廣東省深圳市被刺殺,日中兩國的民間氛圍愈發緊張。

男童被刺殺的事件發生在9月18日,也就是九一八事變的導火線——1931年日本軍發動柳條湖事變的紀念日。這是容易引發反日情緒的日子,面對一名毫無防備的男童在這天遭到刺殺的事件,中國政府明顯想以「正在調查中」和「偶發事件」來淡化處理。

自從去年11月岸田首相與習近平主席舉行首腦會談後,日中關係一度朝著改善的方向發展,但這次的事件無疑是潑了個冷水。自民黨總裁選舉期間,石破曾在9月15日上節目(NHK週日討論)時表示:「日本水產品禁令的協議是另外的議題,恢復進口並不代表可以含糊處理。」他明確表現了該說的話還是要說的立場。不過,中國有鑒於石破在8月訪問台灣並與賴清德總統進行會談,強化了對石破的戒備。

石破訪台期間,日本政壇爆出了震撼彈。岸田首相在8月14日宣布不參加自民黨總裁選舉,實質上揭開了「後岸田」接班人的選戰帷幕。在日本進入「政治真空期」之際,中國的軍事挑釁行動也變得更加激烈。

8月26日,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前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訪中的前一天,中國軍方的Y9情報收集機飛抵長崎縣男女群島附近上空,首次侵犯日本領空。隨後,在中國所謂的9月18日「國恥日」,中國海軍的航空母艦「遼寧號」首次進入日本的接續水域(沖繩縣與那國島和西表島之間)。同一天,也確認了北韓發射了數枚短程彈道飛彈。此外,中俄兩國艦艇也在日本周邊共同航行,9月23日,俄羅斯軍方的偵察機在北海道禮文島北方3度侵犯日本領空。

東亞的安全保障環境無疑變得越來越嚴峻。在這樣的情況之中,日本外務省已開始調整新首相的行程,準備出席將於10月9日至11日在寮國舉行的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相關峰會。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也預計會出席此次會議,這將是男童刺殺事件發生之後,日中之間首次可能舉行首腦級會談的機會。

此外,新任首相也有意出席11月中旬在利馬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以及在里約熱內盧舉行的G20首腦峰會,希望藉此機會促成與習近平的首次日中首腦會談。中國則打算在房地產市場低迷和經濟停滯的情況下,藉此消除對中國的疑慮,繼續利用日本的經濟實力。石破如何在堅持原則之中與中國打交道,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秋葉國家安保局長的去留也成為焦點

石破的外交政策順利接手了岸田前政權在對美與對韓關係上保持的穩定態勢。不過,如果石破在推動自己主張的過程中過於急切,並展現原則至上的傾向,可能會導致與外務省和防衛省在政策方面起「小衝突」。

再加上日本國內外還有幾個無法預測的變數,像是國會解散與總選舉的時機及結果,以及11月5日美國總統大選可能由前總統川普再次當選等,這些都使得石破必須迅速組建能鞏固自己的即時戰力團隊。舉例來說,外交大臣、防衛大臣、經濟安全保障大臣等重要內閣職位由誰擔任,以及曾在安倍、菅、岸田3屆政權中負責外交與安全保障政策協調,並在政界和官界之間展現強大調整力的國家安全保障局(NSS)局長秋葉剛男的去留,都將成為未來石破外交成敗的關鍵。

【參考文獻】《保守政治家》(講談社)、《異論正論》(新潮新書)、《政策至上主義》(新潮新書)※以上書籍的作者皆為石破茂。

標題圖片:8月13日,位於臺北的總統府內,自民黨新任總裁石破茂(左)與臺灣總統賴清德(右)握手。石破訪臺期間,岸田首相宣布不參加總裁選舉,總統府提供(時事)

自民黨 外交 內閣 日美地位協定 臺灣 石破茂 首相 自民黨總裁選舉 NATO 防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