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探險

夢想統一天下的織田信長

歷史

從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過渡到安定社會的歷史劇烈變動裡,其中心圍繞在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三人身上,本文筆者為知名歷史作家,藉由回溯三位英雄豪傑的人生,解說當時日本社會的特徵。本系列首篇文章要討論的是,在短時間內擴張領地,意欲一統天下的織田信長。

戰國大名的登場

織田信長生於天文3年(1534年),當時正值戰國時代的紛亂之中。享德3年(1454年),統治東國的鎌倉幕府長官──也就是擔任鎌倉公方的足利成氏,殺害了扮演輔佐角色的關東管領上杉憲忠,以此事件為始,鎌倉幕府喪失機能,東國則發生內亂,持續將近30年,接著進入了戰國時代。

另一方面,西國也在應仁元年(1467年)由於將軍足利義政以及管領家(擔任將軍的輔佐角色)的繼承問題,守護大名分裂成2個陣營,在京都展開激戰。這個應仁之亂持續長達11年之久,讓幕府的力量出不了山城一國之內。如此亂局之中,各地出現了許多以己之力分割土地、獨自支配的豪強。他們為了統領家臣及支配領國,制定了分國法(家法、壁書),其內容許多都提到了「喧嘩兩成敗」(譯註:日文中「喧嘩」指的是騷亂鬥爭,而「喧嘩兩成敗」則是日本室町幕府時代後期至江戶時代前期的法律原則之一,發生武力爭鬥後,不論爭鬥的因由、對錯,對雙方施以同等處罰)。不允許家臣間出現私鬥(個人鬥爭),紛爭皆由大名裁決。總而言之,此法律目的在於集中權力於大名,以及穩定領國。此外,在那些分國法裡也常常可以見到私人婚姻的規定和領地買賣的限制,以及農民未繳納年貢和禁止逃散(集體逃亡)的相關法令。

戰國大名要求家臣家申告自己擁有的土地面積和收入額度,並登錄於檢地帳(現在的土地台帳),這稱為「指出檢地」,大名依據名為「貫高」的基準將土地面積換算成金錢,掌握整體的收入金額。接著,大名保證了家臣身份地位和收入,同時也以貫高為基準要求擔任相符的軍事職位。而大名也以貫高為基準針對領國人民課徵年貢。

此外,戰國大名設置制度,將地侍(下級武士)作為「寄子」,依附在稱為「寄親」的有力家臣之下, 讓家臣們組織化(寄親・寄子制)。在戰爭時期,將這個「寄親-寄子」集團編成一個長槍隊或鐵砲隊,藉此實現以步兵為核心的集體戰術。交戰之際,從各村莊徵召農民擔任士兵和物資的補給人員,這個時期,武士和農民尚未完全分離(兵農未分離)。

為了領國的繁盛,大名也大肆開發新的田地和礦山。石見大森銀山、但馬生野銀山、甲斐・佐渡・越後的金山,就是在這個時期開發的。再加上為了發展農業,大河川的治水和灌溉事業亦相當盛行,例如武田信玄在釜無川和御勅使川的交匯之處,建造了堅固的堤防(信玄堤)。

無論如何,在這樣的戰國時代,以尾張武將信秀長子的身份,降臨這個世上的信長,不久便急速擴張勢力,之後很快地便朝向達成統一天下的方向前進。本文將追溯信長平定天下的事績,揭示當時的時代背景。

信玄堤的聖牛(左)和現在的信玄堤。武田信玄將木造聖牛築於川邊,發展出改變河川流向以防止河水氾濫的治水技術,成效卓絕。(甲斐市教育委員會)
信玄堤的聖牛(左)和現在的信玄堤。武田信玄將木造聖牛築於川邊,發展出改變河川流向以防止河水氾濫的治水技術,成效卓絕。(甲斐市教育委員會)

邁向統一尾張之路

永祿3年(1560年),駿河・遠江的大名今川義元率領4萬大軍(關於人數有不同說法)進攻尾張。而前往迎擊的信長,以2000精銳之兵進擊今川本陣(譯註:大本營)之際,輕易地擊殺了義元(桶狹間之戰),獲得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的大勝利,如此一來,信長與三河的松平元康(之後改名為德川家康)結盟,意在保有領國東側的安全不受侵擾,將目標指向攻打西邊的美濃國,展開與齋藤義龍的爭戰。

曾為桶狹間之戰的中心地點,經過整理規劃後,現在是桶狹間古戰場公園。公園中央設置了織田信長(左)和今川義元的銅像。(PIXTA)
曾為桶狹間之戰的中心地點,經過整理規劃後,現在是桶狹間古戰場公園。公園中央設置了織田信長(左)和今川義元的銅像。(PIXTA)

此時,中國地方(位於日本本州西部)統治安藝的毛利元就在嚴島之戰中獲勝,殲滅了周防的大內氏(陶晴賢),更攻入出雲尼子氏的領地。而在甲信越地方,甲斐的武田信玄殲滅了信濃的諏訪氏,在川中島與越後的上杉謙信交鋒,意圖吞併信濃。關東地方則是北條氏康以小田原城為據點,以伊豆、相模、武藏作為領國,逐漸將勢力擴張到上總及下總等地。九州地方則可以見到豐後的大友宗麟將北九州一帶納入支配的攻勢。

歐洲人來航與基督教傳教

特別是大友宗麟,他嚴密地保護耶穌會的聖方濟沙勿略(San Francisco Xavier),並允許在領國內傳教,也因此陸續有傳教士來到九州各地,基督教信眾日增。歐洲時值大航海時代,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商人和傳教士,為了追求新興的市場和傳教地,乘船航向全世界。進入16世紀,他們來到了中國和東南亞,天文12年(1543年)終於有位葡萄牙人漂流到了種子島,並為日本帶來了鐵砲這種新式武器。

九州的諸大名允許基督教傳教,是為了進行南蠻貿易,以獲得武器和各種珍貴物資,因為葡萄牙商船只進入承認傳教行為的大名領國。由於灌注心力在建造醫院和學校等社會福利事業上,日本國內的基督教勢力急速增加;提供人們蜂蜜蛋糕等使用砂糖和雞蛋的南蠻點心和牛肉料理,對於傳教也有很好的效果。我們也可以從佛教僧侶對前述那些行為的批評,得知其成效良好。

讓人可以一窺當時國際交流樣貌的南蠻屏風(Paylessimages/PIXTA)
讓人可以一窺當時國際交流樣貌的南蠻屏風(Paylessimages/PIXTA)

以統一天下為目標的信長所採取的經濟政策

永祿10年(1567年),信長驅逐齋藤龍興,征服美濃,將齋藤氏的稻葉山城改為岐阜城,作為自己的根據地,並且在城下町加納發布「樂市・樂座令」。解散「座」這種獨佔性的同業組織,營造讓商人可以自由進行商業貿易的環境,並輕減稅賦。此外,整備包含岐阜城下的各個街道,也廢除許多檢查哨所,因此城下町極度興盛地繁榮起來。

「天下布武」之印(兵庫縣立歷史博物館)
「天下布武」之印(兵庫縣立歷史博物館)

從此時起,信長開始使用「天下布武」的印信。這是為了明確展現以武力統一日本的意志。隔年奉足利將軍家的義昭之命,率領大軍進入京都,再興室町幕府,以此為基礎,將自己的勢力擴展到京畿之內。此外,信長意圖牽制石山本願寺和比叡山延曆寺等佛教勢力,於是保護基督教以相抗衡。信長召見路易士·佛洛伊斯(Luís Fróis)等傳教士,從他們身上積極地吸收西洋知識。

但將軍義昭之後轉為與信長對立,更與各地大名結盟,打造織田包圍網,此舉讓信長面臨巨大的危機。不過信長拔擢羽柴秀吉和明智光秀等出身低下卻極有才能的人物,不屈不撓地將敵對勢力一一擺平,火燒比叡山延曆寺,殲滅淺井長政・朝倉義景氏,並完全包圍了石山本願寺。元龜3年(1572年),武田信玄從甲斐率領大軍來勢洶洶,隔年卻在途中病死。信長擺脫此危機,將義昭驅逐出京都,摧毀室町幕府。

活用新式武器鐵砲

另一方面,傳到種子島的鐵砲,也正因為是戰國時代,開始在近江國的友村與和泉的堺等地大量生產。但由於有效射程距離僅有100公尺,發射前還需要準備彈藥的時間,被認為是不太適合實戰的武器。而完全改變這種認知的,正是信長。

天正3年(1575年),信長偕同德川家康在設樂原與甲斐的武田勝賴會戰,武田軍被尊為最強部隊,但信長使用3000把(關於數量有其他說法)之多的大量鐵砲,擊破了武田軍勢,史稱長篠之戰。信長以大量且同時擊發的方式,將實戰時派不上用場的單一鐵砲,變成了無敵的武器。這是戰術上的里程碑,從此之後,戰國時代的會戰裡,鐵砲成為扮演重要角色的武器。

每年5月在長篠城跡舉辦的「長篠合戰慰靈祭」。為了在戰役中倒下的兩軍武士之慰靈而開始舉辦此祭典。(新城市觀光協會)
每年5月在長篠城跡舉辦的「長篠合戰慰靈祭」。為了在戰役中倒下的兩軍武士之慰靈而開始舉辦此祭典。(新城市觀光協會)

統一天下在望卻突發本能寺之變

隔年起,信長在琵琶湖旁的廣大土地上,開始建築完全由石牆打造的城堡,也就是安土城。設置地下1層、地上6層(高達30公尺以上)的天守閣作為城的象徵,這是日本真正的天守閣之濫觴。其後,這座安土城成為日本近世城郭的典範。

天正8年(1580年),持續近10年的石山戰爭(石山本願寺包圍戰)也畫下終止符;派遣至中國地方的羽柴秀吉讓毛利氏陷入苦戰;派遣至北陸地方的柴田勝家也侵入了上杉家的領國;接著在天正10年(1582年)3月,終於殲滅了甲斐的武田氏。若依此發展下去,信長應該能統一日本。但同年6月2日,信長不久便在京都的本能寺遭家臣明智光秀叛變而亡。

光秀奉信長之命,支援與毛利對戰的羽柴秀吉,應該從龜山城出發前往中國地方。信長也預定隨後前往中國地方。但率領13000名兵力的光秀,在進軍途中突然改變方向,殺入信長所在的本能寺。此時信長的長男信忠也在京都,亦於二條御所兵敗身亡。

描繪本能寺之變的浮世繪「本能寺燒討之圖」。右方為織田信長(秀吉清正記念館)
描繪本能寺之變的浮世繪「本能寺燒討之圖」。右方為織田信長(秀吉清正記念館)

明智光秀謀反之謎

究竟光秀為何謀反起事?

關於為何叛變一事,光秀對信長懷恨在心,或是胸懷征服天下的野心等說法蔚為主流,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著朝廷和將軍義昭,或是秀吉在背後操控等等幕後黑手的「黑幕說」。其中,近年來急速出現所謂「四國說」。光秀在土佐的長宗我部元親和信長之間居中協調,信長容許元親平定四國全土,但信長之後突然轉變態度,僅容許元親統治土佐一國和阿波半國的領地,元親反抗此決定,信長便開始集結軍力欲攻擊土佐的長宗我部。此時光秀前往說服元親,也獲得元親的諒解。但信長卻仍在大阪集結軍力,為了討伐長宗我部,準備渡海前往四國。顏面無光的光秀對信長的行為感到憤怒,因此才發動叛變。但沒有決定性的證據能證實這個說法,目前仍無法釐清光秀叛變的真正動機。

無論如何,織田信長已進入統一天下的最後一步,卻突遭家臣背叛,無法實現夢想就離開人世。

但他的統一大業,由在山崎之戰中擊敗光秀、替君主報仇的秀吉承繼。

明智光秀(Aflo)
明智光秀(Aflo)

標題圖片:織田信長(Aflo)

戰國時期 織田信長 明智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