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偉人傳

原敬:組建了日本第一個真正政黨內閣的平民宰相

政治外交

南部藩出身的原敬組建了日本第一個真正的政黨內閣,成為了第一位沒有爵位的首相,因而被稱作「平民宰相」。他始終在思考「何為公利」,為應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新形勢,開展了積極的外交和內政工作。

從母親身上學來的「不求私利」的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的1918年9月,時年62歲的原敬就任日本首相。他組建了日本第一個真正的政黨內閣,一直為應對大戰結束後的新形勢而不懈奮鬥。1921年11月4日,原遭到暗殺,不幸身亡。今年是他去世100周年。

1856年,原誕生在南部藩一個上等武士家庭。少年時代,明治維新和母親律對他的人格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在薩摩、長州等藩組建的新政府與舊幕府勢力交戰的戊辰之戰中,南部藩和其他東北各藩聯合抵抗新政府失敗,原家就此沒落。父親早逝,一家生活全靠母親支撐。戰敗後作為謝罪,叛亂各藩須向新政府上貢,南部藩命令藩士也要承擔這些錢款,其母變賣了絕大部分家產,毫無保留地上繳了。同時,為了適應維新之後逐漸深入人心的「立身出世」的新型價值觀,儘管家境貧困,但她仍然熱心於孩子們的教育。原從母親身上學到了「不求私利,正直勤勞,順應時代潮流」的價值觀。

長州和薩摩兩藩雖然聯手實現了明治維新的變革,但之後薩長藩閥卻把持政權長達30年以上。原之所以一生憎惡派閥,重視個人自立和任人唯才,或許就是出於對藩閥政治的反感。

傾心於藩閥外的政治家陸奧宗光

20歲的時候,原在司法省法律學校接受了約兩年半的法語授課。由於他始終希望活躍在政治和外交舞臺,中途退學後,他進入曾經主導過自由民權運動的中江兆民的私塾學習了大約半年時間的法語和法蘭西學。在兆民的影響下,他接觸到盧梭的思想,明白了否定追求自我利益的「公利」,也就是「符合正義的行為」這一概念。同時,他還理解了所謂的漸進主義,即要想普及這種民權意識,首先要讓人民逐漸習慣政治的運用。這種「公利」精神進一步深化了母親教給他的價值觀。

後來,原以外交官身份在巴黎公使館工作了大約3年時間,除了磨練法語外,還學習了國際法和歐洲國際政治及文化。回國後,從1890年開始的大約7年間,他一直在藩閥外的和歌山藩出身、擔任過農商大臣和外務大臣的陸奧宗光手下工作,並且對他日益傾心。在此期間,原已經掌握了列強與日本及清國的國力盛衰所帶來的東亞國家環境的重大變化,以及相伴而生的彼此利害關係,並且已經認識到在考慮各國勢力平衡的基礎上確保日本的國家安全是何等的重要。於是,陸奧提拔他先後擔任了外務省的局長、副大臣等職。通過觀察陸奧負責的外交和國內政治工作,原學習到了如何在實際的政治外交中實現願景的現實手法。

陸奧從前有過英國遊學等經歷,學到了原汁原味的政黨政治,他動員原主動改走政黨政治家路線。1897年辭去外務省工作的原進入大阪每日新聞社,也是聽從了陸奧的建議。次年,原出任該社社長。針對甲午戰爭以後列強在華擴大勢力的舉動,作為一個大報社的經營者,原始終主張通過保持列強的勢力均衡來實現和平,拉動報紙銷量增加了兩倍。

1900年,原加入了伊藤博文組建的立憲政友會,擔任黨內高層幹部。即便是在1902年參加大選之際,原仍然堅持在自己的老家盛岡市選區呼籲大家應該看到國際環境的變化,努力奮鬥,避免落後於歐美。同時,他還主張,不光是政治家要對國家履行義務,無論何種職業、何種地位,甚至就算沒有選舉權,但每一個國民都必須重視國家。針對1904年2月爆發的日俄戰爭,他也曾作為大政黨政友會的最高幹部之一,在開戰前主張應該控制情緒化的反俄主義,主導了全黨的方向。

在列強加緊瓜分世界的嚴酷時代,為了保障日本的安全,原很重視國家的存在。但他認為國家應該反映廣大國民的意志,而不是反映藩閥勢力等部分群體的意志。因此,他從來沒有做過借助修建鐵路和公路等工程給自己老家輸送利益,進而換取選民支持之類的事情。儘管如此,當地選民依然長期支持他。

從1907年開始,原提出了並不局限於國家利益,還包含和平在內的國民福利概念,這作為他思想上的變化受到了關注。之所以出現這種變化,或許是因為俄羅斯在日俄戰爭中敗退後,日本安全保障方面的緊迫危機感已經消失。另外,作為西園寺公望內閣的內務大臣完成政務工作後,他從1908年8月開始用大約半年時間自費考察了歐美國家。得益於此行,原在日本的實權人物中第一個覺察到了將來美國會取代英國,成為主導世界的國家。

探索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發展藍圖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站在協約國一方參加了大戰。1917年,美國也加入了協約國陣營,在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後,1918年11月,大戰以協約國陣營的勝利告終。1917年秋,原以政友會總裁身份公佈了著眼於戰後世界局勢的日本外交和內政發展藍圖。數月後,美國總統威爾遜發佈十四條和平原則,公開提出了戰後世界秩序的理想藍圖。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依據威爾遜提出的和平原則創設了國際聯盟(簡稱「國聯」),對一戰後全新世界秩序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

原從一開始就對威爾遜主義產生了共鳴,開展與列強協調合作的外交,尤其是重視與美國合作的外交工作,大幅改變了過去重視英國的傳統外交路線。另外,針對日本前政府為干涉俄國十月革命於1918年出兵西伯利亞的做法,他始終持反對態度,並推動了日本的撤軍。大概是從1919年9月起,原開始經常書寫「寶積」二字,這個禪語的意思是不求回報,廣積善行。或許也可以認為,前一年9月就任首相後掌握了巨大權力的原,把戰後構建更加理想的國內外秩序這樣一種心願寄託在了這個禪語上。

然而,在巴黎和會階段,威爾遜的民族自決主義原則將得到怎樣的實際運用還是一個未知數。和會期間,形式上加入了協約國陣營參戰的中國要求日本歸還大戰期間從德國手中奪取的在山東省的全部權益。雖然美國支持了中國的要求,但日本得到英國的支持,硬是接管了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不過,針對這個權益,鑒於國內外依然殘留著帝國主義價值觀的現實,原考慮的是讓日本暫時接收權益,保住顏面,之後再關注新秩序的發展,將大部分權益歸還給中國。兩年半之後,正如他設想的那樣,日本以中國支付若干補償費用為條件,簽訂了歸還大部分權益的協議。

雖然原早已理解認同「民族自決」原則,但他卻對1919年在當時屬於日本殖民地的朝鮮爆發的「三一獨立運動」持批判態度,並進行了鎮壓。因為雖然他在甲午戰爭以前就看出了朝鮮的潛力,但認為在這個時間點上,朝鮮並不具備獨立治理近代國家的能力。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認為發起運動的一方並沒有理解,威爾遜的「民族自決」在當時只適用於歐洲,這是協約國陣營的共識。他對同年在中國爆發的反殖民主義運動──「五四運動」也表現出了批判態度。因為這個運動是在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影響下拉開序幕的,全盤否定了既有的國際秩序,是一種激進事物。

令人惋惜的突然離世

原預見到在一戰後不遠的將來,列強之間會出現裁軍的潮流,經濟競爭將變得比軍事競爭更加激烈,於是對國內體制進行了大改革。具體內容是控制非必要的擴軍要求,投資教育、運輸和通信領域,謀求產業、教育和文化的振興。比如,原內閣在1918年發佈大學令,建立了法律框架,積極承認帝國大學以外的私立大學、官立單科大學和公立大學,擴充高等教育機構,推行民主化,促成了慶應義塾大學和早稻田大學等學府的誕生。另外還建立了完善鐵路支線和公路網的法律框架,實現了與既有幹線鐵路網的結合。直至上世紀60年代經濟高速發展時期需要開展大改革之前,他的這些政策的成果在將近40年的時間裡支撐了日本社會的發展。

為出席在京都召開的政友會全體大會,原敬計畫在1921年11月4日乘坐從東京站發往神戶的夜行列車,正當他往剪票口走去的時候,被一名青年用匕首刺中胸部,不幸身亡。據說這名青年是受到右翼分子唆使實施了此次暗殺行動,但真相無從得知。當時,圍繞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訂婚的問題,宮中和政界出現了矛盾,原在暗地裡做工作,試圖推遲皇太子訂婚一事,所以可能招來了右翼的反感。

JR東京站丸之內南口標記暗殺現場的地磚(左)。附近有一塊說明「原敬首相遇難現場」的字牌(右)(時事,PIXTA)
JR東京站丸之內南口標記暗殺現場的地磚(左)。附近有一塊說明「原敬首相遇難現場」的字牌(右)(時事,PIXTA)

如果當年原還活著,那麼後來軍部失控的時候,或許他就能朝著阻止戰爭擴大的方向為昭和天皇敬獻良言,從而改變最終演變為太平洋戰爭的歷史走向。他的死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近代日本的發展步伐。

標題圖片:原敬的肖像照(時事)

政治家 政治 外交 日本史 國際關係 政黨 第一次世界大戰 暗殺 自由民權運動 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