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偉人傳

森鷗外:跨界知識巨人,日本近代文學先驅

歷史 文化 藝術 醫療健康 語言

森鷗外在仕途上爬上了軍醫的權力頂峰,另一方面又在小說、詩歌、戲曲、翻譯、評論等眾多領域不斷為日本文學開闢新的可能性。本文將對這位迎來百年祭的明治大正文豪的一生及其作品的魅力進行介紹。

因《舞姬》《山椒大夫》《高瀨舟》等作品聞名於世的明治大正文豪,森鷗外。2022年正值鷗外逝世100週年。在身為文學家的同時,鷗外還兼有醫學家、軍醫、官僚等多重身分,那麼他度過了怎樣的一生呢?

學貫和漢洋,掌握多門語言

1862年,森鷗外,本名森林太郎,出生於津和野藩的太醫之家。父母也希望把鷗外培養成為醫生,便早早地對他展開了精英教育。首先是儒學。5歲後拜師,7歲進藩校「養老館」學習四書五經。其次是洋學。學習過荷蘭醫學的父親森靜男為他啟蒙,他開始了荷蘭語的學習。

1872年,10歲的鷗外隨父上京。接著,森家從津和野舉家遷至東京。由於日本醫學界學習的洋學主流從荷蘭醫學轉向德國醫學,鷗外又在私立學校學起了德語,11歲入學第一大學區醫學校。該校第2年改名為東京醫學校,1877年成為東京大學醫學部。東大的醫學專業由德國教授用德語授課,同時鷗外還師從校外的漢學家學習漢詩文,閱讀中國古典醫書,還跟著國學家學習了和歌。就這樣,少年期到青年期的鷗外兼修和漢洋學問,習得了多門語言。

煉就日歐對照的視角

1881年即將大學畢業的鷗外熱切盼望出去留學。然而一場大火將講義筆記付之一炬,接踵而來的不幸導致畢業考試成績並不理想,沒能通過文部省派遣的國費留學生考試。對前途一番糾結之後,鷗外選擇了當陸軍軍醫,走陸軍公派留學這條路。他19歲成為軍醫,1884年,22歲的鷗外終於實現願望赴德留學。

在4年留學生涯中,鷗外除了完成衛生學研究、衛生制度調查方向的學業,還廢寢忘食大量閱讀了德語文學作品和哲學書籍,流連於劇場和美術館,貪婪地吸收著歐洲的藝術文化。1888年帶著大量外語書籍歸國後,鷗外也仍然不斷從德國海淘新刊書籍和報刊雜誌,保持著對歐洲文化最新動向的關注。留學的經歷讓鷗外煉就了「兩條腿走路的學者」(鷗外《鼎軒先生》)的視角,立足於日本和歐洲兩個落腳點,可以用對照的視角來看待雙方。這種視角被他大量運用到之後的創作和社會活動中。

外牆上設計了「鷗外」書法字樣的德國森鷗外紀念館。鷗外柏林留學時最早租的房子就在這裡(時事)
外牆上設計了「鷗外」書法字樣的德國森鷗外紀念館。鷗外柏林留學時最早租的房子就在這裡(時事)

回國後,鷗外一邊當軍醫,一邊達成了文壇出道。詩集譯作《於母影》(合譯,1889年)、小說《舞姬》(1890年)之後,他不斷發表創作和翻譯作品。1889年他還親手創刊了雜誌《柵草紙》,在上面發表評論文章,以德國文學和美學知識為武器,掀起了無數次文學論戰。通過這種激進的啟蒙活動,鷗外引領黎明期的日本近代文學不斷向前發展。

鷗外的翻譯也給日本文學界注入新鮮血液。其中歌德的詩歌《迷孃之歌》(收於《於母影》)、安徒生的《即興詩人》、歌德的《浮士德》等日語譯本對後來的詩人和作家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初期代表作《舞姬》中,主角是被派遣到德國的日本精英官僚太田豐太郎。因在柏林的生活而個人自由意識覺醒的豐太郎愛上了貧窮的舞姬愛麗絲。然而,與愛麗絲共浴愛河的現狀生活,和歸國後飛黃騰達的前途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讓豐太郎陷入苦惱,一番掙扎後,他拋棄了身懷六甲的愛麗絲回到日本。這本描繪了異國文化的遭遇和糾葛的小說,將雅文體和歐文翻譯體融入漢文訓讀體中,是用和漢洋三者的混合文體寫成。

因2015年出現在舊書市場而引發熱議的鷗外親筆的《舞姬》手稿(時事)
因2015年出現在舊書市場而引發熱議的鷗外親筆的《舞姬》手稿(時事)

鷗外還在歸國第2年創刊了雜誌《衛生新志》《醫事新論》,為了培養日本近代醫學發展的土壤,他還在醫學領域克服重重阻礙推進啟蒙活動。1897年與小池正直共同編寫出版了《衛生新篇》。這是第一部由日本人編寫的衛生學教科書。

醫務局長在日理萬機中頻頻發表作品

身為軍醫的鷗外,走過了一條通往權力頂峰的官途。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中,他作為軍醫部長隨軍,1899年到1902年被任命為第十二師團軍醫部長,到北九洲小倉赴任。但鷗外將小倉赴任令視為左遷,心懷不滿。他認為高層並不看好用軍醫和文學家兩條腿走路的自己,於是在小倉任職期間主動減少了文壇活動。同時又跟當地法國神父學會了法語,還結交禪僧,學習禪學和唯識思想。算是積累知識,修身養性,學習處世之道的一段時光。

1902年,40歲的鷗外成為第一師團軍醫部長,調回東京。接著在1907年,45歲那年,登上了陸軍軍醫的權力頂峰,就任陸軍軍醫總監、陸軍省醫務局長。終於再不用顧及上司眼光的鷗外,在百忙之中頻頻發表作品。因描寫了主角對性經驗的回憶和對性的自省而受到當局禁售處分的《Vita Sexualis》(1909年)。批判政府在「大逆事件」後收緊了對學問和文學的言論管制的《沉默之塔》(1910年)。這個時期,鷗外創作的很多現代小說都加入了對當時社會文明的尖銳批評。

1912年明治天皇駕崩,日本進入大正時代。在這期間,著名軍人乃木希典追隨明治天皇而自殺,震驚日本社會。鷗外也對這一事件感到意外,從而以江戶初期實際存在的殉死武士為原型,創作了《興津彌五右衛門之遺書》(1912年)。此後,鷗外開始基於歷史資料創作歷史小說,留下了《最後的一句》(1915年)、《高瀨舟》(1916年)等如今入選國語教科書的文章。

身穿軍服的森鷗外(右)和愛馬。拍攝於1912年(文京區裡森鷗外紀念館)
身穿軍服的森鷗外(右)和愛馬。拍攝於1912年(文京區裡森鷗外紀念館)

1916年,鷗外54歲從陸軍退役。從退役前後開始,他探索歷史的想法就愈發強烈,於是開始調查生活在江戶後期的考證學者的生涯和功績,寫起了評傳。《澀江抽齋》(1916年)、《北條霞亭》(1917-1920年)等評傳,是將實證性歷史研究和文學相結合,打破了以往小說既有觀念的新型作品。抽齋和霞亭是學者,是醫生,是吃公家飯的官吏,同時也涉足文學和藝術。換言之,鷗外寫的就是自己這條人生路線上先輩們的故事。

1917年,鷗外55歲成為宮內省官僚,兼任帝室博物館總長和圖書頭。身為宮內省高官的鷗外,為準備即將到來的新天皇的登基,對歷史研究傾注了心血。鷗外的信念是新的元號和諡號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學術調查得出資料,並在這些資料的基礎上制定。調查闡釋了歷代天皇諡號出處的《帝諡考》(1921年)完成後,他便著手編寫考證元號出處的《元號考》,可惜因健康狀況惡化而擱淺。1922年7月9日,鷗外因腎萎縮和結核去世,享年60歲。

跨界知識巨人在家裡是個操心子女的老父親

森鷗外是跨界知識巨人。學貫和漢洋三界,除了醫學專業,還涉足美學、歷史研究等眾多領域,作為軍醫和官僚也留下了許多腳印。在文學領域,他涉足了小說、評論、戲曲、詩歌、短歌、俳句、漢詩等各個體裁,留下了許多先進的、富有啟發性的著作。

他在家裡又是怎樣的面孔呢?在家裡,鷗外是一個對孩子們傾注父愛毫無保留,總是操不完心的老父親。和第一任妻子登志子、再婚的妻子阿志之間生育了4個子女。他們在鷗外去世後都成了作家,都寫了回憶父愛和表達對父親孺慕之情的文章。長女是小說家森茉莉,寫了《父親的帽子》(1957年),二女兒是隨筆家小堀杏奴,寫了《晚年的父親》(1936年)。看著這些作品,一個被孩子們喚作「爸爸」的鷗外爸爸的生動形象就躍然紙上。

標題圖片:森鷗外肖像照。1912年拍攝(文京區裡森鷗外紀念館)

明治時代 文學 小說 森鷗外 大正時代 軍醫 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