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古典俳諧世界

誰是鏡中人,恍若忽見先父顏,今朝又迎春——芭蕉

文化 語言

俳句,派生於由多個作者共同創作的連歌及俳諧的第一句,也就是包含有向各位參與者問安之情並融入了季節性話題的「發句」,獨立成為17個音節的定型詩。本系列將為讀者展現世界最短詩歌「俳句」的魅力,通過俳句之起源的古典俳諧,解讀日本的季節感和日本人的原風景。本篇介紹的是《今朝又迎春》。

誰是鏡中人,恍若忽見先父顏,今朝又迎春——芭蕉

(1678年作,收錄於《續虛栗》)

現代日本使用陽曆,所以從冬至(12月21日前後)算起,大約10天後的1月1日還正值隆冬。但是直到江戶時代,日本使用的都是陰曆,臨近立春(2月4日前後)的新月之日(初一)為1月1日,所以那時的人們都將其認為「新春之始」。因此,俳句中的「今朝又迎春」,說的是「大年初一的早晨」。

當時年齡都以虛歲算。呱呱墜地即為1歲,過了正月新年,任誰都會又長一歲。可以認為芭蕉是在說「我的容貌跟那誰是越來越像了啊。新的一年,感覺自己又老了一歲了。」

俳句中的「誰」,到底是何人?芭蕉看似在故意含糊其辭。他一定是感慨「我跟先父越來越像了」吧。

據推測,芭蕉13歲喪父。(作詩)這一年的元日,芭蕉迎來了44歲。在孩子的眼裡,父母的容貌總是要蒼老一些吧。大年初一早晨,到了和父親去世時差不多年齡的芭蕉,想必是在鏡中發現了那張熟悉的面龐,懷念之情油然而生,同時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衰老。

標題圖片:PIXTA

日本文學 文學 俳句 季節 古典文學 詩歌 芭蕉 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