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水供本尊,抱冰握火苦行僧,步履聲陣陣——芭蕉
文化 自然環境 生活
本篇的季節主題「季題」是「取水」。
-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水とりや氷の僧の沓(くつ)の音 ——芭蕉
取水供本尊,抱冰握火苦行僧,步履聲陣陣 芭蕉
(創作於1685年,收錄於《野曝紀行》)
奈良東大寺每年春季舉行的「修二會」法事,以「御水取」之名而為人熟知。3月1日到14日,每晚手持巨大松明(火把)的僧人依次登上二月堂,從高臺上將火星撒布到臺下。日本人認為沾上這些火星,就能保佑自己無病無災,因此二月堂下總是擠滿信眾。二月堂上,僧侶們來回跑動,修行佛法,步履鏗鏘,響成一片。13日淩晨,要從二月堂邊的若狹井中汲取聖水,供奉堂內的本尊,因此便有了「御水取」這個名字。
芭蕉為這首俳句寫了前言,曰「參籠二月堂」,所以,他應該是夜宿二月堂時聽到了「僧の沓(*1)の音」,即「修行僧侶的步履聲」。「水とりや」說的是芭蕉近距離接觸僧侶汲水修行時的感動。「氷の僧」可理解為「清苦嚴謹修行的僧侶」。
但其實,這首俳句裡的「取水」一詞還雙關了同音詞「水鳥」。日語裡它們都念「mizutori」。鴛鴦、野鴨等「水鳥」,又因其身形而被類比成僧侶腳上的鞋履。芭蕉因聯想到「水鳥」而選用了「冰」「遝」二詞。這首俳句表面上看似是芭蕉的體驗感想,告訴讀者「我去二月堂參籠,正逢『御水取』修行活動,聽到了那些如抱冰握火般刻苦修行的僧侶的步履聲」,但其中隱含了芭蕉優雅的語言遊戲——都是mizutori,結了冰的池中水鳥,那樣子很像鞋履。水鳥算是「冰履」吧。
標題圖片:PIXTA
(*1) ^ 鞋履之意——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