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明治作家所見的真實臺灣:佐藤春夫著/佐藤春夫臺灣小説集《女誡扇綺譚》

書訊 社會 文化 歷史

1920年6月,佐藤春夫像是為了遠離在日本遇到種種不順遂的生活,前往日本統治下的臺灣。僅3個多月的旅行,給予當時不過還是新人作家的佐藤莫大的創作靈感。佐藤帶著滿滿的臺灣經驗回國後不久,相繼推出以臺灣為舞台的作品,進而使其成長為代表昭和前期的文豪。本書集結了佐藤春夫的臺灣體驗。

從臺灣人口中得知的「佐藤春夫」

「妙,妳知道佐藤春夫來過臺南寫了一篇臺南的小說嗎?」

距今約4年前左右,就在到訪臺南的某一天,我第一次聽聞活躍於大正時期到昭和30年代的日本代表性作家.佐藤春夫曾經寫過幾篇有關臺灣的作品。這是從臺灣人口中得知的,而不是日本人。

回到日本,立即訂購那位臺灣人介紹的作品《女誡扇綺譚》。
安平、鄭成功、赤崁城址……。隨著故事的展開,與我熱愛的古都臺南有關的地景人物逐一出現,我也被深深吸引住了。可是,也有初次看到的陌生單字,如「禿頭港」「女誡」等。經過調查後,原來禿頭港在之後被改名為佛頭港,指的是過去從臺南市區流向安平的商用運河。女誡則是女性應該遵守的戒律,越往下看,越是津津有味。

自2016年以來,臺灣也以日本文豪之名陸續翻譯出版佐藤春夫的著作,今年也推出了收錄描寫戀愛世界的〈殉情詩集〉等作品的書,頗受歡迎。

3個月的旅行、創作8篇作品

為什麼佐藤春夫的作品如此受到臺灣讀者的喜愛呢?在那之前一直感到不可思議,而我在書中找到了解答。

佐藤初次踏上臺灣的土地,是日本人在臺灣被稱為“內地人”的1920年。他在私生活上感到痛苦抑鬱,創作上也遭遇瓶頸。正好受到在臺開設齒科醫院的中學時代友人的邀請,他穿著麻質衣物,帶著抗瘧疾用的奎寧丸,從日本出發,透過臺日航路抵達基隆港。

即使對臺灣7月的酷熱難耐感到無言,但是他的足跡遍及基隆到高雄,包括臺南、嘉義、霧社、北港等地,充分享受了約莫3個月的臺灣旅行和生活之後,催生出收錄於本書的共計8篇故事。

書名的〈女誡扇綺譚〉是其中一篇,如上述是以臺南為舞臺,主角是日本報社記者的「我」。「我」和友人,也是臺灣詩人的「世外民」,兩個人在臺南的廢屋裡,尋找不見身影只聞其聲的女性的推理故事。

他描寫臺灣人的民族特性是「不管男的還是女的,老一輩的臺灣人都和歐洲人同樣,擁有如同演戲般誇張巧妙的表達方式」,看到這一點我深有同感。因為父親是臺灣人的關係,我在臺灣度過了完整的童年時期,成長在生活周遭都是臺灣人的環境裡,我也有那種感覺。其他,還有像是提到有許多臺灣人是來自中國大陸泉州和漳州的移民,和他們有虔誠的信仰等,可從中窺見佐藤對臺灣社會的風俗和文化有著深刻的理解。

刻劃原住民社會的現實

〈霧社〉是描寫他從埔里到霧社、能高山等地方的旅行見聞,當時的原住民被稱為「蕃人」,故事穿插了他們在日本統治下的臺灣的生活情形和處境。

在日本統治臺灣以前,就有布農族、阿美族、泰雅族等原住民族居住在山岳地帶,一部分對日本人的支配進行激烈反抗,日本政府為了實施理蕃政策,推行教育普及,用日文教導算術和漢字。在小說裡,有位原住民用日文自稱是「小花」,或者是少女用學會的生硬日文單字說:「兩個人一圓五十錢哦。一個人一圓」,以內地人為對象疑似賣春舉動的場面等。從這些敘述中,可以窺見作者刻劃出的原住民社會是如此寫實而殘酷。

收錄的8篇故事裡面,我特別喜歡的是〈蝗蟲的大旅行〉,不同於其他7篇全部都是人和人的對話,在這只有6頁的超短篇作品裡,主角的「我」和昆蟲的「蝗蟲」對話,這樣的設定很有趣。

搭火車從嘉義一帶到彰化的二八水車站(現在的二水車站),坐在「我」正對面的是一隻「蝗蟲」。小說裡,筆者強調與這隻同行者的旅行物語是“真正的童話”,筆者自身返回童心,隨處可見心情開朗且一派輕鬆,但是在結尾處寫著「蝗蟲君、大旅行家。再見了!你可要小心哦!——在路上,不要被頑皮的小孩抓到,別讓他們把你那美麗的腳折斷了。失陪了。」總覺得瀰漫著一種恐怖格林童話般的殘酷。

對風景和建築物的細膩描寫

即使如此,3個月左右的臺灣旅行就能夠寫出這樣的故事,一定是臺灣帶給作者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

特別要強調的是,不管是哪一篇故事,對建築物或風景的描寫都相當細膩。讀者可以透過栩栩如生的文字去想像那個世界,彷彿身歷其境。如同佐藤春夫本身也寫過:「女誡扇綺譚的建築物和安平的風景是實景描寫,其他在中部地區的見聞是夾雜著幻想編出來的」,作為遊記故事,裡面描寫了豐富多元的臺灣面貌,甚至無法區分現實和故事的界線,相當寫實。

我在臺灣度過了童年時期,有個記憶裡的「臺灣」。從佐藤編織的故事裡,沉睡在自己心中的40年前臺灣記憶也栩栩如生地甦醒了。廢墟和榕樹相互襯映的街道。彩虹、鳥、花……。透過本書,我感受到的是不管時空如何物換星移,臺灣的景色和空氣感等從過去到現在,在本質上沒有太大的改變,一往如昔。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一直以來往來自如的臺灣也一下子變得遙遠了。喜歡臺灣的日本人陷入「臺灣LOSS」的失落感中,而我當然也是其中一人。因此,讀起佐藤春夫的臺灣作品,更加引人入勝。

臺灣旅行的百年紀念展

今年,臺南的臺灣文學館應景舉辦「百年之遇——佐藤春夫1920臺灣旅行文學展」(展覽期間4月3日~11月29日)。活在現代的臺灣人應該也很好奇百年前的日本人是怎麼描寫臺灣的吧,展覽似乎受到關注,無須擔心乏人問津。

原因在於,若是臺灣人的話,會把作者描寫的臺灣往日景象,與自己現在居住的臺灣相互重疊,陷入一股濃厚的懷舊情懷,久久不能自拔吧。對於100年前佐藤所見的真實臺灣,臺灣人也一定會感同身受的。

本書是由研究佐藤春夫的實踐女子大學文學部教授河野龍也選定作品並進行解說。透過他的解說,更可清楚知道佐藤春夫前往臺灣的時代背景,每篇故事的扉頁圖是黑白照片,有助於讓每個作品顯得更加立體。

如果能夠再度造訪臺灣,我會一手拿著這本書,探訪小說裡作為舞臺的地方,任想像力馳騁,跟隨著佐藤春夫的足跡重新認識臺灣。在那之前,我只能夠依靠100年前的文字記述,讓大腦沉浸在臺灣的餘韻中。

佐藤春夫臺灣小説集《女誡扇綺譚》

佐藤春夫(著)
發行:中央公論新社
頁數:320頁
價格:1000日圓(外稅)
發行日:8月21日
ISBN:978-4-12-206917-6

臺灣 書籍 臺南 臺灣原住民 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