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對語言的熱愛與對世界的凝視:評李琴峰《隔著一層透明的膜》

書訊 社會 社會性別・LGBTQ 家庭

芥川奬得主李琴峰推出了首部散文集《隔著一層透明的膜》,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關於語言、生命觀、性、歷史等主題,探索存在於我們社會裡的「透明的膜」。

解讀小說的線索

活下去的力量——是書籍帶給人類的最美麗的東西之一。李琴峰的小說經常帶來的這股力量,在她的首部散文集《隔著一層透明的膜》裡,則是以不同的方式讓人感受到同樣的力量。

原本就喜愛李琴峰小說的讀者們不遑多讓,即便是透過這本散文集首次認識這位作家的讀者,都能感受到本書的盛情吧。本書集結了自她出道以來的散文,主題豐富,為解讀作家所編織的小說世界以及面對語言和世界的態度,提供重要線索。同時,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的,不是以「作者」的身分,而是關於「李琴峰」這一個人的生命歷程。

本書廣泛涉及了語言、生命、性別、旅行、閱讀等主題,筆調時而嚴肅沉重,時而輕鬆詼諧,呈現了往往和世界或自己對峙的真摯情感。正如作家自己所說的「盼望能夠成為某個人的心靈支持力」(p11),她的文字帶給讀者力量,就像是在混沌之中看到的一束光。

對語言的熱愛

進入本書的開場文章中,李琴峰如此敘述:

為什麼想要寫作,要如何寫作呢?——這個問題對我而言就等同於「為什麼想要活下去,要如何活下去呢?」對語言的熱愛以及對世界的凝視,這兩件事引導我來到這裡,今後也會貫徹到底,沒其他路可走。縱使因為拿了一兩座文學奬項,抑或增加了上百、上千的反對者,這件事也絕對不會有所改變 (p11)。

當然,她所表明的寫作就是生命本身,也許是所有作家的共通點。然而,李琴峰的話語在這裡之所以擲地有聲,是因為即便她受到「網路右翼」的詆毀抨擊,以及親身經歷過多數主流作家不曾遭遇過的困境,也絕不屈服,讓人明確感受到她身為作家的堅韌內心(傲骨精神)。

作家在獲得芥川奬之後,隨著知名度上升,受到了尤其是以「網路右翼」為首的排外主義者的惡意攻擊,例如在「思い出し反日笑い」一文裡就描述到這段經驗。即使被人中傷、感到痛苦,也以「一笑置之」的態度來應對,把作家遇到的難題以輕快巧妙的筆觸呈現出來。如同她說的「透過刻劃文字,度過了難以入眠的午夜時分,或是被孤單折磨的黃昏」(p11),正好反映出她努力克服逆境的模樣。

除了來自他人的惡意攻擊,另一個困難是來自於非母語的隔閡。對於以非母語創作的作家而言,她說:「我與日文之間隔著的,與其說是一道牆,還不如說更像是一層透明的膜」(p17)。本書的散文裡也提及了使用非母語創作所遇到的困難,但是同時,這也是李琴峰這位作家的作品風格之所以具有特色的最大優勢。

她的作品風格之所以獨具特色,首先是使用較多的漢字,甚至是一般用平假名表記的詞彙也採用漢字。

雖然大量使用平假名的作品,在風格上較為柔順,另一方面也經常給人過於冗長而欠缺精鍊的印象。關於這一點,她如此坦言:「如果是有助於雕琢出質感更高的文章,我會不吝使用稍微艱澀的漢字或成語」(p44),所以寫出來的文章具有古風雅致之感的高格調和創新性,造就出她的與眾不同。

與多用柔和平假名的文章相比,她的文章充滿了壓倒性的豐富詞彙,帶有一種銳氣,彷彿要試圖刺穿那一層纏繞的膜。總之,用字遣詞是親自挑選的,使用非母語的日文創作小說,也讓李琴峰這位作家的文體顯得格外豐富。

更重要的是,同時也是作為本書書名的「隔著一層透明的膜」,這句話的美清楚地說明,透過作家之手把上述的困難轉化為豐穰沃土的樣子。

對語言的熱愛——驅使作家持續創作的這份愛,以及因愛交織出的瑰麗絢爛的文章,讓本書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對世界的凝視

此外,除了對語言的熱愛,同時還有對世界的凝視「把我帶到這裡」,李琴峰如此說道。對世界的凝視——承受了來自各方不同的暴力,也感到受傷和絕望,卻沒有陷入虛無主義或是放棄,她一心想把事物看個透徹的作家姿態,也與凝視特有世界的目光是共通的。

過去,她曾經有過「以為世界上只有黑與白、善與惡、智者與愚人、善良與險惡、朋友與敵人,被這種單純的二元對立所困,使盡全力想要看個清楚,反而疑神疑鬼,讓自己感到痛苦萬分」(p54-55)的經驗。於是,年輕時候(年少輕狂)的她如此想著,一旦「這個世界要置我於死地」,「若註定哪一天要被世界所殺,也要同歸於盡」(p55)。

不單是坐以待斃,而是即使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如此強烈的情感,足以讓人感受到她承受了莫大的痛苦和絕望,同時也感受到她內心強大的力量。

然而,如同火焰般的熾烈,同時也非常冷靜,過去曾經被單純的二元對立困住的她,現在能夠以驚人的冷靜看待社會萬象。

比方說,她提到盲目地貶低某個國家或地方,或者盲目地讚揚,也許只是再再地顯示出對事情的無知。因此,要避免陷入二元對立的思維,以她一貫的方式明確表達出:「如果只是一味地觀看光亮的地方,那永遠都是在「觀光」而已」(p190)。

抑或是,批評對於描寫性少數族群的文學作品,只以自身片面理解來書寫的評論家的怠惰,及批判日本文學的歷史傾向。在作家反駁之前,評論的這一方也必須要改變自己,評論家也好,作家也好,在大幅偏向多數族群屬性的日本文學裡,沒有養成可以正確理解描寫少數族群作品的土壤。她站在作家的立場上勇於發聲。

日本文學經常過於追求所謂的普遍性,卻容易忽略了絕對無法相對化的「特殊性」和「固有性」。這種傾向會導致出現「排斥政治性和社會性,隱藏或甚至看不見對弱者的歧視與偏見,以及缺少對現實社會的批判性」(p128)。

在充斥著「以少數族群為題材=作品格局狹隘」的言論中,她把描寫少數族群歸結為「真實地反映出複雜多樣且充滿混沌的世界與人性樣貌」(p246),強調把在現實社會裡原本不被看見的人「可視化」,正是自身相信的文學、藝術的作用,並且高聲反對陳腐言論。關於小說裡的政治性,本書收錄了與同時代作家・王谷晶的對談內容也相當富有啟發性。

有很多人單純只用二元對立的思維來觀察事物,肆無忌憚地將個人的複雜性、多樣性還原於特定的屬性,置身這樣的環境,作家本人冷靜地正視事物的多面性,甚至是毫不畏怯地反駁。其爽快明確的態度及作法,著實為讀者帶來了勇氣。

「也要同歸於盡」,當初那麼想的年輕作家活下來了,本書的問世毫無疑問地是帶來了希望。

出自對語言的熱愛與對世界的凝視——李琴峰透過本書帶給我們的兩大主軸,在在讓人感同身受,也為讀者點燃了希望之光。

《隔著一層透明的膜》

早川書房
發售日:2022年8月17日
四六判:368頁
價格:2420日圓(含稅)
ISBN:978-4152101617

臺灣 芥川獎 網路右翼 書評 少數群體 李琴峰 弱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