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學於日本、超越日本的臺灣企業家:佐宮圭著《臺灣流通革命》

書訊 財經 社會 文化 工作勞動

任誰到了臺灣,想必都會訝異城市裡的超商密度竟然如此之高。在臺灣掀起流通業革命的「臺灣流通教父」徐重仁,從日本引進7-11,後來更進化成臺灣自己的風格。本書為第一本系統性地介紹他的書籍。

建立流通、零售業的一大勢力

說到日本耳熟能詳的臺灣企業家,早期有臺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近年則有併購夏普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以及最近幾年備受注目的世界半導體業霸主,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而現在,有個新的人物也將名列其中。

本書作者是經濟領域執筆人佐宮圭,內容著墨於在臺灣流通、零售業建立起一大勢力的徐重仁的成功秘訣。對臺灣讀者而言,徐重仁的名字已無需多加解釋,但在日本幾乎沒有知名度。

臺灣的7-11數量之多,以及服務項目之廣,讓許多外國人感到訝異。在臺灣,7-11的總店數已達五千家,以數量來說,位居世界第三。平均一人分配到的店舖數量,可說是世界第一。若要談論這種超商社會的形成,就不能跳過徐重仁這個人。

與日本的深遠關聯

講述這位徐重仁的書籍在日本問世,其意義重大。因為要談此人飛黃騰達的故事,就不能不提日本。

徐重仁出生於1948年的臺南市,之後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於1980年成功引進留學時邂逅的7-11。他以三十九歲的年輕之姿,擔任「統一超商」的老闆,在施行展店策略的同時,也著手改革物流。

說到便利超商,就不能不提物流。徐重仁在當時還沒有物流概念的臺灣成立物流中心,聯合日本的達斯金(DUSKIN)、雅瑪多運輸、無印良品、星巴克、YELLOW HAT等零售業,一口氣改變了臺灣的物流和零售世界。

他之所以能獲得「流通教父」之稱,也是因為大眾認可他的功績。2012年離開公司後,擔任「國策顧問」,在經濟等方面給予臺灣總統建言。

效仿日本,在臺進化

本書作者指出,改革的其中一個秘訣,在於徐重仁以巧妙的方式,推動「臺日合作」。他成功的關鍵在於,並非單單把日本當成模板學習,而是吸收日本企業的優點,並且進化其內涵。

7-11是發祥於美國的事業,而後傳入日本,在日本以大型流通事業之姿開花結果。徐重仁將之移植臺灣,並野心勃勃地導入日本沒有的服務。光是超商咖啡這個服務,臺灣就比日本早了十年。時至今日,日本已經要在後頭追趕臺灣超商執行的各種服務了。臺灣超商的互動式資訊服務站化很多樣,舉凡公家機關帳單、各種票券、高鐵車票預約、宅急便等服務,也比日本還要多。

此外,徐重仁熟知日本企業文化,與日本企業合作時,他重視的就是「捨棄日本式的完美主義」。

在本書中,徐重仁呼籲日本人應調整過度要求的「完美主義」。日本人太執著於細節,這是優點,也是缺點。這樣的行事風格有時會帶來正面的成效,有時卻會因為固守傳統做法,導致「在地化」難以實現。

先行動再思考的臺灣

以我的一己之見,我認為臺灣人的特點是一邊行動,一邊思考,而日本人則是先思考再行動。當日本企業進駐臺灣,或是臺灣企業進駐日本時,臺日員工之間經常產生衝突。其原因大多源自這一點。

我長期接觸臺灣,思考方式已經半臺灣化,所以在日本工作時,常被人指出:「野嶋先生的工作速度很快,可是總有缺失。」其實於我而言,與其用三天的時間,要求工作百分之百完成,不如用一天的時間,達成百分之九十的完成度,以便繼續進行下一件事。在臺灣工作時,用這種方式都能順利完成。臺灣人做事的風格,就是一點一點修正過去留下的缺失,從而迅速完成一件工作。

臺日企業合作的全新面貌

上述的做法當然各有長短,但這個時代講究的是,迅速的判斷與柔軟的應變能力,要是花時間慢慢思考、準備,將會被拋在後頭。因此臺日企業合作,較適合讓臺灣人在前頭快速衝刺,日本人在後頭支援。

過去臺日之間的經濟合作總有些「百呼不應」。但未來日本和臺灣應該分工合作,以便打入包括中國的世界市場。本書的魅力就在於,書中指出了臺日合作的新面貌。

《臺灣流通革命――向流通教父徐重仁學習經商秘訣》

《臺灣流通革命――向流通教父徐重仁學習經商秘訣》(暫譯)

筑摩新書
發售日:2022年7月7日
新書版:304頁
價格:1056圓(含稅)
ISBN:978-4480074904

臺灣 零售業 企業家 超商 書評 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