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Journal》身障選手訪談錄

岩淵幸洋:身障人士桌球界的王牌選手,通過YouTube展現比賽的無窮魅力

東京2020 運動

1964年東京帕運桌球男子雙打比賽中,日本隊獲得了日本帕運史上的首枚金牌。時光荏苒,今年在東京再次舉辦的帕運開幕式上,有一位桌球選手擔任日本代表團的旗手,高舉日本國旗領隊入場。他就是26歲的岩淵幸洋。雖然上屆的里約帕運,他沒能站上領獎臺,但如今作為東京帕運的奪牌熱門選手,他背負著日本身障人士桌球界的希望與期待回歸賽場。

岩渊幸洋 IWABUCHI Kōyō

日本國家隊隊員。患有先天性絞扼輪綜合征(腳腕前端變細)和先天性足內翻疾病。從小接觸足球、棒球、高爾夫、滑雪等運動,國中開始打桌球。高3開始參加身障人士桌球國際大賽,在國內外大賽中嶄露頭角,並參加了2016年里約帕運。

身障是選手的「弱點」,也是「特點」

「我的做法,就是針對對手的身障之處猛攻。」

當被問到什麼是決定身障人士桌球比賽勝負的關鍵時,他這樣回答道。只有身患身障的人才能把話說得這麼透,不可否認聽起來多少有些意外。岩淵幸洋是日本國家身障人士桌球隊隊員,2021年7月世界排名第4,有望在東京帕運上獲得獎牌。他對我的反應似乎早有預料,繼續解釋道:

「在比賽中我應該做的其實和其他球拍類運動完全一樣。一旦開始比賽,那就針對對手的弱點和動作可能有困難的地方猛攻,這是戰術,也是技術。如果因為可憐對方故意不往那個方向擊球,那反而是對對手缺乏尊重,也不公平。」
 
不管哪項運動,只要是正式比賽,選手們站上球場的那一刻,就相當於接受了事先亮明的所有條件。雖然聽上去理所當然。但身障人士桌球賽,不一定是同類身障的選手之間進行比賽。因此包含了很多不確定因素,使比賽變得更有意思。

這是怎麼回事呢?身障人士運動的很多比賽為了確保公平,根據選手的身障程度細分類別,由同類別選手之間去競爭勝負或一較紀錄高低。而身障人士桌球賽,雖然是根據身障的嚴重程度來劃分等級,但有可能出現左手身障的選手對戰右腳身障的選手,類似情況毫不稀奇。

儘管如此,身障人士桌球運動所使用的桌球台尺寸、高度,球拍規格,以及比賽規則,基本上和健全人桌球一樣,除了部分等級有特殊要求之外。也就是說,身障本身成了選手的「弱點」,也是「特點」。正是這種一目了然的非對稱性,使這項競技變得難度更大、更加複雜,也更容易出現精彩場面。身障人士桌球既不同於田徑、游泳等追求創造個人紀錄的運動,也不同於輪椅橄欖球、盲人足球等不同身障的隊員互補配合的團隊競技。決定身障人士桌球樂趣的,在於選手們的身障本身,而非其他因素。

「熟知桌球的人,能夠理解普通桌球比賽中選手們採取的戰術和比賽戰況。但平時不怎麼看桌球比賽的人也許就不太容易理解了。在這一點上身障人士桌球賽有優勢。因為大家都能肉眼看到選手擁有哪方面的障礙,多少能推測這位選手因為這種障礙恐怕難以應付那樣有針對性的動作。大家如果認真關注選手們會往對手的何處進攻,如何充分利用對手的弱點,那麼就會發現身障人士桌球比賽是非常有意思的。」

以周密細緻的戰略,控制場上局面

與健全人打桌球不同,身障人士桌球有其獨特魅力——岩淵如此斷言自有他的道理。那就是,岩淵第一次被身障人士桌球吸引的時候。

岩淵國一時在學校的社團活動中與桌球「相遇」。由於患有先天性雙下肢功能障礙,兩隻腳腕的可活動區域很窄,必須佩戴矯形器才能進行比賽。即便如此,他還是和正常人一起,每天汗流浹背地參加訓練和比賽。國三的某一天,他從所參加的社會俱樂部球隊的教練那裡,得知了身障人士桌球運動的存在,出於興趣報名參加了比賽。

「身障人士桌球運用身體和力量的方法,和之前我接觸過的健全人的打法完全不同。桌球變得難以預測——你以為這個球會斜著過來,它卻直飛了過來;看對手擺出一副大力揮拍的姿態,可回過來的球卻是軟綿綿的…無論是擊球的時機、線路還是威力,都很難預測。我為此深感震驚,心想居然還有這種打法。再仔細觀察,發現有的選手特意用健全人絕對不會使用的防守膠板去削弱球的彈性,把球帶到自己的側面來打。我深切體會到了桌球的打法的多樣性,讓我感到不知所措,完全無力招架。這就是我最初參賽的體驗。

順便說一下,在那之前,岩淵其實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個身障人士。但為了參加比賽,他生平第一次領取了身障人士證明手冊。

現在的日本是世界數一數二的桌球大國,只要舉辦國際大賽,大家毫無疑問都期待日本選手能夠獲得獎牌。很多人在電視上看雙方選手高速對打或比分膠著的比賽時,都有手心捏一把汗的經歷吧。岩淵認為,能夠應付那種「速度」的,不是靠「反應」,而是靠「預測」。如果無法在對方擊球之前預測對方回球的落點,就不可能應對頂級球手的速度。

但是,在身障人士桌球比賽中,選手各自的身體特徵和比賽風格特點,會導致預測常常出現失誤。因為彼此都以肉眼可見的方式暴露了自己的缺陷,反而需要在更高層次上相互揣摩、相互欺騙,通過更加細緻周密的戰略來控制場上局面。

「我說過要針對對方的障礙部分猛攻,但只是如此的話對方就會習慣,所以比賽中戰況會逐漸變化。選手打比賽的某些習慣,隨著比賽的進行容易被人看出來。但這種習慣,究竟是因為選手的身障導致,還是有意識地故意做出的假像呢…對方也瞭解自己的身障,也就是弱點,如果不能準確識別,就有可能被對方帶節奏陷入被動了。但相反地,如果你能準確地看透,把握主導權並加以利用的話,那麼你會感到沒有什麼比這項運動更有意思了。」

你越是研究對方,自己同樣也會被人研究;你變得越強,就越會被人更進一步地研究,競爭對手也會越來越多。岩淵和排名靠前的選手交手過多次。但就算是同一位對手,每次比賽戰術都可能更新,以前管用的辦法,有可能在下一場比賽中就完全無效了。2020年以來,不要說國際大賽,就連國內大賽都無法順利舉行。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通過有限的影像資料去瞭解競爭對手的最新情況。此外,2021年修改了身障人士桌球的等級劃分規則。因此,在東京帕運上,岩淵有可能遭遇以往從未交過手的、來自其他等級的實力選手。

「以往很多時候,我靠發球就能得分。不過最近,我發球的特點逐漸被人瞭解,不太有效了。所以對於東京帕運,我也準備了一些秘密招數,以便隨機應變。為了讓自己習慣無法預測之事情的發生,必須培養應對能力,否則就無法取勝。」

像對待競技一樣重視「發聲」

2020年,岩淵幸洋開設了自己的YouTube頻道,不定期上傳各類豐富多彩的視訊,內容包括談論自身身障、解說以往的比賽、展示平時訓練的情景、與一起奮戰的日本國家隊隊友開策劃會等等。之所以做這些,都源自一個想法——「吸引更多人觀看身障人士桌球的比賽」。

其中,有一個系列的視訊很值得關注。那就是他結合回顧以往的比賽,介紹可能在東京帕運成為自己競爭對手的世界頂級選手們。比如,他用門外漢都能聽懂的評論語言,從自身作為競技選手的角度,幽默地介紹世界排名第一、曾經參加健全人桌球大賽的比利時選手勞倫斯·德沃斯和世界排名第二、帕運金牌得主、前中國國家隊隊員、現澳洲國家隊隊員馬麟選手,分析他們為什麼那麼強。

「相反,那種幾乎沒指望的球居然也有效果,太有意思了。」
「他這個人,是超越了身障人士桌球運動的一種存在。」
「就算原本想打中台,但落點不見得就是中台。因為身障人士選手用力的方式不太一樣。」
「(雖然選手上肢身障)看上去和有手的正常人完全一樣。」

岩淵表示,自己把這種「發聲」看得「和競技同等重要」。比如,比賽過程中,選手們究竟有什麼樣的感受,帶著怎樣的想法在打比賽呢?正因為人們能夠接觸身障人士桌球比賽的機會太少,所以他希望自己的「發聲」能夠多少擴大人們對身障人士桌球的認知。

不光是運營YouTube頻道。去年11月,因為擔心日本國內選手的實戰經驗受疫情影響大大減少,岩淵幸洋還策劃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賽事「IWABUCHI OPEN(岩淵公開賽)」。由現役身障人士運動員出面說服贊助商舉辦體育賽事,實屬罕見。

「我就想創造各種機會,讓人們看過身障人士桌球之後覺得這項運動有意思。當然,這裡既有我自己想打比賽的心思,也有想讓大家來看比賽的想法,因此採取了各種防疫措施,策劃組織了這個賽事。賽場上的很多東西,僅靠上傳視訊是沒法向大家傳遞的。」

有些東西光靠視訊是無法傳遞的,希望大家身臨會場觀看比賽——這正是岩淵幸洋最想告訴大家的。

「經常有人和我們說,只看你們打桌球的話,看上去『很正常啊』,『看不出哪裡有什麼障礙』。的確,如果只看我們比賽的話,也許是這麼個感受。但實際上,當你進入賽場,就能感受到各類身障選手們的日常生活狀態。傷殘等級不同的人情況各不相同,比如他們賽前備戰的模樣,若無其事地走路的樣子等等。可一旦開始比賽,站在同一個球場,他們便紛紛施展絕技奮力拼搏。我第一次去海外參賽時,最讓我感到吃驚的,就是選手們日常生活和比賽時的巨大反差。因此,我想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原樣傳遞出來,這也有助於創造身障人士體育文化。」

攝影:Gottingham
採訪、撰文:雜司谷千一
根據《GO Journal》的報導編譯

東京奧運 帕運 身障人士 身障運動 桌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