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偶像的真實處境

日本偶像的真實處境(3)認真的中小型營運方式沒有賺頭?:偶像經濟學

社會 文化 娛樂 工作勞動

近來,偶像所屬的事務所也被稱為是一種「營運」,演藝事務所如何思考這門生意?又是如何如字面上所示地「營運」呢?本文訪問曾擔任大型演藝事務所經紀人,也曾負責地下偶像實際營運的“前營運人員”,請教他們目前偶像業界的真實狀況。

高風險的偶像經濟學

偶像――這個職業讓許多年輕人夢寐以求,前仆後繼地挑戰,有人成功,也有人黯然退出。那些偶像圈的枯榮盛衰,正映照出種種時代氛圍。某位40多歲的男性經紀人A先生,曾在各大演藝事務所任職,因此得以站在最前線,近距離觀察偶像的一動一靜,他如此說道:

「經營偶像的相關事業,表面上非常光鮮亮麗,但卻是相當高風險的商業投資,並非簡簡單單就能出手的領域。」

佐藤江梨子,攝於2005年8月(時事)
佐藤江梨子,攝於2005年8月(時事)

2000年初期,A先生在大型演藝事務所就職時,松田聖子等「個人偶像的活躍期」早已結束。當時席捲偶像業界的是,由野田義治所率領,當時隸屬於Yellow Cab的巨乳寫真偶像。「以寫真偶像為跳板,再成為演員」這樣的模式,是一條成功踏入演藝圈的捷徑。

A先生給予評價:「對於培育偶像來說不可或缺的初期投資,野田義治知道如何以最少的資源,將旗下藝人培養成演藝人員,手法相當高明。」他接著如此說明:

「首先,在雜誌寫真和電視節目上曝光,增加知名度,並且讓藝人磨練演技;媒體曝光率增加,財源自然滾滾而來。」

Yellow Cab讓曾是寫真偶像的佐藤江梨子、雛形明子、小池榮子等人,成功地轉型為演員,在世人面前亮相。但A先生就職沒多久,就察覺到業界趨勢正在改變,他注意到商業性質和綜藝節目的內容組成之中,時尚雜誌的模特兒比起寫真偶像,在媒體上被採用、曝光的商業案件逐漸增加。

「我感覺到,比起裸露到接近極限的巨乳偶像,觀眾想看的是比較清純的東西。」

稍縱即逝的模特兒黃金時期

他的預感非常準確。沒過多久,「可愛女孩」想進入演藝圈的第一個目標,變成了模特兒,其代表性的媒體,應該就是每月發刊的女性流行時尚雜誌「CanCam」(小學館)。以山田優、蛯原友里、押切萌3名頂尖模特兒為首,發行數量節節上升,並且在2007年創刊姊妹誌「AneCan」。曾參與當時模特兒所屬事務所營運事務的B提到:

「模特兒最注重自己適合的商業廣告性質、肌膚和體重等外貌氣色的狀況,因此不必我們嘮叨禁止在外飲酒到深夜等等,她們自己就會節制私生活。因此在私生活管理這一方面,非常輕鬆。」

但時代潮流非常無情,當智慧型手機成為眾人的基本配備,在YouTube上也能看到PV(廣告影片),大家變得更加能夠辨識電視上的名人到底有無演藝實力和群眾魅力,以及演藝作品的好壞。眼見模特兒參與電視演出的狀況增加,A先生再度預測「模特兒沒有演藝實力,事業不會長久。」結果就如大家所見,僅有少數人能夠順利從模特兒晉身為演員,大多數都變成了職業棒球選手、職業足球員和成功企業家等名人的結婚對象。

AKB48的List Marketing

在1998年出道的「早安少女組」熱潮,稍微開始減退的時期,誕生了AKB48。2005年出道時並未受到太多矚目,但在2009年發售了第14張單曲「RIVER」時,該曲光榮登上了日本的熱門音樂排行榜Oricon的首位。當時A先生覺得:「偶像商業營運的世界,終於真正進入了List Marketing的時代了。」所謂List Marketing,指的是一種善用潛在顧客名單,拓展銷售領域的商業手法。

接受前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主辦的「賞櫻會」所邀請,正在拍攝紀念照的AKB48成員們,2009年4月18日,於東京新宿御苑(時事)
接受前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主辦的「賞櫻會」所邀請,正在拍攝紀念照的AKB48成員們,2009年4月18日,於東京新宿御苑(時事)

無須贅言地,很久以前就實行這種行銷手法的,就是傑尼斯事務所。在個人女子偶像的全盛時期,傑尼斯早已推出多樣個性的複數成員組成團體,採取可以確保粉絲俱樂部會員的List Marketing行銷手法。AKB48也由大約50名的女藝人(現在已超過百名)組成團體,並且在固定的劇場舉辦演唱會和握手會,全面打出「可以前往見面的偶像」形象。正因為身處YouTube時代,在YouTube上無法感受到的「使用者的真實體驗」才有賣點。

CD的銷售數字事前可以預測,參加演唱會的人數也可以計算,A先生說:「在演藝事業裡,『數字就是正義』。」對於苦於銷售量停滯不前的雜誌來說,預期可能有助於銷售成長的AKB就是「正義」。雜誌編輯在雜誌的寫真頁面上,爭相啟用AKB的女性藝人作為賣點。

A先生說:「List Marketing要成立,首先必須挖掘大量的藝人,組成團體;接著,為了組成胃口被養大的閱聽大眾會喜歡的團體,必須讓藝人接受歌唱和舞蹈的訓練課程;而細緻的營運方式,也需要許多幕後的工作人員。因此需要巨額資金,這是只有大型演藝事務所才有辦法做的生意。」

無須投資的偶像經濟學

但在光鮮亮麗的偶像業界裡,「因為是大型演藝事務所獨佔的世界,所以全部任由他們經營」的情形並未發生。無須在挖掘人才上花費金錢,中小型演藝事務所也能插手的偶像生意,便是「地下偶像」。

曾在大型事務所任職的C先生,數年前離職後,創立並經營地下偶像的事務所。拜託熟識的演藝人才挖掘公司,進行甄試選出7名女性,並簽約成為事務所旗下藝人。合約為期2年,明確記載「禁止戀愛」「若寄宿朋友家中須事先報備」「若無特別許可,禁止轉移至其他事務所」「支付演出收入的五成」「支付周邊商品銷售額的三成」等條款,約滿後經過雙方討論,契約每年更新1次。

但未滿1年之內,就有4人離團,理由有「已經失去了成為偶像的心情」「住家離太遠,通勤太辛苦」「宿疾惡化導致無法跳舞」……。C先生覺得「雖然合約為期2年,但即使挽留已經沒有幹勁的人,我也不覺得這個偶像團體會成功,而且考慮到她們的人生,若想退出的話,還是盡早為妙」,便沒有強力慰留。他只好緊急再次召開甄選會,重新招募2名女性,組成5人的偶像團體。

他徹底施展在大型演藝事務所時所累積的人脈,成功讓自家團體進入「TOKYO IDOL FESTIVAL」等大型活動中表演,宣傳手法堪稱完美;1個月大約有20場左右的現場演出,但問到:「獲利有多少?」C先生笑著回答:「工作人員雖然無薪,但第1年就出現300萬日圓的赤字。」

地下偶像經濟學的收支計算

收支計算如下。支出包含樂曲的委託製作費和治裝費、歌唱和舞蹈的課程費用,以及T恤等周邊商品製作費;歌曲原本委由熟識的詞曲創作人製作,1首歌曲約支付50萬日圓,C先生說:「但是因為收入不好,最後的委託費用降為1首10萬日圓。」即使如此,全年支出也高達800萬日圓。

收入則僅有媒體上的演出費用和周邊商品販賣的營業額。每個月大約會有1次偶像團體獨自登台的現場演出,剩下約20場的演出,大多都是與其他數個偶像團體的「共演」(「対バン」);而媒體的演出費用,則因為登上主流媒體非常不容易,所以幾乎掛零。

而關於另一個主要收入=周邊商品販賣的狀況,由於根本沒人購買T恤,所以幾乎只有拍立得照片的收入;偶像和粉絲在現場聊天10分鐘之後,再一起拍下2人合照,就可以將原本70日圓原價的照片,以1000日圓售出。合約上約定3成的收入,支付給偶像作為演出費用,所以最後C先生手上拿到的收入,也僅剩下500萬日圓,而偶像的收入也只有拍立得照片的所得。即使身為人氣偶像,每個月也只有6~7萬日圓的收入,若沒有人氣的話,可能會淪落到每個月僅有2萬日圓的慘況。但這已經是沒有壓榨偶像,並且認真經營的成果。

地下偶像經濟學的終結

如同前述,C先生所經營的地下偶像團體的初始成員有7名,未滿1年就有4人求去,其中3人是主動要求離開,剩下的1人則是被C先生開除,理由是該名成員私下與粉絲單獨見面。她在一起拍照的時候,拿到粉絲遞來的紙條,上面寫著附近的車站名稱,以及「◯點的時候我在那裡等妳。」該名成員在團體中屬於比較沒有人氣的偶像,哭著說自己是「為了抓住粉絲的心,所以才跑去見面」。但C先生覺得「不管是任何理由,規定就是規定」,當場開除了該名成員。

C先生在開除她的時候,心底湧出一種揮之不去的心情,覺得「在習於絢爛媒體環境的閱聽大眾的眼中,以低預算經營的偶像團體沒有吸引力,這樣繼續下去,目前留下來的女孩們真的會幸福嗎…?」偶像團體進入第2年後,經過一段時間,C先生詢問團體中的5名成員:「想要停止偶像活動嗎?」當時沒有女孩反對。

C先生結束地下偶像事務所的經營,開設了新的演藝事務所,與5名成員之中回答「還想繼續演藝活動」的人簽約,納入旗下,為了讓她們能夠從事模特兒或演員的工作,每天四處奔波。

本文開頭的A先生如是說:「偶像經濟學光靠行銷宣傳無法成功,必須要有強烈的故事性和確實的好運氣才行。」

採訪、撰文:河野正一郎
編輯:POWER NEWS編輯部

標題圖片:在媒體上公開的AKB48新團Team B的公演「劇場的女神」,照片為全員排演的狀況,2018年9月6日,於東京都内(時事)

雇用 偶像 勞動 司法 藝能 勞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