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繼承中備受矚目的「舊宮家」(上):翻開「另一個天皇家」的歷史

歷史 政治外交 文化

日本政府的專家委員會提出維持「男系男子」繼承天皇皇位的方案。「舊宮家男系男子回歸皇族」這一方案,作為確保皇族人數的措施首次得以明確,舊宮家也因而備受關注。歷史上當天皇家後繼無人之時,就要從宮家選出新天皇。明治維新以後,舊宮家有的成為天皇家內親王下嫁的婆家,有的則成為皇后的娘家。二戰後,11個宮家共有51人脫離皇籍,成為日本普通國民。本連載將回顧有「另一個日本天皇家」之稱的舊宮家的歷史。

伏見宮家從南北朝時期綿延至今600餘年

1964年秋東京奧運開幕前夕,當時號稱東方規模最大的國際飯店——新大谷飯店在東京市中心的千代田區紀尾井町開業。這裡曾是舊宮家伏見宮家的大宅邸,占地約7公頃,面積是東京巨蛋的1.5倍。新大谷飯店的庭院依然保留著昔日伏見宮的風貌。

伏見宮家在舊宮家中歷史最悠久,被視作「宗家」,其祖先是日本南北朝時期北朝第3代天皇——崇光天皇的長子榮仁親王(1351-1416年),至今已延續了600多年。現任家主是二戰後脫離皇籍的第24代伏見博明(90歲)。

伏見宮家世世代代根據天皇敕命「親王宣下」,作為天皇或上皇的養子或義子特別受封為親王,成為可以世襲宮家的「世襲親王家」。之後,又先後創設了桂宮、有棲川宮和閑院宮等類似的世襲親王家,江戶時代人稱「四親王家」。

天皇後繼無人時,從宮家選出新天皇

宮家的作用是防止天皇家血脈斷絕。如果恰逢天皇家後繼無人,就從世襲親王家選出新天皇。而當宮家後繼無人之時,就會將皇子迎為繼承人,以確保彼此的存續。

室町時代中期的第102代天皇名為後花園天皇(1428-1464年在位),是初代伏見宮家榮仁親王的孫子。後花園天皇的弟弟則繼承了伏見宮家,是為第4代伏見宮家。而第17代伏見宮家,是江戶時代中期第116代天皇——桃園天皇的兒子。由此可見,宮家與天皇家有很深的淵源。

江戶時代中期的著名學者、政治家新井白石擔心天皇血統斷絕,向德川幕府時任將軍——第6代將軍德川家宣進言稱,朝廷也要像德川家設置御三家一樣創設新的宮家,遂於1710年創設了第4個世襲親王家——閑院宮家。初代閑院宮家是第113代天皇——東山天皇的兒子。

新井白石的建議很快就顯現出成效。第2代閑院宮家的兒子兼仁親王,成為了第119代天皇——光格天皇。因為事先設計好要將先帝遺孤、當時只有1歲的內親王娶作皇后,所以從世襲親王家中選了9歲的兼仁親王為新天皇。光格天皇在位37年,其皇統與當今皇室一脈相承,因此也有人稱光格天皇為「當今皇室開基之祖」。

第20代伏見宮家邦家親王帶來了伏見宮系皇族的繁盛

即便出生在世襲親王家,也不是人人都能成為皇族,只有那些受到天皇敕封——「親王宣下」的成員才能成為皇族。這是為了恪守親王必須是天皇的兄弟或兒子這一原則,也是為了建立另一套與血緣相區別的社會關係。宮家子弟們大多成為大寺院的住持。

到了江戶後期,第20代伏見宮家邦家親王據說生下了不下50個孩子,這成為明治以來伏見宮系皇族人口繁盛的起因。他的兒子們曾擔任勸修寺、青蓮院、仁和寺、輪王寺、知恩院等寺院住持,在「王政復古」前後陸續還俗,回歸伏見宮家。據說是因為明治維新的核心人物、公卿出身的岩倉具視等人,希望朝廷與佛教分離,也期待皇族(宮家子弟)在新政府中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為。

回歸伏見宮家的兒子們捨棄了寺院名號,使用山階宮、賀陽宮、東伏見宮、華頂宮、北白川宮等新宮號,最初賦予他們的宮號是僅限本人使用的「一代宮」。

後繼無人的閑院宮家,也由邦家親王的第16個兒子還俗繼承。他就是後來成為元帥陸軍大將的閑院宮載仁親王。

昭和天皇的皇后來自久邇宮家

邦家親王的兒子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第4個兒子朝彥親王。朝彥親王幼年出家,當上了青蓮院的住持,後參與政治活動,因安政大獄牽連受到軟禁處分。之後他還了俗,先後使用中川宮、賀陽宮等宮號。因與德川慶喜(第15代德川幕府將軍)走得太近而被倒幕派敵視。王政復古時,他被剝奪了親王之位幽禁起來。明治3年,獲許重歸伏見宮家,明治8年獲得久邇宮的宮號,新的宮家由此誕生。

朝彥親王生有18個孩子(其中兒子9人),在久邇宮家之外,還繼承了梨本宮家,並新創設了3個宮家。朝彥親王的第3個兒子、繼承了久邇宮家的邦彥王,其長女良子女王於大正13年(1924年)與當時的皇太子(昭和天皇)結婚,是為香淳皇后。

朝彥親王的長子邦憲王因健康問題,把久邇宮家讓給了弟弟。但之後恢復了健康,結婚之際創設了父親原先的宮號——賀陽宮家。

朝彥親王的第8個兒子鳩彥王則創立了朝香宮家,並與明治天皇的第8個女兒允子內親王結婚。據說,鳩彥王曾對他的子女們說:「有一天,明治天皇把我叫去,對我說要把富美宮(允子內親王)嫁給我。我們家就是為了和內親王成婚而創設的,所以我這一代皇族身份結束了也好。」

朝彥親王的第9個兒子稔彥王則創設了東久邇宮家,並與明治天皇的第9個女兒聰子內親王結婚。他後來還當過首相,詳情將在下篇中論述。

另外,前面講過的伏見宮邦家親王的兒子創設的北白川宮家,以及第2代北白川宮家的長子創設的竹田宮家,分別迎娶了明治天皇的兩位內親王為妻。

明治時代開始男性皇族多從軍

1889年(明治22年)頒佈的《皇室典範》(舊)中,取消了「僅限一代的皇族」等區別,為了鞏固皇室根基,實行「永世皇族制」,即天皇、皇族的子孫永世為皇族。伏見宮系的宮家開始分枝散葉,旁支不斷增加,而四親王家之一的桂宮家絕嗣。如此一來,到明治末期一共有13個宮家。宮家之所以增加,據說也跟明治天皇的決定有關,他擔心體弱多病的皇太子(後來的大正天皇)繼承皇位可能出現問題。

但是,隨著皇族人數增加,皇室經濟問題產生,為了將皇族限定在與天皇血脈相近者的範圍之內,1920年(大正9年)出臺了《脫離皇族身份相關實施準則》。而除了天皇家之外,當時的皇族(宮家)都是崇光天皇第16世孫伏見宮邦家親王的後裔,如果直接適用該準則的話,這些皇族全都要脫離皇籍。因此,作為特例,規定從邦家親王到其第4代(即玄孫)的各宮家,只有長男一系是皇族,其餘的都變為華族。由此,十多位皇族在二戰結束之前就脫離了皇籍。

而另一方面,從明治時代開始,規定皇族中的男子必須到陸海軍中從軍,因此產生了很多皇族大將。第22代伏見宮家貞愛親王,是大正時期的元帥陸軍大將。第23代伏見宮家博恭王,是昭和時期的元帥海軍大將,日本海軍的實力派人物。但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不少宮家的大宅邸就像伏見宮家一樣,在空襲中被燒毀了。

二戰中期的1943年10月,昭和天皇的長女、照宮成子內親王嫁入了東久邇宮家。該宮家在不到30年的時間裡,先後迎娶了兩位天皇家的內親王。

隨著日本戰敗,皇族的命運發生了巨變,其中大部分人都迎來了脫離皇籍的日子。

※參考書目將在下篇一併刊載。

標題圖片:東京都澀谷區的舊久邇宮邸(聖心女子大學),被定為日本國家重要文化遺產(PIXTA)

皇室 皇室典範 天皇 皇位繼承 明治天皇 舊宮家 脫離皇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