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帕運倒數計時:東京面臨的課題

必須從「最壞情況」設定東京奧運的夏季

社會 運動 東京2020

2018年,東京夏季遭遇了酷暑,達到外出活動都有危險的程度。2020年盛夏舉行的奧運將如何應對暑熱問題呢?針對馬拉松這項嚴酷的戶外競速運動,主辦方將為選手們提供哪些顧慮和安排?觀眾和義工們,又需要做好怎樣的準備?

清晨開跑的好處與壞處

1912年,奧運在斯德哥爾摩舉行。據資料記錄,馬拉松比賽當天非常炎熱,即使是在背陰處,氣溫依然高達32度。中午1點48分,正式開跑。日本選手金栗四三在途中暈倒,被附近一戶居民救起。葡萄牙選手Francisco Lázaro暈倒後被送往醫院,第二天不治身亡,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在奧運比賽中喪命的選手。當時,包括這兩人在內,68名參賽選手中多達34人中途棄權。

時間又過去了100多年。出於對炎熱天氣的擔憂,東京奧運帕運組織委員會決定將男女馬拉松賽的開始時間從原計劃的早上7點提前1小時至早上6點。男子50公里競走項目開始時間提前30分鐘至早上5點半,男女20公里競走項目開始時間提前1小時至早上6點。

把開賽時間提前後,比賽的環境會發生什麼變化呢?我們就此採訪了負責為奧運選手們提供後勤支援的氣象預報公司「Weather news」體育氣象小組專家淺田佳津雄先生。

「首都圈的夏季平均溫度是30度左右。白天大約會升到33度左右。從過去10年的平均氣溫來看,馬拉松開跑的早上6點,大概27度左右。不過,由於氣溫和濕度成反比,提前1小時的話,雖然氣溫會下降0.7度左右,但濕度會上升3~4%。」

「中暑的發生主要與氣溫、濕度和直射陽光有關,提前開跑的好處是接觸直射陽光的時間會縮短。但如果是不適應高濕度環境的選手,那麼對他們而言比賽條件可能會更加不利。」

為了配合清晨開跑的安排,選手們必須從半夜就開始做準備。

「調節身體狀態就會變得很困難。許多選手表現最佳的時間段往往都是在下午,而清晨開跑,就相當於要提前7、8個小時。因此,那些存在時差感覺的外國選手反倒有可能恰好對得上生物鐘。對於日本選手來說,在賽前調整時,除了防暑措施外,調節好生物鐘也很重要。」

馬拉松路線的背陽處與向陽處,氣溫相差近兩度

2018年8月18日,亞運在印尼雅加達拉開帷幕,淺田先生所在的體育氣象小組與日本田徑聯合會合作,為馬拉松和競走項目的選手們提供了當地的氣象資料。據說當時雅加達的氣溫和濕度與東京奧運期間非常接近。

「當時我們提出『模擬東京奧運』,發動選手們一起調查比賽路線的情況,向他們提供了我們測定的氣象資訊。當時雅加達的氣溫在30度左右。50公里競走項目是早上6點開賽,原本以為能在氣溫達到高峰以前結束,但選手開始到達終點時,氣溫已經達到32、33度,許多選手紛紛在中途退出了比賽。在如此嚴酷的條件下,日本選手勝木隼人奪得了金牌。」

氣象預報公司「Weather news」的淺田佳津雄先生(今村拓馬攝影)
氣象預報公司「Weather news」的淺田佳津雄先生(今村拓馬攝影)

據說,無論是亞運還是東京奧運的馬拉松路線,相關資料都是通過開車拍攝的視訊和照片進行調查和測定的。

「由於比賽路線是平時的行車道,所以選手們只能在比賽當天才實際踏上這條路線。因此,我們把整條路線的背陰處和向陽處投射到地圖上,然後把各處的氣溫等資料收集起來。」

「比如,東京奧運馬拉松賽的起點,去年的極端高溫日上午7點的氣溫是31.7度,濕度70%。35公里處9點的氣溫是36度,濕度降至50%。背陰處和向陽處的溫差甚至會達到近2度。所以,選手們最好儘量選擇在背陰處跑。」

另外,針對旨在預防中暑的熱度指數「WBGT」,淺田先生這樣說道。「2018年夏季,我們對假設7點開跑的馬拉松路線實施了觀測,從7點25分過後的8公里處附近一直到終點,除了建築物陰影形成的部分背陰處外,WBGT始終在28度以上。」

除了氣溫和濕度外,「WBGT」的數值還加入了日照和輻射等熱環境因素。WBGT一旦超過28度,中暑患者就會急劇增多。環境省資料顯示,2018年7月,東京WBGT數值超過28度的天數為27天,8月為25天。這兩個月31度以上的天數均為20天,與日本其他大城市相比,明顯偏多。

還需考慮颱風和短時局地強降雨的可能性

奧運帕運期間令人擔心的並不只是暑熱,還可能遭遇颱風和短時局地強降雨。2018年8月曾有兩個颱風登陸日本。9月30日,第24號強烈颱風「潭美」擦過東京,雖未形成正面衝擊,但首都圈的JR各鐵路從晚上8點起全部停運,列車晚點及停運的狀況一直持續到了第2天早上,另外還造成了樹木被吹倒阻斷公路和鐵路,店鋪倒塌等破壞。

「颱風的移動路徑是可知的,比較容易預測。雖然偶爾也會停止移動,但通常颱風的鼎盛期是6小時左右。我們有信心能夠加以預測,我們希望能夠提供準確的資訊,為選手們創造良好的條件。告訴他們,颱風會不會在比賽期間過境?如果會的話,什麼時候能離開?」

Weather news的資料顯示,2018年短時局地強降雨的發生次數(全國)與過去4年相比偏少。但8月27日侵襲了東京的那場短時局地強降雨依然令人印象深刻,期間雷鳴近萬次,世田谷區附近1小時降雨量達到了約110毫米,練馬區到杉並區的廣大區域刮起暫態狂風,造成了樹木倒伏等破壞。針對短時局地強降雨和高樓風等這些主要發生在都市的局地現象,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我們正在和筑波大學合作構建都市氣象預測模型,精度可達5公尺級別。現在通常最多只能達到1公里精度級別,所以我們這個模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我們使用氣象觀測無人機等設備獲取氣象資料,然後加入建築物高度等因數進行綜合計算,比對確認2018年夏季的預報內容與當年夏季的實測數值之間存在多大的誤差。今年夏季也將開展同樣的驗證工作,進一步提升精度。通常的天氣預報只能說『東京怎麼怎麼樣』,而我們現在正致力於為選手和觀眾們提供『銀座中央大街怎麼怎麼樣』之類的精確預報資訊。」

最好從「最壞情況」來設定

2018年夏季,日本出現史上罕見的炎熱天氣,青梅地區7月23日測出了東京都氣象觀測史上首個超過40度的高溫記錄。同時,總務省的公開資料顯示,8月東京都內共有2,768人因中暑被送醫急救。

「選手都是專業人員,所以不用擔心他們的防暑對策。值得擔心的是觀眾和義工。通過前面提到的5公尺精度的預報,我們可以提供很多建議,比如馬拉松觀賽時的最佳陰涼地點等。戴帽子有一定效果,但要避免中暑,最好還是打遮陽傘。」

目前,東京都正在研究觀眾防暑對策,比如在最近車站到比賽場館的步行通道上設置降溫噴霧和遮陽棚,宣傳預防中暑的小知識,分發扇子和帽子等。據說有關部門將在今年夏季舉行的模擬活動中展開試行和驗證工作。同時,針對被稱作「城市參演者(City cast)」的城市義工,計畫「在5小時的工作時間裡,給予大約一半時間用於休息」。

另外,前段時間,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向公眾推介了一款作為防暑對策的頭戴式「斗笠傘」。5月31日,小池知事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防暑對策「要把高科技和低科技相結合。低科技的極致代表就是『灑水』」。

東京都為應對奧運帕運期間暑熱問題而製作的「頭戴式斗笠傘」的樣品,2019年5月24日,東京都廳(時事社)
東京都為應對奧運帕運期間暑熱問題而製作的「頭戴式斗笠傘」的樣品,2019年5月24日,東京都廳(時事社)

針對被稱為「現場參演者(Field cast)」的大會志工,目前正由組委會牽頭,圍繞室外人員部署和連續室外工作時間上限等相關標準的設定,以及專用冷氣及帶外牆休息區的設置等問題進行研究。另外,組委會還在研究是否可以解除長久以來的禁令,允許觀眾攜帶寶特瓶飲料進入比賽場館。

淺田先生表示,應該把東京奧運帕運期間的炎熱程度「假定為最壞情況」。有必要根據預報資訊,做好充分準備。

採訪、撰文:桑原利佳、POWER NEWS編輯部

標題圖片:雅加達亞運田徑男子50公里競走項目中,日本選手丸尾知司正在取水(右端),2018年8月30日(時事)。此次亞運是在與2020年東京奧運相似的氣候條件下舉行的

東京奧運 酷暑 帕運 中暑 異常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