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和時代的《萬葉集》

「日本」這個國家——令和時代的《萬葉集》(3)

書訊 文化 歷史 自然環境

《萬葉集》中收錄了一首和歌,是遠渡中國的遣唐使山上憶良的懷鄉之作。通過這首和歌,我們來看看「日本」這個國號的由來。

山上憶良身居大唐時的懷鄉之作

いざ子ども
早く日本【やまと】へ
大伴の
三津【みつ】の浜松
待ち戀ひぬらむ
(山上臣憶良、巻一の六三)

回去吧,各位
早日回到日本吾鄉
大伴的三津岸邊
青松正守望得心焦

 

我想談一個有些複雜的話題。現在說到「日本」,大家想到的應該就是位於東亞、有大約1億人口的那個國家。 「日本」這個國號,是從7世紀後半期開始作為國名使用的,得到了​​唐朝的女皇帝武則天的認可。如果當時沒有唐朝的認可,「日本」這個國號就不會在國際社會上使用了。

那麼,「日本」這個詞在此之前就不存在嗎?並非如此。 「日本」原本只是一個普通名詞,指的是相對於「華夏」而言的東方。簡單地說,可以理解為「日出之處」。也就是說,現在的日本和朝鮮半島這一大片地域皆為「日本」。因此,有史料將「百濟」稱為「日本」。有關這方面的內容,河上麻由子在《古代日中關係史:從倭國五王到遣唐使之後》(中央公論新社,2019年版)一書中有詳細論述,想詳細了解的讀者請參閱其著作。

日本國爭取到武則天認可的國號「日本」之後採取的做法是,字形上寫作「日本」,字音卻讀作「YAMATO(大和)」。 「大和」本來指的是夾在山間的一小片區域,相當於現在的奈良縣天理市的部分地區。統治這一地區的是大和政權,隨著其勢力範圍擴大到全國,這個詞後來便泛指大和政權統治的所有地區。 「日本」與「大和」就是這樣聯繫在一起的。

獲得武則天認可的國號「日本」後,遠渡唐朝的遣唐使山上憶良(660-733年)歡欣鼓舞,希望早日將這一喜訊帶回日本。

他在歌中吟詠道:喂,船員們,早日回到「日本」(YAMATO)啊,大伴三津(難波港)岸邊的松樹恐怕也在焦急地等待著我們呢!

接下來要談的內容就更加微妙了。 「東海」這個漢語詞,從華夏的角度來看只有一個意思,就是東邊的大海。它不是專有名詞,只不過是一個普通名詞而已。從現在日本的地理位置看過去,那就是西邊的海。韓國主張將「日本海」改名為「東海」,其關鍵在於「東」是相對於哪里而言的。

我在韓國的學會談及這方面的內容時苦笑著說,從日本的角度來看,它應該是在西邊……

標題圖片:山上憶良的歌碑(PIXTA)

書籍 梅花 令和 萬葉集 詩歌 書評 日本 大和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