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嚴重的日本式「孤獨」

聚焦於兒童貧困原因的「成人食堂」

社會 工作勞動

兒童貧困問題備受關注,地方NPO組織在全國定期開辦的「兒童食堂」已經超過3700處。在這一背景下,主要在仙臺地區開展活動的個人加盟型工會組織「仙臺櫸木聯合會」於2019年5月創辦了「成人食堂」。我們採訪了該組織負責人森進生。

和別人一起吃飯比自己吃香多了

第8次成人食堂活動在仙臺市福利大廈9樓大廳舉行。援助對象是18歲到65歲的工人、失業者及其家屬。在這裡吃飯和諮詢法律問題都是免費的。宣傳單上寫著「也歡迎希望傾訴職場和生活煩惱的人士」。到活動開始的下午6點時,已經有十多人排隊等候。參加者依次就坐,總共大約有30人,多數是男性,只有4名女性。8張餐桌每張配有1到2名工作人員,負責招呼用餐者。沒過一會就開始上菜了。今天的晚餐是拿坡里義大利麵和山藥濃湯。現場不時能聽到同桌用餐的人們邊吃邊聊的聲音。

拿坡里義大利麵和山藥濃湯
拿坡里義大利麵和山藥濃湯

有一位打工的女士從第一次起幾乎每次都參加。她說,一開始是受到工作人員熱情的邀請,糊里糊塗地就參加了,後來和一名20多歲的工作人員聊得很投機,很開心,「因為和別人一起吃飯比自己一個人吃香多了」,所以後來就每次都參加。

另一桌一位50多歲的歐吉桑是失業後從山形縣來到仙臺的。上次來成人食堂還是無業狀態,去年9月末,他已經作為派遣工開始了長照工作。他用第一筆薪水買了一套1萬日圓的西裝,而身上穿的這件大衣是朋友便宜賣給他的。之前生活拮据,平時就只有3條牛仔褲換著穿。雖然有了一份工作,但下個月排班較少,大概只有7萬日圓的薪水。因此,他自嘲為「穿著西裝的流浪漢」。他說:「這裡充滿了人情味,大家可以互相交流,而且看到年輕人,自己也覺得精神煥發。」

這位50多歲的歐吉桑說,每個月排班次數不同,也會感到不安
這位50多歲的歐吉桑說,每個月排班次數不同,也會感到不安

希望打造上班族的聚會場所

關於創辦成人食堂的初衷,森先生說了這樣一番話。

「仙臺的流浪人員援助團體『仙臺巡夜小組』推出了餐食救濟活動,幫助那些被解雇或者因為身體原因丟掉工作的人。但他們想要成家自立還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希望從貧困人群尚未失業的階段開始幫助他們,但他們覺得自己『還有家,暫時沒關係』,所以並不會來找我們諮詢。於是,我們考慮打造一個和過去的助困方式不同、讓上班族可以聚會的平臺,最終創辦了這個成人食堂。」

據說第一次有3人參加。後來每個月舉辦一次活動,第2次來了13人,之後平均每次10人,上一次也就是第7次時,共有25人參加。人數突然增多,是因為來了一群街頭流浪者。

「這樣一來,就會有人心裡有些抵觸。針對這種意見,我們打算尋找更寬敞的場地,避免大家覺得滿場都是街頭流浪人員。但我認為也有必要告訴大家,有工作的人和街頭流浪人員之間並不存在隔閡。並不是只有某些特殊的人才會成為流浪者。厚生勞動省2019年1月實施的調查顯示,全國約有5000名經過核實的流浪人員,但我覺得實際應該有數萬名。而現在有工作的人,也不知道何時可能就會變成流浪漢。所以,不應該嫌棄他們,而必須針對這個問題本身採取措施。」

實際上,這第8次成人食堂也迎來了一群街頭流浪人員。

「他們的言行看似有些粗魯,可能會讓人覺得缺乏教養。但他們變成這樣,完全是因為受到了迫害。他們之中,有人在睡覺時受到襲擊,被人用液體灌入耳朵,導致失聰。因此,他們變得對歧視和迫害特別敏感。如果給他們供餐比別人慢了,他們就會覺得受到了『歧視』。但這並不是他們的錯。所以我們絕對不會排斥這樣的人。」

也有薪資低、拿不到獎金和工齡薪資的正式員工

仙臺櫸木聯合會負責人森進生先生
仙臺櫸木聯合會負責人森進生先生

還有其他各色各樣的人員也會來到成人食堂。據說除了非正式員工、無業人員外,也會有少數正式員工。這些人是森先生他們口中的「邊緣性正式員工」「黑心企業正式員工」,雖然名義上是正式員工,但薪資很低,也拿不到獎金和工齡薪資。

「有一位女士專程過來諮詢生活問題,她患有精神疾病,沒有收入,養不起孩子。本以為是個單身媽媽,仔細一問,原來還有丈夫同住。據說那人是一家有名的一對一輔導機構的負責人,照理說不至於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但他其實是加盟店的店長,一個月25萬日圓左右的收入扣除給總部的加盟費、教室租金和水電費,拿到手只有7萬日圓。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如果不消除成年人的貧困問題,兒童貧困問題就得不到解決。」

「店長」「個體經營戶」聽著好聽,但實際上是被公司合同拴住的「打工仔」,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徒有虛名的個體戶」。

受制於「自我責任論」魔咒

森先生說:「和來到成人食堂的人們聊天會發現,有的人顯然很擔心『派遣契約馬上就要到期了』。」但據說每次只有一兩人會諮詢勞動待遇問題。為什麼這麼少呢?

「我覺得可能有3個原因。第一是據說不少人之前已經找過很多地方諮詢。勞動基準監督署等部門往往會告誡他們:『這樣一來公司會知道你的名字,你可就待不下去了哦。』工會則答覆他們說『比較難辦』。所以他們覺得即使諮詢了也沒什麼辦法。第2點很遺憾,日本的薪資水準還比較低,社會保障也不到位,許多人覺得即使生活艱苦,也只能忍耐,直到山窮水盡。他們完全受制於必須自己想辦法的『自我責任論』魔咒。第3是如果尋求貧困援助或生活保護,會被人詬病為『依賴』。還有很多工會成員遭人攻擊,被說成是『利用工會騙錢』。」

從受助者變成助人者

成人食堂內還提供可以帶走的大米和手捏飯團
成人食堂內還提供可以帶走的大米和手捏飯團

接受援助的人是否真的只是一味地「依賴」呢?也有一些事例可以證明「並非如此」。有一些來食堂參加活動的人後來變成了助人者。

森先生說:「前面提到的那位40多歲的女士,她說有一次手頭就只剩1200日圓,甚至想過『一死了之』。但她在這裡諮詢後,領到了生活保護補助金,於是感到『活著滿好』。所以,她總想著有一天自己也能回報大家,之後就來我們這裡當義工了。」

還有此前來過的一名40多歲的男性,這天第一次以工作人員身份參與了活動。雖然看起來還很不熟練,但他一直在努力地運送飲料,熱情地詢問大家「喝茶可以嗎?」。據說他之前看過精神科醫生,做不了工作,只能整天待在家裡,但他渴望與人接觸,所以在網上看到成人食堂的資訊後,9月第一次過來參與了活動。

他靦腆地笑著說:「起初在食堂門口猶豫了好半天要不要進來。但進來一看,還有大學生義工在幫忙,感覺很開心。於是我開始期待參加活動,也想著自己能不能做點什麼貢獻。今天是我第一次幫忙,不太清楚作為工作人員應該做點什麼好,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幫上了一點忙。」

森先生表示,運營「成人食堂」這個項目,最重要的是信任關係。

「彼此分享,互相幫助,而不是單方面地給予援助。這種信任關係將會成為一種援助,成為一種權利的行使,為受助者提供一個立足之地,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起情感聯繫。自己並非孤立無援,遇到什麼事情也可以依賴別人——我覺得這樣的想法可以成為克服自我責任論魔咒的契機。」

採訪、撰文:桑原利佳、POWER NEWS編輯部
圖片:今村拓馬

標題圖片:來參加「成人食堂」活動的一位女士和一名研究所學生義工聊天

雇用 貧困 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