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災10年,東北・福島與臺灣

日本駐臺人員的自行車環島體驗〜感謝臺灣對東日本大地震的援助

生活 防災 觀光旅遊 國際交流

由日本地方政府駐臺人員組成的隊伍在2020年12月22~30日,展開為期9天的自行車環島之旅。近幾年,臺灣的環島風氣蔚為流行,是一種以不同的交通手段沿著長約1000公里的海岸線環繞一圈的旅行形態。然而,自行車環島其實是非常艱難的磨練,為什麼這些人還是勇於挑戰,是想要傳達什麼樣的訊息呢。本文介紹從群馬縣水上町(MINAKAMI;位於群馬縣最北端)外派到臺南市政府的駐臺人員──阿部真行的環島體驗,他也是全程參加的成員之一。

為了感謝震災援助與促進交流

自行車環島活動的發起人是和筆者同樣身為「日本地方政府駐臺人員」之一的靜岡縣駐臺辦事處處長宮崎悌三,在他的號召下得以成行。去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的工作內容也不得不做了大幅調整,之前是負責以促進外國人赴日旅遊為主的觀光業務,但是從2020年春天開始,跨國移動受到限制,臺日間的互訪交流也變得困難。觀光旅遊業陷入愁雲慘霧,但是如果工作毫無成果,作為外派人員的存在意義也就變得薄弱。因此,透過線上演講等方式把資訊傳遞出去,還有像是推銷臺南的芒果出口到日本,反之則是讓群馬縣的日本酒可以進口到臺灣等的物產交流,一面摸索各種可能性,一面付諸實行。

不只是我,包括從靜岡縣和沖繩縣外派來臺的其他地方政府職員也面臨了類似的處境。但是,換個角度想,「無法回國」一事也可以說是具有「即使在這個時期,也能夠待在臺灣當地」的優勢。今年2021年3月11日是東日本大地震的10周年,為了感謝當時受到臺灣民眾的莫大援助,也是因應臺灣觀光局推動的「2021自行車旅遊年」,我們駐臺人員規劃了這一趟自行車環島之旅,途中拜訪各地方政府,目的是傳達賑災援助的感謝之意,同時促進臺日交流。

臺灣三鐵之一的「環島」

順帶一提,經常被稱為臺灣三鐵運動的是「登玉山」「單車環島」「泳渡日月潭」。2019年,我登上了玉山。如果這次完成環島,剩下的泳渡日月潭也挑戰成功的話,在臺灣就可以被稱為「鐵人」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來自靜岡縣、沖繩縣、福岡縣、愛媛縣、三重縣、惠那市(崎阜縣)、笠間市(茨城縣)、水上町的5縣2市1町的成員,展開9天8夜的891km環島之旅。參加者共16位,因為各自都有無法調整的工作在身,所以也有很多人只參加一天或是中途離開。但是,包括我在內的4位成員則是全程參加。環島日程的安排如下:

第1天 12月22日 臺北~新竹87公里
第2天 12月23日 新竹~彰化110公里
第3天 12月24日 彰化~嘉義84公里
第4天 12月24日 嘉義~臺南~高雄125公里
第5天 12月26日 高雄~屏東88公里
第6天 12月27日 屏東~臺東109公里
第7天 12月28日 臺東~花蓮 121公里
第8天 12月29日 花蓮~花蓮車站=宜蘭縣礁溪車站 75公里
第9天 12月30日 宜蘭縣~臺北 92公里

關於12月22日~30日的詳細行程和各地方政府的訪問情況,在FB的『環島日記』裡有連續9天的貼文介紹,可以閱覽每天的交流紀錄。

訪問臺南市
訪問臺南市

不可或缺的支援補給體系

活動名稱為「日臺友情・一同騎自行車環島去」,出發當天一早在臺北松山車站環島一號線起點與參加者會合,並接受公路車的騎乘講習。這次全部的參加者都是騎租借的自行車。因為我平常也騎自行車,所以一開始想得很輕鬆:「騎自己的自行車參加就好了啊」。但是,如果途中爆胎或發生故障等意外狀況,就必須自己修理。如果是鍊條脫落之類的,還有辦法應付,但是像爆胎等,遇到修理比較費時的問題時,就只能讓其他成員枯等,也會延誤行程。如果是一個人的自行車之旅可以隨心所欲,但這次是團體行動,並且預定訪問各地方政府,所以選擇租借自行車的方式,萬一發生問題能夠立即得到支援。實際上,我自己在第2天就遇到爆胎了,有好幾次讓我深刻體會到長距離騎乘還是需要相當的裝備。

這次有工作人員隨行,有2位是在參加者的前後任領騎和壓隊,和1位負責開補給車,一同守護大家的安全。不只是注意交通狀況確保騎士的安全,此行目的之一是訪問各地政府,為了遵守時間,領隊在行進步調上分配得當,才得以實現。

也有成員在途中因為膝蓋疼痛而搭車同行,在水分、營養補給上,也多虧了補給車的存在。一天要補充水分和營養好幾次,不只是香蕉或巧克力,來到不同的地方,也會準備當地名產給大家品嚐的駕駛,真是如同綠洲般的存在。

提供支援補給的服務
提供支援補給的服務

出乎意料的邂逅

拜訪日本臺灣交流協會、苗栗縣政府、桃園市政府、以及臺南市政府,還有很多其他的公家機關,但是在預定行程之外,也有好多出乎意料的邂逅,在這裡介紹其中的一部分。

12月23日,對我而言是在最惡劣的騎乘狀態下勉強度過的,而且是在即將抵達飯店前發生爆胎,在狼狽不堪的情形下,日本友人突然現身打氣,是醫師兼YouTuber的岡田一真。照理說,他人應該在京都,但好像偶然來到臺灣旅遊,為了給我驚喜和鼓勵,特地到一行人在彰化縣下榻的飯店。實際上,這次是睽違5年的相會。岡田在YouTube上還錄下了我被雨淋得全身溼答答,因為爆胎而下車,步履蹣跚前進的模樣。

雨天遇到自行車爆胎(取自YouTube)
雨天遇到自行車爆胎(取自YouTube)

12月25日,從高雄往屏東移動的途中,還遇到「用馬拉松挑戰環島」的大叔。28日,也在臺東~花蓮的區間認識了一群來自臺中的年輕人,而且共騎一段路。此外,與我們一樣是組團騎自行車環島的人,帶著狗環島的機車騎士等,與各式各樣的人相遇。

12月27日,從屏東前往臺東的途中,因為躲雨而受到牡丹社原住民的款待。原本是為了聚會而準備的傳統料理,卻大方分享給突然現身打擾的我們,我想這是自行車環島才有的珍貴體驗。

總之,從出發當天到最後一天,經常聽到有人向我們喊:「加油!」。路上的行人、同樣是騎自行車環島的人、機車騎士或開車的駕駛等,每天都能夠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為我們加油打氣,在在令人覺得「環島」已深植在臺灣文化裡。

尤其是最後一天,在狂風暴雨之中還特地打開車窗用日文喊「加油!」的女性駕駛;油罐車司機用車上廣播器為我們打氣,喊著:「加油!加油!」。現在回想起來,心中充滿了無限感激。

此外,約定好「如果騎完全程,就用生啤酒乾杯慶祝吧!」而在臺北等待的友人,透過LINE群組隔空加油的群馬縣廳同仁等等,這趟環島之旅真的遇到很多人,也得到了很多的鼓勵。

途中在教會躲雨
途中在教會躲雨

與阿美族原住民一起跳舞
與阿美族原住民一起跳舞

結束環島後的新發現!

我住在臺南市,平常就喜歡漫步在錯綜複雜的巷弄裡,但是到臺南市政府上班時,是騎自行車通勤,如果到更遠一點的地方,則是騎機車比較方便。移動速度不同,看到的風景也不同,各有優缺。

透過這次的環島,再度深刻體會到騎自行車移動的好處,就是享受「剛剛好的速度」。如果是期望深入當地,邂逅更多人的話,徒步環島也許很適合,但卻相當耗費時間,對於有工作在身的人來說,很難實現環島之行。相反地,雖然騎機車和開車的速度快,對身體的負擔少,但是也鮮少有與人交談的機會。而介於中間的自行車,移動很方便,可以與他人交流,真是「剛剛好」的交通手段!至於在行程上,這次花了整整9天,一鼓作氣地騎完,但其實也可以計畫分次完成環島,實際上也確實有人那麼做。

身為「無法回國的日本地方政府職員」,透過這次實施的交流活動,得到了很多靈感。等新冠肺炎的疫情平息後,為了盡可能地讓更多人透過像自行車環島方式來進行臺日交流,也開始計劃新的工作目標。

1月底,臺灣桃園市醫院爆發新冠肺炎的群聚感染,臺灣舉國實施緊急對策,再度切身感受到我們12月底的環島之旅真是幸運的時間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式各樣的交流活動被迫中止或是延期,即使如此,維持臺日交流的方法應該有千萬種,有待發掘新的可能性。

抵達終點
抵達終點

完騎證書
完騎證書

牛肉湯(臺南市的早餐)
牛肉湯(臺南市的早餐)

高雄市區
高雄市區

圖片均由筆者提供。
標題圖片:在臺北舉行的出發儀式

東日本大地震 福島 臺灣 捐款 腳踏車 環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