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臺社會學者對談:我們的未來是否明亮?

山田昌弘×藍佩嘉(1)家庭:單身寄生族與「多元成家」

社會 文化 生活 家庭 工作勞動

臺灣與日本同樣面臨嚴重的少子化問題,各自的社會存在著什麼樣的結構性問題?本次論壇邀請在兩國各具代表性且享譽盛名的社會學者進行線上對談。依主題分3次刊登,第1次是關於構成社會核心的「家庭」,聚焦在與父母親同住抑或是獨立居住的實際情形。兩位學者揭露出驚人的實況。

山田昌弘 YAMADA Masahiro

1957年生於東京。1986年,獲取東京大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後退學。自2008年4月起任中央大學文學系教授。專業為家庭社會學、情感社會學及性別論。著作有:《單身寄生族的時代》(築摩新書,1999年)、《少子社會日本 另一種差距的走向》(岩波書店,2007年)及《家庭難民》(朝日新聞出版社,2016年)《底層的競爭》(朝日新書,2017年)、《少子化對策在日本為何失敗》(光文社新書,2020年)、《新型差距社會》(朝日新書,2021年)等。

藍佩嘉 LAN Pei-Chia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亞洲社會比較研究中心主任、美國西北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哈佛大學、紐約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訪問學者。著有兩本英文專書Global Cinderellas: Migrant Domestics and Newly Rich Employers in Taiwan、Raising Global Families: Parenting, Immigration, and Class in Taiwan and the US,及兩本中文專書《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雇主》、《拼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

「單身寄身族」誕生25年

主持人(野島剛)  首先介紹今天的對談人――山田昌弘教授與藍佩嘉教授。作為代表日本的社會學者,山田教授長年以來為日本社會發出了多次的「警訊」,他指出的「單身寄生族」、「希望差距社會」和「婚活」(註:尋找結婚對象的活動)等現象,均引起廣大迴響。藍教授在臺灣是相當活躍的社會學者,2008年出版的《跨國灰姑娘》一書,聚焦在臺灣的外籍移工,獲得高度評價,也出版教育相關的著作,是臺灣新銳的社會學者。

1997年,山田教授將成年後仍依靠父母生活的年輕人以「單身寄生族」稱之,不只是日本,在臺灣也引起共鳴,迄今已過了25年,包含在那之後的變化,想請山田教授來跟我們分享最新狀況。

山田  透過1990年左右的調査,發現日本單身未婚的年輕人幾乎與父母同住,因而創造出「單身寄生族」的概念。當時,他們還是公司的正式員工、依正規僱用型態任用。在那之後的25年間,出現兩個變化:其一是與父母同住的未婚者即使想結婚也結不了婚,於是有一大批40、50歲的單身者仍然與70、80歲的父母同住,在2015年的階段,35歲到44歲與父母同住的未婚者高達約300萬人。其二是90年代與父母同住的人大多是明明有能力自立卻選擇不自立的年輕人,現在的情況則是沒什麼收入,不得已與父母同住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臺灣跟日本在傳統的家庭型態上,還是有一些差異。臺灣的單身子女跟父母同住的狀況滿常見的,如果不是因為求學,或者是工作要離開家鄉的話,普遍上都認同單身子女持續跟父母同住。即使結了婚、生了小孩,也認為三代同堂是理想的居住模式。過去這20~30年,單身者跟父母同住的時間不斷延長。

最大因素是因為晩婚的現象非常普遍,隨著臺灣高等教育的擴張,大部分人現在都念到大學,適婚年齡也自然往後延。還有,因性別也有所差異,30~40歲中,大學畢業的男女不婚比例都很高。40歲以後,高學歷男性進入婚姻的比例多,女性則有比較多維持不婚的狀態。大學畢業的女性裡面,到了40歲以後,4人中就有1個人不婚。

另外一群不婚的是高中以下的低學歷男性。他們很難找到適合的對象進入婚姻,其中有很高比例的人,到了40歲以後還是單身,就會到中國、越南、東南亞尋找伴侶。

在臺灣,有越來越多的已婚子女繼續跟父母同住,通常是和男方的父母同住者居多,但現在和女方父母同住的情形也在增加。與父母同住,在過去認為是傳統上的理想家庭模式,但是現在卻是不得不同住,因為礙於經濟因素而無法自立。理由是薪資太低,房地產太昂貴,年輕人買不起自己的房子。另外一個因素是托育的需求,跟長輩同住的話,即使出外工作,祖父母輩可以提供托育的協助。

主持人  在日本,單身寄生族給人的印象是覺得羞恥的,但是就臺灣的社會認知來說,可能未必是那麼想的?

  在臺灣,傳統上認為單身的人本來就應該跟父母同住。但是在日本,好像是期待孩子能夠自立搬出去住,這一點與臺灣的狀況不一樣。

山田  覺得與父母同住是羞恥的,這是歐美的想法,其實在日本,傳統上與父母同住是很普通的,尤其是不會讓女性單獨搬出去住。自從我開始使用單身寄生族一詞之後,有越來越多人認為一直與父母同住似乎很不恰當,出現這樣的意識轉變。

回溯50年前的高度成長期,日本在這個時代與父母同住的人口最少,即使如此,未婚男性也占了5成左右,女性則有6成與父母同住。現在,未婚者裡面有7~8成和父母同住。在日本,與父母同住的人正在增加。和世界各地相比,像是美國、英國、瑞典、荷蘭,鮮少與父母同住的國家,出生率高,可是像日本、韓國、臺灣、香港、新加坡、義大利、西班牙,多與父母同住,在經濟上富裕的國家,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這是我的個人論點。

  在臺灣,近年發生的重大轉變,並不在於是不是同住,在於經濟資源的依賴方式改變。過去,子女一旦開始工作,父母會期待被子女奉養,接受子女的經濟支援。可是,現在的狀況完全相反,雖然子女開始工作了,但薪水有限,買不起房子,甚至結婚之後,在經濟上還要依賴父母。

日本和臺灣都認為「寵物也是家人」

山田  在日本,有很多人認為沒住在一起就稱不上是家人。目前,我針對50幾歲的單身者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發現有半數以上的人回答「未來說不定會孤獨死」。(孤獨死指的是獨居者一個人在家中過世,卻不為人所知)問到一旦有突發狀況,是否有人會給予金錢幫助或者提供照顧的人這項問題,與父母同住的人大都回答「父母」,獨居者多數回答「沒有」。日本的核心家庭越來越進化,很多人已無法去依賴伯叔・姑姨等長輩或是兄弟姊妹,這一點臺灣的情況如何?

  在臺灣,堂系血親的聯繫或者相互扶持,可能比日本多一些。以人口構造來看,40、50歲世代的人口其實非常多,他們將來退休的時候,獨居老人將會變多,但我覺得老人獨居這件事情,沒有必要用負面或是悲觀的角度來理解它。因為對很多人來說,也許家庭關係帶來的不見得是支持,也可能是壓力。

最近,不限於家人或親戚,而是跟朋友組成支持網絡,甚至是住在一起。即使不進入婚姻,只要有親密關係即可,臺灣現在有一個詞叫做「多元成家」,強調的是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家庭關係。2019年以後同志婚姻合法化,家庭型態也變得越來越多元。

除了同志婚姻,寵物家人也有成長的趨勢,比如現在很流行的關鍵字「貓奴」(cat slave)。臺灣少子化加劇的同時,飼養貓狗的比例明顯增加,而且養貓狗的人已經高過養小孩的人,當然他們也把毛茸茸的寵物視為小孩,所以有「毛小孩」的說法。這也凸顯了,現代的臺灣社會是以更加多元的形式來建構不同類型的家庭。

主持人  蔡英文總統也是單身,養了一隻愛貓並取名為「蔡想想」,如同家人般疼愛。

山田  我在18年前的2004年,寫了《寵物家人》(暫譯)一書,大約從20年前開始,有越來越多人飼養寵物,用來取代男女朋友,或者是代替父母親或孩子的存在,這個現象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急速成長,這是日本的趨勢。實際上,現在我也開始著手進行寵物家族化的調查,飼主最大的煩惱是認為年齡到了70歲左右之後,就無法養寵物了。直到50~60多歲還不成問題,可是一旦超過70歲,就會擔心如果寵物活得比自己久,那該怎麼辦?於是,就出現了像是飼主死後,可以代為照顧的寵物的老人中心,而且在日本成為一種商機。

疫情之下孩子間的教育差距更加明顯

主持人  差距社會下的教育平等問題也受到關注,最近在日本出現「扭蛋父母(親ガチャ)」的流行用語,指的是出生時的家庭環境就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就像扭蛋一樣。社會上一旦出現差距,孩子是最直接受到影響的,難道真的永遠無法擺脫這種不平等的框架嗎?

山田  「扭蛋父母」反映了年輕人的絕望。高度成長期的年輕人就算有差距,只要努力就能夠追上,至少是有希望的。當這樣的希望一旦幻滅,改用「粗(雄厚)」「細(微弱)」來形容父母的經濟能力,身為「細」父母親的孩子,再怎麼努力也追不上,這樣的不滿情緒就用「扭蛋父母」來表現。我覺得有越來越多的年經人已經放棄往上爬了。

甚至,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因為在家的時間變長了)父母的教育程度深刻影響著孩子的人生,這個部份越趨顯著。在專業上稱為「非認知能力」,父母平常在家裡就用英文溝通的話,孩子自然地在家裡就學到英文,可是家裡連一本書都沒有,父母也完全不懂英文,對孩子就形成了不利條件。父母世代的差距也就延續到孩子身上。

主持人  藍教授對於教育方面也有深入研究,臺灣的情形如何呢?

  這是全球普遍現象。家庭出身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不只是金錢的傳承,還有社會學講的文化資本的傳承,也就是臺灣現在常講的「文化素養」。所謂的素養,是很模糊的,是生活裡面潛移默化學習的東西,中産階級的家庭裡,有更多的條件和充裕的時間,在生活中培養這樣的文化素養。

主持人  透過兩人的對談,可以清楚地看到臺日之間在家庭議題上的共通點和差異點,在面臨社會差距和少子化問題之中,我們社會的「家庭型態」受到考驗,現在要培養的價值觀,必須可以因應新的社會環境,同時思考今後應有的家庭樣貌。

(依據2022年3月3日的對談,由野島剛整理)

下一篇討論的題目為日本和臺灣社會對「戀愛」的各種問題。

標題圖片:PIXTA

臺灣 少子化 單身寄生族 家庭 多元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