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地報導〉走訪遠藤周作《沉默》的舞台,以及隱匿基督徒的足跡
《第10回(最終回)》挑戰《耶穌的生涯》電影化的巨匠―導演史柯西斯如何描寫「軟弱的耶穌」?
歷史 文化-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需要的是「愛」,而不是治癒百病的「奇蹟」
2024年1月,美國《洛杉磯時報》報導,遠藤周作的小說《耶穌的生涯》確定將被拍成電影。
該報紙的專欄作家葛倫・惠普(Glenn Whipp)採訪了導演史柯西斯,他在以採訪內容為基礎的文章裡寫道,史柯西斯透露在2023年與羅馬教宗方濟各會談之際,傳達了想製作關於耶穌的電影,以及目前雖然仍處於「在靈感中浮游」(swimming in inspiration)的狀態,但已經完成劇本,並且預計在年內開拍。
繼《沉默》出版的7年後,1973年發行的小說《耶穌的生涯》,也被翻譯成英文、義大利文、中文。
之後,遠藤在演講集《人生的踏繪》裡如此說道:
《沉默》並不是出自〈即使遭受迫害,也絕不放棄信念〉這樣的強者觀點,而是決定要用像我這樣的弱者的角度去描寫。弱者和強者一樣,假如有他人生存在的意義,那會是什麼呢?──。這是《沉默》的主題之一,〈強者和弱者〉在《沉默》以後也成為我創作的重要主題,雖然對強者感到敬佩,不過我自己無法成為那樣的人,光是這一點,就讓我對弱者一直抱持著同理心。強者為何會成為強者?弱者的懦弱性格難道是與生俱來的嗎?我不斷地思考這些問題。
根據遠藤表示,在那之前已經讀了幾千遍的聖經,但是總有很多部分讓自己覺得格格不入,而在寫完小說《沉默》後,偶然地用主角與自己是同一類的人―弱者―這樣的觀點重讀一遍,深切地體會到聖經是一本關於「弱者要如何才能夠成為強者?」的書,聖經變成了貼身距離之書。
正如書名所示,《耶穌的生涯》是耶穌評傳。
只是,遠藤筆下的耶穌不會顯現奇蹟,既沒有英雄般的風采,也不美,讓民眾感到失望和憤怒,並且引來嘲諷,也遭受弟子誤解,紛紛棄祂而去,是「軟弱孤獨的男性」。即使如此,他依然選擇了分擔他們的痛苦和悲傷,要成為像母親般與他們一同流淚的「永遠的同伴」,背負所有人的痛苦,最後在十字架上犧牲。
如果把耶穌當作「強者」,弟子就成了「弱者」,師父一旦被抓,弟子很快就會鳥獸散,因為害怕一旦洩漏了身分,自己也會被殺害。這個部分與江戶時代被迫踏繪的日本人一樣,「如果不踐踏的話,就把你殺了」,因遭受威脅而踩踏聖像。
對我而言,聖經最有趣的地方就是這群軟弱的弟子聚集在一起,談論著被自己背叛的耶穌,宣傳教義,結果遭受迫害而死。也就是說,弱者成為了強者。那麼,他們是怎麼辦到的?(遠藤周作《人生的踏繪》)
小說《耶穌的生涯》(新潮文庫)確定電影化而再度受到矚目,甚至有書店把小說平放陳列在熱門主題的書區(筆者攝影,於東京都內)
讓耶穌的教義更加平易近人
在執筆《耶穌的生涯》一書上,遠藤對自身的期許是希望能夠具體描繪出耶穌像,讓對基督教完全陌生的讀者也能夠產生真實感。他閱讀了過去留傳的所有「耶穌傳」,即使是被創作出來的故事,也認為背後隱藏了真實性並予以尊重,讓想像無限馳騁。
面對遠藤這般獨特的“聖經觀”,史柯西斯要如何描寫呢?
依他所構想的,作品舞台主要是現代,但是不拘泥於特定的時代,希望可以超越時代。此外,想把焦點放在耶穌的核心教義,去除外界對於宗教組織化所抱持的負面印象,為了能夠讓人更容易接近,想要找出新的方法切入。關於取景的候選地,他列出以色列、義大利、埃及等國家。
在《洛杉磯時報》的採訪中,他表達了對「宗教」的看法。
現在,只要你提到了「宗教」,每個人都怒氣沖沖,因為經歷了各式各樣的失敗,然而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最初的想法是錯誤的。我們可以再次回到原點,並且試著思考這個問題,即使你拒絕了,也無所謂。不過,即使你拒絕了,但它說不定會為你的生活方式帶來改變,請不要輕易忽略。
時序來到10月,根據電影將會延期開拍的消息,讓外界紛紛臆測他是否要退休,不過史柯西斯嚴正駁斥這些謠言。
「我還有很多電影要拍,希望神能賜給我力量去拍。」他充滿鬥志地說。
今年10月7日,在義大利杜林(Torino)國立電影博物館舉辦的頒獎典禮上,導演史柯西斯在女兒法蘭西絲卡(左)的陪同下出席活動(Marco Destefanis IPA / Sipa USA via Reuters Connect)
與父親的長崎取材之旅
史柯西斯的雙親是義大利西西里島人,他在黑手黨控制的紐約小義大利(Little Italy)街區長大,這樣的成長背景,讓他描寫的主角都是在腐敗的社會抑或矛盾的現實中苦惱著,形塑了濃厚的電影風格。
「父親的小說,如《沉默》裡的吉次郎所代表的,以弱者、被社會排斥的人為中心,而導演史柯西斯的電影也是如此。某個層面來說,感覺風格有些相似。希望《耶穌的生涯》可以成為讓他的電影人生增添色彩的作品之一。」
對史柯西斯的新作品寄予期望的是遠藤周作的獨子,擔任富士電視台的副會長,而且身兼日本民間放送聯盟(民放連)會長的遠藤龍之介。
對龍之介而言,《沉默》這部小說讓他有個難忘的回憶,就是特地向學校請假,與父親一同前往長崎,進行取材之旅。
「那時大概是10歲左右吧,父親突然下令說道:『從下個禮拜開始,為了新小說的取材要去長崎5天,你也一起去,會讓你學到比學校教的更多。』」
我以為的長崎之旅是「可以搭飛機,又可以吃美食,內心竊喜不已。」然而,與我所期待的相差甚遠。
抵達當天稍微觀光,同行的還有出版社的編輯和長崎的基督教相關人士,晚餐就享用當地的特色美食「卓袱料理」,可是從第2天起,由專人開車一一走訪了外海、五島、平戶,積極拜訪隱匿基督徒居住的各個地方。
他們進入1戶人家訪問,一待就是2個小時左右,遲遲不出來,而且不斷地重複著,這段時間,我被留在車內和司機待在一起。肚子餓了,天色逐漸暗下來,不禁悲從中來,難過到想哭。
有一天晚上,我真的受不了了,跟父親頂嘴說:「每一天從早到晚都待在車上,我不懂到底可以學到什麼?」話一說完,父親整個臉色變了,他怒斥道:「如果你不懂我為什麼會帶你來這裡的用意,那你現在馬上給我回東京 !」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我的主張本身並沒有錯,只是說的方式不對。也許,這應該不僅限於我家,因為作家這一行,就是自己把語言作為職業來看待,所以對於別人說的話,即使是家人,也似乎非常敏感。」龍之介回顧說道。
藏在認真背後的「戲謔精神」
龍之介表示,父親還有一個令人傷腦筋的嗜好,那就是喜歡「惡作劇」。
「也可以說是一種戲謔傾向吧,父親富有幽默感和灑脫,而且充滿機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蹟是發生在他還是國中生的時候。
有位銀座的社長和父親的交情不錯,他為了慶祝銀婚而決定與夫人去歐洲旅行,但他非常討厭飛機,所以在那之前完全沒去過海外,可是夫人無論如何都想要去巴黎一趟,因此2人在出發前到遠藤家拜訪,「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的呢?」希望父親能夠給些意見。
「於是,父親露出了笑容,一開頭就說:『有兩件事情一定要注意。』」
「上了飛機,要先給空姐小費,因為在長途飛行中受到諸多照顧,大概1個人5000日圓左右的小費,記得發給每一位空姐,而且要事先準備好禮金袋。另一個是換日線,從羽田機場出發,大概過2個小時左右,就會看到海面上浮著塑膠做的紅色長線,千萬不要錯過了。」
兩位很認真地把父親的建議寫在小本子上,順帶一提,聽說那對夫妻在飛機上惹得工作人員哈哈大笑,直到抵達目的地之前,他們獲得了非常棒的服務。
這樣的“火花”也噴到家人身上。
到了十幾歲後半,龍之介也交了女朋友,對方會打電話來家裡。因為父親從事寫作,所以基本上都待在書房,有很高的機率是他最先接起電話的。
「他一接到女生打來找我的電話,就說:『啊,你就是那位上個禮拜跟我兒子一起過夜旅行的〇〇小姐,是嗎?』他說的話是騙人的,所以對方回了一句『不是』就掛斷了。隔天,我到了學校,才從女朋友那邊得知事情的原委。」
有一次,我向父親提出抗議,說道:「拜託,你可以不要妨礙我談戀愛嗎?」而他用很認真的表情對我說:
「你知道法國小説家馬塞爾・普魯斯特嗎?他經常這麼說:『安定會抹煞熱情,不安會燃起熱情』,我當然是在為你的戀愛添加一些調味料。」
面對現代社會的「不寛容」
有時候,以為父親在和朋友漫無邊際地閒聊,他卻是在書房埋頭寫稿子;大家正在談論嚴肅的話題時,卻突然來個惡作劇。就連小說類別也是,有像《沉默》這樣的純文學和《狐狸庵閑話》這樣的幽默小說,可以寫出完全不同類型的內容。
根據龍之介表示,以人性的觀點來看,「遠藤周作」的核心思想是「人是多面性的存在」。這世上無法用善惡這樣的二分法來判斷,一個人不會是完全的善,也不會是完全的惡。
「那麼,面對自己糟糕的部分、脆弱的部分,要如何取得平衡?以及,如何把它轉為正面思考?這時候,要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本身,就需要另一個自己,這應該是我從父親身上學到的。」
遠藤龍之介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主修法國文學),1981年進入富士電視台工作,擔任過製作人、剪輯部長等職。他回顧說:「自己的價值觀有一半以上是來自於父親的影響。」(筆者攝影)
然而,這個社會似乎是往相反的方向前進,這幾年「不寛容」的氛圍越演越烈。
「雖然我是媒體界的人,這麼說可能很奇怪,」以這句話起頭,他接著說道。
「最近的媒體對於只要稍微顯露出軟弱的人就徹底抨擊,即使那個人可能因而失去社會存在空間也毫不在乎,當我看到像評論家這樣的人講的頭頭是道時,我都很想問:你是神嗎?你是絕對的存在嗎?包括我自己任職的電視台在內,該是整個大眾媒體重新思考的時候了。」
「我在想,假如父親還活著的話,面對這種不寬容的風氣,他會發表什麼樣的意見呢?導演史柯西斯要把《耶穌的生涯》改編成電影,相信會吸引世界上的很多年輕人觀看,如果能夠讓大家知道有一顆誠懇愛人的心、體諒他人的細微感受是非常尊貴的,我也與有榮焉。」
【參考文獻】
- 遠藤周作著《耶穌的生涯》(新潮文庫)
- 遠藤周作著《人生的踏繪》(新潮文庫)
- 《沉默》發行50周年紀念國際研討會全紀錄 探討遠藤周作與《沉默》(企劃:遠藤周作文學館、長崎文獻社)
標題照片:2023年5月27日,在梵蒂岡與羅馬教宗方濟各(左)會談的導演馬丁・史柯西斯(中央)。據說,他在那時向教宗傳達了想要製作關於耶穌的電影的想法。(IPA / ABACA via Reuters Con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