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田馬場(JY15):車站名稱源自於江戶時代名勝之一的射箭馬術練習場
社會 生活 歷史 觀光旅遊-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真的是「高田的馬場」嗎?
高田馬場站設立於1910(明治43)年。車站名稱源自於江戶時代,當時武士們在「高田」這個地方的「馬場」進行射箭和馬術的練習,因此被稱為「高田馬場」。
當時的馬場距離車站約1公里,徒步15分鐘可達。現今的地址為西早稻田三丁目,靠近早稻田大學教育學院。這意味著,以車站名稱的採用來看,距離有點遠。
車站附近是豐多摩郡戶塚村,原本應該要以「戸塚」來為車站命名,然而「戸塚」早已在1887(明治20)年被東海道本線搶先一步,已被採用。另外,東海道的戶塚宿所在地也因為是箱根驛傳的中繼站而聲名遠播。
因此,「上戶塚」或諏訪神社所在地諏訪村的「諏訪」等,都曾是候選的車站名。不過,地圖研究學家今尾惠介也提到,當時鐵道省認為,若選擇江戶時代的名勝高田馬場作為車站名稱的話,能讓它更廣為人知。
雖然車站名稱寫作「Takadanobaba」,但其實最早是「Takata」,並非濁音的「da」。在歌川廣重的畫作《名所江戶百景 高田馬場》中亦提及「通稱Takatanobaba」(資料來源為國立國會圖書館)。
究竟為何會演變成濁音的「da」呢?——根據地名研究學家谷川彰英的說法,當時高田馬場史跡所在地的下戶塚村居民反對將當地地名用於距離一公里外的車站名稱。故此,鐵道省便強行推動改成「Takada」,主張如此一來就跟馬場沒有關係了——政府的各種歪理放眼古今中外皆然。
另一方面,「高田」這個地名的由來亦有諸多說法。《東京地名由來辭典》(東京堂出版)引用了《新編武藏風土記稿》相關敘述如下:
- 為德川家康誕下六男松平忠輝的側室茶阿局,通稱為高田君,她曾遊覽此地
- 過去這一帶為高田村
- 具體細節不詳
另外,《江戶名所圖會》中對馬場的記載如下:
- 源賴朝進行武士軍事遊行之地
- 武田信玄與北條氏對戰時,曾於此地測試馬匹
雖然對於「高田」地名的由來沒有明確答案,不過,從與北條氏的關係來看,16世紀中葉,北條氏康統領北條一族,他編製了一部《小田原眾所領役帳》,詳實記錄了北條家族及家臣們的姓名、位階、俸祿(薪資)等內容。其中,也記載了領地為江戶「高田」一帶的家臣資料。
在北條氏康逝世30年至40年後,茶阿局才有了高田君的稱號。由此可知,在茶阿局之前,「高田」這個地名早已存在。
將軍舉辦流鏑馬神事的奉納儀式
這個武士們進行各種訓練的高田馬場,究竟是什麼樣的地方?
據傳西元1636(寬永13)年,德川第三代將軍家光為了讓旗本武士們有地方進行射箭馬術練習,也可作為流鏑馬競技場地,特此修建了高田馬場。1849(嘉永2)年至1862(文久2)年繪製的《江戶切繪圖 大久保繪圖》中亦有記載。
為了讓馬匹有足夠空間奔跑,因此設計了長六町(約655公尺)、寬三十間(約55公尺)的長條形馬場。享保年間(1716年至1736年),北側還種植了整排松樹林以防強風,是一個相當正式的場地。
由於這是將軍特別投入心力建立的馬場,因此自德川家光以來的歷代將軍都會舉辦流鏑馬神事的奉納儀式。此外,也有一說指出此神事是第八代將軍吉宗為了祈求孩子疾病儘早康復而開始舉辦,爾後便成為將軍家有男孩誕生時的慣例。關於神事由來也有各種說法。
無論如何,高田馬場是能夠看到武士們英勇姿態的江戶名勝之一,無庸置疑。在《元文三年高田馬場流鏑馬之圖》中,描繪了許多人前來欣賞流鏑馬的情景。另外,馬場旁邊也有茶屋可供休憩,此處應該是人們經常出遊的好地方。
關於江戶時代的土地劃分,有七成是屬於武家的,亦即武士們居住的區域。儘管天下太平,但仍鼓勵武士們持續鍛鍊,根據已確認的資料,當時至少有19個馬場。其中,三番町(千代田區九段北)、平河町(千代田區平河町)、馬喰町(中央區日本橋馬喰町)、十番(港區東麻布)、小日向(新宿區西五軒町)、小石川(文京區白山)等地馬場尤具代表性。
其中又以高田馬場知名度最高,因此進入明治時代後作為車站名稱保留了下來,1975(昭和50)年受到車站名稱影響,車站周邊的村里名稱也改為高田馬場1至4丁目。
武士的守護神——穴八幡宮
提到名勝,首先必須要介紹的是與流鏑馬有著深厚淵源的神社——穴八幡宮。這座神社位於馬場南方,保存至今。
其正式名稱為「牛込高田鎮座穴八幡宮」。根據宮社沿革記載,此神社乃由源賴朝的高祖父源義家於康平年間(1058年至1065年)所興建。1641(寬永18)年將京都的岩清水八幡宮請來作為弓箭守護神鎮守當地。
此處可謂具有悠遠歷史的武士聖地,將軍家妥善維護此地並奉納流鏑馬神事,此舉相當合乎情理。
此外,傳聞第八代將軍吉宗曾在此祈求其繼承的子嗣能自病痛中康復,因此這座神社受到百姓們的喜愛,深信能驅除邪惡蟲害。這裡的「蟲」是指幼兒消化不良或體內有寄生蟲滋生等原因所引發的各種身體不適,現代也稱之為「疳蟲」(*1)。而人們相信穴八幡宮可以透過祈禱來驅除這些蟲。
「高田馬場的決鬥」對熟年世代來說應該不陌生。元祿時代(1688年至1704年)的江戶,有一位名為中山武庸的男子,他父親是越後國新發田藩士,但遭藩驅逐後成為流浪武士。隨著父親過世,武庸來到江戶,進入劍術道場學習,而他過人的劍術天賦,令他迅速嶄露頭角。
某日,平靜的生活突然掀起波瀾,與他師出同門並結拜為義叔義姪關係的菅野六郎左衛門要與仇人進行對決,因此武庸便趕去支援,接連斬殺敵方數人。
赤穗藩派駐江戶的藩士堀部彌兵衛聽聞武庸的英勇事蹟後,遂向主君淺野內匠頭長矩舉薦了他,並將女兒許配給他。武庸因此改名為堀部安兵衛,正式成為赤穗藩士。
而這位堀部安兵衛於八年後的元祿15年12月14日,與其他同藩流浪武士集結為四十七刺客,討伐了位於江戶的吉良上野介的宅邸。
高田馬場的決鬥紀念石碑位於早稻田大學西邊的水稻荷神社內,讚頌著這位江戶時代著名劍豪的一生。石碑建立於1910(明治43)年,恰巧與高田馬場站正式營運同一年。
【關於高田馬場車站】
- 正式營運:1910(明治43)年9月15日
- 每日平均乘客數:16萬7265人(在30個車站中排名第8位/2022年度JR東日本調查)
- 轉乘路線:西武新宿線、東京地下鐵東西線
【參考文獻】
- 《東京地名由來辭典》竹內誠編,東京堂出版
- 《東京・江戶地名由來探訪》谷川彰英,KKbestsellers
- 《東京地理地名事典:探索地圖上不為人知的東京歷史》淺井建爾,日本實業出版社
- 《東京的歷史地圖帳》谷川彰英監修,寶島社
標題圖片: 1960(昭和35)年的高田馬場站(新宿歷史博物館館藏)
(*1) ^ 譯註:「疳蟲」意指嬰幼兒的癲癬症狀。古時的日本,人們傾向於將原因不明的身體不適歸咎於「蟲子」。因此,當孩子無故哭泣不止時,常被認為是因為體內有「疳蟲」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