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碑上的訊息:前人留下的災難記憶

「防火守護地」石碑 擋下關東大地震火舌的東京神田和泉町與佐久間町

防災 歷史 生活

能登半島地震引發的輪島早市地區大火,讓我們重新見識到伴隨大地震而來的火災有多可怕。日本各處都有可能發生地震火災,我們該如何防範呢?在關東大地震罹難的十萬多人中,有九成死於火災,可說是最糟的例子,不過還是有某些地區位在災害區域當中,卻奇蹟似地沒被燒毀。那就是神田佐久間町與神田和泉町。為什麼沒被燒毀呢?這兩個地區發生的事,為我們留下了前車之鑑。

躲過火舌的神田川北側,一個幾乎呈現四角形的區域

從東京秋葉原站越過昭和通,接著從JR總武線北側走兩個街區,來到大馬路,再往東步行約300公尺,就是千代田區立和泉公園。這條路周圍都是辦公大樓,面對馬路的公園一隅設有一個自然災害傳承碑「防火守護地」。石碑上刻著「這一帶是大正十二年(1923年)九月一日發生關東大地震時,整個地區的人同心協力防火,才躲過大火肆虐的地方」。上頭記載著沒受到祝融之災的地方有佐久間町2~4丁目、練塀町、和泉町等地。

讓我們再看詳細一點。左下的地圖是沒被燒毀的區域和火災的蔓延方向。右下的「東京市火災動態地圖」(取自1924年9月,文部省震災預防調查會編,日本橋、東京都立圖書館TOKYO檔案室)的上半部是躲過火舌的地區的放大圖。沒被火舌吞沒的地方是秋葉原站的東邊,神田川北側東西約400公尺,南北約400公尺,是個幾乎算四角形的區域。這裡櫛比鱗次建造的1630戶人家,並未遭受祝融之災。

東京市火災動態地圖(文部省震災預防調查會編)日本橋、東京都立數位檔案室
東京市火災動態地圖(文部省震災預防調查會編)日本橋、東京都立數位檔案室

「奇蹟」的背後是「地利」與「耐火建築」

這件事常以「關東大地震的奇蹟」為人津津樂道,不過整件「奇蹟」的過程是什麼呢?我們按內閣府中央防災會議的〈關於繼承災害教訓的專門調查會報告 1923關東大地震〉(以下稱〈1923關東大地震報告〉)來試著回顧。

首先,要參考上面的火災動態地圖和下面當時的地圖,來了解威脅這個地區的火災情況。

「大正九年的神田區圖」(公益財團法人特別區協議會數位舊地圖加上標示)
「大正九年的神田區圖」(公益財團法人特別區協議會數位舊地圖加上標示)

火舌首先在9月1日的傍晚,從南邊逼近。但因為位於佐久間町南側的神田川,以及市電車行駛的大道形成防火帶,火勢才得以受到阻擋。而且萬幸的是,烈火沿著神田川延燒,北上的火勢因此較弱。接著火勢在南側火災撲滅後的9月1日晚上,一直到9月2日凌晨,開始從西側逼近。秋葉原站當時設有船塢,好讓行駛神田川的船搬運貨物,所以有足夠的水可以用來滅火。這才成功阻止火勢往佐久間町2丁目延燒。

到了9月2日早上,火從東邊襲來,但和泉町的東邊有以耐火構造建成的舊內務省衛生實驗所等建築,再加上風向轉北,這個區域才幸免於難。最後是9月2日午後,火災也從北邊逼近。不過這裡有三輪化學實驗所、市村座劇場、郵局等紅磚建築並排,因而達到防火牆的作用。

神田和泉町西北部有東京市下水道泵浦所,此外地下蓄水池裡的水也用於滅火。種種跡象指出,這個地區原本就被河川、近代建築這些「地利」、「耐火建築」包圍,所以才能奇蹟似地免於燒毀。但其實不只是如此,在地居民耗費30多個小時進行滅火行動,也在阻止延燒中發揮了很大的功用。

從和泉橋上看到的神田川。左側就是神田佐久間町。
從和泉橋上看到的神田川。左側就是神田佐久間町。

下水道泵浦所(已於2023年拆除。照片攝於2021年)。
下水道泵浦所(已於2023年拆除。照片攝於2021年)。

從江戶的「惡魔町」當中衍生的防火觀念

發生地震災害時,東京有77個地方失火。但神田佐久間町與神田和泉町並未出現火源。這和佐久間町在江戶時代揹上的汙名有關。根據NPO法人神田學會的前任理事,同時也是研究都心城鎮規劃的小藤田正夫(71)所說,佐久間町在江戶時代,有個別名叫「惡魔町」。當地是「文政大火」(1829年)、「甲午火災」(1834年)的火源,造成許多人罹難,江戶人便因此事,開始把這個地方稱作惡魔町。

後來幕府將某個可能成為火源的木材廠遷移至深川,並強制居民移居,打造防火之地。為了與這個令人忌諱的過去訣別,住在佐久間町一帶的人們都加倍留意用火。他們在各處放置滅火用的接雨桶,還挖了很多水井。巡邏和滅火訓練更是少不了。即使到了明治、大正,這個傳統依舊不斷傳承下去。

率先讓難以避難的人避難的滅火行動,以及出現兩臺汽油泵浦的幸運

在居民的避難上也做得很確實。9月1日傍晚,居民們就同心協力,以較難進行緊急避難的老人、女性、小孩為中心,讓他們到上野公園避難。然後再讓主要由佐久間町與和泉町的人組成的消防組(等同現在的消防隊),接力搬運接雨桶和神田川的水來滅火。其中也有許多繼承了江戶打火隊傳統的人,眾人就這麼擋下不斷飛來的火星可能釀成的延燒。

幸運的是,在和泉町被稱作三井慈善醫院的泉橋慈善醫院(現在的三井紀念醫院,地圖上標示和泉橋慈善醫院,照片下)的自衛消防組織備有汽油泵浦,而且町內一家名為帝國唧筒的消防泵浦製造公司裡,也還有一臺就要交貨給目黑消防署的汽油泵浦。三井慈善醫院和帝國唧筒都爽快地答應借出汽油泵浦,用於撲滅町內的火。隨後,町內的凸版印刷和個人商店都提供自己手邊的燃料,讓這兩臺泵浦發揮了全力。

位於和泉町的現三井紀念醫院
位於和泉町的現三井紀念醫院

從大正時期開始生產的國產汽油泵浦。照片中的是1943年(昭和18年)製的泵浦(消防博物館館藏)
從大正時期開始生產的國產汽油泵浦。照片中的是1943年(昭和18年)製的泵浦(消防博物館館藏)

「美談」變成錯誤教訓的危險性

東京理科大學火災科學研究所教授關澤愛,在1923關東大地震報告.第2篇的專欄〈神田和泉町、佐久間町居民的的滅火行動〉中表示:「教訓必須正確傳承。」因為將事實潤飾、誇大後,往後難保不會造成更大的損害。因此教授整理出神田和泉町、佐久間町之所以能引發「奇蹟」的三個條件。

第一是城鎮構造。該地的東北部、北邊有眾多的水泥、紅磚這類耐火建築,南邊有神田川,西邊有秋葉原貨物站的船塢,這些因素都替阻止延燒做出了貢獻。第二是火災接近的時間差。火舌並不是一口氣逼近,而是有六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差,因此人們才能在確保退路的同時,集中防止一處的火勢延燒。第三是該地有水井、神田川、船塢、下水道泵浦所等便於取水的設施,而且也有消防組和企業的自衛消防隊,更有兩臺汽油泵浦。

居民接力傳水,以「點」的方式滅火。打火隊和汽油泵浦則是以「面」的方式滅火。兩者相輔相成。此外,還要加上已讓較難避難者前往安全的地方,而且確保了退路。關澤寫道:「我們必須銘記在心,他們是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條件下,進行滅火行動。」

但事情總是不完美。小藤田表示:「這個『奇蹟』變成了一段『美談』。」沒被燒毀的兩個町被當成災禍當中的佳話,在世間廣為流傳。大家都說「那邊的人沒有逃走,而是死命阻止火勢蔓延」、「居民們被烈火包圍,依舊選擇留下來,與烈火戰鬥」。1939年(昭和14年)時,東京府將那一帶指定為史蹟,是為「町內協力防火守護地」,居民們的行動更成了國定教科書修身科的教材。

小藤田接著又說,「這些行動被用於戰爭。政府希望如果人們遇襲,即使被火舌包圍,也不要逃,要像神田佐久間町那樣,靠自己的力量滅火。結果太平洋戰爭的東京大空襲中,被捧為國民典範的神田佐久間町與和泉町的人們,都沒能及時前往避難,造成眾多犧牲。」完全就是一場悲劇。

設置「組合屋」的速度迅速,地震兩天後就開工

小藤田在採訪結束後,隨著一句「雖然這跟佐久間町沒有直接關係……」,然後拿了一張照片給筆者看。那是蓋在靖國神社境內,給地震災民用的組合屋「九段營房」。

1924年(大正13年)春天的「九段營房」(小藤田正夫提供)
1924年(大正13年)春天的「九段營房」(小藤田正夫提供)

當筆者聽到建造第一天是何時,簡直嚇了一跳。是9月13日。離地震後,還不到兩週的時間。這個地方由警視廳設置,由東京市管理。在70棟490戶的空間中,有3000人居住,角落還有個托兒設施。之後我看了研究災害史的歷史學者北原糸子的論文《關於關東大地震受災戶營房與入住居民》。沒想到三井各公司和東京府、市、警視廳同樣行動迅速,在地震後兩天便開始動工,光是9月下旬,東京各處粗估就有4萬人份的營房蓋好了。

筆者知道這不能拿來單純地比較。話雖如此,看到過去行事如此迅速,就不禁覺得現代組合屋慢成那樣到底是怎麼回事。此處毫無疑問也有一個珍貴的教訓。

「關東大地震」

大正12年(1923年)9月1日11點58分,震源在相模灣西北部,發生了地震規模7.9的強震。根據觀測記錄顯示,埼玉縣、千葉縣、東京都、神奈川縣、山梨縣的震度是6。由於地震發生在準備午餐的時間,烹飪用火引發多起火災,演變成大規模的延燒。死亡、失蹤的人約有10萬5000人。受到全半毀、消失、流出、埋沒損害的住家總共有37萬棟之多。

標題圖片:「防火守護地」石碑/圖片全由筆者拍攝

關東大地震 地震 災害 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