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CITY POP在全世界引發風潮?

文化 娛樂

給人強烈都會印象的「CITY POP」是受到西洋音樂諸多影響,在日本獨自發展而成的音樂。1980年代風靡一時,但不知爲何,據説現今海外好評看漲中。本文試圖追探其誕生至今的動向,以解開這個謎。

以SUGAR・BABE和YUMING為起源,誕生於1970年代

講究洗練又充滿時尚感的音色、受到西洋音樂影響的風雅旋律、描寫都會男女戀情的歌詞。被稱爲CITY POP的日本流行音樂,在現代的樂壇中成爲一股宏大的潮流。不只在日本樂壇廣受歡迎,海外也有持續擴大的現象。世界各國的樂迷都想取得日本CITY POP的唱片,將其列舉為自己喜愛的歌曲的音樂人或DJ也不斷增加。本文將帶領讀者一起思索爲何有這樣的現象。

關於被稱為「CITY POP」的音樂之誕生,有很多說法,但一般多認爲SUGAR・BABE是元祖。SUGAR・BABE以山下達郎和大貫妙子所屬的搖滾樂團而爲人所知。納入了懷念老歌、創作歌手的流行音樂、靈魂樂等的要素,作出融合性音樂,和所謂的重搖滾、藍調搖滾之類的搖滾樂團有所區隔。也因此,在1973年出道的當時,算是另類的存在,1976年解散之後,才獲得大衆的肯定。但是爲期3年的樂團活動中,以山下達郎爲首的成員及其周遭的音樂家們持續創作出成爲CITY POP起源的流行樂或搖滾樂。

荒井由實的CITY POP感滿溢的《COBALT HOUR》,1975年的作品。
荒井由實的CITY POP感滿溢的《COBALT HOUR》,1975年的作品。

更加助長、推進此潮流的人,可説是人稱YUMING的荒井由實,也就是之後的松任谷由實。在1972年出道的當時,她是所謂鋼琴自彈自唱的女性創作歌手之一。但是在和隔年出道的音樂團體CARAMEL・MAMA開始一起表演以後,CITY POP的色彩更加濃厚。以非常精鍊俐落的世界觀的歌詞和華美厚實的音色,逐漸成爲流行樂曲界的代表性歌手。CARAMEL・MAMA是由之後成爲YUMING丈夫的松任谷正隆(鍵盤手),以及鈴木茂(吉他手)、細野晴臣(貝斯手)、林立夫(鼓手)等成員所組成的音樂團體,說是他們成就了日本的CITY POP音樂也不爲過。

隨後CARAMEL・MAMA又將樂團名稱改為TIN PAN ALLEY,也以樂團的名義發表作品,但基本上還是以支援各類的歌手表演爲主。小坂忠、吉田美奈子、大貫妙子、矢野顯子、南佳孝、以及山下達郎等CITY POP的代表性歌手們的70年代作品,都和CARAMEL・MAMA團圓們的人際關係有著深厚連結。另外,也擔任南沙織和石田亞由美(本名石田良子)等歌謠曲歌手的伴奏,CITY POP的聲響於是漸漸滲進家家戶戶,成爲大家耳熟能詳的音樂。

80年代以後才是黃金期

但是,CITY POP真正的大紅,應可説是在80年代以後。1980年,山下達郎以〈RIDE ON TIME〉受到矚目,竹内瑪莉亞以〈不思議的桃子派〉大賣。進入81年後,雖說五十嵐浩晃的〈天馬座的晨曦〉、〈和我慢舞搖擺 (I want you)〉等都榮登流行金曲排行榜,但最受到公認的應屬寺尾聰的〈紅寶石指環〉。這首滿溢著活在都會中的孤獨男性本色的曲子,大賣超過160萬張(單曲盤),不論老老少少,受到廣大世代的歡迎。而此次的大暢銷也將CITY POP推上了日本樂壇的主流。

山下達郎的《RIDE ON TIME》,1980年的作品(左)。寺尾聰的〈紅寶石指環〉收錄在内的專輯《Reflections》,1981年的作品(右)
山下達郎的《RIDE ON TIME》,1980年的作品(左)。寺尾聰的〈紅寶石指環〉收錄在内的專輯《Reflections》,1981年的作品(右)

大瀧詠一的《A LONG VACATION》,1981年的作品
大瀧詠一的《A LONG VACATION》,1981年的作品

寺尾聰大暢銷之後的80年代,可説是CITY POP的黃金期。來生孝夫、杉山清貴&Omega Tribe、中原明子、安全地帶等,充滿成人氣息的歌手陸陸續續地登上電視的歌唱節目,因此松田聖子、藥師丸博子、菊池桃子等的偶像也開始接受CITY POP的音樂。另外,矢澤永吉和井上陽水等的搖滾及民謠的資深唱將們因爲走CITY POP路線而大賣特賣。另一方面,角松敏生、杉真理、稻垣潤一、Stardust Revue等才華洋溢的藝人們也都活躍在這個時期。

但是,也因爲CITY POP已達到成熟隱定期,漸漸的有衰退過時的趨勢。取而代之的新興動向是偶像或樂團的熱潮,聚焦在CITY POP的歌手的機會就變少了。然而,並不是消失了,有實力的歌手還是穩扎穩打地持續活動著,YUMING和大瀧詠一在90年代的「澀谷系(*1)」的一大趨勢之中有再次受到肯定的動向。而後,隨著90年代末期「澀谷系」的消逝而登場的KIRINJI、金木犀等人,為現今被稱爲「新CITY POP」的熱潮奠下基礎。

(*1) ^ 以東京・澀谷為情報傳發之地,盛行於1990年代的流行音樂的潮流。

因DJ的發掘而形成大熱潮

如果說2010年代以後的新CITY POP的熱潮是終將必至的也不為過。因為樂壇本身呈現多樣化,類別分界線漸失,幾乎發生在同一時間點。從前有搖滾、民謠、節奏藍調等明確的分類,但漸漸的,分界線變得模糊,不受到類型拘束而持續活躍的音樂人成為理所當然的存在,CITY POP受到注目成為自然的趨勢。

cero、Yogee New Waves、Awesome City Club等,在2010年代以後的新CITY POP的歌手們在獨立樂團界以獨立樂團展開獨自的音樂活動。再加上著手一十三十一的聲音藝術製作人CUNIMONDO瀧口的存在都是不可或缺的。Suchmos和廣告聯手合作的〈STAY TUNE〉的大賣,更是拓展了新CITY POP領域的一個重大事項。

一十三十一的專輯《CITY DIVE》,2012年的作品(左)。收錄〈STAY TUNE〉於其中的Suchmos的EP《LOVE&VICE》,2016年的作品(右)。
一十三十一的專輯《CITY DIVE》,2012年的作品(左)。收錄〈STAY TUNE〉於其中的Suchmos的EP《LOVE&VICE》,2016年的作品(右)。

如此這般CITY POP再次受到肯定的動向,不能不提到DJ的存在。1990年代澀谷系的時候開始,DJ在取樣錄製的時候就以山下達郎、吉田美奈子等的作品,作為擷取依據的素材。到了2010年代左右,因著世界性迪斯可搖擺熱潮(*2),納入80年代迪斯可風音樂的CITY POP再次受到注目。以角松敏生及松原美紀爲首,當山瞳、間宮貴子、亞蘭知子等受到行家喜好的歌手們因著被DJ不斷地發掘,得以在唱盤上不斷地旋轉。

(*2) ^ 和以往的基本迪斯可音樂不同,而是由夜店DJ按獨自的喜好重新編組的迪斯可曲風。

海外也引發再次肯定CITY POP的動向

而後,這些成為DJ話題素材的好評也不斷往海外擴散而去。2010年以後收集日本珍貴稀少的CITY POP唱片的樂迷在全世界也開始增多,不只是利用網路上的拍賣,也開始出現只爲了購買唱片就來到東京的外國人。有個電視節目介紹想買大貫妙子《SUNSHOWER》的外國人的話題,依然記憶猶新。另外,被上傳到YouTube和Soundcloud等的音樂相關SNS的現象也變多了。例如,在2017年7月被上傳到YouTube的竹内瑪莉亞的名曲〈PLASTIC LOVE〉,已經超過2000萬的播放次數。這是非常值得驕傲的。

大貫妙子的《SUNSHOWER》,1977年的作品(左)。收錄竹内瑪莉亞名曲〈PLASTIC LOVE〉於其中的專輯《VARIETY》,1984年的作品(右)。
大貫妙子的《SUNSHOWER》,1977年的作品(左)。收錄竹内瑪莉亞名曲〈PLASTIC LOVE〉於其中的專輯《VARIETY》,1984年的作品(右)。

這些對於CITY POP的全球性的肯定評價,不是只有找尋素材的DJ,也擴散至音樂人。像美國的Toro Y Moi這位DJ出身的聲音藝術製作人,就是此類型的代表性人物。收集日本唱片的巴西創作歌手Ed Motta來日表演時,翻唱了山下達郎的〈Windy Lady〉,據説受到CITY POP很大影響的印尼的Ikkubaru以及泰國的Polycat以逆輸入的方式,堂堂地在日本出道了。

對於實時聆聽欣賞CITY POP的世代來説,提到泡沫時期,總是抱著閃耀亮眼卻徒有虛表的負面印象吧。但對於沒有經歷過當時的年輕世代來説,就只是把它當作一個接受了各式各樣的音樂要素融合而成的新鮮音樂。如此這般,給予CITY POP再次好評的動向是超越國界、自然而然發生、朝著全球化不斷成長的音樂趨勢。說「日本的音樂很通俗」的時代已經成爲遙遠的過去了。現在日本的CITY POP可才是又酷又新的寵兒。

標題圖片:1970~80年代CITY POP的名唱盤

音樂 流行歌曲 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