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熱潮不減―日本獨特的麵包文化開花結果

文化 社會 飲食

全國各地經常舉辦「麵包祭」,東京都心的高級麵包店每天都有排隊人潮,麵包在日本大受歡迎。鹹麵包(惣菜パン)或甜麵包(菓子パン)等,不同於歐美的各式各樣麵包誕生的背景為何,本文試圖加以探討。

金融風暴後的麵包熱潮持續至今

2008年,在雷曼兄弟事件引發的金融風暴之後,日本掀起了一股麵包熱潮。在那之前為止,甜點熱潮依然盛行,像是由慕斯、水果、海綿蛋糕等,多層次的現做蛋糕很受歡迎。可以一次享受多種複雜的味道,吃起來相當美味,但是製作過程比較費工夫,而且材料成本高,因此價格也貴。此外,蛋糕是要好好地坐在桌子前品嚐的食物,受限於場合。

另一方面,麵包便宜,不管在哪裡都容易買到。與購買當日必須吃完的現做蛋糕不同,麵包也可以冷凍保存。對於那些受到經濟不景氣波及的人來說,便宜又方便的麵包可是充滿了魅力。

金融風暴發生至今已過了10年,麵包熱潮到現在絲毫不減,原因可以從消費者和生產者的兩大方面進行探討。消費者方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關人氣麵包和麵包店的情報增加了。

最初的情報來源是由麵包愛好者提供的。自1990年代開始,麵包愛好者就會呼朋引伴到處去不同的麵包店品嚐,在部落格等社群平臺上發表感想之類的。雖然偶爾也會有大眾媒體的相關報導,但是真正帶動這股麵包熱潮的幕後推手是擁有廣大讀者的首都圈情報誌《Hanako》(MAGAZINE HOUSE),2009年11月12日號推出的特輯「東京麵包介紹」,讓那些在一片經濟不景氣中必須勒緊褲帶過日子,同時卻又想要享受美食的人注意到,「對噢,還有麵包!」

日本各地舉辦的「麵包祭」

在日本各地舉辦的「麵包祭」活動,集結了許多人氣店的麵包一同販售,成為讓這股熱潮迅速升溫的契機。以2011年10月起在東京三宿舉辦的「世田谷麵包祭」為嚆矢,還有自13年起在東京表參道的國連大學前,一年舉辦數次的「青山麵包祭」,場場都是擠滿人潮的盛況。

地方也會舉辦麵包相關活動。自2007年開始,在靜岡縣伊豆韮山舉辦的「麵包始祖的麵包祭」,是為了紀念1842年首度在日本製作麵包的蘭學者,江川太郎左衛門(坦庵)。還有,東京的麵包熱潮也往外延燒,催生出埼玉縣川越市的「川越麵包市集」、神戶市的「神戶麵包祭」等,日本各地的麵包活動越來越多。

神戶、京都、大阪等關西地區的麵包消費金額甚至凌駕關東地區。在大阪,以梅田的阪神百貨店的美食街為首,集結人氣店的麵包特選商店陸續開幕。

雜誌和電視節目也頻繁推出麵包特輯,消費者也會透過SNS社群網路來交換情報。這股麵包熱潮的興盛,伴隨著新興型態麵包店的登場,以及有越來越多身懷絕技的麵包師傅嶄露頭角,這是屬於製作方的要因。

從法國麵包到日本獨特的熱狗麵包

日本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吃麵包的習慣在全國各地普及開來。首先,是以麵包為主食的營養午餐在全國推廣開來。在一般家庭,則是在生活逐漸西洋化的都市圈裡,早餐開始吃麵包的人增加。在農村,休息時間買個菓子麵包來吃的習慣逐漸擴大。不管是哪一種情形,大家喜愛的是口感鬆軟的麵包。

給人「營養午餐麵包」印象的熱狗麵包,可選擇豐富多樣的食材搭配,非常受歡迎。
給人「營養午餐麵包」印象的熱狗麵包,可選擇豐富多樣的食材搭配,非常受歡迎。

但是,自1990年代後半開始,在都市圈裡相繼出現了製作出足以跟正宗起源地的法國平分秋色,表皮酥脆帶著香氣的本格派法國長棍麵包(baguette)的麵包店。96年,神戶三宮的「Boulangerie Comme Chinois」;98年,京都今出川的「Le Petit Mec」開幕。2001年,「PAUL」「MAISON KAYSER」這兩間法國的人氣連鎖店在東京開店,受到矚目。從這個時候開始,到法國學習的麵包職人推出道地的法國長棍麵包,法式風格的麵包店在首都圈接二連三登場。

16年左右開始,熱狗麵包專賣店相繼開幕。不管是哪一間店都是採用材料可以隨意搭配的點餐方式,就像三明治般。其中,特別大受歡迎的有紅豆餡、人造奶油(Margarine)、炸可麗餅、炒麵等,這些都是日本人才想得到的食材。

富有特色的三明治與軟麵包

這幾年,地方的麵包店各自推出富有特色的甜麵包、鹹麵包,也頗具人氣,在百貨公司的活動上成為注目商品。染上紅色和綠色,顏色仿西瓜的西瓜麵包,在宮城縣仙臺的麵包店非常熱銷。在茨城縣、長崎縣受歡迎的「沙拉麵包」,是夾著馬鈴薯沙拉的夾心麵包。

東京銀座的吐司專賣店「CENTRE THE BAKERY」的角形吐司和英國麵包
東京銀座的吐司專賣店「CENTRE THE BAKERY」的角形吐司和英國麵包

在日本受歡迎的三明治,皆出自日本獨特的創意。

從2013年左右起出現的高級吐司熱潮也是很「日本」的。便利商店7-11推出的「金的吐司」,價格設定是一般超市或超商販售的吐司價格的大約兩倍,但是很受歡迎。味道當然不用說,柔軟綿密和口感濕潤是一大特色。從那個時候開始,甚至是賣「金的吐司」的雙倍價格的吐司專賣店也如雨後春筍般接連開業,而且這些店也都大排長龍。

日本麵包的特色是柔軟。日本麵包之所以柔軟,是因為沒有像歐洲那樣以麵包為主食,需要長時間保存的歷史。所以,沒有麵包表皮要堅硬的先入為主的觀念,才能夠開創出以容易入口為優先的柔軟麵包的全盛文化。

從紅豆麵包到多樣化的甜麵包、鹹麵包

日本以米飯為主食,麵包是次要的存在,因此有自由發揮創意的空間。麵團放入食材後烤製的甜麵包、鹹麵包也是在獨特的發想下開發出來的,廣受歡迎。這樣的開發是讓麵包文化得以在日本扎根的最大要因。

最初誕生的是紅豆麵包,是由因為江戶時代結束,面臨失業的前武士木村安兵衛與他的兒子英三郎構想出來的。位於東京銀座的中央通的「銀座木村家」在1869年開業(當初的店址位於現在的新橋車站附近),但是麵包賣不太出去。74年,從日本人喜愛的饅頭得到靈感,父子費了一番苦心後,推出了裡面包了紅豆餡再烤製而成的紅豆麵包。

紅豆麵包大獲成功之後,果醬麵包、克林姆麵包、咖哩麵包等,柔軟麵團裡包裹著材料後烤製而成的麵包陸續登場。戰後,隨著麵包逐漸普及,使用的材料也富於變化。麵包店相繼推出夾著新材料的商品,透過變換店入口架上的商品來吸引客人的目光。因為麵包在日本不是非吃不可的必需品,所以必須努力維持新鮮感,讓客人不會覺得膩。

木村屋的紅豆麵包。也有各式各樣的料和內餡種類;「竹輪熱狗」(右)等,鹹麵包使用的食材很多出自日本才有的構思
木村屋的紅豆麵包。也有各式各樣的料和內餡種類;「竹輪熱狗」(右)等,鹹麵包使用的食材很多出自日本才有的構思

受到亞洲矚目的日式麵包

現在是全球化社會,在自由創意下誕生的日本甜麵包、鹹麵包,尤其受到亞洲周邊國家的矚目。在經濟成長下,也有很多留學生到日本學習製作麵包的技術。他們並非到正宗發源地的歐洲,而是來到日本,除了距離近的關係,也是因為日本的技術力獲得高度評價。

而且,有留學生認為:對於以米飯或麵類為主食的他們而言,麵包是次級的存在,為了吸引更多的顧客,像日本那樣不斷地推出新商品是必要的。

在臺灣,也有販售日式的紅豆麵包,麵包的外皮鬆軟可口。印尼販售的日式麵包也相當受歡迎,甚至有日本企業在那裡展店。即使在韓國,日式麵包也很熱銷。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向日本學習技術,進口材料的日式麵包連鎖店也擁有絕大人氣。

回顧日本的麵包歷史,正是因為沒有吃麵包的傳統,所以自成一格的麵包文化得以蓬勃發展。起初是考慮到什麼樣的麵包才符合日本人口味,經過反覆的嘗試,絞盡腦汁地開發。例如,日本有蓋飯的文化,在白飯上面各種配料食材。利用各式各樣的食材與麵包結合的鹹麵包,也是出自這樣的文化背景吧。這樣的麵包文化在鄰近的亞洲各國受到矚目,是因為這些國家也沒有以麵包為主食的歷史,主要還是把配菜放在主食上,或是混合著一起吃的飲食文化。

正因為日本的麵包文化處於邊陲地帶,因此催生出各種新款麵包,並且持續進化。

(文中圖片由筆者提供;標題圖片:PIXTA)

飲食文化 麵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