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狂想曲》再掀狂潮:皇后合唱團與日本「特殊緣分」

文化 娛樂 音樂

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的大受好評,讓皇后合唱團的人氣再顛高峰。《Music Life》原主編東鄉女士,從皇后合唱團出道時起便開始關注該團,並對團進行了長達40年的採訪。本文是我們對東鄉女士的訪談。

東鄉Kaoru子 TŌGŌ Kaoruko

音樂評論家。出生於神奈川縣。高中畢業後,進入SHINKO MUSIC工作。1979年起任《Music Life》主編,是當時日本皇后合唱團熱的推手。90年離開公司,作為自由音樂評論家活躍至今。2019年3月,對2004年發行的《與皇后合唱團度過的閃耀時光》做了修改後再版發行(SHINKO MUSIC)。

據報導,英國搖滾樂團皇后合唱團(Queen)的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2018年11月在日本上映後,截止到2019年5月,票房收入已經突破130億日圓,在外國真人電影票房榜上排名第九。粉絲網友在SNS上討論,電影院採用了觀影中可以歡呼跟唱的形式,更是吸引了人二刷三刷。如此空前盛況甚至被稱為「社會現象」。皇后合唱團的熱潮再現。

1973年,皇后合唱團在英國出道,一開始被評論家們批評得一無是處,在美國也遲遲沒有打開知名度。然而1975年4月首次登陸日本,受到了女歌迷們為之瘋狂,讓團成員無不受寵若驚。而《波西米亞狂想曲》在英國單曲榜單上稱霸長達9週,則是之後的事情。此後,直到1985年,10年裡他們共來日巡演6次。《Music Life》原總編東鄉女士說,自己從樂團剛出道的時期開始就關注上他們了。

對皇后合唱團而言,日本是怎樣的存在呢?「在日本,他們生平第一次受到歌迷熱情,所以對日本抱有特別的感情。出道之初,他們在英國被炮轟為『華麗搖滾的殘渣』,在美國也是默默無名的低知名度。卻沒想到,首次訪日演出,就一步登上了武道館這個日本最高級別的大舞臺,女歌迷為他們癡迷,為他們落淚。」

「吉他少年」捧起來的搖滾人氣

SHIKO MUSIC出版的《Music Life》這本雜誌,因1965年星加Rumi子女士作為首位日本人在倫敦單獨採訪披頭士而出名,可以說是外國音樂雜誌的先驅。第二年披頭士來日演出,當時還是高中生的東鄉女士作為「披頭士」歌迷也去聽了演唱會。當時她就把星加Rumi子設為自己努力的目標,並在不久之後如願走進了《Music Life》的編輯部,在第一線體驗了70年代之後搖滾全盛期的輝煌。對於當時的情形,她回憶道:

「在美國,1969年的戶外搖滾音樂節的胡士托音樂節(The Woodstock Festival)是個分水嶺,之後搖滾樂便以燎原之勢發展起來。日本則是在披頭士解散之後,1971年,Grand Funk Railroad、Pink Floyd以及Led Zeppelin陸續來日舉辦了氣勢宏大、震撼人心的演唱會,給日本歌迷巨大衝擊,紛紛大呼『搖滾太酷了!』。」

「當時,八成的外國音樂迷是男性。吉他少年憧憬的三大吉他手是Jeff Beck、Eric Clapton、Jimmy Page。另外,人氣樂團,則有英式hard rock的Led Zeppelin、Yes,以及被稱為前衛搖滾的Pink Floyd。」

然後就是皇后合唱團的登場了。「在沒有一點背景知識的情況下,我收到了唱片公司寄來的新歌試聽唱片《Keep Yourself Alive》,聽了覺得很有趣,似乎是把早期的Led Zeppelin和Yes糅雜在了一起,但又在什麼地方有點不一樣。在那些把搶先人一步購得進口唱片視為一種『地位象徵』的男性外國音樂愛好者中,已經有一部分人開始在議論,稱『布萊恩梅(Brian May)的吉他太棒了』。」

不過1974年3月,也就是晚了英國半年,他們的第一張專輯《Queen》,以《戰慄的女王》為標題在日本發佈,隨後又瞭解了樂團成員的顏值,於是,「女粉絲的熱情,就逐漸高過了吉他少年們」。

「初期的皇后合唱團在歐美樂壇不被看好,所以FEN(美國軍事電視網,現在的AFN)和海外雜誌也都沒有進行報導。因此,這些女粉絲們就紛紛奔向了《Music Life》的懷抱。」

「搖滾少女」誕生,標誌著搖滾黃金年代拉開帷幕

東鄉女士第一次見到皇后合唱團本尊是1974年5月去紐約出差的時候。當時是她去採訪英國搖滾樂團Mott the Hoople。皇后合唱團那時是給該樂團暖場的。主唱佛萊迪·墨裘瑞(Freddie Mercury)渾身散發出妖豔的氣息和強大的渲染力,飄逸閃耀的華美服飾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她還感慨樂團成員們的顏值跟照片比高出太多了。

「感覺佛萊迪那種讓人臉紅心跳的危險氣質,正好戳中了偏好模糊性別和少年感的日本女生的心。」1975年樂團首次赴日,在日本武道館召開的演唱會上,因太過興奮而暈厥的少女接連不斷。「這樣的『搖滾少女』的誕生,標誌著日本搖滾黃金時代拉開帷幕。」

順便一提,皇后合唱團出道前,英國曾掀起過一陣短暫的華麗搖滾熱潮,當時的中心人物大衛·鮑依(David Bowie),因其中性化妝和奇幻風的穿裝在日本也斬獲了超高人氣。「70年代少女漫畫風潮中,出現了唯美漫畫的先驅作品,裡面都有類似鮑依的人角色或山寨佛萊迪。」

首次登陸日本便刮起旋風,直到1982年,皇后合唱團在《Music Life》人氣投票中,連續8年雄霸人氣樂團排行榜。「當時男粉絲中有人對女粉絲抱有偏見,覺得女人聽不懂搖滾,但如果僅靠外表是不可能紅這麼久的。皇后合唱團之所以受到這麼長久的追捧,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音樂的魅力。」

同一時期,KISS、Aerosmith等美國搖滾樂團的粉絲隊伍也不斷壯大,促使日本的外國搖滾樂市場急速發展。

1975年首次赴日時的京都旅行(攝影:長穀部宏/MUSIC LIFE ARCHIVES)
1975年首次赴日時的京都旅行(攝影:長穀部宏/MUSIC LIFE ARCHIVES)

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的皇后合唱團」

1977年發佈了第6張專輯《News of the World》(新聞世界),不再拘泥於原帶加錄,向抒情性較弱的、單純的硬搖滾路線轉型。《We Are the Champions》(我們是冠軍)大爆,一舉打進美國單曲榜前五名。

「日本粉絲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初期華麗視覺系皇后合唱團的粉絲,另一撥是短髮鬍子佛萊迪所象徵的體育場搖滾(Stadium rock)粉絲。」東鄉介紹道,「死忠粉大多喜歡早期的皇后。但是當時在美國,銷量好才有地位,所以他們是主動選擇了戰略轉型吧。」

「最終他們如願以償,成為了『世界的皇后』。佛萊迪去世的前一年,1990年,皇后合唱團發佈了專輯《Innuendo》。聽了這張專輯,我感覺曾經的皇后又回歸了。感覺轉了一圈,最終還是回歸了初衷。」

1978年10月東鄉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採訪時與佛萊迪墨裘瑞、布萊恩梅的合影(圖片提供:東鄉Kaoru子)
1978年10月東鄉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採訪時與佛萊迪墨裘瑞、布萊恩梅的合影(圖片提供:東鄉Kaoru子)

千辛萬苦採訪佛萊迪

「在《Music Life》的時候,採訪最多也最累的就是皇后合唱團。從新人編輯,到1990年做自由記者,他們無時不在我的『身邊』。那種感情已經超越了喜好的範圍了。」東鄉如是說。

東鄉女士參與並見證了皇后合唱團無數次歷史性的瞬間。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中展現了樂團在Ridge Farm工作室錄製《A Night at the Opera》(歌劇之夜),做彩排的場景。當時東鄉就花了整整一天對他們的彩排進行了採訪。電影的高潮部分,也就是1985年7月在倫敦溫布利體育場舉行的LIVE AID(拯救生命)演唱會,當時東鄉也在現場。那是一場大型慈善演唱會,世界各國都進行了電視轉播。

採訪時遇到的最大障礙,就是在電影裡也被塑造成「反派」的保羅(Paul Prenter)。他是佛萊迪的私人助理。

「他是佛萊迪的信徒,但他的做事能力實在令人堪憂,就算提出採訪申請,也總是傳達不到佛萊迪那裡。為此我跟他大吵過好幾回。弄到後來,他一看到我就逃。」

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佛萊迪步步深陷孤獨。「團隊紛紛結婚生子。這時,保羅趁機討好說:『最理解你的人只有我』,佛萊迪也就這樣接受了他。這種狀況,在採訪中我很快就看清楚了,非常令人氣憤。」

他們最後一次訪日是1985年5月,「當我知道了保羅不在訪日成員名單上的時候,不禁心中暗喜,佛萊迪總算醒悟過來了...」東鄉說,她的那次對佛萊迪的個人採訪,前所未有地順利。

「可能也是因為單曲《Mr.Bad Guy》馬上就要在日本發佈,他也很想聊一聊這張單曲吧,他給我的印象非常友善而且精神煥發。」

佛萊迪給東鄉看了好幾遍剛剛完成的《I Was Born to Love You》的MV,還時不時地暫停畫面,為她一個一個解說。佛萊迪熱情得讓人有些吃不消,但又像是個沒長大的孩子一樣,讓人恨不起來。這次採訪是東鄉最後一次跟佛萊迪面對面交談。

當時已經有人在傳皇后合唱團要解散了,而實際上,他們也宣佈這次日本演唱會結束後「將進入修養期」。東鄉說,如果他們沒決定參加兩個月後的LIVE AID演唱會的話,當時可能就這麼解散了。「那場演唱會我也去了,簡直是光芒萬丈,實在太震撼了」。面對7萬多的樂迷,佛萊迪貢獻出了前所未有的精彩表演,瞬間俘虜了所有人的心。「樂團自身也獲得了救贖。就在他們對自己的樂團失去信心的時候,粉絲用滔天的熱情接受了他們,讓4人再次鼓起了前進的勇氣。」

對日本的特殊感情

2011年2月,倫敦召開了紀念樂團成立40週年的「皇后合唱團展」。前往採訪的東鄉再次見到了布萊恩和羅傑。兩人再一次對她說,首次日本演唱會的經歷,讓他們踏出了作為樂團成長的第一步。

皇后合唱團有首歌能讓人感受到他們對日本的特殊感情。那就是加入了日語歌詞的《Teo Toriatte/ Let’s Us Cling Together》(攜手共進)。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襲來,當時海外音樂人緊急發售的慈善專輯《Songs for Japan》中就收錄了這首歌。

 2011年2月,東鄉與闊別已久的布萊恩梅、羅傑泰勒再度相聚(圖片提供:東鄉Kaoru子)
2011年2月,東鄉與闊別已久的布萊恩梅、羅傑泰勒再度相聚(圖片提供:東鄉Kaoru子)

這首歌最早收錄於1977年發佈的第5張專輯《A Day at the Races》,據說加入日語歌詞是佛萊迪的主意。他們再次來日本舉辦演唱會時,「聽說佛萊迪拜託當時的女翻譯把自己寫的歌詞翻成了日語。」(東鄉)

佛萊迪對日本有著特別的興趣。他熱愛日本的傳統工藝,每次來日本都會買不少美術品,去了京都。1986年他私下到日本旅遊時,去了櫪木縣的陶瓷美術館「栗田美術館」。「美術館內還掛有他的當時照片,現在,皇后合唱團粉絲把那裡當作了聖地。」

年輕一代「重新發現」皇后的魅力

「現在的年輕人是在智慧手機端看MV的一代人,所以才會被大螢幕上再現的『拯救生命』慈善演唱會的震撼力所折服吧。」東鄉說,「很多年輕人驚訝地發現,原來甲子園的應援歌以及在電視廣告上聽過的許多曲子都是皇后合唱團的,於是重新跑到網上去找皇后合唱團的歌來聽。老粉絲和新粉絲的加乘作用下,造就了這番熱潮。」

這並不是他們第一次熱度重燃。2004年木村拓哉主演的電視劇《冰上悍將》主題曲,便是《I Was Born to Love You》,還用了其他歌做插曲,引發了熱論,當時銷售的精選專輯非常好。

而這次更是盛況空前,熱度絲毫沒有減弱的趨勢。布萊恩和羅傑的動向每天都有報導,也被粉絲在SNS上瘋狂被轉載。樂團計畫邀請美國人氣歌手亞當·藍伯特(Adam Lambert)擔任主唱於2020年1月來日本演出。

東鄉感慨良深地說:「看著依然精力充沛地活躍在歌壇的羅傑和布萊恩,我感受到了他們身上的責任感,那就是要繼承皇后合唱團的音樂以及佛萊迪的精神。」

採訪、撰文:nippon.com編輯部 板倉君枝

標題圖片:1975年首次訪日的皇后合唱團在京都觀光。從左到右是羅傑·泰勒、佛萊迪·墨裘瑞、約翰·迪肯、布賴恩·梅(拍攝:長谷部宏/Music Life)

音樂 電影 搖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