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性的音樂播放機第一代隨身聽「WALKMAN」是怎樣誕生的?

社會 文化 生活 音樂 技術

索尼總公司1樓的展區牆上裝飾的第一代WALKMAN「TPS-L2」(2019年6月攝影)
索尼總公司1樓的展區牆上裝飾的第一代WALKMAN「TPS-L2」(2019年6月攝影)

40年前的1979年7月1日,隨身聽「WALKMAN」誕生了。

近年來,許多人或付費下載音樂,或通過YouTube和免費的串流媒體等方式在手機上聽音樂,可是最早創造出「音樂隨行」這種娛樂模式,並將之推廣到全球的,卻是索尼的「WALKMAN」。

讓我們通過當時的報紙和說明書 ,來了解在音樂的欣賞方式上引發革命的「第一代」,以及在全球掀起風潮的「第二代」。

「WALKMAN」的創意源自「工程師的改造」?

第一代WALKMAN「TPS-L2」。價格為33000日圓
第一代WALKMAN「TPS-L2」。價格為33000日圓

第一代「WALKMAN」發售時的說明書。採用了雜誌式的設計風格,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功能說明
第一代「WALKMAN」發售時的說明書。採用了雜誌式的設計風格,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功能說明

第一代「WALKMAN」發售時的宣傳報導資料。「就像隨身攜帶的收音機一樣,隨時隨地享受音響」——這樣的說明向我們講述著過去並沒有隨身攜帶卡帶聽音樂的文化
第一代「WALKMAN」發售時的宣傳報導資料。「就像隨身攜帶的收音機一樣,隨時隨地享受音響」——這樣的說明向我們講述著過去並沒有隨身攜帶卡帶聽音樂的文化

第一批第一代「WALKMAN」的產量只有3萬臺。之所以如此保守,似乎是因為當時公司並不確定能否暢銷。在那個將「聽音樂=在客廳用音響聽」作為常識的時代,對於索尼而言,提出一種全新的理念或許也是一種探索吧。

第一代是在面向新聞報導機構銷售的採訪用便攜答錄機「Pressman」的基礎上開發而成的。按照索尼官方網站的介紹,時任名譽董事長的井深大希望出差途中在飛機上也能享受音樂,於是技術人員將Pressman改造成了「WALKMAN」,但關於它的誕生,其實還流傳著另一種說法。

當年開發團隊的負責人黑木靖夫擁有「WALKMAN之父」的美譽,在他的著作中有這樣一段逸聞。

其實真相是,一開始並沒有明確的意圖要把「WALKMAN」這種機器作為商品推向市場。它是年輕工程師們為了好玩做出來的東西,磁帶答錄機事業部的商品策劃單子裡原本並沒有這款商品,也就是不在計畫之內。但正因為如此,「WALKMAN」的故事才更加有趣。

出處:摘自《「WALKMAN」流策劃術》

在針對開發技術人員大曾根幸三的採訪報導中,也介紹了相同的故事,工程師們為了好玩改造的機器引起了高層的注意——或許這比較接近前線人員所見的開發「真相」。至少筆者相信是這樣。第一代的開發週期只有4個月左右,短得令人驚訝。雖說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Pressman,但這麼短的產品化週期在當時依然是十分罕見的。

把Pressman(左)和第一代「WALKMAN」(右)放在一起,會發現外形和按鈕布局非常相似
把Pressman(左)和第一代「WALKMAN」(右)放在一起,會發現外形和按鈕布局非常相似

第一代發售前夕,索尼公司在明治公園內舉辦了一場媒體推介活動,當時給記者每人發了一臺「WALKMAN」,內有已經錄好解說詞和音樂的卡帶,整個活動與卡帶播放節奏同步進行。目的是要讓記者們第一次親身體驗「音樂隨行」
第一代發售前夕,索尼公司在明治公園內舉辦了一場媒體推介活動,當時給記者每人發了一臺「WALKMAN」,內有已經錄好解說詞和音樂的卡帶,整個活動與卡帶播放節奏同步進行。目的是要讓記者們第一次親身體驗「音樂隨行」

「WALKMAN」上市第一個月,賣得不溫不火,但過了兩個多月,第一批生產的3萬臺就銷售告罄,成為了暢銷產品。

進入新年之後,人們渴望「WALKMAN」的熱情依然沒有降溫。1980年4月3日的日經產業新聞報導稱「大賣特賣,意外驚喜——月產兩萬臺仍供不應求」。發售7個月的累計銷售量高達約14萬臺,不過考慮到之後出現的社會現象級的超級狂潮,這只能算是小小的序章。

1981年1月10日的日經新聞捕捉到一名在大學入學考試考場內用耳機聽音樂的考生的身影,刊登了一篇題為《緊張中的一分悠閒——驚現「WALKMAN」女學生」》的報導。

由於「WALKMAN」在年輕人中大受歡迎,所以黑木先生在著作中寫道,「成年人們批判『WALKMAN』是排外式自我陶醉的工具,我開始擔心孤獨的人群會擴大」。

在海外市場打響名聲的第二代「WM-2」

為隨身聽的普及做出巨大貢獻的「WM-2」(1981年面世)
為隨身聽的普及做出巨大貢獻的「WM-2」(1981年面世)

第一代面世1年7個月後的1981年2月,第二代「WM-2」(價格32000日圓)閃亮登場。

不同於在原有產品基礎上改造而成的第一代,WM-2可謂是在深入思考「『WALKMAN』應有狀態」的基礎上設計而成的第一款機型。外形愈發小巧,儘量接近卡帶盒的尺寸,操作按鈕也從側面移到了前面,體現出更加考究的設計感。

這款機型在海外市場也深受歡迎,了解這段歷史的外國人甚至表示,「要說印象最深刻的機子,肯定是這一款(WM-2)了」。

當時,「WALKMAN」已經不再只是「對流行趨勢敏感的年輕人的玩具」,而是受到了各年齡段人群的廣泛喜愛。1981年5月的日經流通新聞刊發一篇題為《索尼的第二代「WALKMAN」,打入中老年圈子》的報導,對WM-2進行了介紹。

由於最初沒有在生產體制上做好充分準備,導致第一代經常缺貨,對此進行反省後,索尼在推出WM-2時建立了可以大幅增產的體制。1981年11月23日的日經新聞報導,上市短短9個月的時間,WM-2的出貨量就突破了100萬臺。順便提一句,第一代上市兩年的累計銷量是150萬臺。

看到索尼的「WALKMAN」如此熱銷,愛華、松下電器(現在的Panasonic)和東芝等公司紛紛推出了類似產品,但索尼「WALKMAN」的品牌影響力早已不可撼動。日經新聞的前述報導還引用了同行業其他公司的聲音——「深刻體會到了先發優勢和『SONY』品牌在年輕群體中的神奇影響力」。

截至1982年10月末,「WALKMAN」累計銷量達到550萬臺,其中60%以上是出口銷量(1983年1月5日的日經新聞),由此可以看出,面世幾年來,它已經在國際上確立了極高的人氣度和知名度。

1983年末,開始出現了「需求飽和」之類的報導,但索尼又在1984年和1992年相繼推出了攜帶式CD播放機「DISCMAN」(價格49800日圓)和「MD」,始終是引領攜帶式播放機市場的開拓者。

已經微縮到卡帶盒尺寸大小的「WM-20」(1983年面世)
已經微縮到卡帶盒尺寸大小的「WM-20」(1983年面世)

可以隨身聽CD的第一代DISCMAN「D-50」(1984年面世)
可以隨身聽CD的第一代DISCMAN「D-50」(1984年面世)

採用了可以反覆讀寫的Mini Disc的第一代MD「MZ-1」(1992年面世)
採用了可以反覆讀寫的Mini Disc的第一代MD「MZ-1」(1992年面世)

卡帶「WALKMAN」是否會成為一種文化

讓我們將時間線拉回到現代吧。

最近幾年,和黑膠唱片一樣,又出現了對卡帶進行重新評價的動向。東京新開了好幾家卡帶專營店。在「Mercari」和「雅虎拍賣」等個人交易平臺上,能夠正常使用的第二代「WALKMAN」的流通價格在20000~40000日圓之間。不過,賣家似乎也相當不容易,不少上拍寶貝的說明都寫著是從好幾部機器上拆下零件組裝起來的。

在雅虎拍賣網上搜尋WM-2後顯示的頁面
在雅虎拍賣網上搜尋WM-2後顯示的頁面

留聲機方面,好幾個廠商都推出了帶USB介面和配有Bluetooth功能的新機型,雖然市場規模還比較小,但充滿了生機。除了老唱片市場正處在火熱之際,當紅藝人在推出CD之際同步發售黑膠唱片,經常也會成為熱門話題。

那麼,卡帶和「WALKMAN」是否會作為相同的「文化」留存下去呢?至少在目前,索尼還沒有重新生產當年那些元件的計畫。而且,藝人們在發佈數位化音樂作品的同時推出卡帶新專輯的現象也是非常少見的。

曾引發生活方式革命的卡帶「WALKMAN」,能否在融入現代元素的基礎上生存下去,還是只能成為單純的「歷史遺產」?誕生40年後的今天,或許是一個重新思考的良機。

參考文獻:《隨身聽流策劃術》黑木靖夫著 築摩書房刊

商品圖片全由索尼公司提供

標題圖片:「WALKMAN」40週年紀念活動「#009 WALKMAN IN THE PARK」上展示的歷代機型,2019年7月1日,東京Ginza Sony Park(攝影:nippon.com編輯部)

iPhone 索尼 音樂 隨身聽 Walk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