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殞落──悼念「終生革命家」史明先生

社會 歷史 臺灣香港 政治外交

著有《臺灣人四百年史》,將一生奉獻在臺灣獨立的革命家與史學家,史明,是臺灣史的啟蒙者,也是位擁有洞察卓見,堅持和民眾相依的溫厚熱情長者。

史明(本名施朝暉)是一名將一生奉獻給臺灣未來的運動家,也是著有《臺灣人四百年史》的史學家,他於2019年9月20日逝世,享嵩壽百歲。在眾多圍繞在他身旁的人群的角落裡,身為日本人的筆者,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感謝,以及期盼逝者安息的心情。在本文中欲與讀者分享史明──被稱為如同「巨星」般的存在──的種種回憶。

史明先生的著作(筆者攝影)
史明先生的著作(筆者攝影)

健談又率真的現代仙人

2003年,初次見到了被稱作「生涯革命家」而廣為人知的史明。我非常喜歡《臺灣人四百年史》這本名著,於是想和作者見面,拜託認識的「多桑」(在日本統治時期接受教育的世代總稱),前往史明位於新莊的辦公室兼住所。打開門後直到脫鞋之處,堆滿了街頭活動的文宣傳單,而連接到裡面會客室的走廊上,已有數名訪客坐在小椅上,依序等待入內會面。

我旁邊的男子告訴我,他今早才從南美抵臺,而另一位訪客則自我介紹說自己定居洛杉磯。這些年輕人信奉史明所高舉的臺灣獨立和臺灣民族主義,在海外持續推動獨立運動,年老的革命家常以溫厚熱情的態度迎接這些來訪求教的年輕人,親自下廚接待,然後花費數小時進行討論。

輪到我會面時,起身進入樓中樓設計的會客室,史明先生一頭白髮,蓄著白鬚,削瘦的身軀穿著藍色牛仔褲和灰色風衣外套,他舉起單手,發出「呦」的一聲,笑著向我打招呼,看起來像是一位現代仙人。也是為《臺灣人四百年史》題字的武者小路實篤的簽名板、切‧格瓦拉的照片、印著「臺灣民族主義」褪色文字的宣傳旗幟,這些東西雜然散置屋內,對我來說,這一切都很稀奇又珍貴。

史明晃動著及肩的白髮,非常健談地說起自己如何在1952年逃出臺灣,以及流亡時寫下的著作。對於他如青年般的理想主義,以及經常從民眾立場發聲的草根主義,為了活動奉獻出自己的一切,過著無欲無求的生活,讓我非常感動;而他巧妙擄獲人心的說話方式和真實率真的人格特質,也深深吸引著我。離開前,他以一雙柔軟的大手堅定地和我握手說:「歡迎再來」。

從那次會面後,我在史明的新莊辦公室和東京池袋的「新珍味」(他在1960年代開業的中式餐廳),以及他在臺灣入院療養之處,都與他見過好幾次面,不知受到他多少教誨。2008年,我送上拙作《多桑之櫻》給他時,他凝視著我的臉說:「你從民眾的立場寫了這本書,實在太好了。」

以下所記述的,不過是史明先生的話語中的少數幾個片段,從記憶裡汲起那些片段反覆思索,發覺他的熱情已在自己內部起了化學變化,如同起死回生的藥劑般有效。

「幼時回憶,形塑人生」

有次,史明先生在臺灣的住處請我吃午餐,他一邊談著過往回憶,一邊用筷子將臺灣土產的鹽燒天然香魚,連頭帶骨地分離剔淨,盤中未見一絲散亂。用筷手法能夠如此巧妙俐落,讓我不禁問起:「這是您小時候就學會的吧?」他一聽便笑著回說:「我在日本留學時代才磨練出吃魚的方法。」

日本統治時期,他生在臺北州士林的一個富裕的地主家庭,嚴格的祖父母從小便多次教導:「使用筷子要俐落確實;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對別人要慎思謹言;抱怨之前先反省自己;多聽長者之言,」聽到耳朵都快長繭。

「這些雖然都是常識,不過人的深度不同之處在於,是否與幼時回憶有所連結。從自己生活裡產生的回憶,才會塑造出真正的自我。」那些生活中的種種,不是知識,也不是體驗,史明將之稱為「回憶」。

「日本有一種叫做文化的復原力量」

1937年進入早稻田大學就讀,直到1942年遠渡中國大陸為止,史明高唱著美好的學生青春之歌。由於家道殷實,家人在世田谷的下北澤幫他買了房子,他常與聚集而來的日本學生一同玩樂、學習。

「我家是傳統家庭,所以很封建,非常無聊,在早稻田度過的那幾年,讓我從束縛中解放開來,盡情地嚐到了自由的滋味」。「我收集了大約八千張古典音樂的唱片,空襲警報一響,我就全部裝上二輪拉車送去避難,那些都是我的寶貝。」

史明學習日本文化,曾以日本人的身份生活,他和許多的「多桑」一樣,一直很珍視青春時的光輝歲月,同時也很重視文化的力量。

「日本擁有獨特的文化,成為國家復原的力量。我實在很羨慕。」史明如此說道;而另一方面,他也問:「現在的日本人仍然珍惜著傳統文化嗎?」「傳統習俗和文化,不僅培育人與人之間的連繫和心靈,也是滋養互助精神和共同體感覺的重要事物。若忽視文化,國家就會滅亡啊。」

「雖說僅是寸土,但絕不容許失去領土的,才是國家,才是民族」

史明雖然留學日本,但在長期的中日戰爭裡,民族血液沸騰,1942年遠渡中國大陸,加入共產黨,成為人民解放軍的一員,進行游擊戰和情報戰。他戲劇性的經歷都寫在他的自傳裡,請讀者自行閱讀,此處不詳述。而之後他對共產黨幻滅,於是在1949年回到臺灣。不過沒多久便被迫流亡日本,原因是因為他在1951年發起行動,意圖刺殺蔣介石未遂。

其後他仍然多次出入臺灣,只為了將資金和情報傳遞給進行獨立運動的地下組織──在戒嚴下的臺灣全都被視為非法組織。當時所利用的中繼點便是尖閣諸島(臺灣稱之為釣魚臺列嶼)。參與行動者先從東京經由那霸飛往與那國島,再從那裡租漁船出海登上釣魚臺,然後換乘臺灣籍的漁船,自臺灣東部海岸線進入臺灣。總而言之,從1960年代末期到1970年代,尖閣諸島對於臺灣的地下組織而言,是個不可或缺的中繼點。

2011年9月,中國漁船在尖閣諸島海域與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巡邏艇發生衝撞事件。平常就表示「自己比誰都了解尖閣諸島」的史明,恰好當時也來到日本。我即刻向他表明希望採訪的意願,而當我抵達位於池袋的「新珍味」時,他身著廚師服,單手拿著航海圖出現在我的眼前,一邊打開航海圖,一邊向我說明臺灣、沖繩和尖閣諸島周邊海流和地理的相互關係。

「日本統治時期,尖閣諸島由宜蘭郡管轄,為何不以此事實向中共抗議?而且琉球和臺灣的漁民從以前開始就維持著絕妙的默契,善用那個島嶼的資源捕捉鰹魚等漁獲。沖繩回歸(譯註:1972年沖繩的行政權由駐紮當地的美軍政府轉移至日本政府)之後,有段時間依舊活動如常。」

史明先生對於日本政府(註:當時為民主黨執政)的應對,顯得相當焦急不滿。過去以尖閣諸島為據點偷渡進臺灣,也曾計畫在與那國島上架設電波訊號設備,對臺灣進行自由的直播。如同往常,史明先生完全不在意顧客的目光,大聲談論著地下組織、革命、游擊行動等等事物,搞不清處狀況的酒醉客人或情侶,常常一臉訝異地轉過頭來。

那些興奮刺激的過往經歷告一段落後,談話尾聲他憂心地說:

「對於尖閣問題,關鍵在於誰先派軍隊上岸就獲勝。日本政府表示,沒有經過國會認可的程序,就無法出動自衛隊,這完全搞錯了民主主義的意思。日本的外交實在很沒用。雖說僅是寸土,但絕不容許失去,這才是國家,才是民族。整個民族共同奮戰,以保全領土完整,才是正道。」

史明先生眼中閃爍著銳利的光芒,以鉛筆尖端指著航海圖上芝麻粒般大小的寸土。記得當自己聽到這句話時,振筆疾書的手,不禁停了下來。

「為政者不了解民眾是什麼」

隨著臺灣民主化,1993年獲得赦免回到臺灣後,史明先生準備了街頭宣傳車,開始以臺語進行演說。即使之後需要輪椅代步,每週仍然2次登上宣傳車,盡可能地巡迴各地,外出到地方進行遊說,參與各式祭典,與農民同唱歌謠,談論未來種種希望,以振奮人心。

「我一定和年輕人一起拜訪年長者,細心詳盡地聽取那些臺灣過去的祭典和習俗。從生活裡孕育的歌謠、舞蹈和習俗,才是臺灣的共通語言。」

史明先生的話語明白易懂,因此才能滲透到民眾裡,菁英分子或學者「所說的話庶民聽不懂,也沒有以淺顯易懂的語言說明臺灣的主權」。史明曰,臺灣的主權在於守護「臺灣民族」的前進和發展,以及守護臺灣人的人權和生活。

「民眾即使無法理解艱澀的理論,但仍擁有某種洞察世事的力量,知曉這個世界正朝向奇怪的方向前進,非常危險。若危機感到達臨界點,他們將會奮起,展開行動。」

史明先生高度評價由臺灣年輕人主導的2014年太陽花運動。對於持續上街抗議的香港人,也從病床送上應援的讚聲。

2010年左右,乘坐街頭宣傳車的史明先生(提供:獨立臺灣會史明)
2010年左右,乘坐街頭宣傳車的史明先生(提供:獨立臺灣會史明)

「年輕人可以說出自己是「臺灣人」,這就是一個希望」

晚年的史明先生承受著體衰與慢性疾病的侵擾,坐著輪椅參加集會遊行,持續與年輕人交流、交換意見。他們稱呼他為「史明歐里桑」,甚至感受到一種民主運動精神的支柱。每年生日慶祝會上,許多支持者都會聚集而來,擁有不輸偶像的大人氣。

當我聽到史明先生住進了臺北醫科大學附設醫院,曾前往探病。在寬敞的特別病房裡,史明先生坐在沙發某處,發出不像是病人該有的強大氣勢,向我談論臺灣的希望,長達約1個小時之久。「這10年之間變得非常明顯的是,越來越多年輕人意識到自己是誰,可以立刻回答自己是臺灣人,這實在太好了,給了我一個希望。」

「我們必須建立一個rainbow country(多元國家),應該呼籲、請求所有愛臺灣的人,共同推動本土化。所謂建國,是一種基於人類的自由和平等的行為。所以將臺灣視為故鄉的進步中國人,也可以加入一同努力,臺灣人應該團結才是!」

從中國回到臺灣,亡命生涯超過半世紀,史明先生促進了臺灣人的自覺,臺灣民族主義被認為終於超越世代,深入社會。他雖然斷言:「臺灣獨立是歷史的必然」,但那一天將在何時到來?

雕刻家林文德先生在2007年為史明先生製作的半身雕像(筆者攝影)
雕刻家林文德先生在2007年為史明先生製作的半身雕像(筆者攝影)

如同他曾明快地回答,長壽秘訣在於「有目標的生活」,他沒有組織家庭,將一切奉獻給臺灣。他望向民眾的目光總是無限溫厚,有時如父親般慈愛,有時又以激昂的語調高聲鼓勵我這個日本人,史明先生已踏上旅程,前往他的理想之地,但仍然注視並守護著臺灣、日本以及亞洲的未來。

讓我再次對這位堅持信念之人合掌祈念。史明先生,謝謝您,在此永別了。

標題圖片:史明先生(筆者攝影)

尖閣諸島 臺灣 釣魚臺 革命 日本統治時期 臺灣獨立運動 台湾 日本統治時代 革命 尖閣諸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