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連繫了臺灣原住民與日蓮宗的日臺宗教交流

文化 藝術 國際交流 臺灣香港 生活

拉黑子.達立夫是臺灣原住民阿美族出身的藝術家。長年以臺灣東海岸為創作據點,利用漂流木或海廢拖鞋沙灘涼鞋等自然產物或量產過後的廢棄物,做出以阿美族傳統海洋文化反思或自然災害為主題的作品。2019年秋天在能勢電鐵公司主辦的「能勢電鐵藝術節」中,於信仰北極星的日蓮宗靈場,能勢妙見山境內展出大型雕刻裝置。雖然拉黑子.達立夫與日蓮宗有著不一樣的思想與價值觀,但最終卻找到了互相認同的共通點,實現了日臺宗教的交流。

橫跨京都府.大阪府.兵庫縣的妙高山標高有660公尺。這座美麗的山除了有山毛櫸原生林以外,還覆蓋著各式各樣的樹種。能勢妙見山的山頂附近就是日蓮宗的靈場。在參拜道路邊的廣場上,豎立著一座高3公尺寬8公尺的木製雕刻裝置作品。

這個由幾百片木片所做成的拱形作品從樹幹底部的剖面延伸出去。就像海上的波濤或是像乘著強風的草木,抑或是像一道彩虹。在上方有一艘船,面向著北方的天空。

作品的名稱是「Facing toward the north, the place to which I return」。意思是面向北方的方向就是回家的方向。此作品為臺灣原住民族阿美族出身的藝術家拉黑子.達立夫在2019年10月起身為「能勢電鐵藝術節」長期駐紮藝術家的一員時所創作,之後成為公共藝術,繼續擺設在原地。

「Facing toward the north, the place to which I return」(林柏樑攝影)
「Facing toward the north, the place to which I return」(林柏樑攝影)

「日本的刀最棒了」

我與拉黑子一同行動了三天。那三天我們做了即時翻譯的訪談、協調統整訪談內容,還有很多閒談夾雜其中。我也研讀了他用阿美族語、中文、英文寫的著作《Journey in the space of 50 steps》,一點一點了解這位藝術家的個性與思考。

有一天我們租車一起去買工作用的道具還有生活用品時,偶然發現一間很小很舊的個人經營的刀刃店。進去後拉黑子的眼睛一亮,物色起雕刻刀和鑿子,最後大概買了快11萬日圓。拉黑子帶著滿足的表情說「日本的刀刃品質是最棒的了。感覺都可以做出很好的作品呢。」

在吉川刀刃店(大阪府池田市)購買工作道具的拉黑子.達立夫(筆者攝影)
在吉川刀刃店(大阪府池田市)購買工作道具的拉黑子.達立夫(筆者攝影)

1962年出生在面太平洋的花蓮豐濱港口部落的拉黑子,其父系家族長輩曾為祭司,母親那邊則有擔任巫師的長輩,因此他是在濃厚的阿美族傳統文化與思想中長大的。15歲時他前往都市學習木工,又因為家庭環境前往遠洋捕魚,30歲時回到故鄉,從2011年開始在東海岸的阿美族部落.都蘭的日治時期建造的製糖工廠遺跡區蓋了個人工作室持續創作。

拉黑子的作品所用的材料很一致。有從海邊撿到的漂流木、海廢拖鞋、漁網、寶特瓶、或已經成為廢墟的製糖工廠在日治時期萃取甘蔗汁液時使用的麻布等等,都是大自然的素材或是曾經大量生產後廢棄的物品。

拉黑子說他創作的原動力來自豐富廣大的海洋。對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對自古以來代代相傳下來的阿美族思想與生活方式的敬愛。他抱持著對現代社會的煙波將他所愛的大自然與阿美族傳統文化消滅的危機感。因而立志用他的作品重新審思大自然所賦予的豐富資源與傳統文化的智慧,將那些失去的部分找回來。在這個大自然不斷被破壞與少數民族文化不斷衰退的世界中,拉黑子立基於表現阿美族傳統思考而創作出一連串的作品,帶著現代人必須有所省悟的強烈訊息。

俯瞰能勢妙見山境內的山毛櫸原生林的拉黑子.達立夫(筆者攝影)
俯瞰能勢妙見山境內的山毛櫸原生林的拉黑子.達立夫(筆者攝影)

以自然災害為題目

這次能勢電鐵藝術節的主題是「避難訓練」,10幾年前就開始創作如颱風等自然災害的作品的拉黑子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令人驚訝的是,藝術節會場的日蓮宗靈場.能勢妙見山和阿美族的傳統觀念,都有著崇拜天上繁星的文化,這真是很偶然的巧合。

當走在能勢妙見山的寺廟境內時,到處可以看到十字型的記號。筆者當時聯想到了基督教的十字架,但是他們告訴我這是從鎌倉時代以來治理這塊地區的能勢家族的家紋,現在則變成象徵北極星的圖案了。至於為什麼日蓮宗寺廟信仰北極星,是因為從平安時代以來,一直祭祀著神化北極星的「妙見大菩薩」。

能勢妙見山的象徵為北極星(提供:能勢妙見山)
能勢妙見山的象徵為北極星(提供:能勢妙見山)

阿美族的象徵來自太陽(轉載自https://www.wikiwand.com/zh-tw/阿美族)
阿美族的象徵來自太陽(轉載自https://www.wikiwand.com/zh-tw/阿美族

另一方面,阿美族所崇拜的大自然萬物中,最高等的神明就是創造天地萬物的太陽。而太陽系的「八角星」與能勢妙見山的象徵記號不可思議的形狀竟然一樣。另外,月亮在神話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此,拉黑子說了故鄉謠傳久遠的神話。

「很久很久以前,祖先兩兄妹划船到海上捕魚,但一不注意他們卻迷失了回家的方向,這時候哥哥想起了父母曾經教過的話。『如果在航海的途中迷失方向的話,就朝著月亮的方向行駛。』兄妹兩人等到夜晚來臨後,朝著月亮的方向划船,在月亮快要隱沒在山後時,他們也抵達了陸地。後來他們將船的木板夾縫中殘存的粟種子播種栽培,靠此就地生活下去。而那塊土地就是我出生的港口村落。」

這次製作出的木雕刻,就是以這個神話為主軸完成的。

佛教與阿美族信仰的交流

在能勢電鐵藝術節的閉幕典禮上,拉黑子穿著以苧麻編織的傳統服飾,配戴刻著太陽和月亮圖案的木頭飾品,配帶著由家中母親親手製作色彩鮮艷的背袋,繞著作品緩緩步行,並獻上兩首阿美族傳統歌謠。一首是為了安慰這次強颱的犧牲者之魂,另一首是送回當時開幕式時招喚來的祖靈的歌。阿美語的歌清澈又有力量,響徹了整個被山林環繞的廣場。

歌曲結束後,拉黑子將寺廟屋簷上發芽的楓樹幼苗種到能俯瞰作品的位置,隨後寺廟的執事長新實信導上人讀了法華經。

原本對於日蓮宗的印象是,他們對其他宗教跟教派很嚴。但是當我看到他們讓擁有臺灣原住民傳統信仰的作品在境內長久設置,甚至還會朝拜的樣子,我的想法因此而改變。

兩個思想與價值觀相異的文化,並不爭論真偽或優劣,反而重視雙方的共通點,從中互相認可認識,建立良好的關係。我認為透過這樣的交流而完成的這個藝術計畫,在異國間的思想交流上是個很成功的實例。

在植樹後的楓樹前念經的新實信導上人(Ai Nakagawa攝影)
在植樹後的楓樹前念經的新實信導上人(Ai Nakagawa攝影)

拉黑子與日本的關係

某天我們去食堂吃午餐,拉黑子對我述說了他的祖先與「日本」的關係。

日本的人類學學家長期將拉黑子家族視為研究對象,而且研究範圍有四個世代之久。現在在大阪的國立民族學博物館裡收藏著拉黑子家族代代相傳的祭祀器皿跟苧麻衣 (同拉黑子在舉行儀式時所穿著的服裝) 。

拉黑子說:

「我的父親出生在日治時期,當時學校的老師也是日本人。也因此我從小就被深受日本影響的父親教導著各種禮儀與恰當的言語表達方式,還有要有誠實面對人事物的態度。記得在我二十幾歲的時候,我爸爸的日籍老師竟然專程從日本來看他。但是當老師看到我父親每天很辛苦得從事粗工的樣子,他非常失望。我想是因為我父親小時候是一個特別優秀的孩子吧。父親本來曾經夢想過能踏上日本的土地來看看這個地方,但很可惜沒有達成。所以我來日本也算是替父親原了夢想。關於那位日籍老師,除了知道他是九州出身以外,沒有其他資訊了,不然是有想要去掃墓參拜的。」

拉黑子的多數作品在臺東縣的「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都歷遊客中心」展示。另外,從3月12日到4月12日為止在臺南市友愛街的畫廊「Inart Space」的展覽中,也展出很多作品,像是拉黑子花了數年才完成的在上述製糖工廠的大麻布上以海邊撿拾到的海廢拖鞋拓寫心得的繪畫作品等等。若有機會的話,歡迎前往參觀。

標題圖片:穿上阿美族的正裝舉行儀式的拉黑子.達立夫和筆者(筆者提供)

藝術 臺灣 佛教 臺灣原住民 電車 日蓮宗 台湾 電車 日蓮宗 電車 日蓮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