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SARS後的17年――臺灣已非昔日的臺灣

政治外交 社會 生活 醫療健康 臺灣香港

從17年前SARS風暴的經驗中,政府和人民記取了教訓,在一一落實了醫護對應政策及全民防疫意識高漲的情況下,得以迅速展開有效的防疫行動。

侵襲臺灣的SARS

對於當時的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但電視裡的那個場景,仍然印象鮮明。那些對著窗外大聲訴說著什麼的人們,口中叫喊著「我要回家」,也有些人一臉空洞茫然的表情,沉默地凝望虛空。

一開始,我並不了解發生了什麼事情,聽了新聞的解說之後,才知道那是SARS的隔離政策。

2003年4月24日12點25分,行政院(譯註:與臺北市政府共同宣布)完全沒有前兆地封鎖了臺北市立和平醫院。留在院內的人員,無論是醫療人員、患者還是家屬,全都在一瞬間當場遭到強制隔離,再也回不了家。有人嘗試突破封鎖,或是從窗戶逃出,但全都被追捕帶回醫院。

醫院就如此地關上了大門。

遭到封鎖隔離的人,在接下來的14天內,不得不承受著病毒確實在院內蔓延的感染恐懼,包括感染SARS可能性極低的外來病患在內,成為不讓病毒向外擴散的政策之下的犧牲對象。

「這麼做,是不是太過份了?」

連我這個日本人都不禁這麼想。

從那天起,我對SARS的相關新聞變得很敏感,從香港來的男子在電車上散播病毒的事件,計程車感染事件,連日持續增加的感染者和死者,還有醫療人員染病殉職。
每天,身邊雖然發生了許多事,但真相到底是什麼卻一點也不清楚,只感到一種不知名的恐懼,正在步步逼近,也許不知何時就會降臨在自己身上,內心惶惶不安。

徹底配戴口罩

從SARS之後經過17年,中國再次爆發了可怕的病毒性傳染病。

或許讓人有些意外,我這次並未感受到SARS時期的恐懼,反而是週遭的高度警覺心及某種極高的防疫意識。

最易於理解的是配戴口罩的狀況。

臺北在SARS之後,對口罩的認知就逐漸深植人心,這幾年即使僅是感冒,只要身體狀況不佳,配戴口罩已經成為常識。

平常我大多在家工作,沒有太多機會與人會面,就算要移動到市區,也都是騎腳踏車前往。因此即使一開始出現武漢肺炎的相關報導,還是覺得離自己太遠,沒有太多實際感覺,幾乎沒有配戴口罩的想法。

我抱持著這樣的想法搭上公車時,立刻感受到與周圍人們的落差。只要在公車裡沒有戴上口罩,或許可能是我的錯覺,會感到周圍的無形壓力,讓人在心中產生某種罪惡感。

即使如此,在1個月之前,還有1、2成的乘客沒有配戴口罩,但目前幾乎已經看不到這種情形。而我現在也戴上了口罩,忘記帶口罩就不好意思搭公車。即使是因空氣不好,只要一咳嗽就會驚動大家。對我而言,公車已成為一個令人精神緊繃的空間。

去藥局買口罩的排隊人群,已經成為現在的日常景象,大家得排隊等待相當長的時間,口罩的產量增加後,最近大概縮短為半小時。但不久之前,要排隊3個小時才買得到。就算排到了,每人也只能購買3個口罩。即使如此,大家仍舊不厭其煩地繼續排隊,想要買到口罩。

在指揮中心凝聚民心的陳時中

電視每天轉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我是看這個節目之後才感受到武漢肺炎的威脅,開始關心防疫對策。

這個記者會提供感染情況的相關資訊。我在觀看這個節目時,不禁傾倒於指揮官陳時中的魅力。陳時中發言時口氣穩重,卻絕不顯示出下命令或強制性的姿態。但以罕見的強大領導力,凝聚臺灣全體國民的心。

例如2月8日,乘載1738名乘客在太平洋上漂流了16個小時的豪華遊輪「寶瓶星號」,終於進入基隆港檢疫之後的記者會上,他對大眾如此喊話:

「不要讓謠言左右;政府保證任何訊息都會公開透明,任何的問題我們都願意解答,任何的想法我們都願意溝通,政府動起來,社會動起來,讓臺灣可以平平安安。」

我從未聽過政府如此發言,讓人耳目一新。

陳時中的做法始終一以貫之。排除一切的政治考量與個人利害,秉持唯一原則「在病毒的侵襲下守護國民」,向前邁進。見到他如此奮鬥姿態,即使平常對政府有諸多不滿的臺灣人,應該也會信賴他吧。

我也充滿好奇地關注著大甲媽祖遶境將會如何協商一事。這個臺灣最大規模的宗教活動,將有大約2百萬人進行為期1週的徒步進香,除了信眾之外,幾乎所有人都擔心發生群聚感染,而希望能暫停舉辦,但該活動不僅有30億元的經濟效果,主辦單位也朝著繼續舉辦的方向,著手進行著相關事宜。因此,要喊停並非易事,不過陳時中卻說服了主辦單位。當時從他口中說出了這句名言:

「不要讓媽祖憂心」

聽到這句話,即使是虔誠的信眾,也會接受暫停舉辦遶境活動吧。這句話讓連不是信眾的我,也不禁落淚。

雖然覺得這麼說還有點太早,但我問了大約20個認識的人:「到目前為止,誰是防疫對策的MVP?」「大家都很努力,不過硬是要舉出一個人的話,那就是陳時中。」很多人都說出了他的名字。

對來自海外的感染者提高警戒

3月17日,臺灣決定禁止外國人入境。因此,日本人實際上再也無法進入臺灣。

我雖然隱隱覺得「唉啊,之後一定會走到這一步」,但仍有「終究還是來了」的感覺。

大約2週前,我們夫妻2人出門用餐,在餐桌上以日語交談,隔壁的臺灣人明顯地表現出嫌惡感。那時剛好逐漸開始有些批判外國人的聲浪,幾個朋友也有類似經驗。
話雖如此,但實際遇上還是感到氣憤,覺得為何要遭受如此對待。不過在回家路上,偶然遇見了日本人觀光客,打消了我們的氣憤不平。她們是2位年輕女子,一邊拖著大型行李箱,一邊大聲交談,當然沒有戴上口罩,好像完全不知道現在武漢肺炎正在大肆蔓延,她們就只是來臺灣享受假期。

關於防疫時的旅行議題,並非僅針對外國人,臺灣人之間也是問題叢生。

特別是這幾天,臺灣人的感染人數一口氣爆增。其中大多數是從國外旅遊回來的旅客。「為何要在這種時候出國?」、「取消不就好了?」,具有高度防疫意識的人,以言詞對他們做出了嚴厲批判。

偶然間在網路上看到的意見調查裡,前幾天出現過這樣的問題:「不聽(政府)勸導強出國回臺後確診,你同意禁用健保,全部自費治療嗎?」有3萬人回答,大約97%贊成。

臺灣獲得全世界讚賞的防疫措施

此次,臺灣所進行的一連串防疫措施,獲得了全世界的高度讚賞。為何臺灣可以做到如此成果?似乎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我認為,這是將17年前的問題,確實地一個個解決之後的成果。

當初SARS來襲之際,臺灣並無猛烈傳染病的相關知識與經驗,既欠缺物資,亦無因應的指揮系統。陳水扁總統領導的中央政府和馬英九市長領導的臺北市政府之間,相互協調並不順利,尚在摸索的應變措施,在反反覆覆之中被磨耗。大家都在搶購口罩,導致醫療人員所需的口罩不足。同時謠言滿天飛,疫情通報異常增加,更招致混亂。

在這17年的歲月裡,這些問題都一個個獲得了改善。

再加上,現在已經建構出獨自開發的SOP(標準作業程序),以及活用AI的系統,也大量增設了隔離專用的負壓病房。當時被迫封院的和平醫院,也都預想將來可能「再次發生」的情況,每年進行實際演練。

此外,這些措施的背後存在著國民的危機感和強烈的防疫意識,才是防疫成功的最大主因。SARS疫情爆發時,完全仰賴WHO(世界衛生組織)卻被拒絕在外,這次事先早已設想不會獲得WHO的協助,最大的前提是要「自立自強」。而我覺得這次從結果來看,非常幸運。民進黨在1月中旬的總統大選勝出,能夠較為輕易地阻斷感染發源地的中國,也是防疫有成的助力。

這些情況和17年前全都大不相同。臺灣已非昔日的臺灣。

標題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指揮官正在舉行記者會(臺灣CDC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醫療 臺灣 SARS 健康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