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新冠肺炎問題上教我的事――對弱勢族群的同理心是成為真正「先進國家」的關鍵

社會 生活 社會性別・LGBTQ 臺灣香港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持續考驗著各國的防疫措施與因應速度。同時也將原本的國家體質、社會福利及公衛問題、人民意識,甚至國際組織等種種現狀與課題一一揭露並凸顯,發人省思。

確診數0的一天

4月14日晚,臺北市地標圓山大飯店點亮了客房燈光,讓外牆顯現出ZERO的字樣。

總確診人數―429人、新增確診人數―0人、死亡人數―6人(截止至4月28日)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稱新冠肺炎),收到臺灣新增確診人數0人的好消息,這個燈光是為了讚許和慰勞一直以來辛苦付出的人員。0這個數字讓民眾強烈感受到「被守護著」的安全感。自己與社會確實連結在一起,而且牽一髮而動全身,有很多人參與其中,像是被強大的信賴感包圍著……。

筆者身為居住在臺灣的外國人,即所謂的少數族群。雖然持有配偶簽證,但沒有臺灣的國籍,即使如此,我覺得自己是構成這個共同體的一份子。當個人單位的個體的圓不斷地往外伸展,就形成了疏而不漏的臺灣社會,不會讓人陷入孤苦無依的狀態。雖然有點誇大其詞,這種感覺也許是我有生以來初次體驗到的。世界比起過去更加美麗、更令人憐愛。透過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之禍,縱使目前還不能掉以輕心,但現階段成功控管新冠肺炎的臺灣,讓我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那就是面對弱勢族群的態度。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新聞節目《新聞之夜》主持人艾蜜莉.麥特莉絲(Emily Maitlis)提及:「很多政治家說新冠肺炎病毒在有錢人和窮人的面前是平等的,這種說法是傲慢的。事實上,低收入者是受感染的高危險群,這是公共衛生的問題,同時是社會福利的問題」。實際上,也有報告顯示在美國的很多州或地區,黑人確診人數的比例明顯比較高,原因在於貧困帶來的糖尿病、心臓疾病、肺部疾病等基礎疾病的影響,以及醫療差別待遇、無法在家遠距工作(telework)的人居多。

然而,在現今的臺灣,感覺每個人是比較平等地受到保護。舉口罩的例子來說,不分貧富老少,大家都買得到醫療口罩。

夜市和攤販也照常營業,公立美術館和博物館在消毒和入場限制下,持續開放參觀。學生們也都每天充滿活力地到學校上課。特別是在教育方面,受到貧富差距和家庭環境的影響甚鉅,如果無法上學,必須在家自學的話,網路環境或學習意欲的差異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未來吧。此外,臺灣在2019年通報的家庭暴力(DV)案件共計160,944件,其中虐待兒童占了20,989件。如果沒有學校,將有為數不少的孩子終日暴露在遭受虐待的危險之中。

臺灣因為執行徹底的邊境管制及封鎖措施因而有效控管疫情,居住於此,我深刻體會到像這次傳染病流行的時候,盡可能地提早封鎖,讓資訊公開化,與整個共同體建立信賴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一開始就預想到會付出昂貴的社會成本,但如果延後處理,整座城市非得進行封城的話,屆時的損失更是無法估算。另外,拜臺灣政府的先見之明所賜,就算是弱勢族群,也不用暴露在被感染的危險中。

有關這次新冠肺炎的因應措施,臺灣在世界上的評價水漲船高。有很多媒體或評論家認為有幾個原因:因為一直以來和中國的緊張關係,對WHO(世界衛生組織)不會過度信任,尋求一套獨自的對策,以及過去對抗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的經驗,無關人事酬庸而是依據能力延攬專家入閣,並尊重其專業而得來的成果。不管是哪個理由,都有道理。但是,我認為根本的原因在於更深層之處。簡單來說,就是臺灣一路走來的全部歷史,都活用在這次的防疫行動之中。

對弱勢族群的同理心

臺灣的宗旨是什麼呢?WHO秘書長譚德賽在記者會上指責臺灣,宣稱「遭受來自臺灣的種族歧視攻擊」之際,蔡英文總統回答:「臺灣向來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我們長年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比誰都知道被歧視和孤立是什麼滋味。自由、民主、多元、包容,是臺灣人堅信的價值,想要邀請譚德塞訪問臺灣,就能了解到我們對防疫的努力。」從此高格調的反駁內容中,可窺見端倪。

臺灣真正獲得如此價值觀的路途是遙遠、崎嶇險峻的,經過長達50年的日本殖民統治時代,1945年後受到國民黨統治,因爆發二二八事件而實施戒嚴令,經歷了「白色恐怖」時代,有許多無辜的人因政治鎮壓而遭到逮捕、處刑。之後,受到1980年代高漲的民主化運動影響,1987年解除戒嚴令,1996年實施總統直接選舉。一路走來,才終於實現了「臺灣人的人民自決權」。

在經歷過3度政權輪替的臺灣,培育出來的是透過投票的「檢驗功能」。如果被選出來的領導者有濫用權力或重大缺失的問題,臺灣選民會進行大規模的示威遊行,透過彈劾或投票毫不留情地拉下台。

與民主化一起盛行的,是長年以來受到壓抑的女性、原住民和性少數(LGBTQ)等弱勢族群的權利運動。2005年,增修憲法條文裡面導入了保障女性立法委員名額的比例制(※佔立委席次大約3成的比例代表制裡,各政黨必須推派半數以上席次的女性擔任不分區立委),提高女性立委的比率,以及近年來在原住民運動中高聲疾呼的「没有人是局外人」,明顯地可以感受到對於所有的天災人禍和不平等皆視為「自家事」的同理心,也孕育了相互靠近、想要伸出援手的心情。這也表現在2011年發生東日本大地震之際,臺灣捐給日本的巨額義援金之舉上。

2019年,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法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表示男女差異的性別差距指數是世界排名第9名(日本是第121名)。

甚至,在今年1月舉行總統大選,讓蔡英文政權得以連任的關鍵因素就是「同理心」。2019年香港發生反送中運動。以香港為首,包括新疆和西藏等地,臺灣近距離目擊了中國政府的鎮壓、情報管制和人權侵害等行為,認識到現在擁有的自由價值觀是經濟發展也換不來的,而這種認識與自身的臺灣身份認同產生了同化作用。

也就是說,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問題是,共同體是否能夠經常更新價值觀。例如臺灣、紐西蘭、德國等,在這次的新冠肺炎因應措施上,相對成功地把死亡人數壓低的國家,其共通點在於女性領導者。

從這裡導出的答案並不是女性比較優秀,而是在女性能夠成為領導者的國家裡,比起傳統的性別觀念或習俗,重視的是實力和創新思考,關懷弱勢族群,蛻變成更有彈性的社會。任用的數位政務委員唐鳳──因為開發出口罩地圖APP,在日本也一炮而紅──也是其中一例。這些國家現在所實施的各式各樣創新政策正牽引著世界。

日本行政排除弱勢族群

相較之下,日本社會又是如何看待性別差異和弱勢族群的呢?
暫且不論防疫上的功過,針對日本政府緊急宣布全國中小學全部停課一事,此舉讓許多單親媽媽陷入困境,雖然提供支援給因為臨時停課而工作必須請假的家長,但是在性產業工作的女性從一開始就被排除在外。性工作者裡面有很多人是單親媽媽,其收入支撐著貧困家庭,形成安全網的例子不在少數。關注改善性工作者的勞動環境的自助組織「SWASH」(Sex Work and Sexual Health)也立即要求重新審議(順帶一提,臺灣的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也立刻向日本的厚生勞働省提出抗議聲明)。此事凸顯的是日本行政上赤裸裸的職業歧視,還有排除弱勢族群的一面。

對於支援收入減少的家庭,政策反反覆覆,更是加深了民眾的不安和不滿。航空公司的空姐(CA)要幫忙縫製防護服的新聞讓人感受到不合時宜的女性歧視,而且輕視裁縫這項需要專業技術的職業,罵聲不斷。

從日本聽到的諸多因應對策,讓人感受到的共通點是對人民生活懷抱的恐懼和困難,缺乏人飢己飢的想像力。這一點和臺灣政府形成強烈對比。毎日召開記者會,針對疫情現況和推估的整體計畫,淺顯易懂地傳達給大眾,並迅速因應。前陣子發現有臺北酒店女公關確診,隨即下令酒店和舞廳全面停業,並且在停止營業的一個禮拜內,就宣布無條件提供給工作人員臺幣1~3萬元緊急紓困補助。

同時,也不忘記給大家上性別平等教育的一課。例如,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DC)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親自戴上粉紅色的口罩出席記者會,對拿到粉紅色口罩而感到害羞的男童喊話:「粉紅色其實不錯」。

何謂想像力?除了愛,別無其他。當我看到以陳時中指揮官為首的臺灣政府的每天應對,再次深刻感受到這一點。

世界排除臺灣的問題點

蔡英文總統對WHO秘書長譚德塞的回應裡面,最後一段話是充滿啟發性的。

「相信只有台灣的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拼圖才會完整。」

現代世界進入了人類和物品可以自由移動的全球化時代,就像物流目前也無法停止般,飛機的貨物運輸或船上的貨櫃每天都在世界各地航行,難道病毒沒有可能黏附在表面上四處移動嗎?大型船舶或石油船在各國之間來來去去,難道不會發生像郵輪鑽石公主號那樣的船內感染嗎?很多物品依賴進出口的臺灣,前方尚有新的困難得面對。

也就是說,即便是哪一個國家成功封鎖了病毒,只要全球各國的腳步不一致,看不到新冠肺炎結束的盡頭,臺灣被許多國際機構排除在外的現今世界就明顯不完整,是「未完成的拼圖」。

社會上的弱勢族群也是同樣的道理,不是嗎?弱勢族群從社會福利的安全網脫落時,就有可能讓傳染再度擴大。透過這次的事件,可以清楚看到世界的構成是由全部的人就像蜘蛛網般相互連結而構成的。

弱勢族群的存在,光是如此,就已經是世界上無法替代的一份子。

那裡(大家都在同一艘船上)不可以出現漏洞。在我看來,現在的臺灣正使出了全力向世界呼籲著這一點。

標題圖片:臺灣臺北市的圓山大飯店點亮客房燈光,讓外牆顯現「ZERO」的字樣,2020年4月17日(AFP/Aflo)

臺灣 LGBT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防疫 少數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