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型冠狀病毒的對應中看見日本的真實樣貌

政治外交 醫療健康

日本難以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擴散,檢測速度不足及移動管制的遲緩,凸顯防疫對策無法與時俱進。我們或許必須思考的是,日本這個國家所抱有的結構性問題。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擴散,世界各國及區域都依循各自的情況採取相關對策,在此情況下,自詡為先進國家的日本,其動向卻總是讓人大為失望。遲遲才出現危機意識,政治上的應對也遲遲無法跟上。本文試圖從與中國、臺灣、韓國的比較之中,思考日本在新型冠狀病毒對策上所抱有的問題點。

日本與進入準戰備狀態的韓國有何不同

若比較日本與韓國的防疫政策,令人非常痛心地感受到,確認感染的PCR檢測(基因檢測),在數量上出現了極端的差距,日本進行的檢測量僅有韓國的8分之1。

韓國從2015年爆發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疫情時習得教訓,除了要求民間企業開發快篩套件,另一方面也陸續導入得來速式和小站式的檢測方式,準備好一套檢測流程,從問診到採取檢體,平均只要7分鐘即可完成。

再加上「移動檢測」發揮了威力,醫療人員前往出現症狀者的家中,或者作為診療處的醫院,採取檢體後送往PCR檢測所。

擔任此檢測工作的醫療從業人員,都是基於徵兵制度的「公眾保險醫師(公保醫)」。目前朝鮮半島仍處於休戰狀態之下,韓國仍施行徵兵制,醫療相關大專系所畢業並通過醫師國考的男性,必須前往缺乏醫療設施的山地或離島、監獄等偏遠地區,以公保醫的身份服務3年,才會被視為服完兵役。

這個公保醫制度在這次疫情之中,發揮了重要功能。總計超過2700名的公保醫,派駐至保健所和輕症者的收容設施。

此外,韓國這次也有效地活用了身分證號制度。為防止北韓間諜的滲透,韓國全國人民都有固定的編號,不僅報稅,連申請信用卡、辦手機和加入健保都需要身分證字號。當出現感染者,需要針對密切接觸者進行疫調時,只要利用身分證字號,保健當局即可掌握感染者的移動路徑,在預防感染擴散上非常有效。

而在日本,也導入了每位國民都分配編號並進行資訊管理的「My Number制度」,但由於擔心遭濫用,或者侵犯個人隱私權,該制度引發了許多國民的不安,難以用於感染擴散的防疫措施上,甚至幾乎無人聞問。

臺灣的中央官員非常專業

在日本鄰近周邊,臺灣的防疫政策相當出色。距離爆發大規模疫情的中國僅有1百多公里,卻極為成功地控制了疫情。

比較日本與臺灣的時候,首先令人注意到的是政府官員的專業性。領銜指揮的副總統陳建仁,擁有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的公共衛生博士學位;而擔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指揮官陳時中衛生福利部長(相當於日本的厚生勞動大臣),本業是牙醫師。

禁止口罩出口並且完成口罩增產體制的經濟部長沈榮津(相當於日本的經濟產業大臣),是一位擁有電子工程和自動化技術相關資歷的官員;而擔任數位政委的唐鳳(無任所委員)被稱為「天才程式設計師」,為了建置口罩庫存系統,將相關資訊開放給民間企業使用,有效率地讓一般民眾也能獲得政府資訊。

由擁有豐富實務經驗以及業界堅實人脈的專業人士,擔任各領域的實際負責人,才能迅速地做出適切判斷,立即展開行動。

2003年,臺灣在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疫情爆發之際,犧牲了許多生命。以此為訓,在2004年參考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建置了防疫政策的指揮機構「國家衛生指揮中心」(NHCC),整建完成足以因應緊急狀態的體制。這次也是由NHCC發動防疫措施。

中國的強權鎮壓

新型冠狀病毒從中國湖北省武漢市開始爆發群聚感染。病患激增導致醫療體系崩壞,結果造成中國採取了強行「封城」的管制對策。

與此同時,以湖北省為中心導入了使用「健康QR code」的系統,連結使用者的個人資訊、移動路徑、通信對象、健康狀態等資訊,並以大數據進行分析,監控每個人的健康狀態。

在中國,個人自由受限,網路上的活動也受到管理。每個人的智慧型手機都連結到身分證件,若中國政府認為網路上的發言有問題,就會鎖定身份逕行舉發。

不過關於健康QR code,中國人之間幾乎沒有聽到不滿或擔心的聲音。反而在網路上「真方便」、「可以證明自己沒有感染」的讚揚不絕於耳。

中國人原本就覺得,提供個人資訊換取APP帶來的便利生活,是件理所當然的事。如同這次疫情裡,只要有利於追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足跡以及封鎖疫情,就會寬大地接受外部使用個人資訊的行為。

另一方面,對於政府的資訊不透明,中國人民則抱著根深蒂固的不滿。武漢當局在去年12月30日早已宣布「已經確認原因不明的肺炎患者出現」,卻要等到今年的1月20日,中央政府才啟動了真正的防疫措施。在那段空窗期,政府當初若採取必要措施,早已遏止疫情擴散,如此悔恨的心情,在中國廣大人民的心中不停滋長。但這樣的聲音受到政府當局排除噤聲。

中國由共產黨獨裁統治,更在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強獨大」這樣的極權之下,非常容易即可採取強硬措施。但是,對於擁有感染力的無症狀感染者仍缺乏因應對策,似乎並未達到中國政府當局宣稱的「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已經獲得控制」。

政治和公民的信賴與資訊公開將是重要議題

藉由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比較,可以清楚看見日本社會的問題何在。

依照「和平憲法」,日本沒有軍隊,亦無徵兵制度,長期在美國核子武器保護傘的庇護下安心生活,這讓多數國民認為沒有必要思考主導性的「對外戰爭」,導致「和平痴呆」的現象持續蔓延。因此,當國家級危機迫在眉睫,日本國民仍然難以產生實際感受。

面臨夏季的東京奧運在即的特殊情況,光是要宣告進入沒有強制力的緊急狀態,就耗費了許多時日,更出現聲浪質疑該措施是否有實際效果。因應措施越是緩慢,感染者就越是增加,讓日本國內徒增焦躁不滿。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因應措施,日本國民的聲音無法傳達至政府,國民不信任政府這一點非常明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長期維持「一強狀態」,讓國民的政治意識遲鈍,也降低了檢視政策的能力。

其背景存在著許多國民的某種幻想:「無論由誰當選,反正有優秀官僚撐著,國家就會往正確的方向運轉」,因此忽視政治,只關心自己的小日子,如此惡習長年存在。當下面臨看不見的威脅,國家左支右絀,人們被煽動得無方向性。「這就是輕忽政治要付出的代價」。一定有很多日本人對於這句話心中感觸良多。

若如此詳細地分析包含日本的各國及區域狀況,可以深刻感受到「以專業方式掌握情勢」→「以此為根據作出政治判斷」→「公開決策過程的相關資訊」之重要性。

陷入危機時刻,人類很容易就輕信不確實的資訊。心中受到不安與憤怒驅使,導致誤判形勢。因此,為政者必須傾聽專家誠實的意見和批評,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向人民公開資訊並加以說明。若可以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由誰如何地做出何種判斷,而導致了何種結果,即使政府不進行管理勸導,公民也會自發地展開行動,即可順利應對危機。

為了戰勝疫情,政治和國民之間的相互信賴不可或缺。在中國,無法得知政府的決策過程,在指出錯誤的聲音遭到箝制的狀況之下,突然之間就採取強硬的對應措施。若是如此,人們只能淪為「無法得知真相的一方」,事態將演變為只能藉著公安和監視鏡頭的威力,讓人人貫徹洗手。但日本無法走同樣的路。

目前日本公民社會的成熟度和韌性正遭受考驗。從危機中脫身後,必須檢視政府的因應措施,並指出應該負起政治責任之處。若能誠摯地自我反省,不僅是感染預防對策,亦能對於未來可能出現的國家級災難作出準備。唯有透過這些過程,才能讓日本的民主主義將更加強韌有力。

標題圖片:2020年4月27日,大阪市浪速區的通天閣點亮了藍燈向醫療從業者表達感謝之意。同樣的行動在東京鐵塔、札幌電視塔等日本全國11個高樓鐵塔也將舉行(時事)

中國 韓國 民主主義 臺灣 新型冠狀病毒 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