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臺灣的日本人系列:建立花蓮首例民營移民村的日本人 賀田金三郎

歷史 臺灣香港

日治時期有很多農漁民從日本各地移民至臺灣東部。開拓移民之路,讓花蓮賀田村成為第一波移民村的是出生於日本山口縣的賀田金三郎。他獲得當時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的信任,準備在花蓮扎根發展,卻不知等著他的是與原住民太魯閣族的激烈衝突。

成為臺灣移民第1號的賀田移民村

移民臺灣最有名的應該就是明治43年(1910) 臺灣東部花蓮港移民時期由臺灣總督府主導興建的「吉野村」了。接著是大正2年的「豐田村」跟大正3年的「林田村」也很出名。這些移民村都是根據臺灣總督府推出的「官制移民」政策所建造的移民村。

其實在臺灣總督府實施移民臺灣政策以前就已經有民營機構著手進行移民臺灣一事了,核心人物是一位名叫賀田金三郎的人。他就是建立了賀田組、實施最初的民營移民並興建賀田村的人。

賀田金三郎(筆者提供)
賀田金三郎(筆者提供)

賀田金三郎於安政4年(1857)11月2日,在山口縣萩市的賀田家出生,為長男。與賀田金三郎在臺灣相遇的後藤新平則是於同年6月4日生於岩手縣水澤市。

金三郎出生時,賀田家的第二代久兵衛經營名叫「坂田屋」的買賣中盤商,並到達了全盛時期。

明治13年(1880)5月16日,在父親辭世後金三郎的母親也過世。當時金三郎24歲。金三郎繼承了家業,弟弟富次郎前往東京就職於大倉組(之後的大倉財團)。繼承「坂田屋」的金三郎雖然充滿熱血,認真工作,但生意卻不順利。短短3年後,就仰賴當時已經轉職到藤田組(之後的藤田觀光)的富次郎幫忙,也前往東京,並開始在藤田組工作。

明治20年(1887)4月,大倉組跟藤田組共同出資,設立了兩個資金500萬日圓的股份公司。一個是以調度陸海軍用必需品為主要業務的「內外調度公司」,另一個是以承包土木工程為主的「日本土木公司」。

預期甲午戰爭而前往廣島

賀田兄弟一開始都是內外調度公司的一員。但是在明治24年(1891)5月,內外調度公司遭解散,業務都由大倉組接下。金三郎除了擔任愛媛縣大倉組伊豫松山分店主任,也兼任業績不斷提升的廣島分店店長。有感甲午戰爭即將爆發的金三郎,如他所預期的在日軍大本營設置的廣島工作。金三郎費盡精力獲得調度軍需品的重大工作,順而提升了業績。

明治28年(1895),甲午戰爭後將臺灣納入版圖的日本,開始著手統治臺灣,大倉組在4月的時候將金三郎送到臺灣做市場調查,7月他以大倉組臺灣總負責人的身分赴臺。當時金三郎38歲。金三郎赴任臺灣時,臺灣因蔓延著傳染病而被稱作「瘴癘之地」,加上不服日本統治的人在各地大肆發起游擊戰,而且當時臺灣還是鴉片患者為數眾多的島嶼。金三郎與大倉喜八郎、山下秀實等人趁著日本統治臺灣初期有基礎建設整備的需求,一起設立「驛傳社」,負責臺灣內部的郵遞與國庫資金的運送、勞力的供給等等交通運輸業務。

大倉喜八郎(筆者提供)
大倉喜八郎(國立國家圖書館)

隔年金三郎成功與小野田水泥公司簽訂在臺灣的獨斷販賣契約。一連串成功的經營手腕讓金三郎得到臺灣總督府的信任。但「驛傳社」不久後卻上演了悲劇。

在臺灣全島開設的「驛傳社」各分店被武裝勢力及原住民攻擊,除了現金被搶、職員被殺以外,還因交通事故使得郵件貨物的運輸遲延得繳交違約金跟賠償金等等,「驛傳社」遭到比預期還嚴重的損失。

得知此事後大倉喜八郎決定解散「驛傳社」,但是金三郎卻與之對立,認為臺灣有「驛傳社」存在的必要。結果金三郎辭去大倉組的職位並於明治32年(1899)5月在臺北書院街1丁目2號成立「賀田組」獨立,社長由金三郎本人擔任,副社長則交給他的胞弟富次郎擔任。

於花蓮打造出「賀田村」

「賀田組」在臺灣各地進行物資調度、建築業、運輸業、鐵道建設、港口事業以外,也因為在日俄戰爭中擔任陸海軍的各種調度而獲取巨額利益。之後因接收臺灣總督府回收臺灣東部花蓮至臺東的土地,在當地建造名為「賀田村」的農村,著手經營農場。金三郎之後被視為參與了創立臺灣銀行、臺灣製糖等大企業的臺灣財經界名人一樣成功,就是因為建造了臺灣第一個移民村「賀田村」。

明治31年(1898)2月26日奉命成為第4代臺灣總督的兒玉源太郎得知臺灣東部的開發遲遲沒有進展,就找後藤新平民政長官了解狀況,得到了「雖然困難重重但是發展的可能性很大」、「能實現開發的人非金三郎莫屬」等報告。金三郎不僅因為經營「驛傳社」而獲得總督府的信賴,也曾經幫助後藤長官解決很多難題,與後藤長官構築起深厚的信賴關係。

後藤新平(筆者提供)
後藤新平(國立國家圖書館)

明治32年(1899),金三郎依照「官有林野預約賣渡規則」,向臺灣總督府提出臺灣東部地區開發計畫書,同年11月16日總督府就核准開墾。金三郎原先申請臺灣東部開發的總面積為1萬6000平方公里的大平原。總督府在核准開墾的同時並將開墾期間設為最長15年。賀田組隨後利用此廣闊的東臺灣地區用地,除了經營製糖業外,還兼營製樟腦油業、畜牧業、移民事業、運輸業等等,進行多角的開發經營。

明治35年(1902),賀田組正式開始臺灣東部的開墾。雇用了120名原住民,第一年度開墾了吳全城100公頃月地,隔年更開墾了500公頃,並建立了「賀田村」,接著又開墾鄰接的鯉魚尾庄並設立「壽村」。

在開墾之地種植了甘蔗、菸草、芋頭等植物。另外還將臺灣原生種的甘蔗更改為夏威夷品種,並導入新型的壓榨機使製糖業近代化。但是在「賀田村」順利營運的時期,金三郎最信賴的胞弟也是公司的副社長突然過世。當時金三郎精神上深受打擊,卻將悲憤化為力量專注事業發展,慢慢走出悲傷。

栽培甘蔗成功的賀田組,將新型的製糖工廠設立在「壽村」,開始製造一次性精製粗糖。後來這間工廠被鹽水港製糖股份公司合併,二次大戰後再被臺灣製糖承接。

當時賀田組除了製糖業以外,還經營製樟腦油、酪農業、輕軌鐵道等多種事業的開發。其中就屬製糖業的人手最不足。為了穩定蔗糖、樟腦油的供給和擴大開墾面積,並使東臺灣地區的事業上軌道,怎麼樣都得增加人力才行。

花蓮玉里神社的參道遺址(攝影:野島剛)
花蓮玉里神社的參道遺址(攝影:野島剛)

募集日本的移民

明治39年(1906)時,曾經募集過日本的移民。當時約有60戶385人移居。另外還雇用多數的當地臺灣人與太魯閣族繼續當地的開墾。金三郎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後,開始著手發展製糖業跟製樟腦油的新事業,本應該是非常令人雀躍的階段,卻在2個月後夢想幻化一空。

吳全城的賀田村移民住宅(筆者提供)
吳全城的賀田村移民住宅(筆者提供)

當時,由金三郎擔任社長的賀田組進行樟腦的原料樟樹的採伐。但是附近一代住著有獵頭習慣的太魯閣族。

賀田組在當初欲開發東臺灣之時,為了防禦太魯閣族的襲擊,從臺灣總督府購入大量武器彈藥,並且雇用一些太魯閣族作為防禦警衛協助日本。但是,太魯閣族內仍因租地金的分配問題而發起抗爭。

察覺到危險的花蓮支廳長大山十郎警長與賀田組進行協議,決定關閉威利事務所並停止樟樹的採伐,並將此決定告知當時還對日本人抱有善意的太魯閣族人。但是卻激起原本關係友好的太魯閣族因停止採伐樟樹而斷絕了收入,轉而對賀田組懷抱仇恨。

從威利社地區全面撤退後,7月30日有2名日本鋸木工遭到太魯閣族的襲擊。31日,又有另外5名日本鋸木工也遭到襲擊。從這兩件殺害日本人的事件察覺出危險的大山十郎警長馬上下令賀田組威利事務所剩餘的員工全數避難,他本人也為了營救日本人直接前往威利事務所。但是,8月1日當天,在大山警長、阿部巡查、賀田組職員工山田海三、喜多川貞次郎等25名員工準備避難時,不幸被太魯閣族突襲並全員殺害。這件事就是後來俗稱的「威利事件」。

金三郎不僅被本來想要好好共存的太魯閣族背叛、重要的員工們性命也被奪取、威利事務所還被燒毀、製樟腦油的器具、樟腦1200公斤、樟腦油900公斤、伐木用衣服、甚至到糧食都被奪走。在8月19日,又發生太魯閣族殺害其他賀田組日本鋸木工10人的事件。

只有短短20幾天的時間,賀田組就有40人被太魯閣族殺害。金三郎怒髮沖天,請願當時剛上任不久的第五任總督府佐久間左馬太總督,決定要討伐太魯閣族。得知威利事件的佐久間總督也非常憤怒,決定要掃蕩太魯閣族。

威利事件想當然一定給賀田移民村的日本移民非常大的衝擊。不知何時會被襲擊的恐懼驅使著移民們從賀田移民村逃離。其中很多移民其實原先並沒有抱著堅定的決心要逃離日本來臺灣,他們離開賀田村後,農地被遺棄,不久變成了廢棄村落。第一個臺灣移民村賀田村在開村不到4年就消失匿跡。今天在臺灣已經找不到賀田移民村的遺跡,只能看到昭和15年(1940)於吳全城地區建造的鹽水港製糖公司的建地上設立的「開拓紀念碑」。

吳全城的鹽水港製糖廠風景(筆者提供)
吳全城的鹽水港製糖廠風景(筆者提供)

標題圖片:花蓮林田神社遺址(攝影:野島剛)

臺灣 移民 日本統治時期 臺灣原住民 花蓮 後藤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