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是如何報導李登輝的死訊?

政治外交 國際 文化 歷史 社會

台灣前總統李登輝日前過世,日本媒體也隨即展開大幅報導。隔天後,所有的全國主要報紙都在頭版以及國際版有大幅度報導,就連社論也都對此評價。除了台灣之外,日本絕對是最關注李登輝死訊的國家了。對於一位已長年退居第一線的國外政治領袖來說,為何李登輝得過世會受到這麼大的注目?他的過世事如何被報導?本文做了檢證。

產經新聞頭版報道,朝日每日放左上角

李登輝病逝於7月30日的晚上,當天不論是新聞報紙還是電視,都以快速的方式在各家媒體即時報導。此外,考量到即時新聞的重要性之外,隔天的報紙對消息參考跟進之餘,對於李登輝的報導更為多樣化了。日本的報紙,會經由編輯會議決定當天的頭條新聞到第五重要的新聞,依序排名,然後再決定頭版要刊登誰的新聞。這對於報社來說,比較日本國內外的新聞大事後,再作出新聞價值的判斷有其意義在。換句話說,對於網羅各種新聞製作的全國綜合性報紙的日本報社而言,這是很重要的機能。

當中,將李登輝過世新聞放在最大版面的莫過於產經新聞了。不但在頭版最上方寫上「台灣前總統李登輝過世、97歲、首次民選的『民主化之父』」外,也附上了照片。產經新聞在1972年日本與中國的邦交正常化,與台灣斷交之後,依舊不選擇在北京開設分社,是唯一持續在台北開設分社的媒體,就歷史上來說,對於台灣相關的報導始終有著相當大的自信也不為過。

報紙傳統上,會習慣把新聞的排列以人的身體做比喻。最上方的頭條稱作「頭」。因此對記者來說「頭版最上方」是身為記者最大的夢想,可以說是個「勳章」。頭版左側則稱之為「肩膀」,通常都是第二重要的新聞,朝日新聞與每日新聞則是將其放在第二重要位置。讀賣新聞與東京新聞格式放在稱作「腹部」的中間中段位置,視為第三重要的新聞。先不論是否是放在頭版,基本上李登輝過世的新聞全都是在報紙相當重要的位置。這樣想的話是相當罕見的案例。

李登輝已經從總統位置上退下來經過20年,基本上已經在政治上等同完全沒有影響力。原則上,國際新聞的價值是,這個問題會對日本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以此基準作為新聞的判斷材料。放在今日,李登輝的過世被如此大篇幅詳盡的報導,可見李登輝對於日本社會的知名度與存在感都是相當大的故事,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1997年,當時中國的鄧小平過世時也立刻快訊就發出來了,不過鄧小平在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還是實質上掌控著中國的權力。另一方面,李登輝在20年前從總統的位置上退下後,就已經沒有政治實權。日本人對於住院觀察,甚至傳出病危的97歲李登輝容貌相當關心時,媒體就已經慢慢就類似快訊與頭版新聞等等來準備。

曾經在評傳中提及對日關係與「台灣的悲哀」

在頭版,只有產經新聞對於李登輝生前的功績整理了「評傳」。撰寫評傳的筆者,是產經新聞的前台北分社長河崎眞澄。產經新聞從去年開始到今年,進行一連串長篇連載「李登輝秘錄」,在7月底的時候正好連載書籍劃準備發行,卻碰到李登輝過世,而河崎記者正是這個系列的主要筆者。

產經新聞的評傳上,環繞對李登輝跟日本這個主題為中心闡述,李登輝就任總統後,對於過去國民黨進行的「反日教育」開始改革,「希望年輕世代可以用公平的眼神來判斷日本,強化對日本產生親切的感情。跟從90年代開始不斷加強反日教育的中國與韓國相比相差甚多」,產經的論調一項相對保守,這樣的論述內容也蠻符合產經的思維。

另一方面,在頭版以外其他報紙也有刊登評傳,讓我感覺整體平衡非常好的就是朝日新聞了。筆者對於現在就任台北分社長的西本秀記者,提到以前李登輝跟司馬遼太郎對談時提及的「生為台灣人的悲哀」這一詞想多做著墨。抱持台灣身負被荷蘭、清朝、日本以及國民黨等外來政權所支配的歷史之「悲哀」意識,李登輝以一位台灣出生的本省人首次當上總統,說到「這是我想要推進民主化的原動力」。

全部報紙社論都給予評價

日本的各大新聞,在有關社論方面,朝日、毎日、讀賣、日經、産經、東京等六大報紙都有刊登。產經在7月31日,、朝日、毎日、讀売、東京這是在8月1日,日經則是在8月2日,在過世後即刻反應。在這邊可以了解到的是,有關刊登社論與否的議論,通常是由各報紙的論說委員會,就刊登與否進行討論,雖然外界不太能看到樣子,但是社論一定是由他們來執筆的。

朝日新聞的標題是「構築民主的重量」、每日新聞則是「主導和平民主化」,讀賣新聞則是「種下台灣民族主義的根」,日經則是「李登輝給予貴重的遺產」,產經新聞則是「自由與民主的遺志傳向下世代」,東京新聞則是「台灣的悲哀與驕傲體現」。

這樣思考下, 這樣的處理本身也是罕見的。李登輝的知名度相當高,這也不是因為台灣跟日本有外交關係。應該說,各家報紙社論之所以會論述,不單是因為台灣,而是對於亞洲,對於日本來說,李登輝這個政治家所留下來的影響是相當大的。此外,如果要形容特徵,各報紙對於李登輝的評價,不論哪間報社的論調都沒有相當大的差異。

當年在東西方冷戰下意識形態對立的時代,各家報紙間,在政治立場不同下對於李登輝的評價當然有所不同。但這是對於李登輝的評價,日本媒體間立場不同的「溫度差距」也不大,讓人看到時代變化的印象。

對於李登輝功績等,各家報紙的評價幾乎都是一致,對於民主化推進進等都是表達肯定的態度,不論是哪家報紙都花了大篇幅提到此事。

保守派的產經新聞則提及「二次大戰後從中國大陸來的國民黨政權持續獨裁支配下,由內而外進行六次修憲改革」,較自由派論述的每日新聞也表示「在中國的強烈反對下人受到台灣人的壓倒性支持而選上首次民選總統,完成民主體制的移轉」,不論是日本的保守派或是自由派媒體,對於李登輝的評價幾乎都沒有太多差距。

不論是什麼報紙的社論,都會提及李登輝跟日本之間的歷史因緣。朝日新聞表示「李登輝對於日本來說是相當特別的政治家。出生在殖民地時代的台灣,在京都帝國大學就讀。以日本軍人的身份迎接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同時也描述「日本該如何面對台灣這樣的歷史。往後應該構築什麼樣的關係。如此重大的問題,應該是讓日本人靜下心來好好思考的存在」。

社論中內容相當出色的莫過於讀賣新聞。提到了李登輝上台灣社會的台灣人意識變高了。李登輝在「民主化上的『寧靜革命』,讓台灣人『重新誕生』。導入台灣的歷史與文化教育,自己不再是『中國人』,而確立並提高了『台灣人』意識」。

這被稱為「台灣本土化」,也是談論李登輝人生兩大功績中「民主化」與「台灣化」的必定前題之一。要是報紙社論在此不全是只讓通曉台灣政治的其他論說委員來執筆時,往往都只凸顯易解的「民主化」,但都不會傾向凸顯「台灣化」。這當中,談及台灣化的讀賣新聞社論,整體的平衡都是取得相當不錯的。

對於兩岸關係上,想必是現在不安定的日中關係也反映出來,因此對於過去李登輝時代給予的「去中國化」政治行為,各家報紙也給予了肯定評價。

日經則在社論中對中國當局尖銳指出「香港的『一國兩制』原先就是統一台灣用的手段。只是不顧香港居民的民意實施國家安全維持法,自己讓一國兩制名存實亡」 。朝日新聞則表示「強大的中國目前正在逆行民族主義,當中台灣的自由,在這個時候更增加了一層重量」,「台灣向中國證明,不靠著像中國那般鎮壓方式,也能夠有安定的發展」。

(敬稱省略)

標題圖片:李登輝死去的隔天、許多日本報紙頭版的刊載樣貌(作者攝影)

台灣 歷史 李登輝 台灣民主化 台灣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