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戶怪談集〈百物語〉看日本人的玩心──徜徉「可怕」又「可愛」的妖怪世界

文化 歷史 藝術

今年夏天依舊炎熱,加上新冠疫情,想必有許多人購買妖怪「尼彥」相關商品祈求疫病退散,或是前往鬼屋設施體驗「嚇到背脊發冷」的冰涼感受。日本人一方面害怕幽靈、鬼怪這些超自然現象,一方面卻又將妖怪角色當成吉祥物放在身旁親近。本文訪問到民俗學者湯本豪一,請他談談「可怕」與「可愛」兩種感受共存的日本妖怪文化。

湯本豪一 YUMOTO Kōichi

民俗學者、妖怪研究家。1950年生於東京都墨田區。歷職川崎市市民博物館學藝員、學藝室長。致力收集與保存妖怪相關資料30年以上,同時努力宣導保存這些資料的必要性。現為湯本豪一記念日本妖怪博物館(三次物怪博物館)名譽館長。

2020年夏天,祭典及煙火大會這些象徵日本夏季的活動因新冠疫情一一停辦,但季節限定的「鬼屋」設施似乎一如往常受到歡迎。其中還有像能和亡靈保持社交距離的「Drive In式鬼屋」,以及使用Skype、Zoom等視訊軟體進行的「視訊型即時驚悚體驗」等許多積極把防疫措施加入表演形式的活動。

妖怪研究家湯本豪一表示,使用各種別出心裁的手段來享受「恐怖」體驗的文化,從江戶時代起便綿延不絕地傳承至現代。江戶時代,享受「恐怖」體驗的文化普及至庶民階層,收集各種靈異故事的〈百物語〉便以怪談會或書籍等各種形式傳播開來,蔚為潮流。怪談會的〈百物語〉源自這樣一個傳說:只要點燃多根蠟燭,每講一個鬼故事便吹熄一根,等最後一根蠟燭熄滅、四周陷入黑暗之時,便會有靈異事件發生。

「〈百物語〉確切的起源並不清楚,據說原本是來自室町時代武士的試膽大會。江戶時代,這種享受恐怖的體驗作為一種遊戲普及到了庶民之間,逐漸流行起來。」

從各地收集而來的「證確據鑿」的鬼故事

葛飾北齋〈百物語:皿屋敷〉<館藏提供:湯本豪一記念日本妖怪博物館(三次物怪博物館)>
葛飾北齋〈百物語:皿屋敷〉<館藏提供:湯本豪一記念日本妖怪博物館(三次物怪博物館)>

「所謂〈百物語〉並不是真的有100篇鬼故事,這裡的『百』和『八百萬神』等說法一樣,都是泛指多數,表示有很多鬼故事。百物語的怪談會流行之後,又出現了像《諸國百物語》(1677年)、《御伽百物語》(1706年)等以〈百物語〉為題、收錄多篇怪談的書籍出版,其中實際收錄100篇故事的只有《諸國百物語》。」湯本如此說明。

「也有些書是手抄的寫本,但這樣的寫本無法大量發行。百物語的流行,正是起於木版印刷版本的普及。有些怪談會為了讓參與者更加盡興,而想出一些別出心裁的小點子,像是在會場掛上幽靈繪軸等等。在浮世繪部分,也有像葛飾北齋畫的〈北齋百物語〉等以〈百物語〉為畫題的作品登場。」

百物語裡都收錄了什麼樣的故事呢?

「倒也不是些精心構思的故事,而是仿照怪談會,以『某地有著這樣的傳說』、『我曾從某人處聽說這樣一個故事』等形式,收錄參加者的所見所聞。另外,《諸國百物語》序文中寫到,書中收錄的是各地實際發生的『證確據鑿』的故事,可見真正吸引大眾的,是這種『某人在某地的真實體驗』所形成的真實感。」

摘自《諸國百物語》卷3。故事描述安倍宗兵衛這個男人的妻子受到丈夫欺凌,最終病死,死後化作怨靈復仇。(提供:人文学オープンデータ共同利用センター)
摘自《諸國百物語》卷3。故事描述安倍宗兵衛這個男人的妻子受到丈夫欺凌,最終病死,死後化作怨靈復仇。(提供:人文學開放資料共同利用中心)

《諸國百物語》一般認為是百物語的濫觴,這套書共5卷,書中收錄各地故事,北起東北,南至九州,內容涉及幽靈的佔了3分之1。例如有篇故事提到,一名在生產時不幸死去的前妻亡靈,為了報復詛咒自己的後妻,而砍下她的腦袋將她殺害,像這種涉及人類嫉妒與復仇心態的幽靈故事頗多。其它還有像蛇、狐狸、狸貓、貓等動物的妖精,或是來路不明的鬼怪登場的故事。

「現代的『都市傳說』也被當成『真實發生的事件』而廣為流傳,但現在是資訊社會,人們聽到某地發生了某事,很容易便能在網路上搜尋資料,或是親身前往當地進行確認。但江戶時代的庶民要離開自己的出生地不大容易,所以當大家齊聚一堂,聊起『東北地區發生了某某事件』時,基本上無法證實,真實感因此倍增,大家各自發揮想像力,享受這些恐怖故事帶來的驚悚體驗。」

《繪本百物語》部分頁面/江戶時代。1841年發行的版本,共5卷。插圖為「洗紅豆」。位於越後地區(今新潟縣)高田的寺廟裡,一名小和尚遭到壞和尚殺害化為鬼,每天夜裡都會現身,在河邊洗紅豆。和尚生前擅長數數,光清洗紅豆便能正確說出紅豆顆數。<館藏提供:湯本豪一記念日本妖怪博物館(三次物怪博物館)>
《繪本百物語》部分頁面/江戶時代。1841年發行的版本,共5卷。插圖為「洗紅豆」。位於越後地區(今新潟縣)高田的寺廟裡,一名小和尚遭到壞和尚殺害化為鬼,每天夜裡都會現身,在河邊洗紅豆。和尚生前擅長數數,光清洗紅豆便能正確說出紅豆顆數。<館藏提供:湯本豪一記念日本妖怪博物館(三次物怪博物館)>

傳承於廣島縣三次的特異怪談「稻生物怪錄」

百物語也帶給了近現代作家許多創作靈感,從前的拉夫卡迪奧‧赫恩(小泉八雲)、森鷗外、岡本綺堂,以及當代的京極夏彥為其代表。另外,傳承於廣島縣三次市的「稻生物怪錄」是江戶時代奇異的「體驗談」,講述主角參加試膽大會後,便遭遇到許多妖魔鬼怪的故事,吸引了許多文化人。

故事內容描述1749年農曆7月,生於三次市稻生家的16歲少年稻生平太郎在1個月的期間內,不分晝夜受到各種妖魔鬼怪的侵擾,最終平安度過危機。其中還寫到平太郎參加百物語試膽會的場景。據說這些故事之所以流傳下來,是因為平太郎後來因應參勤交代制度,前往位於江戶的藩邸任職期間,對同僚講述起自己年少時代的奇妙遭遇。

「這個故事不只流傳於當地,江戶時代更是透過繪卷、寫本、繪本等形式廣為流傳。由於是手抄寫本,不大可能抄上上百本,但當時有借書的習慣,想必許多人是借了回去看。繪卷上畫的妖怪種類繁多,有的帶給人強烈印象,有的則頗為幼稚,或是相當可愛。」

「稻生物怪錄」裡登場的妖怪,有邊笑邊用頭髮倒立行走的女人首級,以及貼在天花板上伸出舌頭舔拭正在睡覺的平太郎臉部的巨大老嫗臉龐等等,的確種類繁多。江戶時代國學者平田篤胤對此相當感興趣,費盡心力研究,明治時代以後則有泉鏡花、巖谷小波、稻垣足穗等人受其吸引,以這些怪談為題材創作作品。

《稻生物怪錄繪卷(暫稱)》部分圖像/江戶時代。1749年7月1日發生的怪異現象,左側描繪平太郎被牆上出現的男巨人抓住手臂;畫面右側,與平太郎一起進行試膽的隔壁權八家中也出現了一隻獨眼妖怪。<館藏提供:湯本豪一記念日本妖怪博物館(三次物怪博物館)>
《稻生物怪錄繪卷(暫稱)》部分圖像/江戶時代。1749年7月1日發生的怪異現象,左側描繪平太郎被牆上出現的男巨人抓住手臂;畫面右側,與平太郎一起進行試膽的隔壁權八家中也出現了一隻獨眼妖怪。<館藏提供:湯本豪一記念日本妖怪博物館(三次物怪博物館)>

《百物語繪卷》部分圖像/明治時代。明治以降《稻生物怪錄》成為許多作品的主題,上圖場景為7月30日發生的怪異現象,和室中出現了灰燼的妖怪,地面上還爬著許多蚯蚓。<館藏提供:湯本豪一記念日本妖怪博物館(三次物怪博物館)>
《百物語繪卷》部分圖像/明治時代。明治以降《稻生物怪錄》成為許多作品的主題,上圖場景為7月30日發生的怪異現象,和室中出現了灰燼的妖怪,地面上還爬著許多蚯蚓。<館藏提供:湯本豪一記念日本妖怪博物館(三次物怪博物館)>

「可怕」與「可愛」並存

妖怪誕生於人心對自然的敬畏,以及對黑暗的恐懼。湯本表示:「特別是江戶時代的庶民,他們對潛藏在黑暗中的未知事物的氣息非常敏感,當時夜晚街上幾乎沒有燈光,黑暗相當貼近生活,所以人們不必遠行,鄰近的社群中便流傳著不少恐怖傳言。」東京都內至今仍存在著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本所七不思議」、「麴町七不思議」、「麻布七不思議」等七大不可思議傳說。

也是在江戶時代,人們一面害怕妖怪,一面卻覺得妖怪「可愛」,培養出彷彿妖怪是親近朋友般的感性。究其背景,還是因為人們能透過繪卷或浮世繪,看到妖怪們可愛的「視覺化樣貌」。

「隨著木版印刷普及,人們能以便宜的價格買到妖怪圖畫,便漸漸覺得妖怪是相當貼近生活的存在。當不覺得妖怪可怕的人愈來愈多,把妖怪畫得可愛的圖畫也就跟著增加。伴隨著百物語的流行,妖怪漸漸變成和服或墜子上的圖案,或是小孩遊玩的紙牌、雙六上的圖畫。」

「妖怪紙牌」/江戶時代以降。<館藏提供:湯本豪一記念日本妖怪博物館(三次物怪博物館)>
「妖怪紙牌」/江戶時代以降。<館藏提供:湯本豪一記念日本妖怪博物館(三次物怪博物館)>

堅韌存活至今的妖怪們

湯本認為,或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日本這樣,有著如此豐富多元的妖怪文化。

「比方說英國等歐洲國家,流行的大多是以基督教為背景的幽靈或惡魔的鬼故事。日本雖也有些怪談是翻案自中國或是佛教的故事,但更明顯的特徵是不受限於這些世界觀的泛靈信仰要素。『付喪神』就頗具代表性,這反映了人們認為器物一旦放久了,便會逐漸有靈魂寄宿其中的信念。任何事物都可能成為妖怪,也因此便出現了許多圖畫。」

進入明治時代以後,人力車、檯燈、洋傘的妖怪也跟著登場;在蒸汽火車引進、鐵道普及之後,也出現了狸貓化身為火車的故事;照片的普及,則使靈異照片現象廣為流傳。

「妖怪會因應各個時代的社會變遷,深入人們的生活,堅韌地存活下來。而人們雖然一方面害怕妖怪,另一方面卻認為妖怪是相當貼近生活的存在,這樣的感性並未改變。每年夏天,電視上都會播放鬼怪特輯,看了之後總讓人不敢一個人去上廁所,但擺在手邊的手機卻綁著可愛的妖怪吊飾,這大概是常有的事。」

湯本表示,現代的妖怪熱潮起源自水木茂的漫畫以及京極夏彥的妖怪小說,但他們的作品會受歡迎,還得歸功於從江戶時代連綿傳承至今的妖怪文化土壤。

「大多數人聽到河童、鬼或天狗,腦中都能浮現具體形象,但父母或學校老師不見得有教這些,這代表大家都繼承了從江戶時代起連綿傳承至今的妖怪文化,正因如此,水木茂畫的鬼太郎才會廣受歡迎。許多人讀了水木茂的漫畫後受到影響,自己也想畫漫畫,或是進行妖怪研究,妖怪文化就這樣持續擴展並傳承下來。」

妖怪文化的傳承,與走向世界的「Yōkai」

2019年4月,在「稻生物怪錄」誕生之地廣島縣三次市,「湯本豪一記念日本妖怪博物館(三次物怪博物館)」正式落成開張,館內展示著湯本耗時30年所收集到的妖怪相關書籍、繪卷、玩具等共約5000件藏品。

「在這之前,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建構了妖怪資料庫,著重於為妖怪研究打基礎,但我一直想在這個基礎之外,創設妖怪專門的博物館。目前,一些無法成為研究對象的妖怪資料很容易面臨被遺忘的危機,因此在進行研究的同時,也需要有專門的博物館負責把資料留給後世。這樣的設施不能只是作為活化地區的觀光資源而存在,它必須是博物館,由具備將妖怪文化傳承給後世的理念的專業工作人員來負責,確認濕度和照明宜於資料的展示與保存,必要時也確實加以修補,同時也擔負研究的場域。」

湯本也積極將日本的妖怪文化介紹到海外。2018年,作為「日本、西班牙外交關係建立150周年紀念」活動的一環,湯本將其部分收藏品在馬德里的皇家聖費爾南多美術學院進行展示,目前正規劃2021年舉辦巡迴世界各地的展覽會。

「我希望能把妖怪這個日本獨特文化的魅力介紹到世界各地。目前『Manga』這個詞已經成為國際通用詞彙,『Yōkai』(「妖怪」的日語發音)也正逐漸走向國際。」

標題圖片:《百物語繪卷》部分圖像/明治時代 林熊太郎 共2卷<館藏提供:湯本豪一記念日本妖怪博物館(三次物怪博物館)>

江戶時代 妖怪 故事 怪談 幽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