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切待人的庶民買賣「棒手振」:《守貞漫稿》(5)

歷史 觀光旅遊 飲食

棒手振,讀作「Botefuri」。指的是江戶城裡走街串巷的行商。《守貞漫稿》熱情地用了大量篇幅來記錄棒手振,全書35卷中,有1整卷寫的全是它。書裡有記載稱「三都(江戶、京都、大坂)皆有庶民以此為生,或肩挑或背扛,走街串巷沿途叫賣。」

幕府發行牌照的目的是扶助弱者

棒手振商人肩挑扁擔,兩端掛著箱子和籃子,裡面裝滿了商品,在江戶和大坂的城市裡走街串巷,沿途叫賣。賣的東西多是魚、蔬菜等食材和餐具、掃把等日用品。

棒手振是平民在城市裡能夠輕鬆上手的生意,1659年幕府發行「振賣札」(棒手振的營業許可)時,僅江戶一地的執證經營者就有約5900人。

5900人,這個數字其實並不準確。當時幕府會向商販徵收稅金,所以可想而知,應該還有不少為逃稅而不去申請振賣札的黑戶商販。也就是說,實際從業人數會遠遠超出想像。

棒手振什麼都賣。「什麼都賣」這個說法或許有些誇大其詞,但事實上也相差不遠。除了食材和日用品,還有紙屑、火盆灰、螢火蟲和鈴蟲等昆蟲——總而言之,真的是「什麼都」賣。

幕府的方針是向50歲以上的老年人、15歲以下的兒童,以及殘疾人士發行「振賣札」。江戶經歷多次火災,死傷無數,失去雙親的孤兒和無依無靠的老人亦不在少數,因此這項措施是對社會弱者的幫扶措施。

賣長蘿蔔的棒手振。前面是京阪地區的籃子,後面(左上)是江戶棒手振挑的籃子,外形略有不同(《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賣長蘿蔔的棒手振。前面是京阪地區的籃子,後面(左上)是江戶棒手振挑的籃子,外形略有不同(《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輕鬆的日結買賣

然而,這個方針越來越形式化,到最後那些身強體壯的年輕人也都爭先恐後來做棒手振買賣了。

與木匠等「有手藝傍身」的匠人不同,棒手振不需要技術和知識儲備。也不需要購買土地開店,更不用具備相關權利。因為上手簡單,所以不少無業遊民也跑來搶棒手振的生意了。&

菜鳥棒手振首先要到老大那裡「拜碼頭」。老大會借給他們用於進貨的貨款(600到700文/按1文12日圓換算則為7200到8400日圓)和扁擔挑籃一套,還會給他們做最簡單的知識普及,比如河岸(批發市場)的所在地和進貨的行價等,當天即可開始做生意。

結束1天的生意後,按每100文2到3文利息(144到252日圓)還錢給老大,剩下的錢就是棒手振的收入。按當時1天流水1200到1300文(14400到15600日圓)來算,手上大概能結餘580文(約7000日圓)。(上述金額均參考了《文政年間漫錄》的蔬菜價格)

慢慢地,有人拿著微薄的收入勤儉持家,最終就能靠自己的存款支付每天的進貨了,也有一些慢慢摸索出生意竅門的人,然後脫離老大門下,自立門戶去了。

另一方面,也有甘於在老大的手下當日結打工人的棒手振,有些人甚至只要下雨就會停工。也有人想休息了,就會休息一天。拖家帶口的男人有贍養妻兒的義務,所以每天都會努力工作,而在單身人士遍地走的江戶,也有無數隻想躺平混日子的棒手振。

這種行商模式一直延續到昭和時期

《守貞漫稿》中描繪的棒手振約有90種。我們從裡面挑選一些日本人熟悉的,且中老年人在小時候應該都見過的行商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標題圖片是賣鮮魚的小商販,也就是「魚屋」。歷史劇中登場的「一心太助」就是賣魚的棒手振。菜蔬賣家是賣菜的「八百屋」。據《守貞漫稿》記載,瓜和茄子都很受歡迎。

此外,還有叫做「剝身賣家」的商人,賣的是去了殼的雑色蛤螺、蜆子、蛤蜊等貝肉,他們也是典型的棒手振商販。東京都江東區深川江戶資料館有展區重現了當時「剝身賣家」商人居住的長屋和扁擔等道具。

深川江戶資料館中「剝身屋」的展品。可以看到裡面的扁擔和盆子
深川江戶資料館中「剝身屋」的展品。可以看到裡面的扁擔和盆子

魚貝類和蔬菜是江戶棒手振的兩大業態,不過也有豆腐屋、心太(涼粉)等棒手振。棒手振的商業模式一直延續到昭和時期,雖然那時商人已不再肩挑扁擔沿街叫賣,而是改為利用自行車或輕型機車了。

豆腐屋(《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豆腐屋(《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心太賣家(《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心太賣家(《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現在大家熟悉的廟會上賣的糖人和金魚等,在江戶時代也是棒手振的商業領域。

金魚賣家(《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金魚賣家(《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吹糖人(《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吹糖人(《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江戶名物「辣椒賣家」的奇思妙想

也有理性主義的棒手振,他們不只賣某種商品,而是配合四季變化賣不同的貨物。雖然這類熱愛鑽研的棒手振並不算多,但對於本金微薄的行商而言,可以靠智慧和討喜來增加收入,也是這種買賣的一大優勢。

我們將「棒手振」出售的典型商品做了總結,列表如下。夏天有「冷水」——在清涼的泉水放入白糖,加點類似面魚兒的東西,就是一道江戶時代的美味甜品了。「枇杷葉湯」是用枇杷葉子熬制的,據說可以預防「夏乏」和食物中毒,因此很受歡迎。

棒手振各個季節賣的商品

鮑魚、香菇、蘑菇、鯰魚、鰹魚、鱒魚
金魚、牽牛花、蚊帳、心太、冷水、枇杷葉湯
大馬哈魚、葡萄、梨、綠雉、松茸
烤紅薯、橘子、鱈魚

作者參考各種資料匯列成表

還想介紹一個看著很有趣的棒手振。

這就是「辣椒賣家」。辣椒賣家的圖,《近世流行商人狂哥繪圖》中有一幅。商人背著一個全長6尺(約180cm)的超誇張辣椒。

辣椒賣家這種做法的目的是吸引小孩的目光。小孩子被吸引過來後,母親們也跟著追過來了(《近世流行商人狂哥繪圖》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辣椒賣家這種做法的目的是吸引小孩的目光。小孩子被吸引過來後,母親們也跟著追過來了(《近世流行商人狂哥繪圖》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寬永年間,藥研堀不動院(中央區日本橋)附近的一家店給辣椒加入六中調味料再賣出後,好評如潮。這就是七味辣椒。

「辣的是辣椒,麻的是花椒粉,微辣的是胡椒粉」

唱著叫賣小調賣東西的模樣,加上極具視覺刺激的道具,讓辣椒賣家也成了江戶的一景。這也是靠創意致富的一個例子。拿到現在來說,大概就跟靠「軟萌吉祥物」來吸引路人眼光的做法類似吧。順便一提,《守貞漫稿》中雖然也提到了辣椒賣家,卻沒有留下誇張辣椒模型的圖畫。

另一方面,黑心商人也是有的,《守貞漫稿》稱之為「妖賣家」。

「以售賣各種贗品為生計的欺世盜名者也」「去雞雁肉,以豆渣作肉賣之」

說的是掛羊頭賣狗肉的事——口口聲聲說賣得是鳥肉,其實是豆渣。大概是把豆渣進行加工偽造鳥肉吧。這種生意想想就知道做不長久。不過,當時雖然有踏實工作的勤快人,但也確實有這類坑蒙拐騙的缺德小人存在。

標題圖片:老江戶們翹首以待的賣初鰹的棒手振。新綠時節(農曆4月左右)的風物詩(《守貞漫稿》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江戶幕府 江戶時代 歷史 江戶 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