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田昭夫誕辰100週年: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成長為「世界的索尼」

財經 科技

1月26日是索尼之父(MR.SONY)盛田昭夫誕辰100週年。作為資深經濟新聞媒體人的筆者帶大家來回顧一下充滿企業家精神的盛田昭夫的足跡,追憶他的人生點滴。

戰後日本奇跡的象徵

大約一年之前,美國具有代表性的知日派、哈佛大學名譽教授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在接受每日新聞社旗下週刊《經濟學人》的採訪時表示,「非常遺憾,日本已經失去了拼命三郎的精神」。他列舉了「索尼的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本田創始人)和松下幸之助(松下創始人),認為現在日本已經沒有類似這樣曾在戰後大顯身手的企業家了。

大約一個月前的2020年12月,90高齡的傅高義教授與世長辭,日本各家報社紛紛濃墨重彩地介紹了他在著書《日本第一》(1979年)中對戰後日本經濟發展奇跡的分析。或許在他的眼中,盛田昭夫正是戰後日本奇跡的象徵。

大戰結束第二年,25歲創業

今年1月26日是盛田昭夫誕辰100週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次年,也就是1946年5月,他和井深大一道,在滿目瘡痍的東京創立了索尼的前身東京通信工業公司。當時,井深38歲,盛田25歲。在兩人的帶領下,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微小企業實現了驚人的發展,最終成為「世界的索尼」。

盛田負責市場行銷和經營管理,將井深不斷開發出來的日本首創、世界首創的索尼產品推向世界。1971年,盛田登上美國《時代週刊》封面,作為所謂的索尼之父,成為了體現戰後日本經濟成功崛起的代表人物。

走在時代前沿的更名行動

「SONY」這個品牌和公司名稱源於盛田的點子,他認為公司名稱必須讓外國人也容易理解接受。像「東京通信工業」和「東通工」這樣的名稱,外國人無法正確發音。

在公司創立第9年的1955年,他與井深商量之後,決定將「SONY」4個字母作為公司產品的品牌。3年後,公司名稱也統一為「索尼(SONY)株式會社」。當時,用日語假名給公司命名和用羅馬字作LOGO的做法還很少見,公司內部也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現在來看,他可謂是走在了時代的前沿。

1999年年末,筆者在紐約偶然看到了一個回顧20世紀美國工業史大發展的電視節目,有一幕讓我甚為驚訝。在幻燈片式的畫面中,不停地閃現出杜邦公司的尼龍等推動美國企業征服全球市場的美國工業產品,其中,竟然出現了索尼的卡帶式錄影機。不知何故,這是其中唯一一件外國產品。

拒絕一筆「好買賣」

在SONY已經成為國際品牌的背景下,盛田做出了一個重要決斷,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1955年,索尼成為全球第二家開發出晶體管收音機的企業,於是,盛田迅速打上「SONY」的商標,奔赴美國推銷。

一家鐘錶巨頭表示「願意購買10萬台」。對於這樣一個達到公司數倍產能的天文數字,盛田一度狂喜不已,但很快就被對方開出的條件潑了一盆冷水。對方提出,毫無知名度的SONY根本沒有銷路,必須打上我們公司的品牌。換言之,對方要求索尼為OEM(其貼牌代工)。

盛田在心中給出了「NO」的答案,向東京方面回報此事後,井深等高層紛紛表示「接受對方條件也不是什麼壞事吧」。但盛田寸步不讓,斷然拒絕了對方的訂單。那家企業非常驚訝,嘲笑日本人魯莽無知,稱「我們可是花了50年時間才打造出一個響噹噹的品牌」。盛田反擊道:「50年後,我要讓SONY這個品牌比你們的品牌更加有名。所以我拒絕OEM。」

如果當時摘下「SONY」的商標,做起OEM,後來會變成什麼樣?即使作為擁有先進技術的代工企業,實現相應的發展,恐怕也不可能出現今天的索尼。盛田身上有一種鬥志昂揚的企業家精神,企業雖小,也要憑藉自己的品牌發展壯大。

讓井深的玩具變成熱銷商品隨身聽

同時,他也有天才般的敏銳嗅覺,能夠瞬間看穿什麼東西會成為熱銷商品。身歷聲卡帶播放機「隨身聽(Walkman)」的商品化就是一個典型事例。 

機緣巧合在於當時已經退居二線擔任名譽會長的井深讓技術人員為自己特製了一種小型卡帶播放機。這種新型播放機拋棄了傳統小型卡帶播放機的錄音功能,安裝了立體身電路,改善了音質。開發初衷只是為了讓井深去國外出差時可以在飛機上享受音樂,也就是所謂的玩具。

擔任會長的盛田在井深的推薦下,試聽了這個播放機的效果。他覺得音質非常不錯。同時,憑著與生俱來的商業直覺,他一下子來了靈感——「這東西能行!」於是,他立刻著手推進播放機的商品化。

不過,公司內部許多人認為「沒有錄音功能的卡帶播放機肯定不好賣」,銷售店家也抱有疑問。盛田力排眾議,於1979年7月推出了這款產品,瞬間引爆人氣,於是就出現了後來眾所周知的事情,日式英語的Walkman一詞席捲了整個世界。

向世界頂尖舞臺紐約進軍

盛田是索尼全球化戰略中的前鋒,他的手法也可謂是打破了常規。1962年,他在紐約第五大道開設了展廳。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判斷認為,要想激發各國消費者購買索尼產品的欲望,人來熙往的紐約核心地區正是最佳的舞臺。同時,他也有一份雄心壯志,希望在眾多國際企業比拼實力的這個地方「升起日本的太陽旗」。

第2年的1963年,42歲的盛田舉家遷往紐約生活。之所以選擇這樣做,是因為他覺得不在當地實際生活,就無法真正理解美國人的內心想法。雖說計畫只待兩年時間,但身為副社長,卻搬到外國居住,一般人是想都不敢想的。

宣導自由討論

出於融入本土社會的想法,他廣交朋友,結識了許多外國大企業高層、國家元首、政治家和藝術家。然而,上世紀80年代,美歐各國出現日本威脅論,日美、日歐貿易摩擦日益激化。1989年,盛田也出版了和石原慎太郎合著的《一個可以說NO的日本》,引起了美國的反感。

對盛田來說,他出書是想給美國提供坦率的建議,希望告訴他們動不動就解雇勞工的經營方式無助於提升競爭力。後來,他也堅持通過演講和撰文等方式,努力消除彼此的誤解。另一方面,他還向日本的產業界建議,應該糾正勞動分配率偏低等「日本式經營」的負面問題,同樣遭到了來自國內的抨擊。

他的想法很單純,只是希望通過意見的交鋒,求得最佳的答案。他在《一個可以說NO的日本》中寫道:「對外說NO的同時,也必須可以對我們國內說NO,這就是我的想法」。

盛田與年長13歲的井深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但兩人的個性卻迥然不同。一旦討論起工作上的問題,激烈程度會讓人覺得就像在吵架。他們的態度似乎非常明確,如果意見完全相同就沒有意義。正如盛田所著的《學歷無用論》那樣,他和井深都不會以學歷、年齡、性別和國籍等屬性來判斷一個人。因此,在索尼內部,不僅是盛田和井深,所有人都可以拋開上下級的關係,自由展開討論。

出身名門世家,爽朗大氣

初次見到盛田時,筆者感到敬佩的一點是,身為會長的他和普通員工一樣穿著灰色的制服,滿臉笑容爽快地接受了採訪請求。我心中不禁在想,這個人平時都是在和全世界的大人物們對等交鋒的嗎?絲毫沒有威嚴感,甚至讓人覺得有些謙恭。當年,人們議論紛紛,傳說他會出任下一任經團聯會長,筆者本想跟他套點話,他卻和平時一樣波瀾不驚,以一句「您這是在開玩笑吧」而一笑置之。

盛田本是愛知縣知多市一家擁有300多年歷史的釀酒企業的少當家,早在戰前,他家中就有了網球場、汽車和電冰箱,從小聽著充電音響的音樂長大。或許正是因為身在這樣優越的環境中,接受了名門世家特有的修養和教育,所以他才養成了落落大方、處事不驚、積極向上、知書達理的性情品格。

1993年他因顱內出血而臥床不起,與病魔抗爭6年後,1999年10月3日,78歲的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疫情蔓延導致國內外陷入一片危機的當下,我們需要的是像盛田昭夫那樣以非凡的氣魄帶領日本從戰後廢墟中崛起並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企業家再次站出來。

標題圖片:索尼的盛田昭夫(左)和井深大,1992年(共同)

索尼 盛田昭夫 日本經濟 SONY 隨身聽 井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