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旅遊新模式:京都清水寺篇

觀光旅遊 文化

隨著疫情蔓延,日本旅遊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但也因此催生了新的旅遊形態和理念。筆者首先來到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旅遊勝地京都,圍繞「與疫情同行」「後疫情時代的旅遊」這一主題進行了採訪。

眺夕陽西下,思極樂淨土

下午6點閉門謝客時間一過,清水寺裡就不見了遊客的蹤影。

我穿過正門仁王門,走上石階,隔著西門遠眺愛宕山。只見夕陽西下,山脊被染成了橘黃色。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陷入沉思。

拜殿風格的西門為敕使專用,現在也不允許一般參拜者通行。現存建築重建於1631年,是國家重要文化遺產(攝影:天野久樹)
拜殿風格的西門為敕使專用,現在也不允許一般參拜者通行。現存建築重建於1631年,是國家重要文化遺產(攝影:天野久樹)

清水寺執事助理森清顯法師似乎察覺到了我的心情,他對我說:「西門本來是為天皇敕使通行專門建造的大門。但是人們從這裡極目遠眺,火紅的太陽在西方天空緩緩墜落之處,自古以來就讓人對西方極樂世界浮想聯翩,成為人們與逝者對話、為自己的往生祈願的地方。站在這裡遙望夕陽西下也可謂修習『日想觀』,即觀落日而知極樂淨土。日本人生死觀的特點是強調與逝者的關聯性,西門可以說正是這樣一個象徵性的空間。」

以清水舞臺而聞名的清水寺,傍晚時分的「主角」是西門,這裡被譽為「京都屈指可數的觀賞夕陽的勝地」。這裡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入口之門,是觀想淨土的日想觀的聖地。

不久後日落西山,夜幕降臨,西門將「主角」的位置讓給了矗立在裡側的三重塔。三重塔高約31公尺,是日本國內規模最大的丹漆塔,在華燈映照下,五彩斑斕的圖案更加鮮豔奪目。

三重塔從京都市區清晰可見,自古以來就是清水寺的象徵。始建於847年,現存建築為1632年重建,內部供奉著大日如來像,四面牆壁上繪有真言八祖像,天花板和柱子上彩繪著密宗佛畫和飛天、龍等圖案,是國家重要文化遺產(攝影:天野久樹)
三重塔從京都市區清晰可見,自古以來就是清水寺的象徵。始建於847年,現存建築為1632年重建,內部供奉著大日如來像,四面牆壁上繪有真言八祖像,天花板和柱子上彩繪著密宗佛畫和飛天、龍等圖案,是國家重要文化遺產(攝影:天野久樹)

在正殿「內內陣」向觀音菩薩許願

欣賞完西門的夕陽和三重塔的夜景之後,我走進了經堂。

經堂內供奉著釋迦三尊像,天花板上繪有團龍水墨畫,據說是江戶時代畫師岡村信基的手筆。我在釋迦三尊像前端坐,用寺裡準備的毛筆在奉書紙上寫下心中的願望。寫完後,帶著奉書紙前往正殿。

三重塔旁的經堂重建於1633年。平安時代中期供奉著《大藏經》,全國的學問僧聚集於此講經論道,因而發展為講經堂。是國家重要文化遺產(攝影:船田幸夫)
三重塔旁的經堂重建於1633年。平安時代中期供奉著《大藏經》,全國的學問僧聚集於此講經論道,因而發展為講經堂。是國家重要文化遺產(攝影:船田幸夫)

過了轟門,就是以清水舞臺聞名於世的正殿了。

正殿內部由巨型圓柱分隔為外陣(禮堂)、內陣和內內陣三部分空間。最裡面的內內陣供奉著清水寺的本尊——十一面千手觀世音菩薩。這是清水寺裡最神聖的地方。除了一年一度的「千日參拜」等特別參拜活動舉辦期間之外,其他時候是不對外界開放的。

正殿(國寶)的內內陣區域設有5間寬須彌壇,周圍是低於木地板的石鋪地面。須彌臺上安放著三座佛龕(本尊千手觀音立像、毗沙門天立像和地藏菩薩立像),平時也都秘不示人(圖片提供:清水寺)
正殿(國寶)的內內陣區域設有5間寬須彌壇,周圍是低於木地板的石鋪地面。須彌臺上安放著三座佛龕(本尊千手觀音立像、毗沙門天立像和地藏菩薩立像),平時也都秘不示人(圖片提供:清水寺)

我將寫有心願的奉書紙放到佛前,森清顯法師為之祈禱。祈禱結束後,我在佛前發聲,在心中許願。之後,我穿過正殿向內院走去。從內院舞臺看到的正殿和京都市區景色是京都的旅遊手冊上常見的,但在夜色的映襯下,卻呈現出不同尋常的莊嚴氛圍。「黑暗中的清水寺許願儀式」就此結束。

「黑暗中的清水寺」活動誕生的背景

「黑暗中的清水寺許願儀式」是新推出的一項活動,每天接待3組遊客,總數限制在約20人以內,前來參觀閉門之後的清水寺。費用為每人2萬日圓左右。作為應對「與疫情同行」「後疫情時代」的一種新嘗試,受到京都市及其他城市酒店與旅遊業相關人士的關注。

不過,這一嘗試並不是為了應對疫情而採取的措施。負責策劃運營該專案的機構是(一般社團法人)日本巡禮。該機構代表理事船田幸夫如是說。

「我們是2019年5月開始推出『黑暗中的清水寺』專案的。當時正是所謂『過度旅遊』的時期。所有事物和文化都以旅遊的名義被消費,寺廟神社也捲入那股熱潮之中。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我們和清水寺方面共同策劃了這個活動專案,目的是展現出清水寺作為寺廟的本來面目——不是單純的消費型旅遊場所,而是禮佛祈願場所。」

「例如,佛誕日是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有時與母親節重合。我們在佛堂內裝飾康乃馨並舉辦法會,回顧佛祖的一生,同時圍繞生命之寶貴的主題進行深入交流。我們做了很多嘗試,在失敗中反覆摸索,最終將『祈願儀式』作為『許願』的形式之一固定下來。」

森清顯法師繼續介紹道:「清水寺是觀音淨土在人世間顯現的空間。人們欣賞這裡的景色,呼吸這裡的空氣,從而心生感動,心靈得以放鬆,這就意味著感受到了觀音淨土。不過,我們平時總是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能否更進一步,讓人們更近距離地與觀音菩薩面對面結下善緣。為參與者提供一個與觀音菩薩單獨對話的機會和空間,以表達心中的願望。這是僅僅通過視訊等間接的接觸方式無法實現的。」

清水寺執事助理森清顯。畢業於立正大學研究生院,文學博士。佛法宣講人、撰稿人、電臺主播,致力於讓人們深刻理解清水寺的觀音信仰以及京都的文化與風俗習慣。兼任上智大學Grief Care研究所外聘講師、京都市社會教育委員會委員等職(攝影:天野久樹)
清水寺執事助理森清顯。畢業於立正大學研究生院,文學博士。佛法宣講人、撰稿人、電臺主播,致力於讓人們深刻理解清水寺的觀音信仰以及京都的文化與風俗習慣。兼任上智大學Grief Care研究所外聘講師、京都市社會教育委員會委員等職(攝影:天野久樹)

2020年1月,船田等人發起了「黑暗中的清水寺許願儀式」活動項目,並利用Facebook等SNS發佈資訊。隨後,日本列島爆發疫情,「許願儀式」也被迫暫停,不久採取了疫情防治措施而恢復運營。通過人們的口口相傳,資訊不斷傳播開去,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這個活動能以公開徵集參與者的方式舉辦。為此,他們在6月份開設了官方網站,計畫以每月一次左右的頻率,專門為公開徵集的參與者舉辦「許願儀式」。

深吸「極樂淨土」的空氣

清水寺收藏著一幅名為《清水寺參謁曼荼羅》的繪畫作品。

這幅作品相傳創作於16世紀,生動描繪了當時清水寺的繁盛景象。畫中分佈著多座堂塔、伽藍,寺內櫻花爛漫,人們蜂擁來到清水舞臺,滿臉驚歎地眺望京都的美景。

總之,作為自古以來名聞遐邇的觀音信仰的道場,清水寺既是觀音淨土的信仰空間,同時人們在此也能享受參拜道場之余游山賞景的樂趣。在那個社會動盪不安、快樂稀缺的時代,在感動於美景、驚歎於寺廟珍寶以及品嘗美味麻糬中度過一天的時光,可謂當時最奢侈的生活。

森清顯法師斷言,這一本質無論當今還是將來都不會改變。「清水寺過去沒有規定閉門謝客的時間,大家可以隨時自由參拜。我們在古典文學裡經常看到的幽居在神社或寺廟中齋戒祈禱以及百夜參拜等儀式,以前在清水寺也很盛行。但遺憾的是,在當今時代的社會現狀下,這一切都已無法實現。儘管如今只能限制在為數不多的幾天之內,我們還是苦思冥想,盡可能減少燈光照明,還原『黑暗中的清水寺』的本來面目,讓人們能夠充分運用自己的五感,沉浸在觀音淨土之中。如今人們在疫情中飽受煎熬,正因為如此,我們的願望才更加強烈——希望大家在空無一人的正殿舞臺上摘下口罩,盡情地深深呼吸這片觀音淨土的空氣。」

從內院(國家重要文化遺產)舞臺所見的夜景。於寂靜中聆聽,音羽瀑布的水聲和蟲鳴聲不絕於耳(攝影:天野久樹)
從內院(國家重要文化遺產)舞臺所見的夜景。於寂靜中聆聽,音羽瀑布的水聲和蟲鳴聲不絕於耳(攝影:天野久樹)

黑暗中的清水寺

官方網站:https://kurayami.jp/

採訪協助:(一般社団法人)日本巡禮、旅遊策劃人船田幸夫

標題圖片:在「黑暗中的清水寺許願儀式」活動中所見的寺內景象。佇立在薄暮中的三重塔,令人歎為觀止(攝影:天野久樹)

觀光 清水寺 京都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