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神鳥」日本岩雷鳥——在中央阿爾卑斯山開展的「復興行動」

自然環境

因與日本自古以來的山嶽崇拜有關,棲息在高山上的日本岩雷鳥曾被尊為神的使者。現在由於全球暖化造成的環境變化等各種因素,它們的棲息地受到了威脅。環境省、研究人員和動物園聯手進行了保護和繁殖岩雷鳥的項目,目前已經取得一定成果。

江戶幕府時期在岩雷鳥養殖方面的嘗試

日本岩雷鳥(英文:Japanese Rock Ptarmigan)分佈在本州中部的北阿爾卑斯山(飛驒山脈)和南阿爾卑斯山(赤石山脈)以及周圍的山嶽地區。在廣泛分佈於北半球寒冷地區的岩雷鳥物種中,它們孤立地分佈於最南端的高山上。冬天,因為它們渾身被純白色羽毛覆蓋,所以在雪地裡也很難被發現,它們一般不害怕人,與其他野生鳥類不同,即使靠近它們時也不會跑開。

冬季的雄鳥(乘鞍嶽,2017年3月)
冬季的雄鳥(乘鞍嶽,2017年3月)

描述了江戶時期養殖岩雷鳥嘗試的書籍《震雷記》(1767年/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收藏)
描述了江戶時期養殖岩雷鳥嘗試的書籍《震雷記》(1767年/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收藏)

日本自古就有山嶽信仰,認為深山裡住著神靈,而日本岩雷鳥一直被視為山神的化身,受到人們的保護。有些人認為,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歷史背景,所以岩雷鳥才會不懼怕人類。

在江戶時代,岩雷鳥作為避雷的象徵,還被製成了繪馬。當時的加賀藩(現在的富山縣和石川縣)調查了生活在白山的岩雷鳥,並頒發對其保護的法令。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聽說飛騨國(現在岐阜縣北部)的乘鞍嶽(Norikuradake)上有很多岩雷鳥,便試圖捕捉和飼養它們。根據歷史記錄,還曾有過幾次繁殖岩雷鳥的嘗試,但均以失敗告終。

環境變化是導致生息數量急劇下降的原因

明治維新後,修驗道(日本的山中禁欲主義)被廢除,對山的恐懼也隨之淡薄,人們一度為了食用等目的而捕捉岩雷鳥。1910年岩雷鳥被指定為「狩獵禁止鳥獸」,1955年又被指定為「特別天然紀念物」。近年來,通常生活在低山的動物侵入岩雷鳥棲息的高地,形成新的威脅。鹿和山豬正在吞噬岩雷鳥賴以生存的高山植物,狐狸、貂、烏鴉和紅隼等,新的捕食者也正在增加。

在1980年代的調查中,該種群的數量估算約為3000隻,但在2000年代調查時發現已減少到不足2000隻。自2012年環境省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將其列為的「瀕危IB類」以來,已經制定並實施了一項保護和繁殖的計畫。

在野外調查和保護活動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信州大學的中村浩志教授(現為名譽教授),他持續20多年一直在研究岩雷鳥。在過去的10年裡,信州大學研究所研究員小林篤也一直參與支持了該項研究,自2020年4月起又作為環境省的棲息地保護合作專家延續著該項工作。

他說:「我與中村教授一起在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上,調查了岩雷鳥從蛋到成鳥的各個階段的存活率,研究了哪些階段加以保護就能增加岩雷鳥數量。我們還對世界上最南端的岩雷鳥——日本岩雷鳥如何適應環境和進化,並能在日本的高寒環境中生息繁衍備感興趣。自2015年以來,根據我們的研究,我們一直在實施中村教授設計的『籠子保護』方法,以保護雛鳥免受惡劣天氣和捕食者的傷害。」

將籠中保護的岩雷鳥放出來散步的場景(2020年8月,在中央阿爾卑斯山)
將籠中保護的岩雷鳥放出來散步的場景(2020年8月,在中央阿爾卑斯山)

在中央阿爾卑斯山興起的「復興行動」

岩雷鳥每次產6到7個蛋,但大致只有一個能成為成鳥。因其在梅雨季節末期孵化,如果天氣惡劣,親鳥將無法保護雛鳥免受寒冷和天敵的傷害。因此在孵化後的第1個月死亡率特別高,所以繁殖的關鍵是在這個時期保護雛鳥。

「正因為日本岩雷鳥不怕人,所以我們才能引導它們進入籠子。有時候需要花上2、3天的時間,把它們從原來的鳥巢慢慢引到籠子裡。並且每天在籠子裡為它們準備餌食。我們住在當地的小屋裡,晚上把它們引入到籠子裡,到早上再把它們放出來自由覓食。這項工作從6月底雛鳥出生時就開始,一直要持續到8月初。」

岩雷鳥被認為在1960年代末已在中央阿爾卑斯山(木曾山脈)滅絕,但在2018年7月,一名登山者在中央阿爾卑斯山的駒嶽(Komagatake)發現了一隻雌鳥。遺傳分析表明,它可能是從種群相對穩定的乘鞍嶽(橫跨長野縣和岐阜縣)飛來的。這一發現催生了在中央阿爾卑斯山一帶的 「復興行動」,計畫到2025年將岩雷鳥的個體數量增加到100隻左右。2019年,來自乘鞍嶽的野生個體的受精卵,以及在2020年又用動物園飼養的個體的受精卵,取代了這隻雌鳥所產的無精卵。雖然它們都成功孵化成雛鳥,卻因為惡劣天氣和捕食者等原因,雛鳥最終還是全軍覆沒。

同時,在2020年8月,來自三個家庭的共19隻岩雷鳥從乘鞍嶽被運到中央阿爾卑斯山放生。在2021年7月,發現有10隻雌鳥帶著雛鳥,其中就有那隻在2018年被確認的雌鳥。研究者對其中5個家庭實施了「籠子保護」,其中的2個家庭最終被轉移到那須動物王國(櫪木縣)和茶臼山動物園(長野縣),其餘3個家庭繼續放歸自然。

小林先生說:「我們打算先在動物園裡進行繁殖,如果它們能返回到山上,就讓其嘗試回歸野外。」

飛來中央阿爾卑斯山的雌鳥,於2021年產下的受精卵(左)和孵化後3天的雛鳥(2021年6月,中央阿爾卑斯山駒嶽附近)
飛來中央阿爾卑斯山的雌鳥,於2021年產下的受精卵(左)和孵化後3天的雛鳥(2021年6月,中央阿爾卑斯山駒嶽附近)

日本對朱鷺和白鸛的保護措施在它們瀕臨滅絕的時候開始的。目前在日本人工飼養繁殖的朱鷺來自中國,白鸛則是俄羅斯贈送的。

「一旦滅絕後再採取行動就太晚了。環境省、研究者和動物園這次共同協作,趁著野生岩雷鳥仍有棲息地的情況下便開始保護和繁殖它們。我們過去也開展過類似的合作,但就實際成果而言,這是一個罕見的成功案例。」

成鳥帶著雛鳥在散步(2021年7月,中央阿爾卑斯山)
成鳥帶著雛鳥在散步(2021年7月,中央阿爾卑斯山)

動物園在「物種保護」中的作用

雖然環境省擔綱岩雷鳥的保護和繁殖事業,但從2015年開始的生息域外保護則由日本動物園水族館協會及下屬動物園負責實施。在動物園實施的域外保護旨在將保存物種作為一項「保險」政策,通過育種和飼養積累科學知識,2018年生效的《物種保存法》的修正案,闡明了動物園在促進瀕危物種保護方面的作用。

岐阜大學的楠田哲士副教授在動物園的岩雷鳥繁殖生理學研究中發揮了核心作用。他目前正在研究性激素、溫度和照明條件之間的關係,以便飼養和繁殖。

岐阜大學副教授楠田哲士(由本人提供)
岐阜大學副教授楠田哲士(由本人提供)

「為了成功地進行域外保護,首先需要了解野生岩雷鳥的生態環境。通常情況下,性激素是從血液中分析出來的,但現在發現用糞便也是可行的,因此在中村教授和小林先生的協助下,從野外收集來糞便並對其進行了分析。另外,鳥類的繁殖受光照的影響,岩雷鳥在白晝變長時會進入繁殖期。日本岩雷鳥對光線特別敏感,所以需要建立盡可能接近野外的照明條件。溫度控制也是一個挑戰」。

楠田副教授的動物繁殖學實驗室一直在參與動物園飼養稀有哺乳動物的域外繁殖項目,如「瀕危IA類」物種之一的對馬豹貓。2021年4月底,兩隻對馬豹貓寶寶在開展共同研究的名古屋東山動物園出生。這是對馬豹貓在該動物園裡安全出生並成長的首次成功案例。

「我很高興能成功地培育出了它們。對馬豹貓的繁殖是相當困難的,因為每年往往只有1到2隻出生。而岩雷鳥則每次產6到7個蛋,所以如果它們孵化順利,籠子保護措施實施恰當,就有可能有效地增加數量。」

希望能在野外看到它們

楠田副教授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實驗室和動物園度過的,他第一次在野外看到岩雷鳥是在2013年6月,當時他陪同中村教授前往乘鞍嶽進行野外調查。

「我們恰好看到雌鳥在巢穴中孵化著蛋,而雄鳥在岩石上守護著它們。一般情況下很少有機會能看到孵化時的情景,但我們非常幸運,托中村教授的福,才能有此機遇。在壯麗的大自然中能觀賞到野生動物的身影,真的讓人非常激動啊。」

從那時起,他每年都會有1到2次帶著學生們去乘鞍岳觀察岩雷鳥。「當你在大自然中看到它們生息繁衍的樣子,保護這些珍貴鳥類的決心就會更加強烈,在動物園的域外保護的方式也自然會有所改變。」

交通上,乘公車就能到達乘鞍岳山頂周圍的岩雷鳥棲息地。「每年的5、6月是建巢安家的季節,能看到雄性的岩雷鳥。到了7月,當卵開始孵化後,就有可能看到親鳥帶著雛鳥一起外出的情景。真的希望更多的人能在野外看到它們。」

楠田副教授也正在積極地致力於提高人們對珍稀野生動物的認識,但他對岐阜縣缺乏保護岩雷鳥的意識也感到擔憂,因為該縣是乘鞍岳和禦嶽山等岩雷鳥主要棲息的所在地。截至到2021年,日本全國有7個地方以動物園為中心開展了飼養繁殖事業,其中包括富山縣和長野縣,但岐阜縣沒有動物園。與富山縣和長野縣相比,岐阜縣對保護專案的認知度非常低,這與動物園的宣傳和公眾接觸密切度大有關聯。儘管與富山縣和長野縣一樣,岐阜縣也將岩雷鳥指定為「縣級鳥類」,但保護意識低下卻是事實。楠田副教授呼籲說:「岩雷鳥能夠棲息的日本飛騨地區的高山生態系統,為南部的美濃地區帶來了豐富的水源,並孕育了諸如香魚之類的淡水魚。我希望人們能夠認識到,保護岩雷鳥也是與傳承美濃和紙、鸕鷀養殖等文化及歷史有著密切的關係。」

保護岩雷鳥就是保護豐富的大自然

出於這樣的考慮,2020年岐阜大學申辦了「第19屆岩雷鳥大會」。這次會議的目的,是分享和討論以中村教授為中心,由環境省、岩雷鳥生息地的地方政府、動物園、大學研究者等開展的各項相關工作,並向公眾廣泛傳播這些資訊。

有關人士的熱情,讓昔日的「神鳥」岩雷鳥作為大自然富饒的象徵而得到保護和重生——這一天或許會很快到來。

參考文獻:《神鳥岩雷鳥的生態和保護,維繫著日本之寶的未來》(楠田哲士編著, 綠書房)

一隻飛行中的雄鳥(乘鞍嶽,2017年5月)
一隻飛行中的雄鳥(乘鞍嶽,2017年5月)

標題圖片:雄性岩雷鳥看守著自己的領地(乘鞍嶽,2019年5月)
(除特別標注外,標題與文中圖片均由小林篤提供)

環保 長野縣 滅絕 鳥類 全球暖化 雷鳥 中央阿爾卑斯山脈 人工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