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30年:彼時,當地發生了什麼?

政治外交

由2021年回溯到30年前的12月25日,隨著蘇聯總統戈巴契夫的辭職,世界最大的帝國蘇聯也跟著解體。當時,發生了哪些事?國民有什麼反應?日常生活有何變化?身處莫斯科,適逢其會,親眼見證了歷史性轉折的國際關係分析專家北野幸伯帶讀者一起回顧那段歷史。

何謂蘇聯?

年輕的世代對於「蘇聯」,應該沒有什概念吧,在此,首先針對蘇聯作個簡介。

1917年,發生了俄國革命,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簡稱蘇聯)成立。蘇聯是依據猶太裔德國人卡爾・馬克斯的共產主義思想為根基而創立的第一個國家。

何謂共產主義呢?有種種的說法,簡單來說是「朝著成為萬民平等且豐饒的世界為目標邁進的思想」。乍看之下,會以為是個好的思想。

但是,共產主義將人類歷史看做是「階級鬥爭的歷史」,認為勞工階級打倒資本階級為歷史的必然。具體來說,將打倒資本主義最為發達的美國、英國當成歷史使命。所以蘇聯和美英的紛爭可說是必然的。

蘇聯實行了和日本及美國「完全相反」的體制,和現在的中國一樣,為一黨獨裁的共產政體。經濟則實施社會主義計畫經濟。這意味著什麼呢?共產主義否定私有財產。所以也不存在民營企業。

大至石油公司般的大企業,小至鄉鎮的食品雜貨店,均為國營。而社會人均為公務人員,如此令人驚訝的制度。更甚的是,電視、報紙、雜誌也都是國營。理所當然沒有言論自由。也沒有信教的自由。有宗教信仰的人會受到殘酷的彈壓。

為何蘇聯會瓦解?雖然有各種因素,但一般都認為和阿富汗的戰事所花費的戰爭費用增加、和美國的軍備競賽使國家財力投入過多的國防軍事預算、1980年代油價暴跌等,造成經濟狀況極度惡化是主要的原因。

蘇聯解體前夕莫斯科的真實狀態

筆者以第一個日本人的身分進到蘇聯外交部附屬的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留學是1990年9月的事了。也就是說,正是蘇聯瓦解的1年3個月之前。當時的蘇聯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首先目睹的是物質上的窘迫匱乏。莫斯科是「共産主義的大本營」,但是車子的數量卻少之又少。並且只有蘇聯的國產車在街上跑。而蘇聯的車看起來非常跟不上時代。

筆者就住在緊鄰著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的宿舍裡。讓我大吃一驚的是,竟然還是黑白電視機。之後,也曾到各式各樣的俄羅斯人家裡拜訪,也有人家裡沒有洗衣機、吸塵器。而在當時的日本非常普遍的錄放影機或傳真機,則完全看不到。

生活上最頭痛的麻煩事就是,要在販售食品的店前大排長龍。大概都要排上1、2個小時才能進到店裡。而且,陳列架上空空蕩蕩的,能買的東西,就只有麵包、馬鈴薯、紅蘿蔔、洋蔥、義大利麵、火腿等。

向沒有任何商品可供販售的魚貝水產專門店裡的店員逼問的市民們,1990年11月22日,莫斯科(AFP/時事)
向沒有任何商品可供販售的魚貝水產專門店裡的店員逼問的市民們,1990年11月22日,莫斯科(AFP/時事)

幸好,大學方面認為讓遠從日本來的青年挨餓太抱歉,所以貼心地給了我每週一次可從大學餐廳購買食材的「特權」。

雖是如此,能買得到的東西,和外面販售食品的店幾乎沒什麼兩樣。雖是非常地寒酸,但可以省掉在店前排隊的麻煩,就很感謝了。因為在莫斯科嚴峻的寒冬裡排隊,對日本人來說是人間地獄。

解體後的狂熱與混亂

蘇聯的情勢日益惡化。1989年11月,阻隔了東西德的柏林圍牆倒塌。這也成了東歐民主革命發生的契機。而戈巴契夫默認了這一切。

於是,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也都開始考慮是否獨立。1990年3月,波羅的海三國的立陶宛共和國宣布獨立。其餘的共和國也接二連三地開始宣布獨立。

從莫斯科的蘇聯軍校裡將列寧胸像搬運而出的士兵,1991年08月25日(路透/共同)
從莫斯科的蘇聯軍校裡將列寧胸像搬運而出的士兵,1991年08月25日(路透/共同)

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及白俄羅斯3個蘇聯創始成員國,宣稱「蘇聯解體及設立獨立國家國協」(別洛韋日協定)。

同年12月21日,又有8個國家宣布加入獨立國家國協。12月25日,戈巴契夫總統請辭,蘇聯解體。筆者就在大學宿舍裡從電視觀看了這段「宣布下台=宣稱蘇聯解體」的歷史時刻。

俄羅斯國民到底如何看待蘇聯瓦解呢?幾乎是毫無抵抗地接受了。俄羅斯共和國總統葉爾欽當時非常有人氣,而國民相信「民主主義和自由終於來到。此後將萬事順利」。

蘇聯瓦解後,到底起了什麼變化?眼裡看得到的狀況,竟是令人吃驚到沒有變化的程度。大學的課程照常持續,也必須準備考試。

到了隔年的1992年才開始看到有所改變。俄羅斯的市場開放後,各式各樣的產品從國外湧進來。蘇聯時代嚴重的物資不足,也在轉眼間得以改善。

但是,非常嚴重的通貨膨脹接著而來,據說1992年的通貨膨脹率是2600%。也就是說,1年物價上漲了26倍。而存放在銀行裡的錢的價值,1年間變成26分之1。大多數俄羅斯人幾乎是身無分文般的貧窮。

到了1993年,國民對民主主義幻滅。經濟崩盤和導入民主主義原本是沒有關係的兩件事。但是國民卻誤以為「都是民主主義害得我們身無分文」。

於是,到了1993年,需要一位能夠使強大俄羅斯復活的獨裁者的時機成熟。這一年的聯邦議會選舉,極右派的吉里諾夫斯基所創的俄羅斯自由民主黨成了第一大黨。1996年的總統選舉中,俄羅斯軍方英雄人物列別德中將獲得了第三高的得票率。

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留學時的同學及筆者(中央),1996年(筆者提供)
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留學時的同學及筆者(中央),1996年(筆者提供)

其後,2000年時,出身於KGB(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普丁選上了總統。此時,俄羅斯國民已經對民主主義不抱期望了。

普丁是幸運的受惠者。因為他一當上總統,俄羅斯主要出口品的石油價格就開始上漲了。

石油價格在1998年時,一桶是10美金左右。而一進到21世紀,價格一直持續上漲,到了2008年的夏天,已經突破了140美金。這帶給了俄羅斯極大的利益。

普丁的第1任、第2任(2000年~08年),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持續保持每年平均成長7%。在葉爾欽時代,因著極度不景氣受苦受難的俄羅斯國民會狂熱地支持普丁應該是理所當然的吧。

現今的俄羅斯和蘇聯一脈相通

那麼,現在的俄羅斯是如何呢?不得不說正處於相當嚴峻的狀況。因為經濟成長已經停止。主要有兩大原因。

其一是「經濟制裁」。俄羅斯在2014年3月,併吞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因此,歐美日對俄羅斯實施了經濟制裁,直到現在已經持續7年。

另一就是,2010年代「頁岩革命(從頁岩層抽取出石油及天然氣將之事業化)」有了進展,油價無法上升到2008年的水準。現實狀況是石油價格在80美金左右就會被嫌貴。但是,如同先前提到的,2008年時的價格是140美金左右。

因著「頁岩革命」而供給量增加,無法期待石油可像過去那般高漲。此二大原因,讓俄羅斯的經濟持續呈現低迷狀態。

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料顯示,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率,在併吞克里米亞的2014年時是0.74%。其後,2015年是負1.97%,2016年是0.19%,2017年是1.83%,2018年是2.81%,2019年是2.03%,2020年是負2.95%。7年來的平均成長率是0.38%。

客觀來看,俄羅斯的經濟處於充滿危機的狀況。普丁要如何使國內保持安定呢?有各種方法,但其中最大的要素就是「資訊管控」了。

普丁在2000年代完全掌控了電視。但是克林姆林宮對於網際網路,並沒有太大的重視。給了網路世界較大的自由。但是,這幾年來YouTuber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已經到了無法忽視的地步了。 

「反貪腐基金會」的創立者納瓦尼的YouTube頻道訂閱人數已達644萬人。他在2021年1月被逮捕後,現在依舊被收押。

完成言論管控的克林姆林宮,對國民釋放出什麼樣的資訊呢?

首先是歐美國家對俄羅斯充滿敵視,伺機要瓦解俄羅斯。

其二是納瓦尼等的反普丁派,是被歐美所操控的「代理人」。

三是歐美內部已經分裂,有著非常嚴重的問題。住在俄羅斯的人非常的幸福。以上的資訊,總而言之,就跟以前的「蘇聯手法」如出一轍。

1952年出生的普丁,年幼時就對情報員有著憧憬,大學畢業後到KGB工作。而蘇聯解體後,他甚至還當到KGB的轉型機構FSB(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局長。

有著如此背景的他,在危急的狀況下,回歸到慣用且熟悉的「蘇聯方式」,某種層面來說,也是無可奈何。但是,只要回顧蘇聯瓦解的下場,就很清楚明白,想要以「蘇聯方式」來振興俄羅斯的發展,其可能性微乎其微。(文中尊稱省略)

標題照片:蘇聯共產黨強硬派的政變失敗,在莫斯科的馴馬場廣場(音譯為馬涅什廣場)歡天喜地的市民們,1991年8月21日(路透/共同)

俄羅斯 普丁 蘇聯 普丁總統 冷戰 共產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