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日本西之國境的船:如何拉近臺灣和與那國島的「111公里」?

社會 文化 歷史 觀光旅遊 臺灣香港

位於日本最西端的與那國島和鄰近的臺灣,兩邊最短距離僅隔111公里,雙方正在努力嘗試用交通船的方式直接橫渡這片海域。與那國島的生活或經濟,曾經是依賴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才得以成立,基於這樣的歷史脈絡,以及近年來面臨人口減少的問題,這段連結臺灣的海上交通,未來是否能夠持續成為活性化的引爆劑呢?仍備受關注。

東京~宇都宮、大阪~舞鶴同等距離

111公里,能夠單憑想像大約是多遠的距離嗎?想像之前不妨多一些提示。

從東京出發往北,來到距離約100公里的宇都宮市(栃木縣)。根據宇都宮市網站顯示,搭東北新幹線需要50分鐘。若以大阪為起點的話,與鄰近日本海的京都府舞鶴市隔了大約100公里左右,根據舞鶴市的網頁,搭JR需要2小時半的時間。

不過,與那國島~臺灣之間的111公里是片汪洋大海,搭船大概要6小時左右。看似同等距離,但是對時間的感覺卻截然不同。

還有一個差異在於,與那國島~臺灣之間並沒有定期往來的交通手段,一定要經由那霸或石垣,以及臺灣的桃園機場。順帶一提,與那國島~那霸之間大約相隔500公里,試想一下,如果要從東京飛到距離約500公里遠的大阪伊丹機場,之後必須再飛回關東地方,接著前往宇都宮,心裡將是做何感想呢?

蘇澳港=2022年4月24日、臺灣・宜蘭縣蘇澳鎮
蘇澳港=2022年4月24日、臺灣・宜蘭縣蘇澳鎮

日本和外國的「銜接點」

與那國島和臺灣之間,自1972年的沖繩回歸日本與台日斷交之後,就沒有定期的交通往來手段,搭船或飛機的直航,只能夠透過包機包船。

這樣狀況一直持續著,直到2019年,與那國町開始展開直接與花蓮連結的「高速船活用國境交流事業」,利用國境之島的特徵,作為日本與外國的銜接點,主要目標是利用高速船往來於這個銜接點與臺灣之間,帶來人潮。另一個構想也是希望吸引臺灣遊客前來觀光,並且規劃出可以通往鄰近的石垣島或沖繩本島等地的路線。然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擴大的影響,島上與海外的來往大幅縮小,事業呈現原地踏步的狀態。要如何確保開通航線所需的船舶,仍未有具體計畫。

20年前的交流活動時,牽手共舞的花蓮和與那國居民,今年歡慶締結姊妹市40週年=2002年10月17日、花蓮市
20年前的交流活動時,牽手共舞的花蓮和與那國居民,今年歡慶締結姊妹市40週年=2002年10月17日、花蓮市

船舶由臺灣調度?

宜蘭縣蘇澳鎮,同樣是位於花蓮所在的臺灣東部,和與那國町同屬八重山地區的石垣市締結姊妹市關係。蘇澳鎮的蘇澳港(南方澳漁港)不只在地理上接近,以日本統治時期為中心,在歷史上與臺灣也有相當深厚的淵源。

臺灣東部有花蓮、宜蘭和台東三縣,又被稱為「後山」。後山的地方首長及相關人士在5月3日成立了「與那國島直航大聯盟」,高舉「國境與國境攜手合作,創造新的核心價值」的理念,希望同為遠離中央的後山地區能共同攜手合作,能夠找出新的價值。

前花蓮市長魏木村也很熟悉與那國島的情況,曾說道:「與那國島居民生病住院的話,必須要到石垣島,非常不方便」,而「(臺灣)在生活、經濟和醫療上能夠提供協助」,強調航路開通的意義。

另一方面,前蘇澳鎮長林棋山表示:「日本國內的遊客從東京來到石垣、與那國島時,可以再往臺灣延伸」,他注意到石垣島在日本國內是相當受歡迎的旅遊勝地,希望能夠活用直航路線,吸引到更多日本人到臺灣一遊。台東市長或擔任立法委員的賴坤成也展現出積極態度,表示根據到目前為止的調查,「可以確定在蘇澳港或花蓮港的海關・出入境・檢疫(CIQ)的對應是沒有問題的」。

迎接姊妹市30週年的2012年時,花蓮市內舉辦了意見交換會議,會中花蓮方面指出,讓遊客在臺灣與八重山之間可以相互往來是有其必要性的。雖然當時針對航空路線的意見出現分歧,但是有個交通路線可以讓雙方保持往來,這個看法到現在仍是一致的。也有人提議,如果從臺灣進口農產品或生活物資的話,就可以抑制與那國島的物價。

在臺灣成立「與那國島直航大聯盟」的成員合影=2022年5月3日,台北市內
在臺灣成立「與那國島直航大聯盟」的成員合影=2022年5月3日,台北市內

依賴臺灣的島

「高速船活用事業」的目標是「以過去的『繁榮的國境之島』為原點」。與那國島依賴日本統治期下的臺灣,一從學校畢業就前往臺灣工作或是升學的人所在多有,即使是留在島上生活,也頻繁往來於臺灣,捕魚或者是養豬賣給臺灣這個大市場。

二次大戰結束後,臺灣和與那國島之間被劃了國界線。即便如此,所謂的「走私」也讓這座小島熱鬧不已。1950年曾發動大規模搜索,「走私」就只能在檯面下暗自進行,但居民的往來仍然很頻繁。

好比說,2021年11月筆者訪問了一位生於團塊世代(日本戰後出生的第一代)的與那國島男性,他說與那國的人一直到1960年左右都還留在臺灣,也會從臺灣搭船拜訪與那國島的親戚。根據沖繩縣公文書館收藏的琉球政府相關資料,海關當局在1965年12月調查與那國島的紀錄,上面記載海關人員從駐守島上的警察那裡聽到的是「(對與那國島而言)戰前與臺灣的經濟關係比沖繩還要緊密,大約有半數的與那國島居民曾經居住過臺灣,臺灣漁船的船員裡面有很多是與那國島居民的親戚朋友之類的」,還有提及「(臺灣和與那國島的漁民)利用小型船舶在夜間接觸,目的應該是以物易物」的觀點。

舉例來說,與那國町在1982年與花蓮市締結姊妹市之際,作為町議會議長出席簽署儀式的長濱一男(已故)就曾經參與過「走私」,由親身經歷過那一段「過去的『繁榮的國境小鎮』」的人們共同攜手開啟姊妹市的交流。與臺灣之間的交流帶來島上的繁榮景象,不只在行政層面上沿用這句宣傳標語,也希望能在這個延長線上展開高速船活用事業。

曾經參與「走私」,之後擔任與那國町議會議長的長濱一男(已故)=2008年3月9日,與那國町久部良自宅
曾經參與「走私」,之後擔任與那國町議會議長的長濱一男(已故)=2008年3月9日,與那國町久部良自宅

往下扎根的教育交流

與花蓮市的姊妹市關係,雖然一直以來都是維持著每逢紀念節日派遣訪問團的儀式性交流,其實這也被定位為島的未來活性化戰略之一。

2008年,與那國町的「國境交流事業」被日本內閣府列入「地方的元氣再生事業」時,町的代表指出「要與過去曾經在同個『生活圏』的臺灣形成新的交流圏,必須確保可以連結國境的交通手段,這是不可或缺的」,強調位於「西之邊境」的島要作為窗口再度向西打開門戶,不管如何都一定需要交通手段。在這項事業裡面,也提及嘗試以包船的方式與花蓮直接連結,並由臺灣調度符合國際標準的船舶。但是,因為考慮到與那國島附近的海象險惡,冬季海浪大等因素,形成一大阻礙,最後是改為飛機。

但相對來說,教育交流則是往下扎根。與那國町自2010年起的國中戶外教學是到臺灣旅遊,而自2011年起則是實施小學6年級學生在臺灣體驗寄宿家庭的教育方案。與花蓮市的姊妹市合作在教育方面留下成果。只是,無法從與那國島直接到臺灣的狀態仍一直持續,戶外教學或體驗寄宿家庭的孩子們都必須要到鄰近的石垣島,或者是飛到500公里遠的那霸,再用像是繞一圈U型的路線前往臺灣。

花蓮港=2019年4月20日、花蓮市
花蓮港=2019年4月20日、花蓮市

嚴重的人口減少問題

根據日本國勢調査,與那國町的人口,從2000年的1852人到20年的1676人,減少了9.5%(176人)。2016年3月,島上設置了陸上自衛隊駐屯地,有隊員及眷屬移入,但仍然無法抑制人口長期減少的現象。高速船活用事業作為島的活性化的引爆劑之一,是以能夠把臺灣的活力引進島內的想法為基礎。

2022年是與那國町和花蓮市締結姊妹市的40週年,兩邊也開始著手籌備紀念活動,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實施的入境限制是否會放寬,仍是未知數,紀念活動要如何進行也尚未明朗,不過在這個花蓮和與那國島雙方對彼此高度關注的時間點,能否成為開通船舶航路的絕佳時機?值得拭目以待。

※照片皆為筆者攝影及提供

標題圖片:搭乘飛機進入與那國島,拜訪日本最西端紀念碑的臺灣遊客=2009年2月27日、與那國町久部良

文化 觀光 台灣 歷史 臺灣 旅遊 與那國 花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