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創新不再?

財經 技術 科技

電子產業作為日本的支柱產業一度稱霸世界,而今面對中韓兩國卻早已望塵莫及。創新(技術研發)曾經是日本企業的看家本領,而今也變得悄然無聲。日本企業面臨著什麼樣的課題?就此,筆者採訪了日本SORAMITSU公司宮澤和正社長。宮澤社長曾是索尼公司的技術人員,研發了VAIO個人電腦,開創了電子貨幣Edy。離開索尼之後,他加入SORAMITSU,參與研發了全球首個央行數位貨幣系統──柬埔寨國家銀行的「Bakong」。

宮澤和正 MIYAZAWA Kazumasa

SORAMITSU公司社長。東京工業大學經營系統工學講師。1956年生。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畢業。1980年入索尼公司,參與創辦日本電子貨幣的先驅「Edy」。經歷營運公司bitWallet, Inc.常務運營官,樂天Edy運營官後,轉入SORAMITSU公司。著有《電子貨幣革命由索尼接棒給樂天》《SORAMITSU 實現世界第一個央行數位貨幣系統『Bakong』的初創公司》。

索尼痛失可擕式音樂播放機市場

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芬·賈伯斯曾經這樣描述可擕式數位音樂播放機iPod誕生的背景。

「iPod之所以能夠存在,是因為日本企業創造並壟斷了可擕式音樂播放機市場,卻未能開發出軟體來。」

繼iPod之後,蘋果公司又推出了iPhone,成為可擕式數位音樂播放機、智慧手機市場的「雙料」盟主。而日本的電子企業被擠到了市場一隅。截至2022年7月8日,蘋果公司的股票總市值約為326兆日圓,而索尼公司的股票總市值約為14兆日圓,兩者估值相差甚遠。採訪就由此開始了。

——iPod、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革命性產品,為什麼沒有最先出現在日本呢?

「我也認為,率先推出iPod、iPhone、iPad這類產品的本應是索尼公司。索尼倒是推出過能從網上下載並播放音樂的設備——Memory Stick Walkman,但犯了幾點錯誤。其中之一就是研發了強大的數位版權保護技術DRM,用於確保使用者下載的音樂僅限一部設備使用,而不能被複製到其他設備上。而且,索尼對音質要求非常高,為此,Memory Stick使用的也是其自行研發的ATRAC音樂檔案格式。

然而,這一音樂檔案格式非常不受歡迎。當時,MP3格式(語音檔案壓縮的一種方式)的音樂已經開始在全世界普及,但其中一部分是違法的。於是,旗下擁有索尼音樂娛樂公司的索尼不得不嚴防音樂盜版。而蘋果公司使用的正是MP3格式,反盜版策略比較溫和(可複製到多部設備上),優先考慮了用戶的便利性和易用性。兩家企業後來決定性的差異便由此產生。」

——您是指商業模式不同嗎?

「索尼的全盛時期是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主力產品隨身聽和8mm攝影機都是垂直整合生產的。以8mm攝影機為例,在磁帶上記錄信號的磁頭和帶動磁帶轉動的主軸馬達等零件需要非常精密的技術,整部攝影機從零件到成品都在索尼內部製作完成。這種垂直整合製造模式是當時日本企業的看家本領。豐田公司和本田公司也都將外包的業務轉回企業內部或關聯公司了。垂直整合加上『看板方式』(即在生產過程中,在需要的時間按需要的量供應各道程序所需零件的方式),便是日本企業的優勢所在。

進入20世紀90年代,美國政府認識到再這樣下去會輸給日本,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遂將本國研發的軍事技術──網際網路定位為新一代技術的核心,作為開放式創新予以公開,供一般大眾使用。美國允許各類企業都參與到網際網路中,由此實現了水平分工。

所謂水平分工,舉例來說,CPU(中央處理器)是英特爾公司製造的,硬碟(HDD)是其他廠商製造的,軟體是微軟開發的。水平分工得以實現,歸因於規格形成標準化並獲得公開了。而日本陷入『加拉巴哥化』,完全沒有跟上這股潮流。」

日本製造商未能適應水平分工時代

——日本企業曾有一個「必勝套路」,那就是把在國內競爭中勝出的產品加以改良後銷往海外。

「20世紀80年代,日本產品的材料和設備有強大的技術實力為後盾,加上日本企業擅長的高品質、超小型設計等,因而風靡世界。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地相連互通。像蘋果公司那樣,只做產品設計,本身沒有製造工廠也無妨,在海外(中國)生產就可以了。如此推進水平分工,實現低價格、大量供應產品。這樣一來,日本製造商通過家庭工業式模式精益求精的優勢就喪失了。

此外,还有事實標準(de facto standard,即某產品或規格在市場競爭中勝出,成為事實上的標準。例如,個人電腦的windows操作系統,家用錄像機的VHS系統,等等)和法理標準(de jure standard,即ISO等標準化組織制定的規格。例如各種乾電池的大小、材料、種類等)的問題。很多美國企業都努力生產出像windows那樣有壓倒性優勢的產品,用事實標準征服世界。與之相對的,歐洲企業則通過制定ISO等國際標準,在眾多國家實現標準化、通用化,用法理標準掌握市場優勢。進入水平分工時代以來,無論是事實標準還是法理標準,日本都沒能妥善應對,從而失去了對市場的控制力。我認為這也是日本企業失敗的一大原因。」

宮澤和正還表示,投資環境和稅制問題也是日本企業創新能力和活力減退的重要原因。

「在日本,很多大企業被過去的成功經驗所束縛,很難進行重大的自我變革。而美國社會競爭殘酷,如果不能適應時代變化,大企業也可能倒閉,或者丟失市場份額,或者被迫轉變業態。儘管殘酷,但這樣可以促進市場的新陳代謝,催生初創企業(即在短時間內快速發展的新興企業)。

當初,Google公司和Facebook公司也都是接受過創業投資(即對預計高成長的未上市企業進行投資的投資公司)的初創企業。得益於此,兩家公司才能籌集到資金,彙聚到人才,為技術開發構建所需的環境,從而實現了快速成長。反觀日本,直到岸田首相上臺,政府才將初創企業納入了經濟成長戰略的四大支柱之中。給我的感覺是,泡沫經濟破滅都已經30年了,日本終於做出了改變。」

全世界範圍內,初創企業獲得的創業投資總額約為70兆日圓。其中,美國約40兆日圓,占到近6成;日本約8000億日圓,僅占1%左右。即便是號稱駕馭資金量超過10兆日圓的軟銀願景基金(本公司位於英國),迄今為止對美國、中國、印度等國的數百家新興企業進行了投資,但包括2021年10月投資的生物技術初創公司在內,僅投資了3家日本企業。

「還有就是稅制問題。比如,日本對虛擬貨幣課稅很重。企業一旦發行虛擬貨幣,其庫存量會被認定為有價資產,必須繳納相應的稅金。假設企業發行了10億日圓的虛擬貨幣,在還未變現的階段,就要繳納30%的稅金,即3億日圓。初創企業沒有那麼多錢,要想繳稅就不得不出售虛擬貨幣。但如果短期內大量出售,市值就會從10億日圓暴跌至1億日圓。這就導致在日本發行虛擬貨幣的企業幾乎都將總部搬到了新加坡、瑞士等海外地區,造成日本區塊鏈(blockchain)行業的空心化和人才外流現象。」

日本企業如何重振旗鼓?

——那麼,日本企業怎樣才能重振旗鼓呢?

「首先,國家需要構建相應的機制,以支持那些能引發創新的新型業務。比如,設立『創新獎』之類的,或者為企業或個人便捷地獲得專利提供支持。稅收優惠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政策性金融機構等在內,日本應該在資金上加強政府對企業的扶持力度。

其次,在民間層面,大企業和孵化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至關重要。大企業很難再激發創新,而孵化企業如果籌集不到資金,研發就難以進行,也吸引不了人才。必須採取措施為孵化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和人才支持,不僅要吸引創業投資,也要彙集來自大企業的投資。

民間力量各自為戰是帶不來創新的。要明確區分『合作領域』和『競爭領域』,在合作領域中,舉政府和民間的力量積極推動標準化建設和公共基礎設施投資,這一點很重要。

再有就是高層的領導能力。大刀闊斧地投入研發資金,進行人才投資,這對於創新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企業高層的想法不堅定,就很難實現。」

——(日本企業)應該重點關注什麼?

「對於日本來說,現在最薄弱但必將越來越重要的就是數位化。相比其他國家,日本在資訊技術和網際網路方面的投資非常少。整個社會都必須致力於數位化轉型。

這不是在鼓吹愛國,我是擔心今後,一個又一個日本企業陷入空心化。正如剛才所說,資訊技術領域優秀的孵化企業正在接二連三地出走海外,這樣下去,日本可能只剩下傳統的製造業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認為現在的日本就像被太平洋戰爭戰火燒過的廢墟一樣,為了生存,必須拼命努力。政治家、政府官員、經濟界人士是時候抱著這樣的決心,認真探討該做些什麼了。」

標題圖片:索尼隨身聽(左)和蘋果iPod(右)。攝於2010年11月19日。彼時,小型可擕式音樂播放機在家電商場的銷售競爭剛剛進入白熱化(時事)

蘋果 索尼 創新 隨身聽 賈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