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宗像大社:向21世紀傳遞古代祭神文化

文化 歷史 觀光旅遊

2017年,「神宿島」宗像 沖之島及相關遺產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其價值主要體現在,以神宿島 沖之島為中心,當地對古代信仰的具象化傳承。

在玄界灘的海水、海島、海濱的獨特自然環境下,福岡縣宗像市的沖之島形成了獨自的神靈信仰。在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中,人們感受到神的存在,並供奉宗像三女神至今。這種信仰的影響不僅限於九州北部地方,還與東亞形勢及日本列島古代國家的成立密切相關。

供奉三女神,祈禱出海平安

宗像的眾神出現在日本最早的文獻《古事記》和最古老的正史《日本書紀》中。在《古事記》《日本書紀》裡,皇祖神天照大神與其弟素戔嗚尊相互交換所有物,從而誕生了男女諸神。宗像供奉的神靈就是從素戔嗚尊的刀劍中誕生的。據《日本書紀》記載,她們是名為田心姫神、湍津姫神、市杵島姫神的三尊女神。當時,從天照大神的玉器中誕生了成為後來天皇家祖先的男神。在《古事記》《日本書紀》描述的日本神話中,宗像三女神出現在最重要的故事場景之中。

在《古事記》《日本書紀》裡,三女神分別被供奉於沖津宮、中津宮、邊津宮這三座神社之中。沖津宮位於遠離陸地的玄界灘沖之島,中津宮位於沖之島前面的大島上,邊津宮位於九州本土一條名為釣川的河流的河口海濱。

位於沖之島的沖津宮大殿和拜殿
位於沖之島的沖津宮大殿和拜殿

位於大島的中津宮大殿和拜殿
位於大島的中津宮大殿和拜殿

位於九州本土(福岡縣宗像市)的邊津宮大殿和拜殿
位於九州本土(福岡縣宗像市)的邊津宮大殿和拜殿

沖之島是一座東西長約1公里的小島。位於島中央的最高峰一之岳海拔高達243.1公尺,白色巨石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從海上遠遠便能一眼望見一之岳。船隻在日本列島和朝鮮半島之間航行時,一之岳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路標。此外,沖之島上有淡水。雖然現在只有神職人員可以登島,但以前的船員在玄界灘海域航行時,應該能夠上島獲取珍貴的飲用水吧。在沒有其他參照物的廣袤大海上,船員在朝鮮半島和九州本土之間航行時,一看見沖之島和中津宮所在的大島,便能隨時確認自身的位置,準確獲知前進的方向。

宗像大社與沖津宮、中津宮、邊津宮的位置關係

邊津宮位於一條名為釣川的河流的河口處。在古代,這裡曾有一處巨大的潟湖。邊津宮面朝潟湖而建。這正是《日本書紀》中記載的「位於海岸上」。潟湖是大海和灘脊之間的一片平靜水域,是航海船隻最理想的停泊處。人們在當地海島和海岸形成的自然風景中感受到神的存在,並通過供奉來感謝神靈護佑,祈禱出海平安。這是宗像三女神信仰的底色。

慷慨進獻珍貴供品

連接宗像沖津宮、中津宮、邊津宮之間的航線位於倭國大和朝廷的中樞地帶「YAMATO(大和)」和朝鮮半島之間最短的航路上。其重要性已被已出土的4世紀後半葉的文物證實。這條連接朝鮮半島和九州的航線跟穿過對馬、壹岐的航線同等重要。這與當時的東亞形勢有關。

西元317年,中國大陸的統一帝國西晉滅亡,東亞形勢動盪不安。從五胡十六國到南北朝(304年-589年),中國大陸進入混亂時期。5世紀,朝鮮半島的高句麗、百濟、新羅相互爭霸。此時,日本列島的大和朝廷不斷推進與百濟的交流,但和高句麗之間卻對立加深。日本(倭國)和朝鮮半島之間的人員往來加大,但卻與高句麗發生軍事衝突。因此,通過宗像的航線的重要性便急速凸顯出來。

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人們開始在沖之島舉辦祭祀活動。祭祀遺跡位於沖之島南面海拔約85公尺的斜坡處。此處聚集了13塊白色巨石。在巨石群四周舉辦祭神活動時的各種供品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由此可見,巨石群被當成了島上神靈的替身或神靈所在的聖域。

在這些祭祀遺跡中,最古老的遺跡可追溯至4世紀後半葉,位於巨石群中最高的10公尺巨石周圍。其中,在17號遺跡,巨石的夾縫中匯集了直徑27公分的大銅鏡、翡翠勾玉、碧玉鐲子、鐵制刀劍等眾多物品。這些貴重物品類似於古墳時代前期大型古墳裡的殉葬品。由此可見,在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加劇下,沖之島的祭神活動對當時的大和朝廷來說是何等重要。

17號遺跡的文物出土情況。多達21面的鏡子鏡面朝上疊放在巨石夾縫中
17號遺跡的文物出土情況。多達21面的鏡子鏡面朝上疊放在巨石夾縫中

17號遺跡出土的銅鏡
17號遺跡出土的銅鏡

17號遺跡出土的銅鏡
17號遺跡出土的銅鏡

接下來,是5世紀的遺跡——位於巨石上方的21號遺跡。巨石上方用石塊圍成一個四方形,裡面保留著眾多供品。主要有鐵制武器、盔甲、工具和鐵板。5世紀,通過與朝鮮半島的積極交流,日本列島引入新技術,迎來了技術變革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創新性技術是鍛造和紡織。利用這些新技術製作的最新武器、盔甲、農具、工具、漂亮的布匹成為最高級的祭神供品。後者更是成為了進獻給日本眾神的貴重供品「幣帛」的起源。21號遺跡出土的鐵製品可以說是由技術改革帶來的祭神供品。

21號遺跡。中間的巨石上方用石塊圍成一個四方形,裡面保留著眾多供品
21號遺跡。中間的巨石上方用石塊圍成一個四方形,裡面保留著眾多供品

變為律令制國家的祭祀活動

6世紀,許多祭祀遺跡出現在巨石背陰面。7號遺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出土時,那些豪華供品被整齊擺放在巨石背陰面的平地上。其中有鍍金銅制馬具、劍柄鑲嵌水晶珠子的刀劍、用錦緞和線繩裝飾的藏矢器具「胡祿」、金屬的盾牌裝飾配件、矛、騎馬時穿的鎧甲等物品。據稱,從用玉石裝飾的刀劍等物品身上,可以看出與伊勢神宮所藏寶物之間的關聯。

7號遺址出土的裝飾性馬具「金銅制棘葉形杏葉」
7號遺址出土的裝飾性馬具「金銅制棘葉形杏葉」

在巨石背陰面的22號遺跡、位於巨石背陰面及外側的5號遺跡,放置著鍍金銅制神社寶物模型。在鍍金銅制模型中,有織布時使用的各種紡織工具及古琴。這些都是供奉皇祖神的伊勢神宮內宮收藏的常見寶物。4世紀以後,祭神供品不斷被放置在巨石上方和背陰面,使那裡成為祭祀遺跡。

5號遺跡文物的出土情況。在裡側的巨石夾縫中放置著鍍金銅制五弦琴模型、紡織工具模型等。前方放置著祭祀時使用的陶器
5號遺跡文物的出土情況。在裡側的巨石夾縫中放置著鍍金銅制五弦琴模型、紡織工具模型等。前方放置著祭祀時使用的陶器

1號、5號、22號遺跡出土的鍍金銅制紡織工具模型
1號、5號、22號遺跡出土的鍍金銅制紡織工具模型

5號遺跡出土的鍍金銅制五弦琴模型
5號遺跡出土的鍍金銅制五弦琴模型

此外,從5號遺跡出土了許多盛放祭神食品的陶瓷餐具。其中有製鹽陶器,可見當時有人將鹽帶去祭神現場。這一點也與伊勢神宮的祭祀相似。7世紀後半葉,宗像 沖之島的祭祀形式很可能開始向祭祀皇祖神的伊勢神宮的祭祀看齊。這表明,在古代日本,沖之島成了一個無法忽視的存在,從中可以看出與朝鮮半島之間交流的重要性。要想與朝鮮半島開展往來,就不能不借助擅長航海的宗像一族的力量。因此,宗像一族成為負責祭神活動的重要成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5號遺跡出土的製鹽陶器
5號遺跡出土的製鹽陶器

7世紀後半葉,時代巨變。隨著中國律令制度的引進,「倭國」變成「日本」。同時,日本在這一時期開始編纂《古事記》《日本書紀》以講述國家形成的歷史。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宗像 沖之島的祭神形式向伊勢神宮內宮看齊。印證這一事實的正是,在《古事記》《日本書紀》的神話故事中,對宗像三女神與皇祖神之間關係深厚的記述。以此為轉折點,宗像 沖之島的祭祀活動發展成為古代律令制國家的正式祭祀。《日本書紀》中有「奉助天孫而為天孫所祭」的記載。可見,宗像大社得到了明確的神諭。

對21世紀的啟示

宗像 沖之島的信仰基於當地的自然環境,與日本各地的祭祀遺址及神社相關的祭祀場所之間存有共通之處。日本列島在受到自然豐厚饋贈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自然災害。人們對自然懷有感激和敬畏之情,從而形成了祭神傳統,並在此基礎上產生了面對自然時謙遜有節的態度。

如今,即使是遠離自然的城市居民,也會遭遇暴雨或地震等災害。我們應該能從宗像 沖之島的古代祭祀活動中得到許多啟示。

文內圖片:宗像大社提供
標題圖片:沖之島(筆者攝影)

神社 日本史 宗教 遺跡 神社佛閣 福岡縣 古代 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