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新年的「三箇(賀)日」傳統源於何處?

文化 歷史 社會

在歐美國家,人們只在1月1日慶祝新年,從1月2日開始便回歸普通的日常生活;而在日本,1月1至3日都是新年節日,還被稱為「三箇(賀)日」,這種習俗對歐美人來說或許非常不可思議吧。為什麼日本人新年要慶祝3天呢?請看萬葉學者第一人、國學院大學文學系特別專任教授上野誠的講解。

在使用曆法的地方,人們都會慶祝「元旦」「正月」。特別是在中華文明圈,人們將其視為重要節日。「正月」這一概念本身源自中國古代王朝,尤其從隋唐開始,傳播至東亞其他地區,並逐漸相沿成俗。中華文明,可以說是以漢字、儒教、佛教和律令為核心的文明。古代,在中華文明圈,到了新年,臣子必須放下所有事情,趕往皇宮,覲見帝王,恭賀新年。這是臣子的本分。因此,正月不拜見帝王,會被視為一種反叛行為。

古時帝王居北,臣子在南,臣子需面北朝拜帝王(天子南面,臣下北面)。這是因為,古時天子被定位為北極星。上述便是正月朝覲慶賀之禮法「朝賀」的核心部分。這就是為什麼在中華文明圈,宮殿幾乎都有南廣場,那是臣子們列隊朝拜的地方。唐代的長安城、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沖繩首裡城及韓國的各宮殿都是這種構造。「朝賀」結束後便是賀宴。實際上,日本的遣唐使們在颱風季遠渡東海,也是為了參加朝賀,拜覲中國皇帝。

一般認為,這種朝賀禮法傳至日本,大約是在西元7世紀後半期。而後,日本各地也逐漸開始舉行朝賀儀式。在中央派駐地方的機關「國廳」工作的官員們集合在一起,面向都城的宮殿所在方位叩拜,然後舉行賀宴。也就是說,這種在中央施行的禮法,在地方的國廳也同樣實施起來。

過年的禮儀和問候,是1年中最重要的活動

後來,這種禮儀逐漸普及至各地村落及尋常百姓家。過年時,首先要給一村之長、一家之長拜年。大量客人聚在一村或一家之長的家中,拜完年後,設宴待客。因此,家家戶戶必須在年末完成大掃除,而且,客人和主人都要準備好盛裝。此外,還要準備招待客人的飯菜。當然,家中的新年裝飾也必不可缺。

PIXTA
PIXTA

也就是說,過年的禮儀和問候,是1年中最重要的活動。在當今中國,這一節日被稱作春節,按照陰曆舉辦。韓國過的也是陰曆新年。因此,在中華文明圈,歲末年初都會出現大規模的人員流動。在歐美國家,耶誕節假期之後,元旦只放假1天,但在中華文明圈這可是不行的,因為人們需要在新年時團聚。

成書於8世紀中葉的和歌集《萬葉集》的最後一首和歌(*1),是在因幡(今鳥取縣)國廳的元旦朝拜後舉行的賀宴上吟詠的。天平寶字2年(西元758年),大伴家持(《萬葉集》編纂者——譯註)作為中央派遣的官吏赴任因幡國廳任職。之後在那裡迎來新年。天平寶字3年(759年)正月,白雪紛飛。在雪天完成朝拜後,大伴家持詩興大發,賦歌一首:

三年春正月一日,於因幡國廳賜饗國郡司等之宴歌一首

獻歲更新,今日初春,降茲瑞雪,彌益福臻。

(出自《萬葉集精選》,錢韜孫譯)

新年降雪被視為豐年吉兆,在新年的賀宴上,大伴家持特意強調了這一點。顯然,表達恭賀祝福是正月和歌的主基調。以下為筆者拙譯:

天平寶字三年正月初一,在因幡國廳款待國郡諸官員的酒席上作歌一首

新年伊始,
初春今日,瑞雪紛飛。
願新一年的吉事,如此般漫天瓊花,多多益善。

時光跨越1300年,現代日本人依然慶祝正月這段特殊的時光。正月之於日本人,就像耶誕節對於歐美人那樣不同尋常。

標題圖片:PIXTA

(*1) ^ 《萬葉集》卷二十4516

中國 正月 萬葉集 平安京 平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