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沉睡的「寶藏」!日本海島的鄉村振興之路

社會 財經 生活 工作勞動

海士町位於日本海島根區域隱岐群島。過去,這裡因人口流出和老齡化而面臨變成無人島的危機;而今,越來越多青年人移居至此,已占島上人口的兩成。移居者與當地人互融共進,使小島重新煥發活力。這座小島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一度四面楚歌

前往海士町(中之島)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從鳥取縣的境港乘渡輪前往,約需4小時。二是先從大阪伊丹機場乘飛機約40分鐘,到達隱岐群島最大的島嶼——島後,再乘船約1小時,路途遙遠。秋冬時節,日本海風急浪高,船隻還常常停航。海士町就是這樣一個漂浮在茫茫日本海上的小島。

隱岐群島

鐮倉時代,後鳥羽上皇曾被流放至此,因此人們對這裡的印象往往止於汪洋上的一座孤島。其實,這裡風景優美,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小島被透明度極高的澄澈海洋環繞,島上地形多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地質公園。在山中行進,忽而豁然開朗,平原、水田躍入眼簾。

從高臺上看到的景色。左側遠處是知夫里島,右側遠處是西之島(筆者攝影)
從高臺上看到的景色。左側遠處是知夫里島,右側遠處是西之島(筆者攝影)

山林與水田交相輝映(筆者攝影)
山林與水田交相輝映(筆者攝影)

然而,或許是離島宿命使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青年人口流失問題日益突出,島上人口持續減少。由於全靠公共事業支撐,海士町債務膨脹,財政吃緊。留給這座小島的,似乎只有「絕路」一條。

海士町人口的變化情況

求自立,謀發展

就在島上經濟走投無路之時,2002年,力主改革的町議會議員山內道雄首次當選町長,給注重地緣、血緣的町長選舉帶來了新氣象。2004年,山內道雄制定了事關海士町存亡的「自立促進計畫」。根據該計畫,海士町大幅削減了町公所的人事經費,將省下來的錢用於提高水產、畜產等本地產業的附加值,實施育兒支持政策等。

大江和彥曾在山內道雄領導下,在町公所負責產業振興工作。2018年,他接任町長。回顧山內道雄擔任町長的時期,大江和彥說:「除了主要官員,町公所的普通職員們也主動要求減薪,表示要『給海士町的未來投資』。我想這讓島民們看到了町公所的決心。」町公所獲得了民眾的感激,也為民眾接受改革打下了基礎。

海士町町長大江和彥(海士町提供)
海士町町長大江和彥(海士町提供)

若說削減人事經費是「守」策,那麼改革的「攻」策便是引進外部視角,徹底挖掘埋藏在島上的各類資源——「寶藏」,開發新的商品。大江町長說:「海士町擁有大量未被開發的寶貴資源,但靠我們自己很難意識到它們潛在的價值。幫我們發現這些價值的是來自島外的『旁人』。」

起初,「商品開發研修生」這一海士町版地方振興協力隊發揮了關鍵作用。後來,海士町積極地通過招聘網站等發佈需求,成功吸引到了越來越多的移居者。海士町為這些移居者發放育兒津貼,提供住宅等,以支援他們在島上的生活。而這些措施的主要資金來源就是町公所職員們主動削減的薪資。

左圖為商品開發研修生開發的「蠑螺咖喱」,嚼勁獨特。右圖為當地著名特產隱岐牛排。公共事業減少之後,當地建築業者便投身到畜牧業中(筆者攝影)
左圖為商品開發研修生開發的「蠑螺咖喱」,嚼勁獨特。右圖為當地著名特產隱岐牛排。公共事業減少之後,當地建築業者便投身到畜牧業中(筆者攝影)

海士町為移居者提供的住宅(筆者攝影)
海士町為移居者提供的住宅(筆者攝影)

「尋寶」記

2005年,石田大悟(現年42歲)從大阪移居至此,他可以算是海士町移居潮的第一批來島居民。當時,石田大悟厭倦了自己供職的「黑心」企業,而招聘網站上的一句「來島上尋寶吧」打動了他的心。

石田大悟的工作是操作新型海產品速凍保鮮技術「CAS(Cells Alive System)」加工設備。過去,海士町的海產品運輸到鳥取縣境港的成本較高,且新鮮度明顯下降,因此常遭壓價。於是,海士町政府放手一搏,牽頭在官民合營企業「故鄉海士」引進了CAS技術,以保持海士名特產牡蠣、白墨魚等的新鮮度,打造新產品。

可瞬間冷凍白墨魚的CAS加工設備(海士町提供)
可瞬間冷凍白墨魚的CAS加工設備(海士町提供)

據介紹,得益於新技術,海士町白墨魚的純收入成長了近3倍。對於這份工作,石田大悟表示:「儘管只是單一的操作,但我能感受到,我的每一次操作都能為振興海士町起到積極的作用。這也讓我可以自豪地向朋友們介紹自己的工作。我想,這大概就是我來島上找到的『寶物』吧。」

石田大吾先生(筆者攝影)
石田大吾先生(筆者攝影)

海參乾也是移居者發掘的「寶物」。2005年,當時就讀於一橋大學的宮崎雅也通過與海士町初中生的交流活動,愛上了這座小島。他甚至放棄了入職金融機構的機會,移居海士町,打算從事漁業。為了避免當地特產海參在收購時被壓價的局面,宮崎雅也想到了一個主意——加工製作中餐高級食材海參乾,對華出口。這是他在中國留學時的經歷帶來的靈感。

但是,當地缺乏加工設備,儘管獲得了國家津貼,海士町仍然要再出資7000萬日圓。為此,2007年度預算案在海士町議會遭到了強烈的反對。時任町公所產業振興負責人的大江和彥極力說服議員們:「宮崎若能成功,就能從中國買家那裡賺到許多錢。這些錢也會分配給本地漁民的,大家的收入都能得到成長。」預算艱難地得以通過。如今,海參乾已經成為海士町的重要收入來源。

海參乾工廠「Tajimaya」(海士町提供)
海參乾工廠「Tajimaya」(海士町提供)

第一批移居者們對移居島上評價甚高,通過口口相傳以及在社交媒體等廣泛傳播,更多年輕的挑戰者們接踵而至。從2004年(改革元年)到2021年,移居者共計873人。其中近半數(414人)至今仍留在島上,占到了總人口(截至2021年3月末,全島共計2212人)的18.7%。海士町人口下降的趨勢得到了遏制,年齡結構也逐漸年輕化了。

海士町移居者累計人數的變化情況

在老齡化所致後繼無人的困境中,移居者們成為各行各業的寶貴力量,島上的本地人也逐漸接納了他們,不再將他們當作「外人」。石田大悟表示:「我感覺整個島就是一支隊伍。大家願意一起努力,願意回報這座島。」雖然機緣巧合才移居至此,但如今已然成了島上一員。

海士町北部的豐田漁港(筆者攝影)
海士町北部的豐田漁港(筆者攝影)

半官半X

初見小島Megumi時,她遞來的名片上寫著「海士町公所交流促進課、半官半X特別任命負責人」。當筆者詢問「半官半X」的意思時,她解釋道:「只要是對本地有好處的事,我們什麼都可以做,這便是X的意思。町公所的職員們會在海士町的飯店Entô中做換床單、熨燙等工作。」

這是海士町獨特的「公務員工作方式改革」,其中貫穿著大江町長的理念:「希望公務員們不要以為自己的工作只是坐在電腦前,完成國家和縣裡下達的任務。只有到基層去,才能發現我們面臨的問題。為了這座島的發展,我們必須主動作為,投身『副業』。」

小島Megumi和她的名片(筆者攝影)
小島Megumi和她的名片(筆者攝影)

小島Megumi是2022年4月剛從神奈川縣移居來的。近年,受疫情影響,遠距辦公逐漸普及,因此甚至有人一邊在為東京的企業工作,一邊計畫著種植葡萄,釀造葡萄酒。

擁有「海土町地區活化企業人」頭銜的夏川戶大智先生。正與海土町策畫海邊露營事業(筆者攝影)
擁有「海土町地區活化企業人」頭銜的夏川戶大智先生。正與海土町策畫海邊露營事業(筆者攝影)

除了接納移居者,海士町還積極招募贊助人。無論贊助人住在哪裡,都可以通過購買海士町特產、故鄉納稅等方式,為海士町提供經濟支援。為了讓更多人瞭解這座島,海士町開始推行為期3個月到1年的「成年人登島留學」制度。

海士町所處的環境似乎暗示著日本的未來——低生育率、老齡化,人口過疏化,地區活力下降。不過,町公所人才工作特別任命負責人豐田莊吾滿懷信心地說:「困難催生智慧。海士町所做的種種努力應當能夠為日本開創新未來提供範本。」其實,豐田本人也是一名移居者。

東京都小笠原村議會議員們正在聆聽豐田莊吾的發言。受困於人口過疏化問題的地方政府紛紛派人前往海士町「取經」(筆者攝影)
東京都小笠原村議會議員們正在聆聽豐田莊吾的發言。受困於人口過疏化問題的地方政府紛紛派人前往海士町「取經」(筆者攝影)

標題圖片:從海士町的彩虹海灘上看到的風景(筆者)

農業 人口減少 地方創生 水產品 移居 離島 地方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