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政治文化大不同:論文風波與世襲問題如何影響政局?

社會 國際 文化 臺灣香港

臺灣政壇近來掀起論文風波,政治家接連被爆出涉嫌抄襲、盜用等不當行為,進而對選情造成傷害也是常有之事。儘管是敵對勢力處心積慮揭發論文弊端,但是政壇論文抄襲過於氾濫,為社會帶來的衝擊不斷地擴大。另一方面,在壓倒性以「世襲」居多的日本,政治家的學位不太受到重視,鮮少會發生論文抄襲事件。在學歷問題上顯現出的臺日政治文化差異,或可歸因於臺灣與日本在實踐民主主義上的方式不同。

民進黨、國民黨相繼爆發論文風波

在最近成為話題的論文抄襲醜聞裡面,最先讓人聯想到的應該是原本要在九合一地方大選中代表民進黨參選桃園市市長的林智堅吧。他取得臺灣大學碩士學位,當過新竹市長,在獲得民進黨的正式提名之後,論文問題浮出檯面。

一開始,他也主張「清白」,連蔡英文總統也表態力挺,但是經大學方面認定論文涉嫌抄襲而撤銷學位後,被迫宣布退選。受其影響,導致被認為是民進黨最重要選區之一的桃園市長選舉臨陣換將,競選活動起步較晚,代替參選的候選人也大幅落敗。負面影響也波及到其他選區,被視為是造成民進黨士氣低迷的主要原因。

鄭文燦過去當過兩屆一共8年的桃園市長,本來被認為是民進黨內明日之星,有望問鼎2024年總統大選,但在地方選舉過後,因碩士論文被認定抄襲,學位因此遭撤銷,本人也為此道歉。如果論文事件沒有爆發,在蔡英文總統為敗選扛責而辭掉黨主席之後,極有可能挑戰黨主席大位。實際上,連蔡英文總統本身也陷入論文風波,她在英國取得的博士學位,遭到在野黨質疑「論文不存在」而窮追猛打,目前民事訴訟仍在審理中。

另一方面,國民黨也爆發論文抄襲風波。2020年高雄市長補選,國民黨正式提名的候選人李眉蓁也被發現碩士論文有一大半是照抄的,遭到撤銷學位。

歷代總統都是高學歷

在民主主義國家,當選民投下神聖一票時,是以什麼為基準來選擇政治家呢?這是極為重要的議題,卻沒有明確答案。不過,根據不同國家,政治文化也會有差異,而政治家要展現的特點也會隨之變化。這般層出不窮的論文事件似乎顯示出,學位、學歷在臺灣被當作是一種政治家的地位象徵,而且這種傾向似乎比起其他國家更為強烈。

若是回顧解嚴後的歷屆總統,李登輝是京都大學農學部畢業,之後的陳水扁、馬英九及現任總統蔡英文,這3位全都畢業於臺灣大學法律系。李登輝是農學博士、馬英九是法學博士、蔡英文是經濟學博士,擁有超高學歷成臺灣領導人的特色。

根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的113名立法委員裡面,有超過95%是大學以上的學歷,碩士學歷者占53%,博士學歷者甚至高達20%。

日本政壇重視「家世」勝過博士學位

反過來看日本,雖然沒有明確統計,但是現實上擁有博士學位的國會議員是極為少數。在日本,政治家虛報經歷偶爾會成為話題,但為了學位而假造論文幾乎鮮少耳聞。原因是在日本並不會把碩博士學位列入評價考量,也不會成為話題,所以對取得學位的動機低落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取而代之的是,對日本政治家而言,「出身家世」才是真正的權威象徵。

在日本的國會議員裡面,現在有3分之1都是世襲政治家,光是自民黨內部的比率就高達4成。自平成以來的33年間,上任的19位首相裡面,「非世襲」的只有菅義偉、野田佳彦、菅直人等6人而已,首相世襲率有7成。即使是仕途看好的年輕中堅世代亦然,如數位大臣河野太郎的父親是前外交部長河野洋平,前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的父親是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等,包含前陣子遇害的前首相安倍晉三也是繼前首相岸信介以來的第三代政治家。

臺灣的世襲政治家是少數派

雖然在臺灣沒有正式統計,但個人實際觀察,世襲政治家是少之又少。在11月舉行的九合一地方選舉,蔣介石曾孫蔣萬安當選台北市長引起熱烈討論等,其他鮮少看到其他世襲且具有影響力的政治家。在民主化後的歷任總統裡面,沒有一位是出自政治世家,就連美國國會也有5%的世襲率。不可否認的是,日本的世襲率與海外相比明顯高出許多。

如果論及日本政治家多為世襲的理由,各選區及其支持者對「領主制度」的強烈信奉有密切相關。從江戶時代開始對支持「我們的領主」等大眾意識至今仍留下深刻影響。

即便是日本,雖然通過明治維新迅速邁入近代化,意圖根除過去的封建制度,但是幕藩體制的大名家以華族階級(日本於明治維新至二戰結束之間存在的貴族階級)維持下來,在二戰後的日本社會裡仍然以隱諱的勢力持續存在。權力一旦確立後,支持者的心態是會希望由熟悉的直系後代來繼承,父傳子、子傳孫的同族集團與利害關係人的網絡同網眼般擴展開來,由堅若磐石的地緣・血緣・人緣結合起來的世襲就這樣子世代相傳,形成精密的利害共同體。

這樣的構造下,不可能會有透過不當手段取得學位的動機。因此,在日本學歷造假的政治家遠比臺灣少上許多。

世襲政治不利於人才活用

比方最近的例子,因為被暗殺的前首相安倍沒有子嗣,所以當地後援會希望其遺孀昭惠能夠出馬,但遭到本人堅決辭退而沒有實現。另一方面,有消息指出,以健康因素宣布從政壇退休的前防衛大臣,安倍的弟弟岸信夫指定擔任秘書的31歲長男為後繼人。

基本上,因為「首先從家族裡挑選出候選人」儼然成為一種日本政界的「常識」、「慣例」,假如進行「公開徵選」的話,想必來自山口縣內外的眾多優秀人才都會自告奮勇而來吧縱使無須對世襲全盤否定,但是過多的話,當然會導致政壇新陳代謝下降。雖然學歷優秀亮眼,但是缺乏所謂的「地盤ZIBAN(支持者)、看板KANBAN(知名度)、鞄KABAN(資金)」的「三BAN」而放棄投入政治界的年輕人也不在少數吧。

臺灣世襲政治少的理由

相反地,臺灣的世襲政治家少,也與其歷史有關。

日治時代,包括台灣也形成臺灣人的權勢階級,但是在戰後國民黨的統治下,他們曾與日本合作的過往帶來負面影響,使得被排擠在權力分配的構造之外。戰後長期維持戒嚴狀態,無法實施民主選舉,由中央政府派人擔任地方行政的情況一直持續到1980年代為止。1990年代以後實現臺灣民主化,透過選舉的方式來選出政治家,基本上在過去沒有留下「遺產」的狀態下,國民黨・民進黨雙方都要推派候選人相互競爭,世襲的這項要素並沒有與政治產生連結。因此,在家世以外,為了凸顯出個人魅力,學歷是最好的招牌。

筆者認識的臺灣立法委員友人如此說道:

「雖然沒有碩博士學位不代表會選不上,但是有總比沒有好,名片上也多一個頭銜。一到選舉,輸贏差距可能就是幾百票而已,多少也希望有個可以加分的素材」

不過,臺灣的政治家不分平日或週末,晚上的聚會應酬要跑得很勤快,也需要準備院會質詢及與政府磋商等,幾乎忙到沒有休息時間。比起日本,在社群媒體上也必須勤於發文和回應。如此一來,身居要職的政治家在忙到分身乏術的情況下還要取得學位,不用說也知道是不可能的任務。

重視學歷勝過於固定化的世襲,可是...

於是,在這裡面就動起了歪腦筋,涉入論文抄襲或盜用等不當行為,就連大學方面也廣設在職專班,提高學費、安排寬鬆的課程,吸引了不少想要有學位加持的政治相關人士。每逢選舉,候選人過去的學位論文就會被翻出來,除了調查候選人的背景和身為政治家的資質之外,同時應該批判沒有嚴格審查論文的大學責任。上述的林智堅和鄭文燦兩人在臺灣大學的指導教授,都是位居蔡英文政權中樞的國安局長陳明通,這樣的例子在政治與學問的關係上是不被樂見的。

比起日本這般固定化的世襲政治,以民主主義觀點來看,適當的重視學歷是較為健全的,但是在臺灣政壇因過度重視學歷而衍生出的弊端,已經達到不容輕忽的程度。2024年,臺灣將舉行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如果論文風波持續延燒的話,也會傷及臺灣在國際上的民主主義形象吧。

標題圖片:因為地方選舉大敗而低頭致歉的臺灣總統蔡英文。2022(令和4)年11月26日、臺灣・臺北(路透=共同)

文化 政治 選舉 台灣 臺灣 野島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