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播出的《鎌倉殿の13人》掀起臺灣大河劇熱潮

社會 生活 文化 娛樂 語言

戰後的臺灣日劇迷經歷了盜版光碟、衛星天線、有線電視頻道收視習慣後,2022年終於迎來了大逆轉。串流媒體的出現使日劇迷能與日本同步收視,更不需要擔心懂不懂日語導致的內容理解問題。如今人們的喜好也從描寫現代生活的愛情劇擴大到需理解背景歷史的大河劇。

不曉得日本NHK當局對於2022年大河劇《鎌倉殿の13人》在臺灣同步播出所造成的效應知道多少?我周圍的日本歷史迷倒是過了跟鎌倉幕府時代關係緊密的一整年,彷彿穿越時空,親眼見證那個時代血淋淋的權力鬥爭與各種人生無奈。尤其像我這樣的重度日劇迷,2022年是非常關鍵且嶄新的一年,可以跟日語為母語的大河劇迷同樣在周日晚間更新進度,是非常不得了的事情。

即使《篤姬》在臺掀起旋風,時差問題依然無法解決

臺灣日劇迷在歐美劇、韓劇、中國劇的圍攻之下,已經不算多數,支持的意志卻很強韌。早年必須靠臺北中華商場的盜版光碟接收新劇,即使是錄影帶出租店也全都是沒有正式授權的盜拷片,翻譯字幕跟影像品質都差強人意。後來就算安裝了俗稱小耳朵的衛星天線接收NHK訊號,沒有起碼的日語聽力也是枉然,尤其周日晚間的大河劇更是日語聽力的超高障礙,即使耳聞大河劇品質如何精緻,如果沒有中文字幕,想要理解劇情談何容易,對日劇迷來說,大河劇儼然是神的領域了。八、九零年代之前,臺灣還有一些戰爭與殖民的歷史殘影,尤其國民黨政府執政的戒嚴時期,日本娛樂文化輸入簡直是盜版大亂鬥,甚至擴及臺灣綜藝節目的內容抄襲,流行歌曲的無版權複製,都處在一種明知非法、但無法可管的尷尬狀態。

無線與有線頻道開始出現正式授權的日劇,多數以愛情劇居多,也有像NHK晨間小說劇《阿信》那樣不斷重播、多次配上華文與臺語版本的經典,像我母親那個世代,幾乎對阿信劇情朗朗上口,臺灣後來也就出現以「阿信」來形容苦命人的代名詞。但要說到正版大河劇的里程碑,應該是2008年在日本國內播放、直到2009年才在有線頻道緯來日本台完整播出的《篤姬》,當時掀起的旋風不僅帶動鹿兒島旅行風潮,以每週五天、連續兩個月的首播之後,因為太受歡迎,立刻又在晚間八點黃金檔時段重播,之後也在民視無線台兩度播出,直到2016年都還在緯來日本台重播。這股風潮和口碑延續到2010年大河劇《龍馬傳》,接續在日本NHK播出大結局當周開始在緯來日本台播放,也是撩起一陣瘋狂的龍馬熱潮。只是,不管是篤姬還是龍馬,都是日本全劇播完之後,臺灣大河劇迷才有機會觀賞,大約落後一整年,等不及的人可能會倚賴中國非法網站的簡體中文字幕,不僅畫質與網路安全性有所顧慮,最令人介意的還是無版權,許多日劇迷還是過不了看盜版的那個關卡,會有罪惡感。

臺灣串流媒體引來的大河劇收視熱

篤姬與龍馬之後,陸續也有延遲一年的大河劇在臺灣有線頻道播出,粉絲以緩慢但有點疏離的狀態存在著,終於等到2022年,臺灣OTT平臺KKTV與中華電信MOD宣布每週日與日本NHK同步播出大河劇《鎌倉殿の13人》,瞬間在同溫層引爆話題,一方面是編劇三谷幸喜在臺灣原本就有收視基本盤,再加上主演的小栗旬等華麗卡司,各種時機已然成熟,也就在臺灣掀起一波大河劇收視熱潮。可以付費支持正版大河劇,又是高畫質與沒有語言障礙的中文字幕,我跟同樣喜愛大河劇的朋友說,這才是大河劇迷所期待的正義模式啊!

臺灣大河劇迷對鎌倉幕府時代的背景相對陌生,但是三谷幸喜的劇本風格向來受到臺灣劇迷歡迎,當然也有傳統與創新兩派支持聲音的辯論,不過從網路聲量看來,NHK與臺灣OTT平台合作的模式,在2022年確實有相當好的成效。

此次同步播出大河劇的中華電信MOD,截至2022年第四季已經突破204萬訂戶,另一個平台KKTV是以日劇為大宗的合法版權OTT平台,根據KKTV在Covid-19疫情發生的2020年底所發布的趨勢回顧,該年4月因為臺灣最大盜版網站「楓林網」遭查緝關站,7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通過「網際網路視聽服務管理法」草案,一舉讓OTT串流服務成為當年度最熱門的關鍵字之一,訂閱數跟流量都成長了170%。透過網路OTT追劇的裝置,也從手機、平板電腦,漸漸往Apple TV 與Android TV 等大螢幕裝置移動。

平臺業者觀察到收看行為數據的改變,趁勢推出「語言學習功能」,同步雙字幕的使用人數不斷成長,根據2500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九成的會員表示該功能對於語言學習有幫助,更有六成用戶願意為新功能額外付費。為了因應語言學習需求,KKTV在倍速播放功能上,增加了0.75與0.5倍的慢速選項。

過去在臺灣最受日劇迷喜愛的題材,以「浪漫愛情」居首,「職場社會」居次,在疫情第二年的2021年有了些許變動,雖然「浪漫愛情」還是最受歡迎,但是「輕鬆喜劇」已經取代了「職場社會」成為亞軍。

《鎌倉殿の13人》成功締造的合作模式繼續套用在《怎麼辦家康》

而KKTV每年推出的年度日劇賞「K劇大賞」,也在2022年有了新變化,在臺灣同步播出的NHK大河劇《鎌倉殿の13人》不僅在觀眾票選人氣獎項奪下第二名,僅次於富士電視台製播的《Silent》,還拿下由12位臺灣日劇社群最具指標性的KOL(Key Opinion Leader)所評選出來的年度最優秀作品,飾演北条義時的小栗旬奪下最佳男主角,三谷幸喜獲得最佳原著劇本獎,導演群也拿下最佳導演第二名。號稱「無痛走入日本歷史」的大河劇計畫,終於在鎌倉幕府群雄的帶領之下,首次同步播出就在臺灣OTT串流平台創下人氣與口碑雙贏的新局。

根據臺灣文策院在2021年的文化內容消費趨勢調查,傳統的有線與無線電視,有68.6%的收視觀眾以新聞或政論節目為主,而使用網路串流OTT平台,則是有高達70.2%以戲劇為主。另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鎖定 2021 年的觀察報告,臺灣網路使用者每個月在影音串流訂閱的平均花費為新臺幣242 元。 26-30 歲付費訂閱比例最高,達到 65%,其次為 56-60 歲有 62%。平均花費最高的則是 51-55 歲的族群,有 46% 平均月付 300 元以上,其中還包含 18% 願意花到 500 元以上。民眾之所以願意付費的原因,包含「收看更多內容、支持正版片源、多人共享/跨螢、跳過廣告、清晰畫質」。調查反映出 18-35 歲族群最重視「支持合法版權」,36 歲以上希望「取代有線電視/第四台」,46-55歲族群主要聚焦在「跳過廣告」。

由臺灣政府單位所發表的收視習慣觀察報告,或許解釋了日本各電視業者越來越願意跟臺灣OTT平台合作,以同步播出或每周更新,加上繁體中文字幕,甚至雙語字幕的語言學習方式,在收視與話題的時效上,達到與日本同步的速度。合法版權,跳過廣告,任何時間地點,透過多樣裝置,都可以點開連結收看,或重複收視,網路串流平台確實比傳統的有線或無線電視,更符合網路使用者的收視習慣。

延續2022年《鎌倉殿の13人》在臺灣締造的新紀錄,同樣的合作模式也在新年度開啟了《怎麼辦家康》(どうする家康)的討論熱度和收視潮,德川家康是臺灣歷史迷熟悉的人物,主角松本潤也有在偶像團體ARASHI累積的演藝圈資歷,編劇古澤良太過去的作品《Legal High》在臺灣曾經大受歡迎,由堺雅人飾演的古美門律師甚至與他另一個角色半澤直樹齊名,劇迷對於古澤良太的編劇功力,有相當程度的信任和期待。

網路技術的純熟與普及,讓世界走入無國界與無語言障礙的新境界,也就有了戲劇作品的新放映模式,最近我也常透過NHK World網站觀看各類型節目,無須透過VPN等網路翻牆軟體,有翻譯品質穩定的繁體中文字幕,隨選觀看的自由度很高。當然最高興的是有著60年歷史的NHK大河劇,沒有在新趨勢的潮流中缺席。

標題圖片:2022年NHK大河劇《鎌倉殿の13人》中飾演主要角色的演員們。從左第3位是飾演北条義時的小栗旬;第4位是飾演源賴朝的大泉洋(共同Images)

大河劇 臺灣 日劇 晨間劇 串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