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時代大阪城牆再現 活用自然石是重點

社會 文化

豐臣秀吉過去建築的大阪城石垣,睽違400年再度出土。大阪市官方從2013年開始持續對石垣調查,如今告一段落,1月27日對記者採訪團公布內容。運用自然石頭不斷排列組合的城牆是其特徵,專家表示「這是對於現在仍長眠於地底的『豐臣大阪城』來說,是最接近其實態的貴重調查」。

豐臣秀吉在1583年建築的大阪城,在大阪夏之陣戰役(1615年)就被燒毀。德川幕府在入城後,重新運送了高達數十公尺的土,重新建築了大阪城。

豐臣時代石垣城牆在1984年時,在接近現在天守閣附近的深約7公尺的地底下發現。這次所調查的是長約15公尺,高約6公尺的石垣城牆。這是連結到天守閣與奥御殿最上層的「詰之丸」的城牆,過去上方為櫓箭樓。

德川時代後,築城的石垣城牆切割較多,最高堆積到約30公尺左右,這次所發掘的城牆以自然石頭所搭配組合而成的「野面積」為主要特徵。一部分城牆被判定是有楔子切割的痕跡。此外還有城陷落時被火燒而變色的石頭,還有從當時的地層所出土的金箔磚瓦。

滋賀縣立大學教授中井均(日本城郭史)表示「用楔子切割的石頭是城牆建築時的最一開始,因此相當重要。在大石材間有許多小石頭仔細地排列好,相當注重美觀」。

對市民的一般公開從2月19日開始的3天內,可以從該市的網頁上申請參觀。該市預計在2023年開幕參觀的設施,目前正在跟大眾募集建設資金。

豐臣秀吉所築城的大阪城詰之丸城牆南面=26日、大阪市中央區
豐臣秀吉所築城的大阪城詰之丸城牆南面=26日、大阪市中央區

[Copyright The Jiji Press, Ltd.]

大阪市 歷史 豐臣秀吉 時事通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