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分享我的冒險!」 登山家 栗城史多

文化

新生代登山家栗城史多(30歲)通過網際網路直播自己單人無氧攀登8,000m高峰的實況。他要追求的,是登山帶來的對於「冒險的分享」,他要傳遞給全地球人的,是不輕易放棄理想的可貴。

栗城史多 KURIKI Nobukazu

登山家。1982年生於北海道。大學在學期間開始登山,2004年單人成功登頂北美最高峰麥金利峰(海拔6,194m)。 2005年又先後登頂阿空加瓜峰(海拔6,959m)、厄爾布魯士峰(海拔5,642m)、吉力馬札羅山(海拔5,895m)、2006年登頂查亞峰(海拔4,884m),單人攀登了世界六大洲的高峰。此外,2007年、2008年、2009年還分別成功實現了無氧單人登頂卓奧友峰(標高8,201m)、瑪納斯魯峰(海拔8,163m)、道拉吉里峰(海拔8,167m)等8,000m以上的高峰。固守從山上通過網際網路直播登山實況以及單人無氧登山的原則,下一個目標是征服聖母峰。
官網HP: http://kurikiyama.jp/

城市裏那些陡峭而無形的高山

「從山上回到日常生活中後,我每天遭遇的還是山。我常會想,比起聖母峰,城市裏那些『無形的高山』其實更加陡峭和險峻」。

登山家栗城史多這樣說道。

身高162cm,體重60kg上下。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年輕人,正在挑戰單人無氧攀登聖母峰,而且他還打算從山頂通過網路實況直播。他執著於不使用氧氣筒,採取單人無氧這種極為艱苦的登山方法,而且堅持用網際網路實況直播,實可謂登山界的異類。

「我要在網際網路上實況直播自己攀登喜馬拉雅的全過程。為此,除了採購、搬運器材,還要耗費巨資租用衛星線路。而籌集這些資金,其實是一座比喜馬拉雅還要險峻的『城市裏無形的高峰』啊(笑)。我每天奔波於各種演講活動,沒有演講的時候就去找贊助商,天天都忙得不可開交。不過,我絕不會氣餒。舉個例子吧,有些企業對我的活動本身表示認可,卻又不能出資贊助。這樣的話,我就讓他們把公司老總的朋友介紹給我,然後去拜訪對方。因為老總的朋友大多是有錢人嘛(笑)。為了籌到登山資金,再苦再累我都認了。」

栗城從20歲出頭開始,就穿著T恤衫、牛仔褲,背著登山包一個人去跑企業,談夢想,拉贊助。在他的努力下,支持他的企業和名人也開始逐年增多。

不過,2009年起,他雖然連續3年在秋季——都說秋季比春季還要困難——挑戰單人無氧攀登聖母峰,但每次都是眼看著山頂就在眼前,還是不得不撤離。

但是,他絕對不放棄。

「所謂極限,無非是自己人為設出的臆想――」

這句話,他始終銘記在心。現在,他仍然在朝著「秋季單人無氧登頂聖母峰」這個夢想,不停地攀登著喜馬拉雅和「城市裏無形的高峰」。

激發人們「邁出追求夢想的第一步」的勇氣

「現在的日本,有個100日圓硬幣,隨時都能在便利商店裏買到飯糰,餓死的事幾乎不會有了。可我走訪過的尼泊爾等國家,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我們的富裕並不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我覺得不應該舒舒服服地滿足於現狀。當然,生活富裕本身不是一件壞事。但現在的日本年輕人害怕失去這樣的生活,只顧追求安定安逸了。他們應該把這種富裕轉變為機會,去積極追求夢想。」

栗城表情溫和,但語氣裏包含著熱情。他說,在最近的全國巡迴演講中,他有這樣一種強烈的感受。

「我從事登山活動的目的,是想用視訊和網際網路,讓更多的人和我一起分享我的冒險,和支持我的人一起登山。大家生活在城市裏,要不就是正在攀登無形的高山,要不就是正徘徊在山前。我衷心希望他們來看看我向聖母峰挑戰的身影,激發他們朝著自己的夢想『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栗城將自己的登山實況通過USTREAM、twitter、Facebook直播到網上,還把視訊傳到Youtube上。由於他是單人登山,因此視訊也是以自拍為主,這反而產生了與精心製作出的紀錄片不同的效果,更有臨場感。收看的網友不僅來自日本國內,也有很多來自海外。

「我第一次在網上直播自己的登山實況,是2007年攀登卓奧友峰。當時是視訊網站『第2日本電視』策劃的,題目是《尼特族登山家喜馬拉雅處女行》(笑)。就在我直播自己登山實況的時候,很多日本各地的尼特族和宅男們紛紛發來郵件,其中也有不少消極的內容——『你肯定達不成的』、『找死呢!』之類的。可是當我順利登頂之後,他們的留言也變成了『謝謝!』。過去我是自己一個人爬山,可經歷了那次讓眾人一起分享登山之後,自己的喜悅也增加了好幾倍。自那以後,『和大家分享我的冒險』就成了我的主題。」

極限是自己設出來的

其實栗城並不是從孩提時代起就喜歡登山運動的。「我開始登山,是因為大學時交往的女朋友喜歡登山,後來我被她甩了(笑)。我上大學前,從北海道來到東京,不過很快就遭遇挫折,成了『飛特族』(Fleeter,無固定職業、靠打零工維生的人——譯註)。有一段時間,我整天無所事事,悶在家裏,就像尼特族一樣。就在那個時候,女朋友對我說:『我要是結婚的話,還是想找個有車、大學畢業的公務員。』後來我就回到北海道,上了大學,打工掙錢買了車,為了能考上公務員發奮學習。可是,她還是把我甩了(笑)。當時我還不死心,因為她喜歡爬山,所以就想『她爬山的時候都看到了一些怎樣的風景呢?』,就這樣我加入了大學的登山社。 」

開始登山,是因為割捨不下對前女友的眷戀。雖然動機有些「不純」,但對於栗城的人生來說,這可是一次重大的轉機。

「登山社裏的學長們非常嚴厲,活動也很艱苦,我好幾次都想打退堂鼓。就在那個時候,我參加了從札幌市中山嶺(海拔835m)到小樽市錢函、耗時1週的迎新年雪山縱貫行。我覺得自己已經到了極限,好幾次都想放棄。不過,每爬過一座山峰,都能看到自己不曾見過的風景。就在那時候,我心有所悟,原來所謂的極限,都是自己設出來的,伸開腿邁過去,就是一片柳暗花明。」

即使身邊人都離我遠去,也要挑戰麥金利峰

隨後,栗城下決心要向北美大陸的最高峰麥金利峰發起單人登頂的挑戰。但是,在這個過程裏,他也遭遇了一座阻隔他的無形高峰。他身邊人都在極力勸阻:「你還是一個缺少登山經驗的大學生,怎麼能去做這種魯莽的事?」如果去麥金利,就不得不離開大學登山社,而且還要遭遇身邊登山朋友們的漠視。而對於登山者來說,登山是沒有教材的,初學者全靠現場聆聽經驗豐富的前輩們的教導,由此學習登山技巧。身邊沒有登山朋友,這是不可想像的事。

「去登麥金利峰,我覺得很值得。要是沒有那次的成功,也就沒有現在的我。當然那些勸阻我的人,他們也是真的從心底替我擔憂。但是,當時勸阻我的人當中,沒有一個人單人挑戰過麥金利峰,『不去嘗試則無從知曉』,所以我還是下定了『挑戰』的決心」

經歷過這次挑戰之後,栗城有些肺腑之言想贈送給年輕人:

「夢想是自己發起的挑戰。現在的日本都在求穩,連學校教育也傾向讓孩子放棄挑戰。但是,給你各種建議的人,說到底是和你不同的人,也未必是你追求的榜樣;況且他們當中,很多人與你沒有共同的體驗。所以如果你有理想,就不要害怕,大膽往前邁一步!與其一次都不試日後暗自後悔,不如去試一次,哪怕失敗也沒關係。我登聖母峰,還不是三次都鎩羽而歸了嘛(笑)?單人無氧成功登頂聖母峰的人,迄今為止只有1980年的萊因霍爾德‧梅斯納一個人。而我挑戰過的西南岩壁至今還無人成功。所以,我也知道這件事沒那麼簡單。不過只要我自己不放棄,不管失敗多少次,我都會繼續向理想發起挑戰。只要你堅持挑戰,直到成功或心悅誠服地認輸,失敗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

讓世界分享我的冒險!

時下流行的SNS,栗城用得很熟。他說,最近他能感受網上對自己的評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以前,SNS上的評論或是演講結束後觀眾打招呼的時候,幾乎都清一色地說『加油啊!』、『我們支持你』。不過最近,積極而有具體內容的評論越來越多了,『你給了我勇氣,我也要繼續加油把資格證拿下來』、『我也正挑戰全程馬拉松呢』。我能感受到,『讓世界分享我的冒險』這一理念正在一點一點地贏得共鳴,我很高興。」

但是互動性強的SNS也有其弊端,比如,剛開始比較多的消極言論,到現在還在網上。

「網友的意見是通過SNS即時發出的,所以即使遭人批評乃至誹謗中傷,也拿他們沒辦法。當然,我自己也有失敗的時候,於是自己丟人的地方、糟糕的地方也都一覽無遺,全曬在網上了。可我倒是覺得,正是有了這些,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共享冒險』。話雖如此,遭人被罵,那打擊還是相當大的(笑)。」

奔走在全球的正宗派登山家

登頂成功後,他會大聲吶喊;痛苦的時候,他會說洩氣話,甚至流下悔恨的眼淚;有時候,他還會開心地介紹飲食菜單。栗城傳回來的視訊,打破了以往人們心中登山家等於苦行僧的印象。而這些,幾乎同步上傳到網際網路上,原汁原味的登山活動就這樣展現在網友面前。

「登山的過程從山腳是看不見的,所以被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請有名登山家們介紹這個過程,可以知道大家都吃過不少苦頭,經歷過各種失敗;而出版的書籍、錄影都刪節了這方面的內容,編輯成一部純粹的英雄美談。所以大家一提起登山家,都有一種苦行僧的印象,某種程度他們被神化了。所以從他們的粉絲的眼光看來,一定會覺得『都怪那個愛出風頭的栗城,登山家的形象一落千丈了』。不過,我想讓大家看的是一個真實的挑戰者的樣子,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在近處感受登山。」

由於栗城充分運用了網際網路,所以不僅在日本,他在國外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今年光是開演講會,就走遍了上海、北京、韓國、臺灣、倫敦、紐約,奔波於全球各地。他的粉絲人數也在迅速擴大,就連擔任倫敦奧運上開幕式音樂總監的電子舞曲組合Underworld的兩名成員,也是栗城的狂熱支持者。

「登山和足球等其它運動一樣,高山的美景、登山的魅力和殘酷,是可以超越語言傳達給人們的。現在,在經濟蓬勃發展的中國,人們大多積極向上,當我講到挑戰對人有多麼重要時,會場反饋之熱烈,甚至超過了日本。正因為這樣,我才要讓全世界都來分享我的冒險。今年春天,我攀登了擁有『死亡之山』之稱的希夏邦馬峰(海拔8,027m),秋天打算繼續遠征向聖母峰發起第四次挑戰。希望今後也能在大家的加油助陣中,繼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冒險。」

攝影:五十嵐一晴

栗城 史多 KURIKI NOBUKAZU 登山 聖母峰 Mckinley(麥金利峰) 吉力馬札羅山 厄爾布魯士山 查亞峰 卓奧友峰 瑪納斯魯峰 道拉吉里峰 SNS 直播 希夏邦馬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