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才是第一線」——社區設計師山崎亮

社會 生活

山崎亮,作為一個啟動地方城鎮活力的旗手而備受矚目。他認為,人口過於稀少和老齡化現象嚴重的地區才是現代日本的最前沿,能否解決這些地區存在的問題,將關係到日本的未來。

山崎亮 YAMAZAKI Ryo

生於1973年。studio-L法人代表。京都造形藝術大學教授(空間設計學院院長)。作為社區設計師,從事以下活動:成立旨在由當地居民解決地區課題的研習會,制定由居民參與的綜合計劃,設計建築和景觀,策劃由市民參與的公園管理等。主要著作有《社區設計》(學藝出版社)、《社區設計的時代》(中公新書)、《論街區的幸福》(NHK出版)。

從幾十人的小村莊到中小地方城市,再到日本規模最大的商業設施,山崎亮每年會參與80個再生工程。山崎所追求的「再生」,與此前人們嘗試的恢復人口、刺激經濟等有些不一樣。他運用的是一種被稱作「社區設計」的手法。通過人際間的相互聯繫,讓當地的居民自己來解決本地區存在的問題,他的作用,就是設計出社區藍圖,並為此提供支援。

社區設計師為什麼選擇了地方城鎮?山崎考慮的「再生」是什麼?記者在東京採訪了這位以大阪為根據地、奔走於全國的熱門人物。

大城市是一線前沿的時代結束了

——山崎先生開設了「故鄉是第一線」的講座,為什麼說「故鄉」是「第一線」呢?

「日本的人口,長期維持在1,000萬人左右,到了明治時期,成長到3,000萬人,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已經成長到6,000萬人。當時80%的日本人都居住在鄉村小鎮裏。然而,二戰結束後,人口直線上升到1億2,700萬人,在這個過程中,城鄉人口出現了逆轉,鄉鎮人口比例急劇下降,只占20%,而城市人口則占到了80%。過度的城市化使鄉鎮人口從30多年前就開始減少,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

在人口成長的時代,大城市是一線。如何開發才能讓人們在狹小密集的空間裏舒適地生活?怎樣確保勞動力?在什麼樣的店裏賣什麼樣的料理才能賺錢?這些問題都可以在城市裏找到答案。

可是,日本人口在2008年達到頂峰後就開始逐年下降。可以肯定,至少今後四十年,人口將呈減少趨勢。之前,在人口稀少地區出現的問題,再過十年、二十年,會成為全國性的問題。這就意味著,不是大城市,而是這些人口過少和老齡化的地方鄉鎮迄今一直持有的問題,才是第一線的課題。

只是,這不僅僅單純指人口減少,那種以前很美麗,而且現在通過合理的結構調整仍可以重拾昔日美麗的的地區,才能算是一線。這樣的地區讓我聯想到了『故鄉』。要想讓這個國家健康地存續下去,就必須仔細考慮他們之間的關聯性。」

為何人口稀少的村落生活仍能感覺幸福?

——不過,在人口過少的地區生活,想必很艱難吧?

「在人口減少的過程中,有一些規律性的事情發生。比方說,小學合併調整之後3到5年,加油站就會倒閉;此後再過大約5年,郵局又消失了。地區人口是階段性遞減的,可是郵局一旦撤出,人口便急劇下降。

不過,有的地區即便沒了郵局,居民們也照樣活的有滋有味。與此相對,有的地方則十分悲觀,認為自己不行了。那麼區別從何而來呢?這主要是看該地區是否存在以社區關係為中心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正是這種當地長期以來保持的獨特的規矩、習慣、祭禮、傳統文化而培養起來的信賴關係和交流網,讓整個地區變的豐富多彩、生機勃勃。每當看到這樣的地區,我總會感覺,即便現實嚴峻,人們也有辦法過的幸福快樂。」

——這個時候派上用場的就是「社區設計」這個方法吧。

「社區設計,是指為解決各地社區存在的問題,採取一系列支援行動,靈活利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促使居民自身展開思考,並以此啟動地區的活力。通過聽取地區居民的意見、舉辦研習會,來經營一個「軟」社區,而不是去改變建築物和公園這類硬體設施。

伴隨宮崎縣延岡市火車站和站前廣場改造而舉辦的研習會。參加者用卡片回答有關當地知識的競賽題(左)。山崎正在講解火車站和廣場模型(右)(圖片:studio L)

例如,社會資本中既有積極的部分,但有時也可能成為一種障礙。比方有人說:「我們家和他們家從江戶時代起就一直在吵架」,所以會給工作帶來一些麻煩。這時,我們這些「外來人」如果能夠從中作一些調和,有時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趣事。」

薪資雖低但仍可有積蓄,而且網速也很快

——在那些凋敝的地方城鎮,還有恢復元氣的潛力嗎?

「地方雖有潛力,但不可否認的是,人才嚴重不足。尤其是年輕人越來越少,新的創意在逐漸消失。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有必要創造機會讓大城市的人們遷居到地方鄉鎮去。城鄉人口比例發生逆轉,這或許意味著那些從鄉鎮跑到城市的人們的後代大多留在了城市,而他們的父母原本能在鄉鎮生活的很充實安寧,只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才去了城市。我不期望讓鄉鎮人口再次回到80%,不過我覺得可以增加一些。不適應大城市生活的人,完全可以果斷地回到地方城鎮去。

這時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知道現代的地方城鎮,和20世紀人們印象中的已經完全不同。的確,去了地方城鎮,薪資比大城市要低。可是,當你實際生活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那裏的租金、伙食費和生活費都很便宜,所以反而比在大城市時更容易賺下錢來。至於網速,鄉下比城市更快。因為晚上8點以後誰也不會上網了,網路就像是自己專用的一樣(笑)。

這些情況,住在城市裏的人並不理解。如果他們頭腦中有一個關於21世紀地方城鎮的印象,他們應該明白,那些城市裏優秀的年輕人來到地方城鎮以後,更能施展自己的才華。」

故鄉的智慧同樣適用於其它國家

——不僅僅是日本,其它國家好像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最近十年間,日本是世界上人口減少最快的『已開發國家』。這種趨勢的出現,韓國比日本晚十年,中國比日本晚16年。中國由於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其人口減少的速度將會比日本更快。毫無疑問,關於『故鄉』的智慧,日本顯然位列在世界前列。所以,我們能夠給那些即將面臨同樣問題的人們提供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

不過,如果想要將這些知識和經驗產業化,從其它國家吸引資金,前景未必樂觀。在此前的『硬體時代』,日本做了許多這種事情,不過,在『軟體時代』,最好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做。

社區設計是我們能夠對世界所做的貢獻之一。不過,我不希望自己去國外通過翻譯來教授社區設計,關鍵是那些想和我們做同樣工作的人能來到日本,來到我們的工作現場,這樣我會把社區設計的知識經驗傳授給他們。把從我們這裏學到知識的帶回到各自的國家,結合本國實際情況靈活應用和實踐,我認為這才是最好的方式。而且社區設計也只有通過這種形式才能得以實現。」

因為想獲得誇獎,所以堅持至今

——面對人口減少這個難題,你可謂是挺身而出、勇敢應對啊。

「說實話,在我的內心深處,並沒有『要為誰做些什麼』的想法。我只是想在自己做完這件事後,有人對我說『你能來太好了,謝謝!』『你太厲害了!』。其實我只是特別特別想聽到別人的讚美(笑)。

即便你賺了錢或發表新產品,提高了銷售額,也不太可能獲得別人的讚美。可是,當你來到地方,幫助這個地區重新振興起來,你會直接受到人們的感謝。正是這一點讓我特別開心,也讓我覺得能把這項工作一直做下去。

我的上一代總是說,「要認真工作,積累財富,為日本的產業做貢獻」。可是這些對我來說完全沒有吸引力。你建造了高樓大廈,擁有幾千名員工,賺了許多錢,可是死的時候也只能感嘆一句:『啊,我這輩子賺了不少錢啊!』。這讓我感到非常遺憾。我想在臨死的時候能說一句:『啊!我度過了多麼美妙的一生啊!』。

如今的年輕人,如果很多都想獲得金錢之外的回報,那麼我覺得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想得到別人的讚賞。這也意味著,很少獲得讚賞的一代人開始行動起來了。」

——最後,請你談談今後的目標。

「今後,人們會越來越需要社區設計,所以我想多培育一些這方面的人才。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東北地區的重建。凡是東北地區委託的工作,我基本都會接。我還計劃從2014年4月開始在山形縣的東北藝術工科大學開設社區設計課程。我要讓學生們多多歷練,在參與東北振興工作的同時,通過實踐來學習社區設計。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回到自己的故鄉,從事振興故鄉的工作。」

採訪、撰文:戶矢晃一
攝影:KODERAKEI

年輕人 設計 老齡化 城市 地方 地區 改造 啟動 社區 人口過少 東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