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能佑子: 在美國華盛頓培養開創未來的人才

社會

由研製藥品而積累財富,被選為「美國50位最成功女性之一」的久能佑子。現在以華盛頓特區為活動基地,傾注全力支援年輕社會企業家和藝術家。

久能佑子 KUNŌ Sachiko

S&R財團CEO兼理事長。生於1954年,曾在慕尼黑工業大學留學,1983年獲得京都大學研究所工學研究專業工學博士學位,進入新技術振興機構(現在為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簡稱JST)。1989年與上野隆司共同創立了R-Tech Ueno公司,致力於新藥開發,1994年發售青光眼及高眼壓症治療藥物。1996年赴美。與上野共同創立了Sucampo Pharmaceuticals, Inc.。2006年,其慢性特發性便秘治療藥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的認可。 2000年創立S&R財團,2014年創立了Halcyon Incubator,成立主旨是盡力支持社會企業家、科學家和藝術家。

久能佑子女士在日本和美國創立了兩家生物技術風險企業,她主導的新藥開發獲得成功,因此其淨資產達到3.3億美元(約360億日圓)。2015年美國商業雜誌《Forbes》發佈「美國50位最成功女性」,她是唯一入選的日本人。不斷嘗試新挑戰的久能女士已從生物技術風險企業第一線引退,現在正以美國華盛頓特區為中心,通過親自擔任CEO的S&R財團,以及於2014年發起的Halcyon Incubator專案,全力支援社會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

從生物技術研究轉向創業

久能女士(以下略去尊稱)經歷了從科學家到企業家,再到美國青年才俊支援者這一系列華麗轉身,始終自己把握著人生的舵盤。久能在山口縣一個小鎮裡出生長大,少女時代非常怕生。她說,自己原本就擅長數理化,考大學的時候,考慮「上理科的話會有很多實驗,不用跟人多說話,也許更適合自己」。現在雖然女性科學家的人數有增加的趨勢,但總體比率還是比較低的,而在上世紀70年代,考入理科的女性絕對屬於少數派。她考入的京都大學工學系總人數為1,000人,其中女學生只有6人。大4的時候,久能決定進軍當時已經開始受到關注的生物科技領域。

碩士課程第2年的時候,久能到德國的慕尼黑工業大學留學1年,成為她後來人生的第1個轉捩點。「我遇到很多女性科學家,她們所選擇的各式各樣的生活方式是在日本社會中無法想像的,從她們身上我明白了還可以選擇另一種生存之道,就是當一名研究人員,藉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取得收入。因為在日本,很多女性即使獲得過博士學位,結婚以後還是會進入家庭。」

回國取得博士學位之後,久能曾在三菱化學生命科學研究所就職,1983年,在新技術開發事業團(現為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即JST)作為研究人員開始新的生活。在這裡她遇到了商業夥伴上野隆司博士。在共同進行睡眠、記憶、學習等分子結構的研究過程中,上野發現了化合物prostone,這後來成了研製出兩種新藥的「平臺」。這種物質具有修復細胞的特殊功能,上野和久能都熱切地希望儘快讓它為患者的治療發揮作用。但是,在基礎研究領域,這並不能馬上與新藥的開發結合起來。於是,1989年,兩人辭去事業團的工作開始創業。「Discovery driven(為新發現所驅動),工作非常有趣,我完全沉迷其中。至於將來會怎麼樣,我覺得一邊研究開發一邊再考慮就行」。

當初兩人是借用上野父親的公司上野製藥廠內的一塊地做研發,屬於接受資金援助的「企業內創業」。1994年,他們開發出的治療青光眼的新藥Rescula滴眼液在日本發售,現在已經得到世界上45個國家的認可,高峰期年銷售額超過100億日圓。

在美國研發第二種新藥

據說開發新藥通常需要1,000億日圓的費用,成功率也只有10萬分之1。久能他們徹底顛覆了這種「說法」,但是接下來著手另一種新藥開發時,由於他們已經向上野製藥借款80億日圓,所以很難再從該公司籌到資金。1996年,久能索性與上野一起奔赴美國,創立了他們的製藥公司「Sucampo Pharmaceuticals, Inc.」。

這次之所以會來到美國挑戰,是基於過去一次「挫折」的經歷。「1981年,美國報告首個愛滋病例,美國傾盡全力進行抗愛滋病藥物的開發。實際上在Rescula之前我們也開發了抗愛滋病藥物。1988年我獨自來到美國,與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NIH(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進行交涉,最終得以在舊金山的醫院進行臨床試驗。但是,這個藥沒有產生效果」。雖然沒能得到成果算是個「大挫折」,但通過與FDA、NIH、醫生以及患者的公開透明的資訊共用經歷,久能感到了在美國開發新藥的可能性。

到美國之後,久能為籌集資金而奔波,1999年實施了慢性便秘藥Amitiza的臨床試驗。2005年向FDA提出申請,次年得到認可開始在美國發售。申請之後10個月就得到認可,據說這是最短紀錄。在日本發售是4年後的2010年的事情。

創立支援年輕人的incubator(孵化器)

2007年Sucampo公司在NASDAQ上市後,久能心中愈發感到自己在製藥行業的使命已經完成。

「新藥開發用了15年的時間。我已經沒有下一次開發機會了,沒有什麼自己能做的事了。我開始想做點別的領域的事情。從1996年起我一直在美國工作,很多人曾經給予我幫助。我想這次到了將我得到的東西回報美國社會的時候了。」

於是她把目光投向了對年輕才俊的支援上。2000年時已經創建S&R財團,並設立了以年輕社會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為對象的S&R大獎。不過,久能考慮不能僅止於設立針對個人的大獎,現在更應該啟動一個大項目。曾經有許多剛剛創業的年輕人向她尋求過建議。

「在研發新藥的時候,很多人問我,你不怕承擔風險嗎?其實我也不知為什麼,那時真沒有感到過害怕。我學習了經營學後,才發現自己的self-efficacy(自我效能感)非常高。即使面對困難,也堅信自己能獨自想辦法推進項目,這就是self-efficacy。就算這種自信毫無根據,但當你能夠看到自己攀登的『頂峰』目標時,道路自然會展現在眼前。我想告訴年輕人這一點。」

「從我自己在慕尼黑和美國的經歷中,我覺得年輕人要想獲得靈感,提高自我效能感,需要獲得一個機會,能在遠離日常生活的地方,與擁有不同背景的各種各樣的人共用空間和時間。在這個新的場所遇到什麼人,包括什麼時間遇到,感受『良性壓力(good stress)』,由此才會產生創造性、革新性。」

久能首先從尋找場所,構建支援年輕人的「生態系統」入手。她注意到了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喬治城中的老建築。為了打造住宅型的孵化器,她購入了19世紀建造的宅第Evermay和18世紀建造的Halcyon House,並加以改造。

致力於社會貢獻而非賺錢的年輕人們

2012年,久能從Sucampo公司的生意中隱退,將S&R財團的總部設在Evermay,並於2014年開設了支援社會創業的Halcyon Incubator(寧靜孵化器)。

最初的3年作為試驗階段,由本部遷移到Evermay的S&R財團對其提供活動資金。該孵化計畫的內容是,8個人組成一個「組」(cohort,意為夥伴關係的群),一起生活5個月,隨後的13個月將此處作為辦公場所使用。也就是說,Halcyon裡平時總是有16個人共同生活。這期間投資者和專業志願服務者(以社會貢獻為目的,無償提供專業技能的律師、稅務師等)來到這裡,圍繞創業提供各種相關諮詢。

「要樹立社會影響典範(實現利潤和社會影響雙豐收)是要花費時間的,所以最開始是需要這樣的場所的。」另外,久能也考慮到在華盛頓這個聚集了眾多學者、政策制定者、智囊團的地方,遇到關鍵人物的機會也會多一些,對創業更有利。

「美國被稱為『千禧一代』(指1984~1995年出生的一代--譯注)不超過35歲的年輕人中,有很多人希望不是只顧賺錢,而是要靠自己的所作所為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有教育背景的年輕人10人中至少有8人會選擇創業,其中大多以創建社會企業為目標。即使在美國,這種住宅型的孵化器也不多見,所以Halcyon在華盛頓備受關注。本來只招募8位申請人,結果全美竟有300人來應徵,人稱這競爭率比史丹佛大學和哈佛大學還要高。」

順便提一句,到目前為止Halcyon支援的50多組創業者中,日本人只有一名。是一位本名叫做Yoko Sen的電子音樂藝術家,她推出了一個名曰「Sen Sound」項目。為了減輕住院患者的壓力,她嘗試重新審視在醫院聽到的各種聲音,並將其轉換成沒有不快感的聲音,據說現在與她合作的醫院也越來越多。

在Halcyon的支援下,其他各種獨創性項目也在啟動之中。「這個孵化計畫採取的方針是迅速取得專利,專利方面的專業律師每天都會來這裡。舉個例子,我們有人開發了預防暈車和消除看到虛擬實境時的不快感覺的耳塞,在Halcyon申請此項專利後一周,據說國際大牌IT企業也以同樣的構想提出了專利申請。」

2017年1月,Halcyon成為公益財團,籌措資金的方式也更多了。久能最近又在喬治城購入了一座叫做Fillmore School的歷史建築,準備推出一個新項目。她計畫將其作為寧靜藝術實驗室(HalcyonArts Lab),推進支援年輕藝術家的「孵化計畫」。

實現「社會影響力」的挑戰在繼續

除了自己為年輕人投資之外,久能還募集其他投資者,在這個過程中,她注意到一件事情。在Halcyon,女性創業者占4成,男性創業者占6成,但女性創業者的專案往往很難籌集到資金。

「從美國整體來看,創業投資公司向女性創業家投資的比例為3%,握有投資決定權的女性比率為6%。投資者投資時原本就是有偏向的。我意識到,要想募集到對女性創業的投資,首先需要培養女性投資家,因此發起了以活躍在華盛頓為中心的女性投資家組成的聯盟『WE Capital』,2016年12月該組織成立後數月之間,就籌集到約20億日圓資金。」

以華盛頓特區為中心擴展人脈,構建支援年輕一代創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事業、以及支援藝術家的「生態系統」,推進「社會影響力」投資——讓年輕人的個人才能最大限度地開花結果,以成果回報社會,為實現這個目標,久能的挑戰仍在繼續。

採訪、撰文:板倉君枝
攝影:三輪憲亮

女性 生意 創業 醫藥 女性 企業